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快速識破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作假?

MiSs_C


即是快速,便是一眼望去,一目瞭然。

1、是否存貸雙高。存,就是銀行存款,貸,就是銀行貸款,具體的貸款,就是短期借款。你有現金,為什麼還要向銀行借錢。銀行的錢要利息的。這有反常,不能解釋,必有妖孽。

2、收入、淨利潤、扣除非經常損益淨利潤和經營現金流量淨額。三者同增同減視為優良,三者有一項跟不上。找到解釋看為什麼,解釋不了。反常必有妖。

3、關聯方的三種觀察。告訴你誰是關聯方,往往你還是可以從報表獲知關聯方如何和上市公司交易,但如果沒告訴你關聯方是誰呢?高手會不會通過不透明的股權繞行來建設隱性關聯方實體。簡單方法三種(並不只有三種,突出快速):其一搞清楚客戶和供應商前五分別是誰,通過天眼查系統去核實關聯關係。當然,如果前五佔比都是2%左右,那麼沒什麼要緊,如果有一家比如說是10%以上的大供應商,你要想辦法問清楚是誰,公告裡面沒有,可以問公司管理層。其二通過公司披露的關聯方合併名單對照對外抵押擔保名錄。公司一般不會對外擔保,這是要牽連到公司的,所以擔保大部分只給自己人做,如果有對一家企業的擔保,非親非故為什麼?其三是通過公開分部的點算,最近安踏的做空就是做空機構調出了高德地圖上面的店面數量,對照公司的店面數量。個人不認為安踏有問題,但是這個方法是比較讚許的。

4、應收賬款的同步性。應收賬款是個核心指標,他有沒有季節性?他是否增長快於收入?上市公司是否通過延長賬期也就是讓人多欠錢的方式來搞銷售。對於投資人很容易觀察,你只要將收入和應收賬款之間的比值進行觀察。當然,有條件的投資人觀察應收賬款的壞賬準備。結合你瞭解的行業狀況,你覺得他的壞賬是否提夠了。造假的企業,往往將應收賬款做大,從而導致經營現金流減少,而當應收賬款積累幾年之後,一次性暴雷解決問題。

5、存貨真實性和金額有沒有異常擴大。存貨真實性投資人只能簡單的想象一下存貨點算的難度。個人不建議投資獐子島和東方金鈺,原因在於個人覺得自己可能沒有能力去明確這些企業存貨的真實性。想象一下都覺得很難,比如獐子島的扇貝至少需要潛水吧,比如東方金鈺的翡翠,人說“翡翠無價”。所以這些我想象一下都覺得搞不清楚的存貨,就不參與了。另外要觀察存貨週轉率。存貨週轉率不是觀察大小,而是觀察變動趨勢。比如茅臺存貨週轉天數都是上千天。原因在於茅臺的存貨要存五年,今天賣的是五年前的酒,他的存貨週轉率肯定不高,但是不要緊,他只賣一年的酒即可。但是阿膠最近幾年就不同了,雖然藥中阿膠,但是其存貨週轉率從1以下連續3年越走越低。這麼看,說明阿膠漲價策略影響了銷量,而如果阿膠下跌,那些不在使用的女士是否還會回頭購買,未知數。當然這並非造假,從投資人角度,快速的看出上市公司是否流水順暢。

6、我們不愛重資產,如果有技術專利,我們寧願他每件專利只計算1元的無形資產。非流動資產我們不喜歡,但是對於企業,這部分不可或缺,沒有機器設備和廠房的確不能算一家企業。但是我們希望一家企業資產輕一點。在舞弊方面關注商譽和無形資產的變動。費用資本化,是操縱利潤的好途徑。

7、毛利率。毛利率橫向對比同行業,縱向對比歷史,看是否符合你的理解,反常的高,反常必有妖。

8、看看報表,然後仰望星空思考幾小時。很簡單,想想他的業務是否符合你的理解,他吹的天花亂墜的時候,你用你對社會行業的觀察,有自己判斷,或是否定,或是肯定。

綜上,一切的財務分析都是從業務出發結合財務觀察。不要奢望於會計數據勾稽關係,有時候一本負責任的財務分析書籍會給你介紹業務,而很少涉及會計表格。投資人穩健的,儘量規避複雜業務的企業。總之,多大的胃,多大的碗,不可暴飲暴食。


凱恩斯


快速簡單的方式看三個數據:

1、毛利率。一般企業的主營業務沒有太大變化,企業的毛利率是比較穩定的。我們看毛利率是否異常可以從兩個維度比較。第一和自己比,第二和同行比。

和自己比就是看歷史數據毛利率的波動大不大。

山東墨龍是一家生產油氣管道的公司,201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20%,第三季度就變成37%了,一般毛利率高增長,產品應該有升級換代,但是公司沒有任何解釋,後來第四季度把收入降低做回沖,被證監會查處。

和同行比就是看毛利率是否接近。比如生產家電的格力電器和青島海爾,毛利率都在30%左右。而且都是行業龍頭企業,比其他同行更高一些。

創業板造假第一股,萬福生科,其他同行毛利率在8%-15%,作為不是行業龍頭,他的毛利率接近30%,這麼高的毛利率,就被證監會查出財務造假。

2、應收賬款。是指企業在銷售產品時,還未從客戶收回的錢,記錄在資產負債表的流動資產中。

我們只要看看應收賬款週轉波動是否突然上升,應收賬款是否大幅增加,這個時候就要提高警惕。

3、經營性現金流。一家公司主營業務帶來的現金收入。

一般淨利潤增加,經營性現金流會相應增加。當兩者發生背離時,要提高警惕。


宋老闆談基


面對股市3700家上市公司,沒有任何辦法能快速識破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作假。股市投資,沒有快速查看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方式方法,只有耐心的推敲、分析,才能更好識別,利用多項財務數據更好複核查看上市公司作假與否。

應收利息,是利器!

上市公司做假,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沒有錢,或者浮誇收益、盈利、賬面資金等等。財報的顯示是多維、多方的,涉及面不僅僅有財務、審計,還要有不同部門的數據,其中就有銀行。換句話說,這是一個不獨立的財務系統,只要這個系統中有任何的一方不配合,在財務報表中就會有蛛絲馬跡顯示做假。

這是康美藥業(現ST康美)的資產負債表。如果簡簡單單的看這樣的數據,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如果通過對比分析、推敲的方式來查看,康美這家上市公司就經不起推敲。貨幣資金2018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分別為366.4億、398.9億、377.9億,但是應收利息卻只有4580萬、5287萬、6936萬。350多億的貨幣資金,卻只有5000萬左右的利息,這是合理的嗎?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我們先再看一家上市公司,然後再來講回康美的事情。

這是一家知名“大白馬”的資產負債表,2018年二季度至2019年二季度貨幣資金分別為:836.6億、1008億、1121億、1117億、1156億,應收利息分別為3.816億、3.823億、3.439億、3.845億、3.864億。同樣的,從單純的數字上看,看不出任何的問題。現在銀行的活期利息為0.35%,通過計算,銀行應收利息還算合理。我們再來看一家:

這也是一家知名“大白馬”的資產負債表,2018年一季度至2019年一季度的貨幣資金分別為1052億、1019億、1043億、1133億,應收利息為20.15億、19.99億、---、22.57億、22億。這家上市公司的應收利息就更加豐富了,已經達到了2%左右的水平,很是不錯。

我們再講回到康美藥業貨幣資金與應收利息,350多億的貨幣資金,如果利用活期利息0.35%計算,至少也有1個多億,但常季度性低於1億,僅僅只有5000多萬。這就存在問題!要不然是上市公司管理層故意而為之,要不然賬面上不存在那麼多的貨幣資金。而不管兩種的哪一種,均對上市公司有衝擊,並且存在財務報表做假的可能。當然,康美藥業的財務做假已經被曝光。

通過查看應收利息信息,能很好辨別出一家上市公司應收利息的情況,分析出是否存在問題。

連續五年以上的財務數據,規避財務造假的事情!

說句實在的,雖然查看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能較好規避造假事件,但要說完全規避,是不可能的。但有一條,一家上市公司可不可能連續多年造假呢?並且處於的是股市質優之列?這樣的事情,概率性會降低降低再降低,雖然不是識破財務造假,但能最大程度規避財務造假。

這是一家知名“大白馬”歷年的淨資產收益率。淨資產收益率是淨利潤與淨資產之間的比率關係,能很好考量出這家上市公司歷年的利用資產創造價值的比率關係。我們反過來思考,如果這家上市公司,是一家弄虛作假的上市公司呢?能做出這樣漂亮的數據嗎?往往是達不到的。

有的投資者會說“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只要上市公司管理者膽子大,也不是完全不無可能的事兒。其實,上市公司上市以後,上市公司是難以支撐連續五年財報面十分優質的情況,就算是康美藥業也難以支撐連續五年淨資產收益率大於15%的局面。並不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當年度、連續二三年,虛假報表能做,但連續五年以上,很難做到優質。為什麼?因為一家上市公司,當達到某種高度的時候,調研公司、關注度就會上升,甚至每個月的調研團隊發出的調研報告高達數十份。

一家虛假財報的上市公司,能經受住眾多的調研團隊調研嗎?難道能欺騙數百家的調研機構調研或者是考驗?連續五年以上的考驗,又能經受的住嗎?

這對一家上市公司管理者造成潛在壓力,如果財報數據面連續多年做的越是質優,關注也會越高,曝光的概率也就會越大,這樣的事情不僅僅心理上存在障礙,連續多年的財報面難以達到。而就算是康美、康得新等,也是難以達到連續五年淨資產收益率大於15%的水平!

股息率,也是利器!

投資者往往不在意上市公司百分之幾的利息,因為對比股票價格的差價,這幾個點真的是薄弱。那麼,股息率為什麼成為了檢驗財務造假的利器呢?

我們反過來思考,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賬面上沒有多少資金,或者是資金體量很小,可能給予股東分紅嗎?是不會的。股息率較高的上市公司,能很好的考量出一家上市公司的分紅意識,並且還能考驗這家上市公司的現金情況。

這家上市公司,是一家知名“大白馬”的歷年現金股息率。雖然每年股息率約為2%-3%之間。看上去並不是豐富,但卻能知曉這家上市公司具有長久分紅的能力,並且現金情況並不弱,分紅意識很好。能很好反映出這家上市公司良好的經營情況、盈利能力以及現金狀態。如果是一家虛假財報的上市公司呢?本來公司就缺錢,是沒有更多錢來分紅的,甚至發生違約分紅,也就是公告了分紅而沒有那麼多現金拿出來。長久保持較高分紅的上市公司,能很好顯示這家上市公司的良好情況。

總結:面對股市3700家上市公司,是沒有任何方式方法能快速識別財報造假的情況。只能是反覆推敲、分析才能更好的規避。一則是利用貨幣資金的方式方法,分析出是否貨幣資金利息是否合理;二則是通過歷年的淨資產收益率是否大於15%的情況;三則是通過股息率的方式辨別。


厚金說


類似於康美藥業事件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由於性質惡劣,曾經的“白馬”遇到了財務地雷,這對未來機構的心理層面,包括後面的一些調倉行為方式會造成深遠的影響。‍‍下面簡單來說整個事件,康美藥業的貨幣資金多記了差不多300億,但存貨少記了200億,按康美自己的說法,‍‍貨幣‍‍不是說一筆就勾銷了,而是大部分轉為了存貨,‍‍但是非常奇怪的現象,因為存貨和貨幣資金都‍‍屬於那種非常簡單的會計科目!大部分貨幣資金都是銀行的存款,差錯會有300億?哪怕小數點點錯了,都不會出現這麼離譜的差距!最終‍‍到底是財務差錯還是財務造假?相信監管部門會給予一個非常明確且非常嚴厲的定義!

如果大家想學習相關財務知識的話,‍‍上交所關於康美藥業的問詢函拿出來好好看下,‍‍其中關於存貨和關聯交易的相關問題,我覺得問的都非常到位!

下面我簡單說說從哪些角度來規避有財務地雷風險的公司!

1、公司主營業務的複雜程度,我們要求公司的主業要簡單,如果業務結構顯得非常複雜,這樣的公司一般來說要回避。

2、公司經營情況與行業實際的情況出入很大,且持續的時間很長,一般出現這種情況會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公司有確定性的護城河,另一種就是可能存在重大問題,比如之前幾年的“康得新”。

3、是否是一個資金飢渴型的公司,如果是,那你就一定要小心了。就拿康美來說,之前它說自己有兩三百億的現金,但是又願意承擔非常高額的財務費用去再融資,大家想想如果真的不差錢,會一邊支付高額的利息,一邊拼命融資嗎?

4、關聯交易的問題務必需要重視,虛增利潤營收,隱瞞佔用資金,貨幣資金和存貨等問題都指向一點,關聯交易!如果公司‍‍關聯交易額非常大,‍‍同時公司關聯交易非常頻繁,這樣的公司要小心!

5、公司多次被質疑一定要小心,康美藥業它之前曾被市場多次質疑,12年是第1次,‍14年是第2次,‍‍你會發現問題‍‍越來越多,窟窿越來越大,‍‍有一句俗話說的好,小洞不補大洞吃苦,最終你會發現小問題滾雪球,滾著滾著就變成一個大問題了,最後再由那些投資它的中小投資買單!

大家記住,‍‍廚房裡面不會只有一隻蟑螂,如果一家公司發生了第一次不可原諒的錯誤,請把它刪除自選股。因為‍‍如果它出現了一個大問題,背後就會存在一連串的大問題!





中和應泰上海分公司


講真,我們專業學了4-6年,考證考了3年,還要工作好多年


每天花大量時間閱讀財報、思考


也不過是初窺門徑


不可能“快速”就能學會的。


鼓吹快速學幾個指標就能搞清楚的


我覺得是對專業人士的侮辱。


一切都是因公司而變,因事而變


比如說很多人說的大存大貸


是有很多暴雷的公司大存大貸


但是也有很多沒暴雷的公司也是啊?


比如說就是有公司資金在境外,因為外匯管制回不來


比如公司就是有很多子公司,子公司貸款後必須轉款專用,不可能拿來償還別的子公司的貸款。


比如存款是定增款,有指定用途


再比如毛利率高


有的的確是造假


可有的是因為人家公司管理的好,技術先進,所以競爭起來有優勢呢。


比如不分紅


巴菲特也不分紅,他是造假嘛?


如此等等


我認為,普通投資者基本上沒有可能通過簡單分析幾個指標搞清楚是否造假。要搞清楚,必然要經過痛苦、長期的學習。


財經多知道


今年,不少曾經的白馬股出現了“暴雷”事件。前有康美藥業的299億貨幣資金不翼而飛,後有康得新119億的利潤虛增。其中,康得新2018年虛增利潤額為24.77億元,佔年報披露利潤總額的722.16%。數字之大,為之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也陷入了被調查的漩渦。那麼,是否有方法能夠快速識破一家公司的財報造假,揭去其“屌絲”偽裝“白富美”的外衣,讓真相大白於眾呢?

筆者認為,沒有辦法快速識破,因為普通大眾能夠獲得的公開數據是有限的,對於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情況也缺乏瞭解。即使是專業的審計師,也要經過取證和調查才能“合理懷疑”。但是,雖然不能快速識破造假,卻可以通過對財務報表基本事項的分析,來尋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從而識別出報表的“異常”,做出相關風險提示,謹慎投資,避免踩雷。

一、 看報表前需要了解的兩個問題。

在看財報的時候,需要了解兩個基本問題。不要放過任何一個“疑點”,也不要過分誇大“異常”。

1. 報表盈餘管理≠報表造假

有些財務報表的管理手法可能會對公司的業績造成比較大的影響,但這不是財務報表造假。比如,某上市公司通過調整壞賬計提比例,使得公司的淨利潤增加4.7億元,但此調整是完全符合實際趨勢的(只是選擇在哪個期間調整),這就與造假無關。

2. 報表異常≠報表造假

報表異常,比如營收出現了急速增長,則提示投資者需要做進一步地深入分析,看看是否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釋,假設是因為公司的業務模式發生了改變,且符合預期,那就沒有問題。大部分情況下,不能根據異常直接判斷公司存在報表造假。

二、 從財務報表看造假風險。

會計是一門藝術,三張財務報表構成了一個完美的邏輯。任何一張表發生了問題,一定會在其他的表上面有所體現。如果一家上市公司連續幾年在利潤表上造假,那麼一定會體現出多個資產項目和現金流的異常。所以,看造假風險和報表異常,不能侷限在一張報表和個別的項目,需要三張表三位一體、多管齊下。

圖:三位一體識別風險和異常

以下,通過“多管齊下”的方法,對一些財務報表的常見異常進行簡要分析。

1. 毛利率異常增高,同時存在資產的異常變化。這就是一個報表異常的“雙重信號”。原因是很可能通過提高毛利率虛增了收入(也許也同時虛增了成本),那麼與收入相關的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很可能出現激增,同時,產生的利潤無處安放,那麼很可能計入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等比較隱蔽的地方。

證監會在2016年公佈過幾個比較典型的舞弊案例,就是屬於此類的。當時擬借殼上市的康華農業,虛增了大額的銷售額和應收賬款。導致報告期內收入增長在12%以上,毛利率從2011年的46.83%增加到了2014年的60.14%。而與收入相關的銀行存款和應收賬款出現了異常波動,分別增加了49803.49萬元和527.49萬元。

如果有上市公司出現類似情況,投資者可以通過測算應收賬款的週轉率或者其與營業收入的比率來查看是否有異常。如果應收賬款週轉率出現漸進式下降,或者應收賬款增長遠高於營業收入增長的比率,那麼一定要注意是公司的管理效率低下,還是有異常。總之,在原有業務未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產生的毛利率激增,伴隨資產的異常波動,這就是比較可疑的信號。

2. 營收穩步增長,資產異常變化,經營現金流“紙面富貴”。

近年來的財務造假案件,很多企業的營業收入和毛利率都保持了難得的平穩,就此看來利潤表上最主要的項目表面“風平浪靜”。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仍然可以關注應收賬款的週轉比率和營收比,存貨週轉比率和營業成本比等指標,看看企業的運營效率是否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並關注其原因。

當然,企業也有辦法把應收賬款週轉率和存貨週轉率也表現得較為“合理”,符合行業和季節性的特點。

之所以能處理得如此“不動聲色”,是因為應收賬款週轉率的計算本身依賴於應收賬款時點數,而時點的數字可以通過體外循環資金來進行調節,因此,也有可能做得“合理”。而存貨則有些價值難以確定,比如人參、有些難以盤點,比如扇貝,諸如此類,對於外部投資者來說,有如“霧裡看花”。因此,這個時候一是保持謹慎的態度,二是更多地依賴註冊會計師專業審計,三是更全面地擴大範圍看報表。

關注異常的貨幣資金。比如,ST康美和ST康得都表現出了貨幣資金“畸高”的特點。ST康得自2015年之後,貨幣資金就處在40%以上的高位。但2017年開始有息負債大幅增加,到2018年,大於了100億元,並且前三季度貨幣資金的收益率僅為1.58%,這些有悖常理的現象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存貸雙高”,有這種異常,那麼要關注披露信息中是否存在大額資金受限的情況,如未披露,那麼有合理理由懷疑其資金的真實性或者是否已經被挪用。

當然,除了與營收直接相關的項目,還要關注有沒有其他的資產項目異常,有沒有大量地新增“在建工程”,“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通常還配合著大量的工程現金流出,比如之前的金亞科技,通過虛構建造項目,假造了3.1億的工程款項。

三、 跳出報表看造假風險

關注企業的造假風險,不能僅僅侷限於三張財報的數字。報表造假,在其他方面也會有諸多“疑點”或者“高風險區域”。

1. 造假的動機。

如果出現了淨利潤為負值,那麼公司很可能擔心被ST, 第二年來個“扭虧為盈”。像之前的聖萊達,2014年度淨利潤為負,2015年便開始虛增收入,金亞科技2013年大幅虧損,2014年便開始造假。對於這類企業,要多加思考和分析。

2. 關聯方安排。

除了關注靠前10名的客戶和供應商等信息,也需要關注下公司股權質押和擔保以及最大客戶的股權結構。這些有助於識別企業是否有隱蔽的“關聯方”。

3. 董監高、審計機構的變動。

高管頻繁變動,特別是財務總監,那很有可能是風險提示。如果審計機構也頻繁變動,那麼就要高度警惕了。

四、總結:

目前,雖無法快速識破報表造假,但是能夠通過報表的“三位一體”和表外的一些信息,提出對公司的風險預警。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以後通過數據抓取與分析,或許能在審計技術上有所突破。當然,造假的公司在3000多家公司中,還是少數,期望未來通過對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讓“造假”成為一個真空的地帶,無人再敢涉足,讓財務報表能夠真實地還原公司的“廬山真面目”,讓投資者可以基於準確的信息做出理性的判斷。


財會小童


快速識破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作假,只能夠識別出那些作假做的很拙劣的公司。大多數情況下,財務作假是沒法快速識破的。

因為一家上市公司很龐大,下屬很多子公司。而且很多公司往往主營不單一會牽涉到很多生意。

所以財務報表往往很複雜,即便是簡單的如一季報,報三季報也會也五六張紙,複雜的半年報和年報往往幾十頁。

所以如果,要真正的瞭解清楚一家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往往需要花費比較久的時間才能夠理清關係。


如果要拿真金白銀去投資這家公司的話,更要慎重,往往需要往前看,好幾年的財務報表才能夠判斷這家公司的財務報表是否真實的反映了公司的財務情況。

康美藥業299億現金不翼而飛,董事長股東大會鞠躬表示深表歉意;康得新百億現金存疑,4年虛構利潤超百億,撫順特鋼八年財務造假虛增利潤20億。


各種財務造假,手段百出,都是精心策劃,所以需要仔細甄別。


大唐之公子


看啥都沒有用,能做出來的東西,一般非財務專業人士無法看出端倪,上市企業玩金融套路的太多,增發、分紅、擴股、再增、定增、再分紅,一毛錢滾出100塊,原股東一元已經變成了十萬甚至百萬,至於後面股價變成無論啥樣都虧不到他們!


傳統保健行業從業者


@價值投資日誌 發佈微博: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如是資本創始合夥人管清友:“十年之前的上市公司,大家認認真真造假,現在連造假都不認真,沒有匠人精神,簡直是在侮辱投資者和監管者的智商。”


的確,從年初的商譽減值開始,今年的上市公司報表,一次次刷新了投資人的底線:業績變臉、貨幣資金“不翼而飛”、虛增收入。。。與往年不同的是,出事的還都是曾經備受市場看好的好公司,這無疑讓投資者更加難以信任上市公司披露的數據。


但是,“財報不是萬能的,不看財報卻是萬萬不能的。”

即使有財務造假存在,投資者還是需要通過財報瞭解上市公司、選擇投資標的。如何識破財務報表的作假,就成為閱讀財務非常重要的技能。


所羅門王曾說:已有之事後必再有;已行之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絕無新事。

財務造假同樣如此,管理層想要討好投資人,大股東想要套現,公司向要避免退市危及。。。只要有利益和需求,就總會有公司想鋌而走險。 那麼,過去的財務造假案例就是“前車之鑑”。


安然事件

相信很多投資人都非常熟悉,在《財務詭計》一書裡,作者將安然公司評價為:最富創意的收入偽造無恥獎。安然事件之後,美國最大的事務所之一安達信破產 ,從此“五大”變“四大”,也間接促使了“薩班斯法案”的出臺。

安然公司採用的最主要的財務造假手法是:提前多確認收入少確認成本;利用表外合夥公司虛構利潤。體現在財務報表上,是連續5年的高增長,從1995年的92億美元,到2000年的1008億美元,實現了10倍的增長。類似的,有中國的藍田股份,也是在上市後的短短5年裡,實現了僅10倍的增長。之後劉姝威老師600字的質疑,揭開了藍田股份“皇帝的新衣”。


安然事件揭示的造假信號:不可思議的高增長,或者銷售增長與利潤利潤增長不匹配,是投資人需要警惕的信號。 在今年康得新的案件中,最先讓證監會發現異常的是“存貸雙高”,賬面有大額現金同時卻有大額貸款;之後經調查發現2015年-2018年虛增利潤119億,最明顯的信號是收入、利潤和現金流不匹配。


綠諾科技財務舞弊分析

參與過中概股的投資人,對美國渾水公司應該多少有些熟悉,據說,創始人是名中國通。回國後創辦做空機構渾水公司,並因綠諾科技一戰成名。

2010年11月,渾水公司公開質疑綠諾科技存在欺詐行為,之後12月,綠諾科技被納斯達克交易所要求停止交易,到2011年1月,綠諾科技正式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摘牌並退至粉單市場。綠諾科技是2010-2011年這一波獵殺中國概念股中,第一家被勒令退市的公司。


渾水公司質疑綠諾科技的報告中,列舉了相關證據:

偽造虛擬合同誇大收入。在其披露的客戶中,寶鋼、重鋼等多家公司否認向前購買產品,報告中營收數據可能比真實營收低90%以上;
管理層挪用上市融資款用作它途。

而讓渾水公司注意到綠諾科技,是因為2010年8月美國財經雜誌《巴倫週刊》刊登的文章,其中提到:過去4年,綠諾科技換了3個審計師,4個首席財務官,並兩次調整以往的財務報表數字。


綠諾科技揭示的造假識別信號:

  • 審計事務所、財務負責人的頻繁變更,很可能是財務數據有問題的信號。比如,去年出事的長生生物,之前財務總監也多次更換,最後甚至是董事長兼任財務總監。類似的,如果事務所審計過的公司出問題很多,那麼它所出具的審計報告就值得懷疑,比如這次審計康得新的瑞華事務所,已經成為證監會關注的重點。

  • 關鍵客戶和供應商雙向印證。從會計核算角度,一方確認收入另一方需要確認應收賬款,財務報表中比重很大的供應商或客戶餘額,從對方去印證也是很有效的法子。


聖萊達造假公開後,收到了稅務局退的稅款

今年7月15日,聖萊達公司發佈了一則公告,其中表示:

由於2018年5月10日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2018】33號),認定公司2015年度虛構影視版權轉讓業務,虛增2015年收入和利潤1000萬元,公司已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對上述會計差錯進行了更正。經公司申請,稅務所於近日退還聖萊達吻合已繳納的所得稅稅款250萬元。

這則消息,也讓很多投資者感覺憤慨,造假的行政處罰最高只有60萬元,而退還的稅款高達250萬元,造假的成本是不是太低了?


聖萊達事件其實比較簡單,在重組過程中,新進入的實際控制人發現公司狀況比之前預想的更糟,為了能在2015年實現盈利,才有了一波違規操作:

1、通過虛構影視版權轉讓業務虛增收入和利潤1000萬元;

2、通過虛構財政補助虛增收入和利潤1000萬元。

事後,在野馬財經對聖萊達董事長鬍宜中的採訪中,提到了整個事件的始末,也說到:“主觀上我們確實有為了重組保業績的動機”,不過他也強調:“我們在資本市場上這麼多年,也不會去赤裸裸的違法。”

聖萊達事件對投資人的提醒是:當上市公司有非常明顯的造假動機時,是最值得防範的。比如,ST公司有摘帽剝殼需要,剛實施了管理層股權激勵的公司,重組後有業績對賭協議的管理層,新官上任需要對大股東有所交代的管理層,這些都是可以提前考慮的信號。



在《財務詭計》一書裡,作者將財務欺詐手法分為三類:收入操作類財務欺詐手法、現金流類財務欺詐手法和核心指標類財務欺詐手法。

識別這些欺詐手法,首先是從動機出發,看管理層和大股東是否有造假的意圖;然後則是結合數字之外的蛛絲馬跡,比如附註中的會計變更、管理層變更、失信記錄;最後才是具體數據的驗證,資產項目的異常變動、與行業增速不符的高速增長、利潤與現金不匹配、不合邏輯的週轉指標,難以置信的高毛利率。。。


但是,不得不承認,財務始終有很強的專業性,不可能每個投資人都是專業的審計師,即便是審計師,也需要藉助大量的業務抽查才可能發現問題。而且,因為會計準則的約定,財務數字本身就有很大的估計和假設的空間,這是財務的藝術,不能一概以財務造假而論。

所以,我始終堅持,不要把尋找財務造假證據作為閱讀財報的核心,要相信多數公司的數據是值得信任的。或者,這也是一種樂觀的謹慎。


康愉子


作假有兩大類。

一類是隱瞞利潤

一類是虛增利潤

我們要防止的,就是防虛增利潤。主要看哪幾個數據呢?

一,看營業收入與現金淨流量是否匹配

二,看現金分紅比例

三,對沒有現金分紅的新科技產業,看應收賬款與營業收入的比例

四,看分紅額與每股收益的比例。

虛假報表種類很多,這幾條也不完全是金科玉律,看多了報表的人,會有一種警惕之心。總之,對感覺數據異常的,我也沒有條件去核實數據,我的辦法比較消極,就是:惹不起,躲得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