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兩座賀蘭山,岳飛《滿江紅》中的賀蘭山在寧夏還是在河北?

‍提示:相同中有不同、不同中有相同,相同的是英雄的精神、不同的是英雄的故事,在中國的大地上如山脈般永遠屹立。岳飛《滿江紅》中的賀蘭山在寧夏還是在河北?相對而言,它們可以都是,也可以都不是——英雄的精神何止賀蘭山?‍


中國有兩座賀蘭山,岳飛《滿江紅》中的賀蘭山在寧夏還是在河北?

在中國,有兩座賀蘭山,一座在今寧夏境內,一座在河北磁縣。

磁縣境內的賀蘭山是一座小山,由鵝卵石堆成,高約五丈左右,蜿蜒十餘華里。據說,宋代有位名叫賀蘭道人在此修煉,故為賀蘭山。這些年,人們都說,岳飛《滿江紅》中所寫的“賀蘭山缺”指的可能是這個地方,理論根據是當年岳飛抗金沒有到過今寧夏回族自治區。

然而,說歸說,但若把《滿江紅》這麼大氣的一首愛國詞,在歷史是根本找不到第二首,放在這麼小的一座小山上,怎麼能承受起呢?再說,岳飛詞中的“賀蘭山缺”本是指“邊疆”,“胡虜”則是指那些時常騷擾中原民族的邊疆少數民族。

在中華民族這一範疇下,中原民族與邊疆少數民族的戰爭不過是兄弟鬩牆,人民內部矛盾。因此,相對而言,將“賀蘭山缺”放在寧夏與內蒙古交界處的賀蘭山似乎更加合適一些。而這與岳飛到沒到過賀蘭山沒有關係。

中國有兩座賀蘭山,岳飛《滿江紅》中的賀蘭山在寧夏還是在河北?

這些年,山河為城的銀川為了開掘旅遊資源和提升自身形象,在河流(黃河)上做了不少文章,但在山(賀蘭山)上卻鮮有投入,若不是岳飛的《滿江紅》恐怕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賀蘭山在何處。因此,對於賀蘭山的宣傳以及人文旅遊資源的開掘,對寧夏人來說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去年夏天,去了趟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此前的一場暴雨沖壞了上山的公路,也沖壞了一些巖畫。但這並沒有影響到遊人的興致,他們人行走在山間或者吟或唱,被賀蘭山或如刀砍斧剁或如一幅幅鋼筆畫的美景所折服。

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的曹局長是一個很含蓄的人,當我問起這幾年賀蘭山的岩羊是否如一些報紙上所說,多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曹局長回答說還不至於,因為在賀蘭山生態變好、岩羊大量繁殖的同時,後山裡也出現了狼,生態鏈的環節也變得完善了起來,根本不是一些人說的是他們請來了羊的天敵——“狼”。他還告訴我,因為賀蘭山的一些崖壁本身就是一幅幅精美的畫卷,所以,很多畫家都喜歡來到這裡寫生。而“賀蘭山缺”自古以來就是今寧夏與內蒙人民相互交流的一條人文通道。

中國有兩座賀蘭山,岳飛《滿江紅》中的賀蘭山在寧夏還是在河北?

曹局長和森林公園其他領導都有一個夢想,即是在保護賀蘭山生態資源的同時,也將這裡變成一個“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為此,前些年寧夏相關部想在賀蘭山內立一尊岳飛的塑像,並在山下建一座賀蘭山主題博物館,以此開掘賀蘭山的人文旅遊資源,提升寧夏的知名度。但這項工作在前些年進行了一陣子,施工單位在山下建好了博物館的大體框架,卻因為資金等方面的問題不得不停了下來。設計單位甚至還想在賀蘭山建成一座岳飛祠,每年號召全國的愛國人士來到這裡公祭岳飛這位愛國英雄。

去年,這項工作又被提到了曹局長他們的日程,但他們擔心,這樣做會不會影響到了一些“少數民族”的感情。理由是“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宋詞,已經被中國人由兄弟民族之間的矛盾上升為抵抗外侵的愛國主義精神符號。

中國有兩座賀蘭山,岳飛《滿江紅》中的賀蘭山在寧夏還是在河北?

顯然,曹局長他們的擔心有些多餘。在中國,岳飛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種精神。如同賀蘭山有兩座,它們確切地說都不是中國的邊疆,但都可以指代中國的邊疆。山,如同站在大地上的英雄報效國家的夢,文學與歷史在這裡相互融合,把英雄的精神推到了一個高度。作為精神的岳飛,適用於中華民族的任何一個民族,可以隨時站立在中國任何一個地方,受到人們的尊崇與敬仰。

寧夏賀蘭山南北長220公里,東西寬20—40公里,海拔2000—3000米。有著豐富的生態、礦產與人文旅遊資源。在中國的歷史上,除賀蘭山之外,似乎從來沒有一座山將其戰爭狀態一直延續至明清時期。從這個意義上說,賀蘭山也是一座民族融合的山,就像岳飛這位抗金的英雄已經被人們在今天轉換成了一個愛國的符號。這裡面有著歷史的沉澱與時空的轉換,隨時隨地都存在著,並不存在誰接受或者不接受的問題,當然也便無從談到對某些人的傷害。

中國有兩座賀蘭山,岳飛《滿江紅》中的賀蘭山在寧夏還是在河北?

如此一說,中國雖然有兩座賀蘭山,都是名山,但它們都是意向的指代,英雄精神與夢想的寄託,也可以是中國邊疆或者大地上的任何一座山。巧合的是,在有兩座賀蘭山的同時,岳飛本人還寫過另外一首《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裡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這首《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是岳飛收復襄陽六州時所作,比之《滿江紅·怒髮衝冠》還要略早。兩首《滿江紅》,同樣是慷慨激昂、豪邁無比,同樣抒發戮力北伐克復神州之志,不同的是《滿江紅·怒髮衝冠》更為熱血奔放,仿若兵鋒北向,勢不可擋!而《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則洗練明快,所抒不止豪情壯志,還深蘊嶽將軍的愛民之心和無意邀功的灑脫。

中國有兩座賀蘭山,岳飛《滿江紅》中的賀蘭山在寧夏還是在河北?

順便附帶說一句,《滿江紅·怒髮衝冠》中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是有典故的,即漢代耿恭孤守疏勒城(今新疆奇臺縣境內),被匈奴圍困長達近一年時間,最終創造的“十三英雄歸玉門”的傳奇。

當時,匈奴斷掉水源,官兵焦渴睏乏,甚至擠榨馬糞汁來飲用。即使這樣“恭與士推誠同死生,故皆無二心”,因為不斷有人戰死、病死、餓死,結果只剩下了數十人。匈奴單于因此心生敬意,派人前來勸降,並許諾“若降,當封汝為白屋王,妻以女子”,但耿恭殺死匈奴使者,就在城上,對著匈奴的大軍,將其烤著吃了。

中國有兩座賀蘭山,岳飛《滿江紅》中的賀蘭山在寧夏還是在河北?

最終,大漢王朝派兵營救了這些勇士,但他們到達玉門時,已經由被圍前的兩千多人變成了最終歸來的十多人,“吏士素飢困,發疏勒時尚餘二十六人,隨路死沒,三月至玉門,唯餘十三人”。

這就是相同中的不同、不同中的相同,相同的是英雄的精神、不同的是英雄的故事,在中國的大地上如山脈般永遠屹立。岳飛《滿江紅》中的賀蘭山在寧夏還是在河北?相對而言,它們可以都是,也可以都不是——英雄的精神何止賀蘭山?(文/路生)

中國有兩座賀蘭山,岳飛《滿江紅》中的賀蘭山在寧夏還是在河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