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家有兩個娃,教育方式成關鍵,切忌“絕對公平”和“過度競爭”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一對夫妻生養幾個孩子是常有的事,身處當時的歷史背景下,

“散養式育兒”成為大多數家庭的首選。之後,我們又經歷了幾十年的計劃生育,獨生子女個個都是家裡的寶,爸爸媽媽更是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這一個孩子身上。

現如今,二胎時代接棒,越來越多的夫妻選擇響應國家號召,轉身擁抱二寶的到來。當然,如果運氣爆棚懷了雙胞胎,不僅生起來方便,還會迎來親戚朋友和左鄰右舍的豔羨。

家有兩個娃,教育方式成關鍵,切忌“絕對公平”和“過度競爭”

這一切看上去是很美好,但現實世界哪有“容易”二字,在養育兩個寶寶的過程中,可以收穫雙份喜悅,同樣也面臨著更多難題。

最直接的,可能就是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金錢和人力,更深層次的問題,想必就是孩子們的教育問題。第一次做父母,誰不是摸著石頭過河?那麼,第一次做兩個寶寶的父母,難度係數就更不用說了。

家有兩個娃,教育方式成關鍵,切忌“絕對公平”和“過度競爭”

說到兩個孩子的教育問題,不少父母首先想到的就是儘可能的“絕對公平”,當然還有一部分家長秉承著“競爭育兒”理念,可對於孩子們來說,在這樣的規則下成長真的好嗎?

家有兩個娃,教育方式成關鍵,切忌“絕對公平”和“過度競爭”

  • “絕對公平”案列講述

閨蜜小鄧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大兒子八歲,小兒子剛滿六歲。

都說實踐出真知,起初,就寶寶們的教育問題,小鄧夫妻倆還真趟過不少坑。跟很多二胎家長們的觀念一樣,寶媽也覺得家有兩個娃,最重要的當然是“公平”,可不能因為偏心一個孩子,讓另一個孩子寒了心,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

就在大寶七歲的時候,因為看到學校裡很多同學都在打乒乓球,便嚷嚷著也要學。孩子對新鮮事物感興趣當然是好事,寶媽自然很高興,但同時也意識到,如果給大寶報了班,等孩子們長大之後,二寶看到哥哥會打乒乓球,自己卻沒學過,肯定會覺得爸爸媽媽偏心了。

就這樣,小鄧給兩個寶寶都報了名。可學了不到一個星期,

老師感覺到小寶對這項運動並不感興趣,每天的訓練和學習也顯得尤為痛苦,便向寶媽建議,可以挖掘一下孩子其他感興趣的點,再讓孩子學習,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這次之後,寶媽第一次意識到“絕對公平”可能不適用於所用情況。幾經波折,慢慢地,寶媽發現二寶是喜歡畫畫的,兩個孩子一靜一動,寶媽對“公平”二字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家有兩個娃,教育方式成關鍵,切忌“絕對公平”和“過度競爭”

  • “絕對公平”案例分析

不得不說,當發現孩子們有不同興趣時,積極面對,冷靜分析,並及時調整教育方式,實屬明智之舉。

作為孩子們的家長,重視“公平”本沒什麼錯,比起偏心其中一個,或者重男輕女的家長,“公平”二字是多少孩子渴望得到的態度。

但不得不說,對孩子們“公平”本就是應該的,至於不少家長常說的“絕對公平”,卻很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抹殺孩子們獨特的個性。

就算身處同樣的環境,甚至是長相相似的同卵雙胞胎,誰也不能否認他們就是完全不同的個體。他們有不一樣的審美,有不一樣的思想,也有不一樣的人生,如果想要保證“絕對公平”,吃穿一樣,住行一樣,擁有的物品一樣,學習的內容也一樣,這豈不成了流水線上生產的商品?

家有兩個娃,教育方式成關鍵,切忌“絕對公平”和“過度競爭”

  • “過度競爭”案例講述

前些天聽朋友講了她表姐家的故事。朋友的表姐年過半百, 家裡有兩個雙胞胎兒子,正在讀研。與大多數家庭的教育理念不同,朋友表姐一家更傾向於“競爭”理念,父母覺得“優勝略汰”的教育方式可以更好地激發孩子們的鬥志和潛力。

從小學開始,孩子們此次考試都要比上一比,成績好的有獎勵,成績差的什麼也得不到。一次,哥哥考了全班第一,而弟弟考了第九名,爸爸媽媽竟然只帶著大兒子去看了電影,吃了大蛋糕,卻把小兒子一人放在家裡。

凡事過猶不及,之後,兩個孩子的關係便出現了嚴重的隔閡。高中畢業,大兒子考上了985大學,小兒子只上了普通一本,心裡憋著口氣,努力一年終於考上研究生,誰知哥哥又得到了保送名額。

這麼多年,弟弟一直覺得自己是不被爸媽認可的,不管多麼努力,圍繞他的只有“失敗”二字。現在,老二和老大幾乎不怎麼聯繫,和爸爸媽媽的感情就更淡了。

家有兩個娃,教育方式成關鍵,切忌“絕對公平”和“過度競爭”

  • “過度競爭”案例分析

朋友表姐家的案例就是活脫脫的“過度競爭”,爸爸媽媽在主觀上,強制將兩個孩子長期置於對立面。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友好,沒有合作,更沒有包容,有的只是非對即錯,非黑即白,哪怕是最普通的考試也充滿了濃濃的火藥味。

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們的關係出現裂縫時,爸爸媽媽不但沒有調整教育方式,而且也沒能起到其中的調節作用。任由事態繼續發展,最終只能是整個家庭趨於瓦解。對於孩子們來說,不懂協助、患得患失、安全感受挫,更是讓他們在今後的人生中步履艱難。

家有兩個娃,教育方式成關鍵,切忌“絕對公平”和“過度競爭”

家有兩個娃,如何正確看待“公平”和“競爭”

1)不拿孩子作比較

面對家裡的兩個孩子,很多家長都喜歡拿孩子作比較,而這恰恰是二胎家庭,或是雙胞胎家庭的大忌。

孩子們心思細膩,自尊心極強,對他人的態度又額外敏感,如果爸爸媽媽總喜歡誇讚一個,貶低另一個,受到批評的孩子必定會受到極大傷害,而被表揚的孩子也很有可能產生虛幻的優越感,逐漸養成驕傲自大、自私自利的性格。

孩子們犯了錯也好,表現好也罷,該批評要批評,該表揚也要表揚,但不對比是底線。如果兩個孩子一起犯錯,爸爸媽媽更不要有什麼偏心的舉動,更何況一起受罰不僅可以讓孩子們感覺他們是“一夥的”,還能增進兩人之間的團結意識。

家有兩個娃,教育方式成關鍵,切忌“絕對公平”和“過度競爭”

2)不支配孩子、不強迫孩子

相信搶玩具是每個二孩家庭最常見的情況,為了公平起見,爸爸媽媽往往是同樣的東西買兩份,兩個孩子一人一個。但現實卻是,孩子們總也覺得,對方手裡的才是最好的,於是便陷入新一輪的爭搶中。

此時,不少家長會以大的要讓著小的為由,要求大寶做出犧牲,這樣老大當然會感到委屈。

曾經看到一位寶媽的經驗分享,先把二人爭搶的東西收繳,然後要求孩子們商量出一起玩的辦法,否則誰也別想拿到單獨去玩。起初,孩子們當然不買賬,需要頗費口舌的引導、規勸,可當習慣養成後,很多時候都不用大人的介入,兩個孩子一樣可以主動商量。

家有兩個娃,教育方式成關鍵,切忌“絕對公平”和“過度競爭”

3)尊重孩子們的不同和個性化發展

兩個孩子雖然有很多相同之處,但更多的還是他們的不同之處,爸爸媽媽要學會以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孩子,尊重他們的思想和個性。不管是穿衣打扮,還是興趣愛好,都不要強求孩子們做到一模一樣,畢竟,沒有誰是依附於另一個人生活和成長的。

4)分配好孩子們獨處和共處的時間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小秘密,如果有條件,爸爸媽媽可以為孩子們準備單獨的房間,要知道,即便是生活在同一個家庭,他們與其他獨生子女家庭裡的孩子並沒有什麼不同,都需要獨處的時光

當然,如果條件不允許也沒必要強求一人一個房間,但爸爸媽媽也應該注意孩子們的需求,只要有機會就為孩子

營造獨處的條件。比如,即便住在一個房間裡,儘可能將大一點的房間讓給孩子們,並把兩人的床安排在距離較遠的兩個方位,或者給孩子們一人買一個書櫃或寫字檯。

家有兩個娃,教育方式成關鍵,切忌“絕對公平”和“過度競爭”

5)儘量為孩子們營造與父母的獨處時光

聰明的父母對親子獨處的時光往往非常重視,因為在和其中一個孩子獨處的過程中,往往可以看到他

異於平常的一面也是對孩子進一步瞭解,走進他內心世界的不可多得的機會。

其實,當孩子們之間出現矛盾,或者是其中一個因為成長的原因,情緒上出現波動,營造親子獨處的時光,在解決問題上往往更加行之有效。

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關注『多寶育兒口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