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岳飛《滿江紅》一詞,真偽之爭五十年


岳飛《滿江紅》一詞,真偽之爭五十年

岳飛《滿江紅》一詞,真偽之爭50年。

張小笨

南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岳飛統軍北伐,逼近北宋故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市),大有一舉收復中原並直搗敵軍老巢黃龍府(今吉林農安縣,金故都)之勢。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岳飛滿懷激情,寫了《滿江紅》這首氣壯山河的詞。然而料想不到的是,到了20世紀30年代至80年代,卻有人認為岳飛的《滿江紅》是偽作。

第一個認為岳飛的《滿江紅》是偽作的是“華北臨時政府”傀儡政權控制下在輔仁大學執教的語言學家餘嘉錫(1984—1955)。1937年他在《四庫提要辨證》卷二三《嶽武穆遺文》條下,提出兩點論據:第一,岳飛孫子岳珂所編《金陀粹編》中的《嶽王家集》沒有收錄這首詞。第二,這首詞最早見於明代嘉靖十五年(1536)徐階所編的《嶽武穆遺文》,是據弘治十五年(1502)浙江提學副使趙寬所書岳墳詞碑收入的。在此以前,不見於宋、元人記載或題詠跋尾,沉埋數百年,突然出現於明中葉以後。趙寬也不說所據何本,來歷不明,深為可疑。

第二個是詞學大師夏承燾(1900—1986)。1962年9月16日, 其在《浙江日報》發表的《岳飛〈滿江紅〉詞考辨》一文中,除了贊同餘嘉錫的論據外,又從詞的本身找出了一個“破綻”,那就是“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一句。其論據是:違背地理常識。岳飛伐金曾直搗黃龍府,黃龍府在今吉林境,而賀蘭山在今甘肅河套之西,南宋時屬西夏,並非金國地區。“這首詞若真出岳飛之手,不應方向乖背如此”。同時判定此詞作者是明朝大將王越,“我認為,這詞若不是他作,也許是出於他的幕府文士”。

第三個是身居臺灣的孫述宇。1980年9月10日,他在臺灣《中國時報》發表了《岳飛的〈滿江紅〉一個文學的質疑》一文,著重從詞的內容和風格上提出了兩點質疑:一則,詞中用了不少岳飛自己的事蹟和典故,如“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等等。作者自己用自己事蹟的典故,真是“匪夷所思”。相反,根據這些盡人皆知的材料,一個擬作者倒不難寫出這麼一首詞來。二則,《滿江紅》激昂慷慨,是一首英雄詩。但英雄詩是做不到英雄的詩人想望著英雄而創作出來的。認為《滿江紅》是偽作的還有香港文人徐著新等。

當然,認為《滿江紅》是岳飛所作,反駁上述幾人的文章也不斷見諸報刊。

岳飛《滿江紅》一詞,真偽之爭五十年


1980年9月21日,臺灣《中國時報》刊出了李安的《瀟瀟雨未歇——岳飛的〈滿江紅〉讀後》一文,作者認為《滿江紅》是岳飛的傑作。他根據史實認為:其一,從“三十功名塵與土”之句,可知此詞是在岳飛30歲或30歲前後有感而作。其二,岳飛自20歲離開家鄉,轉戰南北,至30歲由九江奉召入朝,“計其行程,足逾八千里。故詞中有‘八千里路雲和月’之句”。其三,岳飛30歲置司江州時,“適逢秋季,當地多雨,故在詞中有‘瀟瀟雨歇’之句”,並得出結論:《滿江紅》詞乃岳飛“表達其本人真實感受,於公元1133年,即宋紹興三年秋季九月下旬作於九江”。

《羊城晚報》1980年10月31日、11月20日先後刊出馮伯恆和黃國聲、易新農的文章,都肯定《滿江紅》為岳飛所作。其觀點是: 一、賀蘭山為“長安”“天山”一類地名,可用作比喻性的泛稱。岳飛是把“賀蘭山”比作“黃龍府”。二、文學史上也有過作品歷久始彰的先例,如唐末韋莊的《秦婦吟》湮沒900多年才看到全文;《滿江紅》不見於宋、元人著錄,直到明代才發現,也不足為怪。

1980年12月15日,香港《大公報》發表蘇信《壯懷激烈——也談岳飛〈滿江紅〉》一文,提出新解,即《滿江紅》一詞提到的賀蘭山,是借指敵境也未嘗不可。

對餘嘉錫、夏承燾等的“偽作”說進行有力駁斥的還有鄧廣銘、唐珪章、陳非等學者。

1986年在浙西江山縣發現了一部《須江郎峰祝氏族譜》,其卷十四之《詩詞歌賦》集中載有岳飛於紹興三年(1133)贈抗戰派大制參祝允哲的《滿江紅》詞及祝允哲的和詞。岳飛題為《滿江紅·與祝允哲述懷》雲:

“怒髮衝冠,想當日,身親行列。實能是,南征北戰,軍聲激烈。百里山河歸掌握,一統士卒搗巢穴。莫等閒,白了少年頭,勵臣節。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金城門闕。本欲飢餐胡虜肉,常懷渴飲匈奴血。偕君行,依舊奠家邦,解鬱結。”

祝允哲的和詞題為《滿江紅·和嶽元帥述懷》雲:

“仗爾雄威,鼓勁氣,震驚胡羯。披金甲,鷹揚虎奮,耿忠炳節。五國城中迎二帝,雁門關外捉金兀,恨我生,手無縛雞力,徒勞說。

傷往事,心難歇;念異日,情應竭。握神矛闖入,賀蘭山窟。萬世功名歸河漢,半世心志付雲月。望將軍,掃蕩登金鑾,朝天闕。”

岳飛《滿江紅》一詞,真偽之爭五十年


很顯然,流行於世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是岳飛在自己所作的《滿江紅·與祝允哲述懷》的基礎上,吸收、融合了祝允哲詞中的部分詞語、意境,修改後的定稿。其中,祝作“徒勞說”,在嶽詞中演繹為“空悲切”;祝作“賀蘭山窟”,在嶽詞中改作“賀蘭山缺”;祝作“萬世功名歸河漢,半世心志付雲月”,在嶽詞中演繹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祝作“朝天闕”,在嶽詞中直接搬用,把原作低沉的“解鬱結”結尾,改得奮發昂揚。


岳飛本非詞家,使用自己的舊作,和把他人的詞語、意境融入自己的新作,都是很正常的事。但是,修改後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慷慨激昂,氣壯山河,成了抒發愛國情懷的千古絕唱。這兩首原汁原味的《滿江紅》的發現,足以掃除一切怪論,而成為流行於世的《滿江紅》是岳飛所作的鐵證。

本文參考多方資料寫成如有謬誤請大家更正。

岳飛《滿江紅》一詞,真偽之爭五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