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清朝犯人流放地寧古塔,幾乎沒人活著出來,舊城遺址成“國保”

地處邊塞要衝的寧古塔,是我國清朝政府設置在盛京(瀋陽)以北管轄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廣大地區的東北邊疆著名重鎮。也是清朝初期建立的重犯流放之所。

2013年5月,寧古塔將軍駐地舊城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朝犯人流放地寧古塔,幾乎沒人活著出來,舊城遺址成“國保”

寧古塔無塔,寧古塔三字是滿語,原意為“六個”。相傳,清皇族的遠祖有兄弟六個曾居住在這裡,滿語謂六為“寧古”,個為塔,古稱“寧古塔”。

清朝犯人流放地寧古塔,幾乎沒人活著出來,舊城遺址成“國保”

寧古塔舊城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長汀鎮舊古城村,這裡是清代寧古塔將軍治所和駐地,長期為清統治東北邊疆地區的重鎮。

清朝犯人流放地寧古塔,幾乎沒人活著出來,舊城遺址成“國保”

寧古塔,氣候極其惡劣。這裡每年農曆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盡凍。雪才到地即成堅冰,一望千里白雪茫茫。古人說,人說黃泉路,若到了寧古塔,便有十個黃泉也不怕了

清朝犯人流放地寧古塔,幾乎沒人活著出來,舊城遺址成“國保”

地處邊塞,天氣寒冷,人煙稀少的寧古塔,從清初開始成了清廷流放人員的接收地。

流放寧古塔,在清朝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刑法。誰要是被流放到此,幾乎不大可能再活著出來。

清朝犯人流放地寧古塔,幾乎沒人活著出來,舊城遺址成“國保”

《研堂見聞雜記》寫道,當時的寧古塔,幾乎不是人間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惡獸吃掉,能活下來的不多。

清朝犯人流放地寧古塔,幾乎沒人活著出來,舊城遺址成“國保”

清代,不少文人學子因文字獄或科場案被流放寧古塔。他們當中有鄭成功之父鄭芝龍,大文豪金聖嘆的家屬,思想家呂留良的家屬,安徽方拱乾、方孝標家庭,浙江揚越、楊賓父子,文人張縉彥等等。

清朝犯人流放地寧古塔,幾乎沒人活著出來,舊城遺址成“國保”

在寧古塔眾多的犯人中,文學造詣最高,名氣最大的是吳兆騫。他在寧古塔生活了22年,寫成著名詩詞集《秋笳集》和《歸來草堂尺牘》流傳於世。

清朝犯人流放地寧古塔,幾乎沒人活著出來,舊城遺址成“國保”

如今,在清代寧古塔將軍駐地遺址的古城村南村東,仍然可以看到300多年前的城牆遺存下來的土臺子。這些土臺子延續300多米,可以看得出當年的寧古塔舊城是一個方形的城池。

清朝犯人流放地寧古塔,幾乎沒人活著出來,舊城遺址成“國保”

1981年,黑龍江省政府批准寧古塔舊城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二年立一石碑,石碑正中刻有“寧古塔將軍舊城遺址”九個大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