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岳飛僅存於世的三首詞,每首都很經典,值得每位國人好好品讀

小時候看《岳家將》看得過癮又窩囊。打仗恨解氣,但朝廷裡的政治非常不解氣,這讓我們對朝廷裡的奸臣秦檜以及昏庸皇帝無比痛恨。小說筆法雖有很多誇張和虛構,但其本人的形象和歷史環境大體是真實的。

岳飛僅存於世的三首詞,每首都很經典,值得每位國人好好品讀

在這本小說裡,岳飛自幼就非常聰明,文武雙全。而歷史上的岳飛確實是個文武全才,他的的軍事才華,他的崇高氣節,自不必用說,令人仰慕。他的文學才華,也不能忽視。岳飛現今流傳下來有十餘首詩詞,具有很高的文學和史料價值。特別是他僅存於世的三首詞,每首都很經典。我們所熟知的《滿江紅》,已成為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

滿江紅(寫懷)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首詞,寫了作者對中原重陷敵手的悲憤,對局勢前功盡棄的痛惜,表達了自己繼續努力爭取壯年立功的心願。作者完全是直抒胸臆的,對民族敵人的深仇大恨,對祖國統一的殷切願望,對國家朝廷的赤膽忠誠,都表露無遺。全詞情調激昂,慷慨壯烈,顯示出一種浩然正氣和英雄氣質,表現了作者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主義精神。

這首詞還被譜為曲,成為家喻戶曉、廣為傳唱的名作。在抗日戰爭時期,當神州陸沉、民族陷入危難的時候,本詞及曲以其“收拾舊山河”的華夏強音,激勵了無數中華兒女為趕走侵略者而不懈奮鬥。

岳飛僅存於世的三首詞,每首都很經典,值得每位國人好好品讀

嶽武穆還有一闕互為姊妹篇的《滿江紅》,同樣抒發了憂國憂民的悲壯情懷。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裡笙歌作。到而今,錢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兩詞相比,前闕更悲憤:如“仰天長嘯,壯懷激烈”“臣子恨,何時滅”等語。本闕多了點牢騷:“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然後,自然而然地提出了“請纓殺敵,直渡河洛”的強烈願望。

岳飛僅存於世的三首詞,每首都很經典,值得每位國人好好品讀

然而,事實是,儘管英雄滿腔熱血,但皇帝老兒並不買賬。

為什麼不買賬?因為這個臣子所謂的“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就是直搗黃龍,救回被金軍擄走的徽欽二帝。

我們不妨站在趙構的角度想:岳飛你到底是幾個意思?你倒好,你的臣子恨倒是滅了,名垂千古,那我這做皇帝的怎麼辦?宋徽宗是我爹,宋欽宗是我哥,他們被你救回來,這個國家豈不是有了三個皇帝?

岳飛僅存於世的三首詞,每首都很經典,值得每位國人好好品讀

在這樣的背景下,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岳飛,用一首《小重山》表達了壯志未酬、知音難覓的憋屈。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這首《小重山》是元帥帳內夜深人靜時內心的喟嘆。《小重山》是一個很古老的詞牌名,唐人常用此調寫宮女幽怨。岳飛故意選用這個詞牌訴說自己內心的苦悶——他反對妥協投降,他相信抗金事業能成功。

宋高宗因為那點見不得人的小九九,起用極力妥協主和漢奸的秦檜為相,停止抗金,迫害主戰派,岳飛內心極度鬱悶,對投降派的猖獗極度憤慨,但卻又無可奈何,因而發出了“知音少,絃斷有誰聽”的感嘆。

歷來很多詞學家對本詞評價甚高。詹安泰先生說:“嶽鵬舉《滿江紅》詞一闋,非不慷慨激昂,可歌可泣。顧其耐人尋味之程度,殊不若其《小重山》也,故從詞之本身論,則以《小重山》為高格。”意思是說從詞的藝術本身而論,《小重山》格調非常高遠,比《滿江紅》還耐人尋味。

岳飛僅存於世的三首詞,每首都很經典,值得每位國人好好品讀

以上三闕詞是研究岳飛心跡的重要作品,也具有感人肺腑的藝術魅力。雖然,近代來有人提出了作者是否就是岳飛的質疑,但並沒有明顯和直接的證據表明,這不是岳飛的作品。就算拋開作者本身不論,詞仍是好詞,是岳飛一生精忠報國的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