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马嵬驿兵变仅是一场军队哗变? 到底谁是主谋?

引言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这是大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描写了唐玄宗仓皇出逃,在马嵬驿无奈赐死杨贵妃时的凄怆场景。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叛乱,其军队势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潼关。唐玄宗见势不妙,仓皇出逃。逃至长安西北的马冤驿时,疲惫饥饿的士兵把宰相杨国忠斩杀,担心杨贵妃事后报复,又逼玄宗赐死杨贵妃。这就是著名的马嵬驿兵变。关于兵变的历史真相,历来备受争议,在关于谁是兵变幕后主谋的问题上,争议很大出现了。到底是谁在煽动士兵们发动兵变呢?

马嵬驿兵变仅是一场军队哗变? 到底谁是主谋?

兵变经过

安禄山大军西进,唐军守将哥舒翰镇守的潼关被安史叛军攻破。潼关是长安门户,此地一失,长安便无险可守,被攻破只是迟早的事。玄宗见势不妙,于是接受宰相杨国忠的建议,西迁蜀地以避难。唐玄宗连夜带着杨贵妃姐妹和皇子皇孙们奔蜀,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宦官高力士和宰相杨国忠护卫于左右,大家急忙朝蜀地逃命,十三日黎明时分,玄宗一行人从禁苑西南面的延秋门悄悄离开,唐玄宗只与杨贵妃姊妹、皇子、皇妃、公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信宦官、宫人从延秋门出发,在宫外的皇妃、公主及皇孙都弃而不顾,只管自己逃难。十三日上午,玄宗一行到达咸阳县望贤宫,当地县令和负责传旨的宦官竟然全都逃跑了。

结果玄宗一行人没有饭吃,这一大帮人就这样空着肚子到了中午。最后还是杨国忠用钱买来胡饼献给玄宗,皇子皇孙们吃一些附近的百姓贡献出来一些混杂着麦豆的糙米饭。士兵们就没这么“安逸”了,他们只有自己出去到附近的村庄里讨食

第二天中午,玄宗一行到达马嵬。此时,

士兵们又累又饿,情绪异常糟糕,饥饿疲乏的禁军将士发动了兵变。愤怒的军士在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的带领下诛杀杨国忠及其党羽,逼迫玄宗赐死杨贵妃。唐玄宗无奈只得让高力士勒死杨贵妃,并把尸体带给陈玄礼等人查看,见贵妃已死,陈玄礼等都高喊万岁,拜了两拜而出,然后整顿军队准备继续行进。一场兵变就这样结束了。

自发哗变说

这是一场自发的士兵哗变。军士由于饥饿与疲劳产生了愤恨和不满,并矛头直指杨国忠(安禄山造反便是打着诛杨的口号的),所以,整个事件并没有幕后真凶。不过,大规模的兵变往往是很难控制的。那么军心势必已经涣散,军纪必然会荡然无存,事情也会因此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但是,这次兵变却非常有条理、很有秩序,似乎是一场有计划、有指挥的军事行动。

诛杀杨国忠等人后,禁军便立刻重整旗鼓,护送玄宗入蜀。这非常奇怪:士兵是由于饥饿不堪,疲惫至极,才在陈玄礼领导下兵变的。马嵬驿才西出长安百里,走一天工夫就能到达,禁军就如此差劲,如此娇嫩吗?

马嵬驿兵变仅是一场军队哗变? 到底谁是主谋?

高杨争权说

也有人提出,当时唐玄宗身边的宦官高力士是兵变的主谋。唐朝自长孙无忌、褚遂良后,宰相很久未能参与内廷政权核心,其权力只限于般日常政务。但外戚杨国忠凭着玄宗宠幸,意欲染指于政权核心,自会受到高力士的嫉恨。高力士在当时可谓位高权重:“每四方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朝中官吏上呈的奏折都要先经过高力士,然后再上呈给皇帝,小事就由他直接决断了)。这样的结构一定会使高杨二人在争夺权力时发生冲突,,甚至闹到水火不容的地步。马嵬驿兵变前,双方明里暗里早就有过多次斗争。因此,高力土有兵变的动机,也有兵变的实力(禁军长官陈玄礼与高力士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马嵬驿兵变就是高力士趁安史之乱之机指使陈玄礼利用禁军清除政敌的争权行动。但是,在安史之乱时,高力士和杨国忠之间的矛盾根本没有到达你死我活的地步,没有必要通过兵变的方式铲除政敌(他必须考量玄宗入蜀后自己是否会受到惩处)。

太子主谋说

相比上面两种说法,太子李享更可能是主谋。他与杨国忠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也有控制和调动禁军的能力。玄宗统治后期,皇位承权的争夺成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焦点,李亨继位的过程是艰难的:开元二十五年玄宗废黜并赐死太子李瑛,皇太子之位顿时悬空。当时的宰相李林甫等人极力主张立寿王李瑁为太子,但玄宗却立了忠王李亨。李林甫站错了队伍,李亨继位的后果对他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他要保命就只有将李亨拉下太子之位,,因此他不断地阴谋推翻李亨。而此时杨国忠为了谋求高位,依附李林甫,积极地参与其中,与李林甫一起想方设法欲制李亨于死地。

李亨为了保住太子之位,唯一的方法是消灭杨国忠。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想传位给李亨,杨国忠听闻此事后大惊。他赶紧让杨贵妃“衔土请命”,使玄宗打消了这个念头,这让李亨极其愤怒。潼关失守后,玄宗听从杨国忠建议入蜀避难。四川是杨国忠的势力范围,如果李亨随之入蜀,恐怕性命难保。处之”死地“,李亨只有破釜沉舟,尝试在入蜀前消灭杨国忠。再从李亨与禁军联系上看,李亨也比高力士更加密切。玄宗仓皇出逃时,他给了李亨的两个儿子建宁王、广平王指挥调动禁军的权力。由此可见李亨完全有条件通过两个儿子调动部分禁军来发动兵变。马嵬驿兵变后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太子李亨:在兵变之后,李亨分兵北上,彻底摆脱了玄宗的控制,继位于灵武。反观高力士,他随唐玄宗到了蜀地,并没有获得任何实际的政治利益。

马嵬驿兵变仅是一场军队哗变? 到底谁是主谋?

但是,李亨在兵变前后与兵变直接统领陈玄礼并没有密切联系,而且,兵变成功后,陈玄礼跟随玄宗入蜀,而没有追随李亨去灵武,甚至在玄宗当了太上皇后被人诬告意图帮助玄宗夺权。假若陈玄礼是奉李亨之命,恐怕不至于此。

其实,谁是主谋并不重要。马嵬驿兵变实质上是各方势力对杨国忠的群众性清算,是为了”社稷大计“的不得已之举动。就如诗圣杜甫的杜甫的《北征》所说:”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马嵬驿兵变是一场救亡性质的伟大行动!

《中国历史之谜》》,张剑光主编

《资治通鉴》,司马光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