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学佛不用好高鹜远,只须在日常生活中体会|法语

学佛不用好高鹜远,只须在日常生活中体会|法语

31. 如果饭菜不清淡,宁可不吃。出家人的责任是弘法,而不是应酬。

32. 在圣城,若师父来城时,你出席听经,平常却不来做早晚课,听经也不随喜,这就是自私,只来“拿”,不来布施,违背万佛城基本精神。大家是一体,不能只私人活动,不顾全体大家。

33. 修道的敌人是谁?非魔王,而是自私心。若用自私心,万事无成。就算有成,也属虚妄。

34. 用功修道的人,一秒钟也不可打妄想,所谓“大事未明,如丧考妣。”生死大事没有了,好像死了父母一样的悲哀。

35. 佛法深如大海,必须勇猛精进,勤加修习,才能有所成就。

36. 修道要有正知正见,不可颠倒是非。黑白要分清楚,不可鱼目混珠,不可滥竽充数,否则,就是邪知邪见,永不成佛。

37. 妄想,明明知道办不到,为何还要打呢?明明知道是妄想,为何不收拾干净?这就是一般人的习气毛病,明知故犯。说穿了,就是看不破,放不下,执东执西,着男着女,把宝贵光阴浪费掉了。

38. 慈悲源于自性,无须半点矫揉造作,不是故意去讨好人,这就落于虚伪。人一天一天长成,慢慢会懂得其理,心里自然会生出慈悲,不用故意采取什么行动。故意慈悲,流于谄媚;故意不慈悲,又变成冷淡。太过犹如不及,凡事要行中道,即是无心无念。

39. 学佛不用好高鹜远,只须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平常心是道,直心是道场”,求远必自近,求高必自低,就在日常一举一动中,能锻炼自己与一般人不同,就是个好的佛教徒。

40. 佛教徒要注意因果,凡事要小心谨慎,不能随便毁谤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