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使命的召喚,責無旁貸

使命的召喚,責無旁貸

李永榮醫生是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1月28日,她作為甘肅省第一批支援湖北的醫療隊員赴武漢中心醫院後湖院區開展工作。近日,被團省委、省青聯評選為在全省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優秀抗疫青年,並進行通報表揚。

從事呼吸專業,李永榮醫生一直明白,自己肩負著抗擊傳染病、護佑生命的崇高使命。2020新春到來之際,隨著一個不速之客—“新冠肺炎”的到來破壞了人們原本幸福的歡樂時刻。在來武漢之前,大年初一,她就在自己所在的醫院發熱門診值班,留觀了本院第一例由上海返蘭的發熱病人,開具檢查、科學施治、監測體溫……徹夜未眠。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她從未退縮。次日,當甘肅省決定派遣第一支醫療救援隊馳援武漢,李永榮沒有來得及多想,主動請纓出戰。李永榮說,我也是一個普通人,擔心和害怕一定是有的,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這是初心的指引,使命的召喚,責無旁貸!

使命的召唤,责无旁贷

這不是李永榮醫生第一次離開家,2018年,她就主動要求去條件艱苦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開展健康扶貧工作。高寒缺氧,不能阻擋她為藏區人民服務的腳步,在甘南草原,在藏區牧民的家裡,在縣醫院的診室,處處都留下了她忙碌的身影。去年,她所在的團隊被評為甘肅省優秀醫師團隊。

這一回,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李永榮再次義無反顧地站了出來,她深知去武漢意味著什麼,那是前沿,是戰場,是與疫情抗爭,是可能會付出生命代價的一線!這一次,這個平日裡穿著白大褂的美女醫生,沒有絲毫猶豫,身著全副武裝的白色“鎧甲”,成為一往無前的勇士。

使命的召唤,责无旁贷

武漢市中心醫院,是最早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之一。面臨嚴峻的生死考驗,來不及多想,李永榮醫生和她的夥伴們,馬上接過軍令狀,投入到高負荷、高強度的戰鬥中去。每天工作8小時,加上換衣服防護消毒,一個班下來大約10個小時,臉上出現了凹槽和水泡,耳朵被勒出了血痕,手被洗得幾乎潰爛,全身的汗水浸溼了衣裳,在厚重的“罩子裡”工作,哪裡痛了癢了,只能咬牙堅持。感覺喘不上氣,感覺視線模糊,感覺頭暈難受,成為工作的常態。更痛苦的是,要穿著紙尿褲解決生理問題。本就是過敏體質的她,每天在消毒液的刺激下,胸悶氣短和周身的皮疹更是一種挑戰。每天要做的,不僅是科學認真的西醫藥施治,還要通過詳細的辯證分型,將“甘肅方劑”發放給每一個患者,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方式提高治癒率。在生活上,也需要細心關懷著患者,給他們送去堅果和防病的藥物香包。除此之外,還需耐心的與病人交流,給予他們溫暖與力量,幫助他們擺脫心理陰影,喚起戰勝病魔的勇氣。有一位大姐,在李永榮醫生的治療和幫助下,從一度的悲觀、消沉到出院後準備去捐獻血漿,開啟了不同的美麗人生。李永榮醫生說,在這場戰役裡,人們稱我們是英雄,但在我的心目中,這些患者,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戰勝病魔,戰勝自我,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

大年初四奔赴武漢,今天依然堅守戰場,李永榮醫生和她的戰友們,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勇氣和力量,譜寫著醫者仁心、大愛無疆的壯麗詩篇!

使命的召唤,责无旁贷

援鄂前線日記:我的“第一個夜班”

我到武漢的第一個大夜班是從當晚8時到次日2點。今天的武漢下了小雨,空氣很溼潤,有點小風,但不算太冷。像往常一樣,由專線大巴載著我們一行9人前往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分院。清冷的街道上,偶爾看到一個戴著口罩的年輕姑娘,騎著共享單車擦邊而過,不匆忙,卻也少了幾分輕鬆與愉悅;街邊的路燈依舊像平時一樣堅守著崗位,為我們照亮前方的路;臨街的商鋪已經沒有了規律的作息時間,大門緊閉,只有門前的廣告燈依然亮著。隊友們半開玩笑地說:“應該把燈關了,節省用電!”這一點,或許商家也想過,但是仍然讓它亮著,或許只是為這座昔日熱鬧非常的城市增添一點生氣吧!

進入醫院,我們首先要乘坐電梯前往11樓清潔區,也是工作人員的休息區,細心的張旭輝主任主動按下樓層鍵,並示意大家他一人操作即可,免得增加感染幾率,我們的防範意識還是很強吧!出了電梯,行至11樓護士站,便可以看到院方和愛心人士為醫護人員提供的麵包、餅乾、泡麵、咖啡、奶粉及礦泉水等,雖然沒有什麼食慾,但是讓人心裡暖暖的,很踏實。

當我們換好自己的衣服,像往常一樣,進行層層消毒後,進入更衣區,簽完字後,每個人領到自己的物品,包括一次性藍帽、口罩、手套、鞋套、靴套、隔離衣和防護服,各自認真的按照操作流程穿戴著,彼此相互監督,相互幫助,相互提醒,“哎,你的皮膚暴露出來了!”“你的鞋套破了,快去換一雙……”隨後,大家相互不忘用醫用膠帶封閉口罩與防護服之間的縫隙。因為每個“大白”過於相似,為了方便開展工作,大家在防護服背後寫上各自的名字,還不忘寫上“加油!”二字,相互打氣!在進入9樓的工作區之前,今晚我們拜託了湖北美麗、熱情的護士妹妹為我們拍照留念,記錄下這份珍貴的戰友情!

使命的召唤,责无旁贷

到達工作區後,先是兩個班進行工作交接,交代病重病危患者的基本情況、注意事項和次日需要開具的檢查單等等。交接結束後,我們查看了病區患者的檢查結果,然後查房、完善醫囑,及時書寫病程……原本熟練的工作,因為“全副武裝”變得舒緩,但是醫療工作依舊有條不紊的開展著。我們的組長劉麗華主任,是一個認真、負責的高年資醫生,每到一間病房,面對每一個患者,除了程序性的專業問詢之外,她都不忘為患者們打氣、加油!今晚,我們要為下午新入院的8名患者完成心電圖檢查,因為心電圖儀與我們平常使用的不同,我們除了請教本院護士外,還認真的學習使用說明,在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後,我們先是選擇了一位年輕的患者,想來更好溝通吧,起初,因為不熟悉,所以操作起來相對慢一點兒,好在隊友之間的默契和密切的配合,加上患者的理解,我們很快便上手了,接下來的7個心電圖,我們操作的可謂是得心應手。工作的過程是幸福的,忙碌的身影是美麗的,認真的態度是可敬的!夜裡工作,因為生物鐘的緣故,大家容易犯困,但是在這個特定的環境裡,我們必須克服它,所以來自不同醫院的隊友們也會聊聊自己的家人、工作、生活……大多數都經歷了很多,不敢說看慣了生死離別,但卻看慣了世態炎涼;不敢說醫術高明,但只求問心無愧。這次的“援鄂工作”,有些家人或許有不同的意見,但大家依舊義無反顧,我們並不是高尚,但做醫生的心中都有一份情愫,這也許就是我們說的初心!記得有位同行說的好,“國家民族有難,我等庶民定當有力出力,無國哪有家!”我身邊的隊友都是這樣想的,沒有人強迫我們去報名,因為這個災難只有我們醫生頂上去,就好像火災、地震要解放軍、消防員頂上去一樣,這就是責任!初心也好,責任也罷,這些都是精神層面上的東西,是生而為人所必備的!

凌晨2點了,接班的隊友們替換了我們的工作。當大家脫下裝備,每個人的臉像在流水線上走了一遭,深深的勒痕看上去有點滑稽,有的人鼻樑上腫起了紅紅的包,可是誰也不會取笑誰,那可是一張張未經任何雕飾的最真實、美麗的面龐,不是嗎?大家的手也因為長時間戴橡膠手套,蒼白的厲害,看著讓人有點兒心疼。而我這個素來容易過敏的人,手背上、脖頸上大片的疹子讓人癢的扎心……

走出醫院,看到路燈下那輛熟悉的大巴車,亮著車燈,為我們指引著回家的路!感謝司機師傅的辛勤付出和耐心等待。此時的夜,是那麼的安靜,“晚安,武漢!明天見!”

援鄂日記:我的“第一次”——穿“紙尿褲”上班

80年代,“太空服之父”華人唐鑫源為解決太空人排尿問題,改進了太空服,加入高分子吸收體,發明了能吸水1400毫升的紙尿片,尿尿才不再是宇航員的難題。技術後來轉為民用,就是現在千家萬戶使用的“尿不溼”。

我小的時候,因為時代和生活條件所限,我只使用過用舊的棉質衣物剪裁的“尿布”,聽媽媽說洗乾淨使用還是不錯的!在兒子出生後,因為方便,我給他使用了嬰兒尿不溼,儘管老人和我有不同的看法!後來因為專業的原因,我經常和老年患者接觸,對於成人“紙尿褲”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它對於長期臥床的失能老人來說,也算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今天,沒想到我也穿上了它去工作,平生第一次啊!

我院自接到省衛健委關於組派醫療隊援助湖北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通知後,我有幸成為這支英勇無畏團隊中的一員。臨行前,醫院有關領導和工會主席親自為援鄂隊員準備相關物品,當我看到高高壘起的小山似的紙尿褲時,我有點兒驚訝,“這麼多!”還有同事開玩笑地說“專門給你準備了L碼!”每個人兩大包紙尿褲,將整個揹包塞得滿滿的!

我們於2020年1月28日來到武漢,經過培訓後,我所在的第3小組於1月30日早上7點出發前往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分院工作。出發前,我特意穿上了紙尿褲,整個穿戴的過程略顯笨拙,當然還得感謝我的同事為我準備了大碼,回去我一定要告訴他,我還是比較苗條的!穿著紙尿褲走路,很不自然,邁著“熊二”的步伐出發了。

來到醫院,我經過層層消毒,嚴格按照平時所練“防護衣穿著流程”、在本院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上崗前的準備。進去病區,著手學習該醫院的電腦辦公軟件,不斷的適應著面屏上的霧氣,開始收治患者,下醫囑,書寫病歷……起初的忙碌,讓我不覺得什麼,稍作休息後,防護服的密閉使得皮膚溼冷,不斷進行“手消”後的橡皮手套中的雙手變得冰冷,透過大大敞開的窗戶吹來的風,讓人變得異常清醒……此刻,一種強烈的感覺襲來,怎麼辦?怎麼辦?一陣尷尬過後,對了,我今天可是有備而來!

結束工作後,我嘲笑著自己生活經驗的不足,心中默默讚許著同事們的先見之明!對於為我選擇大碼紙尿褲的同事,待我平安歸來,一定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此時的紙尿褲,不再是來時揹包裡薄薄的紙片,在承載了重量後的它,變得沉甸甸的!

第一次穿紙尿褲工作,我感到無比的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