03.02 朱棣的一項決策,為何六位尚書之中有四位反對、一人為之喪命

永樂十一年,明成祖朱棣封蒙古阿魯臺為和寧王,阿魯臺的母親和妻子也被封為夫人。

在明朝的庇護之下,阿魯臺慢慢恢復了元氣,繼續與自己的死對頭瓦剌對抗,同時,對待明朝的態度也不如過去那樣馴服,開始在邊地搶掠。朱棣警告過阿魯臺幾次,沒有明顯效果,於是在永樂十九年派人到山西、山東、河南、安徽、南京等地徵用壯丁,製造車輛,籌劃向北邊運送物資,準備親自帶兵對阿魯臺動手。

朱棣的一項決策,為何六位尚書之中有四位反對、一人為之喪命

邱福慘敗之後,朱棣對手下這些大將們失去了信心,重要的大戰都是親自掛帥。其實,不論是面對本雅失裡、阿魯臺還是馬哈木,明軍都有絕對的優勢,朱棣每次率領幾十萬大軍御駕親征,實在是用大炮轟蚊子,毫無必要。

現在朱棣又準備御駕親征,遭到兵部尚書方賓、戶部尚書夏原吉、禮部尚書呂震、工部尚書吳中等人的明確反對。洪武年間明朝廢除了丞相,而永樂年間,與丞相一職類似的大學士也還沒有出現,所以六部尚書的地位很高,權力很大。如今,六位尚書當中的四位都反對朱棣親征,說明當時除了武將,絕大部分的文臣都反對再次親征。

這其中,兵部尚書方賓的態度最為堅決,認為大軍出征一次的費用浩繁,而近年來民間經過反覆的搜刮,糧儲匱乏,應該讓百姓喘息一下,好好休養生息。

朱棣的一項決策,為何六位尚書之中有四位反對、一人為之喪命

朱棣很生氣,叫來戶部尚書夏原吉,問他北邊各地現在存有多少軍糧。夏原吉實話實說,認為這些年一直征戰不斷,軍中糧儲“十喪八九”,根本沒有什麼存糧,只能維持日常的需要,如果大軍出征肯定不夠。

朱棣更加生氣,讓夏原吉親自去開平,監督輸送軍糧。夏原吉到了開平,仍然堅持反對御駕親征,認為前些年的出征“師出無功”,收穫極小,白白地拖累了軍民。更重要的一點是:皇帝如今年紀大了,而且身體狀況不佳,需要安心休養,就算真的需要出征,可以派大將掛印領軍,根本沒有必要親自出馬。

夏原吉的話,有情有理有據,完全出於一片忠心。但晚年的朱棣火氣特別大,聽不進勸諫,把夏原吉召回,關入內監的牢獄並抄家。兵部尚書方賓知道自己沒有好下場,乾脆自殺。

朱棣固執己見,改派英國公張輔負責督運軍糧。到了永樂二十年的二月,一共徵調了二十三萬民夫,向宣府運送了二十七萬石軍糧,數量大大超過永樂十二年徵調的規模,說明這一次朱棣的軍隊規模不會少於五十萬。

這期間,阿魯臺進犯興和,都指揮王喚戰死,於是朱棣在三月率軍親征。

朱棣的一項決策,為何六位尚書之中有四位反對、一人為之喪命

阿魯臺早跑得無影無蹤。明軍要在茫茫草原當中搜尋他們,如同大海撈針。從四月到六月,朱棣一直率領幾十萬大軍在草原上游蕩,中間命令將士獰獵、閱兵、演武,時刻保持戰鬥狀態。

到了七月,有情報說阿魯臺把輜重、牲畜等留在了闊欒海一帶,朱棣派兵前去收繳牲畜、燒燬了輜重。

至此,朱棣的大軍根本沒有找到阿魯臺的主力,沒有打過一仗,等於是白跑一趟,卻耗費了無數的錢糧。這樣的結果朱棣自己都感覺不好意思,所以在回師途中,決定向兀良哈朵顏三衛進軍,他的理由是這樣的:“正因為得到了兀良哈的幫助,阿魯臺才有膽量對抗我們,如今阿魯臺跑掉,我們正好順勢消滅兀良哈。”

朱棣派出兩萬人馬,兵分五路,快速奔往兀良哈。他預測,受到襲擊的兀良哈各部會向西逃亡,於是自己和鄭亨、王通等人率領數萬精兵在屈裂兒河一帶等候。兀良哈的部眾果然逃來,朱棣揮軍兩翼合擊,斬首數十名虜將,俘獲大量人口牛羊駝馬,焚燬輜重兵器。

如此一來,這次出征總算獲得了戰果,可以大大書寫一筆了。

九月,在外面遊蕩了半年的朱棣終於返回了北京。

朱棣的一項決策,為何六位尚書之中有四位反對、一人為之喪命

永樂二十一年夏天,有情報說阿魯臺準備來犯,朱棣第四次親征。這一次出征的時間與過去不同,選在了七月。柳升率領中軍,鄭亨率領左哨,薛祿率領右哨,張輔率領左掖,王通率領右掖,陳懋擔任前鋒。

但阿魯臺遲遲沒有出現,到了九月,有消息說阿魯臺已經被他的死敵瓦剌打敗,部落潰散,朱棣下令停止進軍。

當時明軍的處境非常尷尬。十月,蒙古王子也先土幹帶著自己的部落前來投降,朱棣封他為忠勇王,賜名金忠。這次出征總算有了一點點收穫,十一月,朱棣回到了北京。

兩年當中,朱棣接連親征,耗費了大量的財物,收穫甚微,根本的原因是他心中有一種統帥萬軍、建立大業的情結,根深蒂固。

於左 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