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医治疗哪些疾病具有独到之处,中医特色具体指哪方面特色?

忆山60


中医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根,讲究辦证施治,尤其有千年余积累经验,以调理阴阳,调和气血,扶正刀祛邪为主,对慢性病、久病虚弱、脾胃虚寒、月经失调、皮肤疮疡等疾病有许多经方和验方,同时中医针炙对腹疼、落枕、急性腰扭伤等急症有立竿见影之效。


纳米月


首先中医的源头是“道"。道是宇宙运行的规律,中医是宇宙规律下的产物。
一、宏观的思维:中医把人体看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把“人”放在自然界的整体运动和广阔的动态平衡之中来进行研究。
二、系统的方法:中医治病是根据一系列症状体征,采取适当措施调整机体的动态平衡,注意内环境自我调节。
三、辨证的手段:中医临证既重视原则性,又注意灵活性,在错综复杂的病变中,强调通过现象寻求本质。
四、久长的源流:在现今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其传统医学内容最完善,保存最完整而且历代相继不衰的只有我国。中医学术理论的形成、文献的产生,至少已达二千年,至于针灸、按摩、药物、方剂的应用,当溯之更远,即使是民间疗法,也多数是几代甚至几十代相传的经验积累。
五、广泛的存在,一是治疗方法之广,二是药物种类及其分布之广,三是浩如烟海的典籍、方书、文献资料之多,四是学术流派之广。
六、多向性的疗效机制:古往今来,大量广泛的临床事实,充分证明中医不但有疗效,而且取得疗效的机制是多向性的。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也许这也就是一些科学家所指出的:研究中医药,有可能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带来新的突破的论据之一。


此外,千百年来所传颂的中医医德,也应视为中医特色之一。
独到之处--优势病种
风温肺热病
(重症肺炎)
登革热
颤病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亨特综合征
咳嗽病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痿病
(视神经脊髓炎)
支气管扩张症
风温肺热病
(医院获得性肺炎)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
儿童紫癜性肾炎
肺炎喘嗽
(毛细支气管炎)
小儿腹痛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小儿急乳蛾
(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严重并发症
肺炎喘嗽
(支原体肺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尿频
(神经性尿频)
水肿病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恶阻病
(妊娠剧吐)
盆腔淤血综合征
狼疮性肾炎
纤维肌痛症
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呆病
(典型阿尔茨海默病)
痿病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
痿病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痿病
(运动神经元病)
痿病
(重症肌无力)
喉痈
(咽喉部脓肿)
不育症
(精索静脉曲张)
血精
(精囊炎)
子痈
(急慢性睾丸附睾炎)
精癃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石淋
(尿石症)
黄水疮
(脓疱疮)
慢性光化性皮炎

葡萄疫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红皮病型银屑病
脓疱型银屑病
前列腺癌(前列腺恶性肿瘤)围手术期
胁痛
(胆囊结石)
乳岩
(乳腺癌巩固期)
粉刺性乳痈
(浆细胞性乳腺炎)
难治性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
风牵偏视
(眼外肌麻痹)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
视瞻昏渺病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
血灌瞳神
(玻璃体积血)
脏躁
(解体转换障碍)
惊病
(急性应激反应)
酒厥
(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和行为障碍)
糖尿病脂代谢异常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
脱疽
(糖尿病足破溃期)
血栓性静脉炎

热淋病
(急性肾盂肾炎)
耳眩晕
(梅尼埃病)
卵巢癌
乳岩(乳腺癌)围手术期
肉芽肿性乳痈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天疱疮
(天疱疮)
手足口病
(重型)
颤病小便失调
(帕金森病膀胱功能障碍)
眩晕
(后循环缺血)
恶性淋巴瘤
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低中危组)
巨幼细胞贫血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
(非APL)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肿瘤相关性贫血
肝瘟
(慢性肝衰竭)
肝瘟

(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
鼓胀
(酒精性肝硬化腹水)
鼓胀
(乙肝肝硬化腹水)
黄疸
(戊型病毒性肝炎,重度)
黄疸
(淤胆型肝炎)
黄疸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水肿病
(成人微小病变肾病)
水肿病
(特发性膜性肾病)
头痛
(颈源性头痛)
伤筋病
(腕管综合征)
伤筋病
(踝管综合征)
臀肌挛缩症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
腰痹病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腰痛
(腰椎滑脱症)
鹳口疽
(骶尾部藏毛窦)
悬珠痔
(肛乳头肥大)

脏毒
(肛隐窝炎)
足底病
(跖骨痛)
《风温肺热病(重症肺炎)等95个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08251b3071ba4f8aa836cb76d5770420\

中医柏态


长期以来,中医与西医对人体疾病的产生与治疗方法从理论到实践均存在较大分岐。中医强调宏观与整体,西医强调微观与局部;中医强调自身体质调理与辩证施治,西医强调是否细菌病毒入侵的病因对症治疗;中医治疗"去病如抽絲”,西医多采用手术切除等等……。

不难发现中医学是建立在系统科学之上的实践医学,也是对人与自然的辩证科学。认为引发疾病的外因是属于个体与自然条件不协调、不适应而出现矛盾的激化,是整体与局部不平衡造成的失调失控导致。

西醫长期否定中醫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认为中医"虚症"是无法验证的,所强调的‘’經絡学“是不存在的。然而,最近美国纽约大学研发团队对人体细胞间质的组织液所作出的研究报告让整個醫學界对中医经络理论产生巨大的兴趣。更多西医认同中医把人体视同有机整體的辯证施治法,經絡就是人体组织与不同器官之间组织沟通的微通路,也是互通协调的免疫系统,是中醫辯证与辯病有机结的治疗成效的实证依据。反观西医治疗血管堵塞采用搭支架是把具有自愈能力的活人,当做机器进行局部修理,虽改善了症状,患者却宴终身用药,难以回归健康人行列,认为西医西药是导致医源性、药源性的疾病的根源,也是损害人体自身的自愈能力,造成医疗资源与医疗成本的不应有耗费,应引起医学界的重点反思与检讨。


陈恭5


中医治疗哪些疾病具有独到之处,中医特色具体指哪方面特色?

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

中医主要特点有:

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两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即呈现为病理状态。而在治疗疾病,纠正阴阳失衡时并非采取孤立静止的看问题方法,多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即强调“恒动观”。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疾病的发生等都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如季节气候、地区方域、昼夜晨昏等)息息相关,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及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其体质特征和发病规律亦有所区别。因此在诊断、治疗同一种疾病时,多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并非千篇一律。认为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而从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多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特别强调“整体观”。

一、整体观念

整体是指人体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1.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由若干脏器和组织、器官所组成的。各个组织、器官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决定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

2.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自然界的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

二、辩证论治

1.概念:所谓“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所谓“辩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辩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证候的过程。

所谓“论治”又叫施治,则是根据辩证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所以辩证论治的过程,实质上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

2.辨病与辨证的关系

疾病是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的,而证则是疾病过程中典型的反应状态。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是既辩病又辩证,并通过辩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

例如感冒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病属在表。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又常表现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不同的证。只有辨别清楚是风寒还是风热,才能确定选用辛温解表还是辛凉解表方法,给予恰当有效的治疗,而不是单纯的“见热退热”“头痛医头”的局部对症方法。

三、相似观念=现代分形观----中医的三个哲学观

是取象比类的现代化科学化

分形是上个世纪美国人创立的,但分形即--相似的观念中国几千年前就有,如著名的阴阳,五行就是最古老的分形观,上个世纪邓宇等的新发现。是取象比类、象数学、取数比类的现代化科学化,即通过类比、象征方式把握对象世界联系的思维方法,运用带有感性、形象、直观的概念、符号表达对象世界的抽象意义。




紫灵科技


现在的西医离开仪器,都不会看病了。传统中医只要望闻问切,就能治病,针灸是中医特色,治疗半边风。跌打损伤,接骨,疑难杂症等,抗击“非典”也是靠的中医的方子。太多了,不举了。


实用内家拳法践行者


中医是几千年的中华医学结晶,博大精深,只是过去的传承方法和近多年的腐败风,好多中医药大学有名无实是中医没能发扬光大,很好发挥作用。


鄜州市井文化


中医的特色就是治本,药的副作用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