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 走向共和:光绪为何从百日维新开始彻底远离翁同龢?

好久没有更新头条,主要是平日工作太忙,所以一直没有时间打理文章,这次工作稍微轻松了一些,所以继续更新由闲淡说历史原创首发的《走向共和》电视剧解析系列。

在剧中,戊戌变法开始前,光绪白天和慈禧太后一同探望了自己的六叔:恭亲王奕䜣。在光绪问到甲午战败、李鸿章下台之后,谁可堪重用时,恭亲王告诉光绪李鸿章、张之洞都是”融贯东西“的经世致用之才,虽然李在甲午之战负有主要责任,但是日后还可以接着用,维新由此二人主持,国势会有大的起色。随后光绪问道:

“那六叔以为翁师傅如何?”

这是恭亲王气不打一处来,直接说道:

“若重用翁同龢,聚九州之铁,不能铸此大错呀!”

走向共和:光绪为何从百日维新开始彻底远离翁同龢?

这话不但光绪听到了,一旁的慈溪也听得明明白白。因为恭亲王已是将死之人,正所谓“将死之人,其言也善”。而且恭亲王在道光同治年间一直是清廷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所以这句话的分量相当重。这也让光绪和慈禧下决心要让翁同龢革职。

于是光绪晚上召见翁同龢,把慈禧给翁同龢准备的七十大寿贺礼赐给他。翁同龢打开一看,是一把扇子,扇子上面光绪亲笔写了三个字:翁师傅。翁同龢不解,问光绪为何时值天凉,太后送自己扇子是何意?光绪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朕不会忘记你的”边离开了。从此,光绪再也没有召见过翁同龢,翁从这时开始退出政治舞台。

走向共和:光绪为何从百日维新开始彻底远离翁同龢?

其实光绪对这位自己这位老师是非常重视的。光绪常在剧中对翁同龢说”人生在世识字始“,自己的字、文章、从政经验,都是翁师傅教给他的,所以光绪对这位老师非常地有感情。所以剧中翁同龢与李鸿章相互辩驳,光绪经常偏袒翁同龢。

光绪与翁同龢亲密到什么地步呢?

据《崇陵传信录》中记载,光绪小时候很害怕打雷,“上幼畏雷声,虽在书房,必投身翁师傅怀中。”两人在毓庆宫中,在学习之余,也经常有亲昵的玩耍举动,“(光绪)或捋其髯,或以手入怀抚其乳”,“故常熟在书房二十五年,最为上所亲”。

或许在光绪帝小的时候,也只能从这位老师身上,寻找些许缺失的父爱与母爱。对小光绪而言,翁同龢已经成为了亦父亦师的存在。

为什么光绪从百日维新开始彻底远离翁同龢?

主要影响事件:翁同龢在甲午之战中,为主战派之首。

在大战之前,掌管北洋水师和淮军的李鸿章心知大清的军队有几斤几两,因此一直建议皇帝不要轻启战端,而寄希望于用外交手段平息纷争。

走向共和:光绪为何从百日维新开始彻底远离翁同龢?

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戏台子的背后,大家都在决定要不要和日本人打这一仗。慈禧过自己的大寿自然没心思理这档子事,决定权落在了光绪手上。任凭李鸿章苦口婆心地哀求,但翁同龢是光绪的师傅,有和皇上“独对”的权利。当时光绪还年轻,被翁同龢慷慨激昂的耳旁风吹多了,一腔热血上头,咬咬牙就决定打了。结果大清惨败,赔了许多银两不说,还割掉了台湾、澎湖和辽东。

李鸿章在《马关条约》上签字的时候,光绪估计把肠子都悔青了,剧中有个镜头用的非常好,光绪要拿自己玉玺盖章的时候,拿着玉玺疯狂砸自己的手,这是对敌强我弱的心中不甘的表现。

走向共和:光绪为何从百日维新开始彻底远离翁同龢?

当然,不是说甲午战败的原因归为翁同龢,而是说他作为一个文人,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而一味地主战,对军事不了解而去指手画脚,实属不对。

造成翁同龢这么自信力争主战的主要有三个以下原因,这也是慈禧光绪后来罢黜翁同龢的间接原因。

第一个原因,翁太过高估自己。

这一点其实李鸿章也有责任,他长年一手把持北洋军务,不让别人插手,导致朝中许多大臣并不清楚北洋的真实实力。加上老李以前整天向别人吹嘘他的水师什么“东亚第一,世界第九”,大家更以为大清的军队真的非常厉害。所以剧中翁同龢经常反问李鸿章说,“不是号称亚洲最强大之水师吗?怎么不敢和倭寇一战”之类的话。

走向共和:光绪为何从百日维新开始彻底远离翁同龢?

第二个原因,翁又太低估对手。

一些未办实务的大臣如徐桐等人,看不到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新月异的变化,以为日本还是过去那个落后的小岛国。张謇更直言称,“以日本蕞尔小国,何足以抗天兵,非大创之,不足以示威而免患。”

第三个原因,翁同龢心胸狭隘,爱公报私仇。

根据王伯恭撰写的《蜷庐随笔》中记载,翁同龢主战的初衷,乃是为了“陷李”而整顿之,而不是以大局为重。这不论是因党争(帝后两党)还是私仇(翁同龢哥哥翁同书被流放之仇),都绝非是出于公心。剧中其他地方对翁同龢的这一缺点也有表现,如翁同龢在兼任户部尚书时,硬是不把军费拨给李鸿章而是被一个商人给拿去买修颐和园的木材了。

走向共和:光绪为何从百日维新开始彻底远离翁同龢?

光绪即将进行戊戌变法,时值恭亲王病重,刚好向奕䜣讨要甲午之后的用人策略。恭亲王本来就认清翁同龢这个人,认为他“唬势弄权”,反正自己没几天可活了,索性不管光绪爱不爱听,都把自己的观点告诉了他。光绪此时才彻底醒悟,自己从小敬爱的翁师傅,竟是如此心胸狭隘之人,而且屡次劝过也不改,想必已经对翁彻底失望。所以从那时起,翁同龢在光绪心目中的美好光辉形象彻底消失,以后便再也没有同这位老师见过面。

走向共和:光绪为何从百日维新开始彻底远离翁同龢?

你对翁同龢此人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与我一起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