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瞻前顧後恐錯失良機,海信電器或成下一個四川長虹

新技術革命

彩電處在一個技術型的行業,最核心的顯示技術升級越來越快,使得屏幕變的越來越薄,越來越輕,畫質變的越來越清晰。

第一代顯示技術CRT,也就是以前的大肚子電視機,從2005年開始,被液晶電視全面超越。液晶被稱為第二代顯示技術,LED也是一種液晶技術的改進。目前大部分的手機電腦電視的顯示屏還是用的液晶技術。

就在液晶大行其道的時候,2011年,日韓企業投資百億美元研發了第三代顯示技術:OLED,OLED與LED只有一字之差,但是發光原理是完全不同的。液晶本身不發光,需要背光模組將屏幕像素點亮,而OLED拋棄了傳統的背光源,每個像素點都會自發光。

瞻前顧後恐錯失良機,海信電器或成下一個四川長虹

OLED相對LED來說,結構更加簡單,使得屏幕變的更加輕薄,市面上的OLED電視最薄處可達3.9mm。由於自發光特性,使得OLED色彩更加自然,色域更廣,對比度更大。

再加上OLED的彎曲和透明特性,使得摺疊手機和電腦成為可能,這是液晶無法做到的。

早在多年前,三星手機率先使用OLED屏幕,隨後蘋果、華為、小米、Oppo和vivo等主流手機廠商都進入了OLED陣營。

創維、索尼、LG、康佳、飛利浦等幾乎所有主流電視廠商都發布了OLED產品,創維擁有先發優勢,佔據中國市場oled份額的40%以上。OLED時代已全面到來。

搶灘OLED面板製造

一臺電視的成本七成來自於顯示屏,“缺芯少屏”一直是中國信息產業的痛點。在面板產業中,OLED一直掌握在韓國企業當中,三星擁有中小尺寸的OLED壟斷權,主要用於手機和電腦。

LG擁有大尺寸面板的壟斷權,主要用於電視。截止2017年,韓國的面板製造商在全世界的市場份額為93%,短期內還難以撼動。

中國的面板企業沒有選擇坐以待斃,紛紛投入巨資佈局OLED,TCL近期宣佈在深圳投資近427億元上馬第二條11代線(t7),佈局大尺寸印刷OLED面板,生產和銷售65"、70"、75"的8K超高清顯示屏及65"OLED、75" OLED顯示屏。

此前TCL已經開工建設第一條11帶線(t6),佈局中小尺寸OLED面板,預計2019年量產。此外TCL還投資了350億上馬了一條t4線,佈局用於手機的小尺寸柔性OLED面板產線。TCL為了搶灘下一代顯示技術,總共砸了不下1500億元。

大陸面板的龍頭企業京東方也在加速佈局OLED,成都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已經量產,綿陽產線2019年正式量產,此外,京東方還公佈了計劃中的重慶產線。

預計到2022年,韓系面板製造商在全球的OLED產能比重將從2017年的93%下降到71%,大陸面板製造商的市場份額將到達26%。

這意味著,韓系面板製造的壟斷地位將徹底被打破。對於電視廠商來說,誰搶佔了OLED的制高點,誰就能在下一代技術浪潮中稱王稱霸。

海信的傲慢與偏見

就在同行紛紛佈局OLED產業時,龍頭海信在做什麼呢?海信正在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電視行業,不遺餘力的充當反OLED的急先鋒。

董事長周厚健抓住任何場合開黑OLED:缺陷太多,又燒屏,又有殘影。為了狙擊OLED,海信自己發明了一個概念:ULED。所謂ULED本質上仍然是液晶,只不過在背光上做文章,使得色域和對比度等方面有了一定提升。

OLED作為一種新技術,有完全不同的成像原理。它就像剛出生的嬰兒,免疫力還很脆弱。當年液晶剛興起時,這也是問題那也是問題。

液晶和等離子之戰,很少有人對液晶抱有希望,但是,液晶勝了,勝的很徹底。苦於等離子的技術封鎖,全世界的廠商達成了共識,巨量的投資使得液晶技術飛速升級,困擾液晶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液晶成長壯大。

海信正是靠著先知先覺,下血本砸向液晶技術,在眾多廠商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彩電龍頭。液晶老了,全世界的廠商將目光投向了剛剛降生的OLED。此時的海信卻不肯鬆手了,並排斥技術提升空間遠遠超過液晶的OLED。

除了ULED,海信還玩起了一個概念:激光電視。就是用一臺激光投影儀+一塊幕布,幕布可以是軟幕,也可以是硬幕,還可以是一堵牆。

海信為了讓激光投影儀看起來更像“電視”,使用進口的硬幕菲涅爾仿生屏充當屏幕。極米用的是軟幕,把一塊布貼在牆上,用激光投影上去,稱之為牆上的電視。

這項技術號稱革了傳統電視的命,讓`屏`變的不再重要。傲慢的海信聲稱擁有這項核心技術,7年時間,只有投入,沒有產出,如今是世界領先的技術。

80吋以上大屏高端市場。大屏液晶電視售價太高,同尺寸液晶電視售價要高激光電視1萬元,80吋的液晶電視平均售價在3萬元左右,而海信的激光電視售價2萬元。液晶的高成本以及OLED尚未進入大尺寸市場使得激光投影電視有了一席之地。

再加上世界盃期間,海信投入了近1億美元的營銷費用宣傳激光電視,使得激光電視在上半年快速增長。根據中怡康調研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中國激光投影市場規模銷量是16.2萬臺,同比增長48%;銷額為92億元,同比增長55%。

家用市場中激光投影儀產品份額位居第二,份額攀升至37.2%,銷量6萬臺,與同期相比增長130.7%。按照海信的說法,海信的激光電視在投影市場佔有量90%,那麼6萬臺激光電視銷量海信佔了5.4萬臺,但這個數字與海信去年1637萬臺的電視銷量比起來,連個零頭都不到。

指望激光電視扛起大旗,實乃螳臂當車。周厚健也不得不承認投影電視太超前,它認為投影電視是第四代電視,OLED是第三代。既然承認OLED是下一代的顯示技術,為什麼依然無動於衷呢?我想起了曾經的電視之王:四川長虹。

電視之王的隕落

20年前,風華正茂的長虹一度是國內彩電市場的霸主,1997年長虹彩電市場佔有率高達35%。當年每賣三臺彩電,就有一臺是長虹。直至2009年,長虹彩電保持了20年的銷量冠軍。但如今的長虹電視已經很少有人提及,長虹彩電早已不是主流的品牌。

與其說是市場拋棄了長虹,不如說長虹自己拋棄了自己,它在最重要的節點選錯了方向。彼時,國內彩電行業處在CRT向等離子、液晶電視升級的十字路口。

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是死對頭,等離子以色彩還原好,幾乎無拖影,可視角度大等優點被廣大用戶所稱讚,再加上多為大屏產品,因此做電視最合適不過。液晶電視當時由於色彩不夠出色,有拖影的現象,而且還有漏光、可視角度小等缺點,成為了無數等離子電視粉絲詬病的對象。

此時,長虹成為等離子堅定的支持者。2007年,長虹啟動了等離子面板項目,規劃總投資達6.75億美元,計劃年初等離子模組216萬片。到了2014年,長虹對歐公司的投資達到17.20億元。

對於等離子電視來說,屏幕尺寸越大越有優勢,但它卻偏偏趕上了手機和平板這個被液晶屏幕大小通吃的時代。液晶被越來越多的廠商支持,液晶電視的參與者越來越多、產品佔比越來越大、市場自然也就越走越寬。

技術更是在不斷提升,分辨率更高、更節能等等特性就被一點點的突出了出來,色彩,反應速度問題也得到了圓滿解決。

而彼時的等離子技術掌握在少數廠商手中,技術不下放,壟斷方總想著吃獨食,使得參與者了了無幾,等離子的技術沒有取得太大的進步,體積大,發熱量大的缺點根本無從解決。

市場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液晶,就在其他廠商紛紛轉投液晶的時候,固執的長虹依然固執的堅守等離子,使得等離子項目大大拖累了長虹的業績。

2014年,長虹以6420萬元的價格出售了連年虧損的虹歐公司。

2015年,長虹發生了19.80億元的鉅額虧損。市場留給長虹的轉型空間已經沒有了,四川長虹,曾經的電視之王也徹底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海信如今依然是家好公司,它處在一個十字路口上,必須做出選擇,是固守偏見,抱殘守缺還是敞開胸懷,擁抱OLED。一旦方向選錯了,無論再怎麼努力,技術再怎麼先進,都是沒有意義的。不解決方向性的問題,任何估值都是沒有意義的。不解決方向性問題,十年前的長虹就是海信的下場。(作者:小砝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