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一個威武的漢子在武漢

雄踞蛇山西頭,俯瞰滔滔長江,為三國時期吳國孫權初建,至今已續有1800年的“家譜”,位列中國四大名樓,無數文人騷客、英雄豪傑在此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留下諸多千古佳話。顯然,自帶光環的黃鶴樓無疑是武漢名氣最大的地標。

說起來很有點慚愧,雖說在武漢生活了30多年,直到兩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才知道,不同於黃鶴樓的光彩奪目,距黃鶴樓主樓正東方向約600米的蛇山中部,靜靜地聳立著一座岳飛亭。

岳飛,一個威武的漢子在武漢

這座“嶽武穆遺像亭”是很有歷史來頭的。

因為,黃鶴樓腳下的武昌(時稱鄂州)是民族英雄岳飛北伐抗金、建功立業的大本營。

南宋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岳飛率軍進駐鄂州(現武昌),將府衙設在黃鶴樓下,開始第一次北伐,一舉收復六座州郡。

戰事之餘,岳飛登臨黃鶴樓,激情澎湃之中寫下《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 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裡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字裡行間,盡顯憂民報國之情、收復中原之志。

兩年後,岳家軍第二次北伐。大獲全勝之後,岳飛回師鄂州練兵屯糧。據後人考證,他的那首著名的《滿江紅·怒髮衝冠》就寫於這個時期。

紹興十年,岳飛率兵第三次北伐,岳家軍所向披靡,直逼故都汴京。然而,大功將成之即,腦子進水的宋高宗受國賊秦檜蠱惑,一天之內竟連下十二道金牌嚴令退兵,岳飛悲憤滿腔,徒嘆十年之力廢於一旦。再後來,岳飛為秦檜所害。

岳飛冤案得以昭雪後,鄂州民眾修建了忠烈廟,又稱嶽王廟。而且,儘管朝代更替,這種紀念舉動卻一直綿延。

最為慶幸的是,岳飛《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手書墨跡得以保存流傳下來。抗戰初期,有愛國人士把這首詞刻石陳列於黃鶴樓舊地。後來,又在原嶽王祠廢墟中清理出一塊明代石碑,碑上刻有嶽武穆遺像和四言像贊詩。於是,辛亥首義同志會募資在蛇山中段山脊修建嶽武穆遺像亭,將這塊石碑安置於亭中,這便是岳飛亭的由來。

現在,岳飛亭已成為黃鶴樓公園的一個景區。穿過高大的精忠報國石制牌坊,映入眼簾的就是古樸端莊的六柱岳飛亭,再往前,是一座高6.3米的岳飛倚馬遠眺的巨型銅像,銅像後面則是一幅長達25米,描繪岳家軍戰鬥情形的花崗岩浮雕照壁《還我河山》,還有按岳飛手跡雕刻的《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石碑。銅像的創作者是湖北美術院著名雕塑家陳育村教授,浮雕的創作者是湖北美術院著名雕塑家陳人鈺教授。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們帶領來自四川的數十名石雕工匠歷時數年精心製作而成。年過花甲的陳人鈺教授回憶說,這一創作過程讓他更深地理解了岳飛,也更多地感悟了武漢。

岳飛,一個威武的漢子在武漢

武漢,彷彿就是一個威武的漢子。岳飛在這裡屯兵七年,“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邁堅毅早已幻化為這座城市的氣質。

世世代代的武漢人也虔誠地敬奉著這位精忠報國的威武漢子。在武昌,除了岳飛亭,有因岳飛訓練水師而得名的岳家嘴,有因岳飛送母安葬經過而得名的忠孝門,連洪山寶塔附近的數株古松,也被稱為“嶽松”;在漢陽,有報國巷、報國庵、冰糖(兵藏)角、馬滄(場)湖、頓(屯)甲村,這都是與岳飛有關的地名;在漢口,有一條街就叫岳飛街。

因此,當你遊覽黃鶴樓時,除了登高望遠,一定記得移步蛇山中部,去看一看岳飛亭,在岳飛雕像前站一站,默默地讀一讀他的詩篇,聽一聽早已遠去的戰鼓聲;當你漫步在武漢三鎮的大街小巷時,一定記得從這些地名中嗅一嗅精忠報國的氣息。如此,你對這座城市會有更深的理解。

岳飛,一個威武的漢子在武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