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苏德战争,苏军有没有防御计划?如果有,为何初期损失那么大?


苏德战争,苏军有没有防御计划?如果有,为何初期损失那么大?

对上面这个命题,有读者可能疑惑,二战苏德战争期间,当德国闪击苏联发动突然袭击时,苏军因为没有什么准备,所以才在战争初期损失惨重。坊间较多的说法是,斯大林不相信德军会撕毁条约并提前进攻苏联。还有一种说法是,苏军西部特别军区司令员巴甫洛夫玩忽职守致使苏军惨败。那么,这一切归根到底要指向根子上,苏军在战争爆发前到底有没有防御准备?如果有,为何还败得那么惨呢?

首先,作为经历过战争的军事大国,面对德国闪击波兰后的一系列举动,苏军不可能袖手旁观

从宏观上讲,德国闪击波兰是与苏联有关系的,因为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德国才避免了两线作战。更主要的是,德军占领波兰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以此作跳板进攻苏联和以波兰为基地作战争准备。

对苏联和斯大林来说,在德军动手占领波兰之前,英法苏三军的将领们曾经为要不要结成同盟,阻止德国发动战争的事秘密地开了一次联席会议,虽然没有结果,但让斯大林摸清了英法的底细,英法想让德国祸水东移,斯大林也想借德国之手制约英法,这也是德国发动战争时,苏联仍然与德国保持着友好关系,贸易往来照常进行的原因。

苏德战争,苏军有没有防御计划?如果有,为何初期损失那么大?

但是,表面上的和平并不能掩盖苏军对德国的防备,在1940年的春天,苏联就召开了多次军事会议,重点就是讨论如何防范德国东进的问题,在朱可夫的回忆录里,他作为基辅军区的司令员在现场还作了重点发言。

从具体行动上讲,苏联在1940年就着手对军队进行了改革,加强了西部边境军区的军事力量和增加了军事装备的生产。但从苏军一些将领记载的资料看,苏军这时把重点放在了空中打击力量,忽视了地面装甲力量的建设,这也是战争打响后苏军力量薄弱的原因之一。

其次,苏芬战争惨胜让苏军记忆深刻,面对德军战线东移的事实,苏军不可能安于现状

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苏联与芬兰因领土争端发生了一场冬季战争,虽然苏军取胜却损失惨重。这场战争对芬兰来说虽败犹荣,对苏军来说胜之不武还留下许多经验教训。因此,当德国紧锣密鼓占领西欧各国的时候,苏军也在抓紧总结苏芬战争的经验教训。

苏德战争,苏军有没有防御计划?如果有,为何初期损失那么大?

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契机里,苏军结合德军即将进攻的事实展开了有针对性的分析。1940年3月份,苏联召开了会议,主要研究苏芬战争带来的影响并对苏军兵种改革作出决定。也是在这一年中,苏军非常注重军区级别的演习和组织指挥,特别是对战役的进攻作了很大的调整。

到了1940年底在年度军事工作总结上,包括时任基辅军区司令员的朱可夫和西部军区司令员的巴甫洛夫都做了很好的发言,尤其是巴甫洛夫提出的机械化兵团在现代战争中的使用一文受到苏军的高度重视。

但此时的苏联也面临着多重困难,装备发展与战场需要的矛盾比较突出,军事理论的滞后与战场瞬息万变的变化形成相互掣肘。所以说,这一时期,苏军认识到潜在的危机,却只能依靠时间来提高对未来战争的认识。

苏德战争,苏军有没有防御计划?如果有,为何初期损失那么大?

再次,制订边境防御作战计划是苏军存在的必须责任,战争前有针对性的红蓝演习就是防御措施之一

有些人认为,德国闪击苏联以前,苏军事先没有防御计划,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在朱可夫回忆录里,他明确指出:苏军总参谋部每年都有制定军队动员计划和战役战略计划,而且一经斯大林批准都下发到各个军区。所以,说苏军事先没有防御计划是不准确的。

而且在朱可夫担任苏军总参谋长以后,他还亲自主持修订了苏军作战计划,只是这个计划是在1940秋天修改的基础上重新完善的。但朱可夫也承认他主持修订的这个计划存在漏洞,就是没有对1940年修订的那个版本进行修正,因为那个版本把德军进攻主要方向预测在乌克兰方向而不是白俄罗斯,而朱可夫等有实战经验的将领们明知道德军会从白俄罗斯进攻却没有主动提出修改建议,原因就是不想损害斯大林的权威。

但朱可夫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有随后展开的苏军红蓝方进攻防御战斗演习中,朱可夫扮演蓝方进攻,巴甫洛夫扮演红方防御,结果朱可夫胜。而且事后证明,在这次演习的诸多细节完全跟德军进攻苏联时一模一样,所不同的是,巴甫洛夫只是把它当作一次演习而不是实战。

苏德战争,苏军有没有防御计划?如果有,为何初期损失那么大?

最后,德国闪击苏联后,苏军不是输在防御计划上,而是输在军事理论和指挥判断上

那么,苏军在德军发起闪电进攻以后,为什么输得那么惨呢?

  第一、苏军在战前把主要精力放在空军建设上,致使战争来临,德军半天消灭掉苏联边境66个军用机场1200架飞机,使苏军失去主要打击力量。象所有战争依靠人的精神战斗是主要因素一样,苏军在1940年和1941年上半年也对兵役制度进行了改革,并对陆军集团军进行了重组,增强诸多编制体制,强化了多兵种作战要求。但是,面对德军在地面装甲力量上的快速发展,苏军却把主要装备建设放在空中,1940年,苏联航空业的增长比前一年增长了70%。

  第二、苏军指挥通信落后最造成战争打响后部队混乱的主要原因。在朱可夫回忆录里详细地记载了战争打响前的苏军通信状况:苏军总参谋部的无线通信只达到标准配备的一半,而且只有45%的电台才有充电设备。更重要的是,在西部边境军区的通信电台只占到标准要求的27%,就连朱可夫担任过司令员的基辆军区通信电台也才达到标准的30%。一旦遇到战争,只好依托民用通信,可军队的通信都这么落后,民用通信更加不可担当重任。

  第三、军事理论上的落后迟滞了苏军的防御战斗。十月革命后,苏军增加了首长负责制,要求纪律严明令行禁止,在强调纪律性的同时也约束了部属的主观积极性,尤其是苏军在战争打响前贯彻的是积极打击方针,对如何防御德军的进攻需要逐级请示,无形中制约了战场的灵活性。以至到了关键时刻,苏军高级指挥员都要用明话向莫斯科请求进攻和撤退命令。在这样的一个作战环境下,作为西部特别军区的司令员,巴甫洛夫找不到部队和部队找不到他是理所当然的事。

苏德战争,苏军有没有防御计划?如果有,为何初期损失那么大?

因此,通过上述分析,德国闪击苏联以前,苏军是有周密的作战计划,但这个计划存在有德军进攻方向判断上的失误,这是造成苏军出现重大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至于为什么输得那么惨,前面已经解释了,装甲力量滞后、通信保障落后以及军事理论的滞后都有直接关系。但巴甫洛夫等高级将领有没有失职责任呢?当我们现在来回顾德国闪击苏联那一幕时,不能主观地认为谁是谁非,斯大林对巴甫洛夫等高级将领执行战场纪律,那是稳定军心确保大局的需要。但巴甫洛夫在战争打响后及时命令部队撤退,减少了更多的苏军牺牲也是将功补过,值得称道的。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参考资料:《二战全史》《回忆与思考》

精彩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