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每日园区|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河北省发展新机遇

每日园区|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河北省发展新机遇

[中经云端·园区头条]

1·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河北省发展新机遇

据河北新闻网消息,设立河北自贸试验区是河北省发展面临的又一重要机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作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快建成贸易投资自由便利、高端高新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开放创新、政府治理包容审慎、区域发展高度协同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对标国内外先进规则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推进河北自贸试验区建设题中应有之义。在市场准入和外资待遇方面,要积极对标国际国内先进规则,全面实施“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的外资管理制度,破除行政垄断,减少行政干预,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深入推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完善投资促进和保护机制。此外,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例如,创新监管模式,统一行业政策标准,放宽交叉行业准入标准,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等,吸引全球高端要素向河北自贸试验区聚集。

2·广东肇庆高新区举办首届“博创会”

据科技日报消息,2019年10月19-20日,2019年肇庆人才节之肇庆高新区博士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暨博士创业项目路演大会(以下简称博创会)在肇庆高新区举办。据悉,本次大会是肇庆高新区近年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人才活动。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周成表示,希望借助博创会平台,各位才俊能展开智慧碰撞,驱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促进优质项目在肇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其中,“博士科创小镇”是立足肇庆高新区现有创新创业资源,由肇庆高新区政府引导,五山博士联盟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以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科研成果转化为基础的人才和科技综合性平台,配套建设完善的博士创新创业生态,打造“博士论坛+博士基金+博士科创基地+博士项目路演+全链条服务”五位一体的博士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博创会”是由肇庆高新区管委会与五山博士联盟计划共同打造的面向全球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品牌活动,志在打造成为华南博士创新创业论坛第一品牌与华南博士项目路演第一平台。五山博士联盟主席、暨南大学创业学院院长张耀辉表示,将助力肇庆高新区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新高地,开创博士经济新业态。此外,大会还举行了高峰论坛主题演讲、博士创业项目路演和项目资本对接等活动。

[中经云端·国家级园区]

1·黑龙江大庆高新区:好环境成高质量发展“千斤顶”

据黑龙江日报消息,借助大庆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前后不过5天时间,200万元的融资就一步到账,大庆市碧千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渡过难关。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大庆“高新速度”“高新作为”令人刮目。好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千斤顶”。按照大庆市委“用3年时间打造东北地区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的要求部署,大庆高新区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转型的重中之重,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最反感、市场主体最困扰、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全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全国一流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兑现落实国家、省各项扶持政策以及大庆市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3条意见、抓招商促发展8条措施和高新区“创业六条”,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018年以来共组织申报项目98个、争取各类政策扶持资金4.63亿元,预计2019年政策性减税2.1亿元。出台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高新技术产业基金、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基金、油头化尾产业投资基金等5支基金封闭运行,总规模65亿元,已投向240万片砷化镓晶片等4个项目。240万片砷化镓晶片项目1.28亿元资金全部拨付使用,系列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28亿元,将成长为产值百亿、市值千亿的独角兽企业。提升高新金服、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专业平台效能,提高国有资本投融资引导、增信和扶持能力。成立大庆高新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建成大庆产业金融服务平台,目前入驻企业312家,已发布融资需求3.9亿元。2019年5月投入运行以来,已帮助50余家中小微企业融资1.9亿元。

2·天津滨海新区抢占高质量发展“智高点”

据滨海时报消息,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滨海新区聚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成绩斐然,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先进制造业所带来的优势效应日益凸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科技创新原动力,是推动新区先进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的主因。滨海新区加快发展航空航天、海 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新能源汽车、大型工程机械、机器人、高性能医疗机械、高性能服务器等产业,推动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正显示出现代制 造业的生动气象和光明前景。滨海新区是天津的经济重镇,坚持发展实体经济,是滨海新区经济的最大特色和优势所在。汽车产业的发展,是滨海新区实体经济聚集的缩影。到2021年,滨海新区将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可控基础软硬件产业体系、世界级航空航天装备产业基地、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产业高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制药研发中心。滨海新区承担国家发展战略的使命与职责,精准谋划未来发展,瞄准实体经济发展这一目标,紧盯以智能化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力量把人力、物力、财力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围绕建设集聚经济、智能经济、开放经济,抢占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智高点”。

3·沈阳高新区与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协同发展

据科技日报消息,日前,中国(沈阳)跨境电商发展论坛暨中国(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沈阳高新区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在沈阳创新天地举行,84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达400亿元。2019年1至8月,沈阳新签约落地重点项目同比增长93.5%,“投资竞过山海关”“企业抱团闯关东”势头持续升温。资本加速流入,已成为沈阳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有力佐证。项目扎堆入驻,则是自贸区沈阳片区与沈阳高新区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集中显现。84个签约项目之一、正威国际集团是以有色金属完整产业链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集团。总投资115亿元的正威沈阳新动能创新产业园项目,将高标准建设北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研究院、沈阳稀土功能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双创孵化中心、稀土永磁产业基地等。经过几个月的磨合,自贸区沈阳片区管委会与沈阳高新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深有感触:两区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形成合力为项目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一流的政策、服务等环境,在产业扶持政策制定、重大项目论证、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实现了共同决策部署,显现出“1+1>2”的整合效应。如今,沈阳高新区管委会已正式进驻沈阳创新天地,并把经济类审批事项嵌入到自贸区沈阳片区行政审批大厅,实现了一站式办结,同时在产城融合、民生保障等方面全方位服务自贸区沈阳片区。

4·北京经济开发区:无废城市建设探索“亦庄路径”

据科技日报消息,“无废城市”旨在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需要长期探索与实践。不久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将作为5个区域特例之一,推动“无废城市”建设。预计到2035年,经开区将实现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8%、资源化处理率70%的总目标。“‘无废城市’是一个大目标,实现关键在于园区的企业。”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充分激发企业的内生力量,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是为企业提供了最佳实践场景。在经开区支持下,园区内的北京鼎泰鹏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成为国内首家集危险废物收纳、运输、分类和贮存为一体的试点企业,存储能力达8000吨,可暂存18类危险废物,有效解决区内中小企业危险废物种类多、年产量小、无贮存场所的问题。到2020年,预期实现区内工业危废综合利用率从57%升至65%。实际上,经开区自2013年开始先后有60余家企业开展强制或自愿清洁生产。如北京奔驰工厂里零件外包装由过去的纸箱、木箱等一次性材料变成塑料包装,实现循环利用,极大降低资源消耗。不仅如此,北京奔驰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生产过程的最新干式喷漆工艺,使用天然材料石灰石粉吸附喷漆漆雾,把吸附后的废石灰石粉经鉴定确认为非危险废物后,交给下游企业作为建材制造的原料,仅此一项每年减排危废物超过3000吨。”数据显示,2018年经开区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率约80%,危废物综合利用率约65%,年均周转贮存量约2300吨,无历史堆存情况。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2018年北京市唯一一家荣获国家级绿色工业示范园区荣誉的园区。

5·苏州工业园区:用优质项目引领新一轮增长

据名城苏州网消息,苏州工业园区在狠抓招商和项目过程中,注重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先机,瞄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纳米等先导产业,坚持用优质项目、高质量投入引领新一轮增长。苏州超算中心位于工业园区国际科技园内,预计投资约2.1亿元,将提供包括硬件资源、软件应用、运营咨询等服务,将于下个月正式启用。位于园区的飞利浦医疗(苏州)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磁共振成像、X射线设备、彩色超声诊断等医用影像系统的研发与生产。2019年飞利浦在苏州再设新项目,将全球业务服务中心落户园区,负责包括中国、日本在内的部分亚太地区的人事、财务等相关工作,未来企业的服务范围还会进一步扩大,辐射到全球。2019年,园区在项目招引方面持续发力,4月份一次性推动150多个项目签约开工开业,总投资近500亿元;9月1号在苏州自贸片区挂牌仪式上,32个重点项目签约,总投资近800亿元。园区还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出台“放管服”改革“1+N”服务举措,全面落实“营商环境30条”。

6·武汉开发区:“中国车都”力推产业迭代奔向未来

据长江日报消息,2018年,武汉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660亿元(233亿美元),大约与冰岛经济总量接近。军运会,让世界认识了武汉开发区。这座城区,也正在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风口”产业,拥抱世界,走向未来。今天的武汉开发区,起源于30年前的一场国际产业合作——“中法合资30万辆轿车项目”。1991年,武汉开发区在一片黄土地上开工建设。经过近30年发展,这片曾经的荒野湖汊,成长为一座产业新城、国内外知名的“车都”。目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兴起,电动化、智能化成为汽车发展新趋势,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将是21世纪最具颠覆性的技术。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中国正在积极探索自动驾驶汽车,武汉,也不甘落后。武汉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是中国第6个获批的同类示范基地,自动驾驶等未来生活场景,将从这里策源。武汉开发区正在着力探索自动驾驶的方案,推动中国下一代汽车产业走在世界前列,实现区域产业更新迭代,在下一个30年,再造新“车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