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詩詞乃中華文化之瑰寶,而詞是標誌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

門道提醒:農曆二月十一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是詞不知道各位熟不熟悉,門道君無意中聽到有人在唱這首歌,當時想不起來,特意去查了一下,是蘇軾的水調歌頭,宋詞讓門道君產生了興趣,門道君特意去了解了宋詞,在這給大家講一講。

宋代盛行的一種中國文學體裁,宋詞是一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標誌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餘、琴趣等。

詩詞乃中華文化之瑰寶,而詞是標誌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

它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據《舊唐書》上記載:"自開元(唐玄宗年號)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國文學的閬苑裡,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鬥豔,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後有同名書籍《宋詞》。

詩詞乃中華文化之瑰寶,而詞是標誌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

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辛棄疾(豪放派代表詞人)、柳永、李清照(婉約派代表詞人)。

“曲子詞”源自民間,俚俗粗鄙乃是其天然傾向。由於敦煌石窟中大量的“曲子詞”被重新發現,詞源於民間 宋詞-狄少英書法作品(6張)俗文學的觀點已得到廣泛承認。隋唐之際發生、形成的曲子詞,原是配合一種全新的音樂--“燕樂”歌唱的。“燕”通“宴”,燕樂即酒宴間流行的助興音樂,演奏和歌唱者皆為文化素質不高的下層樂工、歌妓。且燕樂曲調之來源,主要途徑有二:一是來自邊地或外域的少數民族。唐時西域音樂大量流入,被稱為“胡部”,其中部分樂曲後被改為漢名。

詩詞乃中華文化之瑰寶,而詞是標誌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

宋詞是中國文學發展史上第一個抒寫豔思戀情的專門文體,“詩言志詞言情”、“詞為豔科”都是宋詞這種創作主流傾向的歸納。宋詞的題材集中在傷春悲秋、離愁別緒、風花雪月、男歡女愛等方面,與“豔情”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被後人推尊為“豪放詞”開山祖的蘇軾,其絕大多數詞仍屬“豔科”範圍。即使是“豔情”之外的題材,也要受到主流傾向的滲透,或多或少地沾帶著“豔”的情味宋詞創作的主流傾向,正屬於被孔子屏棄的淫靡的“鄭衛”之聲一流,與風雅篇什背道而馳。它只有表層次上的享樂生活追求,決沒有深層的意蘊供回味。

詩詞乃中華文化之瑰寶,而詞是標誌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

蘇軾是文人抒情詞傳統的最終奠定者。陳師道用“以詩為詞”評價蘇詞,道中蘇詞革新的本質。從整體上觀照,詞的“雅化”進程,某種意義上也是詞逐漸向詩靠攏的一個過程,努力跨越“言志”與“言情”界限的過程,所以,陸輔之才說:“雅正為尚,仍詩之支流。不雅正,不足言詞。”蘇軾以前,這個過程是漸進的,至蘇軾卻是一種突飛猛進的演變。

門道君對於宋詞也是很淺的瞭解,各位看官對於宋詞有自己的看法可以給門道君留言,明天將帶給大家介紹一下蘇軾的一生和對整個詞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