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正說三國人物—法正篇

正說三國人物—法正篇

三國志12的法正

法正字孝直,扶風郿人,因為戰亂,他和老鄉孟達一起入蜀避難。可法正沒有什麼名氣,又是外來人,在四川沒有裙帶關係,因此一直得不到重用,過了很長時間,才做了個新都縣令,後來又擔任代理軍議校尉之類的小官,屢遭同事的排斥打擊,因此法正一直鬱郁不得志。當時只有益州別駕張松認為這個小官法正是個人才,和他交朋友。張松這個人長得不大對得起觀眾,個子又矮,但他卻太有才了,不但對書本過目成誦,還很善於識別人才。

正說三國人物—法正篇

三國志12的張松

張松把法正當知心朋友,就經常在一起喝酒,掏心窩子講話。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對法正說,劉璋太柔弱,在亂世無法把企業做大做強,那麼只有引進外來資金,把劉璋從董事長的位置拉下來。法正聽得一驚一乍,官小權輕,又是外來勢力,只好默不作聲。

劉璋本來是歸附曹操的,在曹操征討荊州之時,派人向曹操致敬問好,曹操打荊州,要結劉璋為外援,於是就封劉璋為建威將軍。劉璋又派張松的哥哥張肅送了三百人的軍隊和一些土特產給曹操,曹操又封張肅為廣漢太守(這也是後來張肅賣弟的原因,張肅到底受了曹操的厚待,又是正宗的“漢官”)。劉璋見封官人人有份啊,就又派了最得意的人張松去見曹操鍍金。結果曹操此時已經平定了荊州,打敗了劉備,志滿意得,驕傲了起來。結援劉璋的戰略也沒那麼緊迫,甚至可能還想著等老子緩過手來就收拾你的念頭。曹操心想,劉璋是不是有病啊,老是派人來要官,加上張松沒有他哥哥長得漂亮,於是就沒有給張松封官。曹操的秘書楊修非常欣賞張松,要曹操留下張松,曹操拒絕了。楊修又拿出曹操的兵書給張松看,張松過目成誦,三國的牛人楊修對張松也佩服不已。(我對張松的神技也無比欽佩,要是張松參加現在的應試教育,那還不是手到擒來啊,省時省力)曹操不知道,他這一次以貌取人,結果造成了天下三分的結果。牛人張松和他的朋友法正要創造歷史了。

張松對曹操大不滿意,於是又去找劉備。劉備當然知道張松的戰略價值,馬上派人把張松接到了五星級酒店,小酒喝著,小曲聽著,小姐陪著,加上劉備擅長的迷魂湯灌著,張松哪裡受得了這個,把劉備當成了再生爹媽。

張松回去以後,就極力勸說劉璋和劉備交好。正好曹操在赤壁吃了大虧,張松又勸劉璋這個牆頭草和曹操斷絕關係。張松勸劉璋派法正出使劉備,與之結好。謹慎的法正起初不願意介入這風口浪尖,不願意去,但見到劉備後,也被劉備的糖衣炮彈打倒。劉備趁機問他們蜀中的山川地理,張松仗著自己的天才神技,手繪地圖,把益州的地形地物、山川險要,以及兵器府庫、兵力部署等等軍事機密,一一報告給劉備。

正說三國人物—法正篇

三國志12的劉巴

三年後,曹操打敗了馬超、韓遂之後,又要派兵攻打漢中的張魯。劉璋這時候又害怕了起來。張松趁機勸劉璋先去請劉備打張魯,作為防禦曹操的第一道防線。劉璋居然答應了。現在很難以正常人的思維來看劉璋,他還以為劉備是志願軍呢,會幫他對付曹操,豈不知正是引狼入室。對於劉璋此舉,當時就有一些明智之士看出了其危害。張松推薦好朋友法正為使者去迎接劉備,牛人劉巴說:“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劉備來了後,劉巴又說:“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於山林也。”劉璋的主簿黃權陳其利害,劉璋反而降了他的職。劉璋的從事廣漢王累自倒懸在州門以諫,巴郡太守嚴顏諷刺這是“獨坐窮山,放虎自衛”,但劉璋“一無所納”。法正從此就和老鄉孟達一起正式加入劉備的陣營,和他們一起加入的還有劉璋送給劉備的四千兵馬和巨億錢財。

法正從此如虎從風,龍從雲,正式登上了風雲變幻的歷史舞臺。法正見到劉備,就勸說劉備乘機佔據益州。他說,劉璋這個董事長遲早會把企業敗光,您的操盤手法加上張松這樣的高級內應,要奪取益州的股權簡直是易如反掌。如果得到益州的資源的山川,爭取更大的發展就有了可能。劉備早等著這一天呢,就讓諸葛亮、關羽守荊州,自己帶著龐統和法正就入了川了。

劉璋到涪城迎接劉備,劉璋給了劉備大量軍資彈藥,又把手下的楊懷、高沛的白水軍交給劉備指揮,讓劉備到葭萌關,準備攻打張魯。此時張鬆通過法正轉告劉備,認為應該趁此機會襲擊劉璋,劉備認為時機未到,沒有采納。

劉備到了葭萌關,再也不前進一步,收買人心,密謀反戈一擊。第二年,曹操進兵江北,攻打孫權,孫權向劉備求救。劉備趁機要求回到荊州救援孫權,並向劉璋索要一萬人的軍隊和軍餉。劉璋心想,我花了這麼多白花花的銀子請你打張魯,你一槍不放,還好意思問我要人要糧。就給了劉備四千人,糧草軍資一概減半。劉備趁機鼓動士兵,說我們為他打仗,劉璋還這麼吝嗇,真不是個東西!(劉備還真是徹頭徹尾個白眼狼啊!)

遠在成都的張松不知這是劉備用計,寫信給劉備和法正,說大事就要成功了,怎麼反而要走呢!結果被忠於劉璋(還是曹操?)的哥哥張肅告發,劉璋這才知道一直重用的高級投資顧問是別人的無間道,於是把張松殺了,還下令各關不得放劉備通過。

劉備撕下了身上披著的羊皮,正式向劉璋宣戰。劉璋的謀士鄭度說,劉備兵不滿萬,民心未附,只要我們堅壁清野,高壘深溝,不與之交戰,劉備的軍隊自然就會潰敗了。劉備聽說有這樣的毒計,心裡怕怕,就跑去問法正。法正說,別怕,以劉璋的性格,他是不會用這條計策的。孫子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法正對劉璋的性格可謂瞭如指掌,果不其然,劉璋對其部下說:“吾聞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避敵也。”不僅沒有采納鄭度的正確建議,反而將其罷免。劉璋在思維方式上總是顯得那麼天真,但在決定大事的時候又那麼剛愎自用,最終只能是失敗和垮臺。這件事也從側面襯托出法正的慮事之明和知人之深。

為了促使劉璋早日投降,法正寫了一封內容嚴峻而遣詞委婉的勸降書。信中全面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指出佔有益州三分之二土地的劉備,糧食供應充足,得到方方面面吏民的擁護,且有孫權派兵作為後援,而劉璋方面則屢吃敗仗,士無鬥志,“堅城皆下,諸軍並破”,且供給匱乏,民不堪命。官僚們則是沒有遠見,各謀私利的阿諛奉承之徒。非常明顯,劉璋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眾叛親離的地步,堅持頑抗絕不會有好下場,只有開城歸順才是“保尊門”無恙的唯一出路。這封軟硬兼施的信,恫嚇與規勸並舉,詐惑與欺負欺哄齊下。後來,劉璋在外部軍事壓力下,在城中尚有精兵三萬,谷幣還可以支持一年,吏民均願意死戰的情況下,劉璋卻開城投降了。這不能不說劉璋是考慮了法正的勸降書作出的選擇。

正說三國人物—法正篇

三國志12的許靖

劉備軍圍成都,劉璋的蜀郡太守許靖打算逾城投降,因被發覺而沒有成功。劉璋投降後,劉備以許靖叛主不忠而瞧不起他,不予任用。法正說,許靖是擁有“虛譽”的知名人士,薄待他,有損新政權的形象。若對他加以禮遇,既可獲得禮賢下士的好名聲,又可招攬人心,有利於新政權的鞏固。這和燕昭王尊崇郭隗的道理是一樣的,智能之士都會來加入我們的。劉備立即採納了法正的意見。這裡顯示了法正獨特的政治眼光,個人好惡和才能必須服從政治安定團結的大前提。(事實上,我讀許靖傳,發現許靖道德未必低下)

劉備平定益州,法正與諸葛亮、張飛、關羽被賞賜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此時的法正已經是劉備集團的核心人物了。法正還和諸葛亮、伊籍、劉巴、李嚴五人共同制訂《蜀科》。

如果說法正幫助劉備奪取益州還算是張松的政治思想的指導和延續的話,那麼他對劉備集團的獨特貢獻就是勸說和幫助劉備奪取漢中。

漢中郡屬益州,周圍環山。中間是漢水盆地,是兵家必爭之地。曹操進攻漢中,張魯投降之後,沒有聽從司馬懿和劉曄的建議,進攻益州,派夏侯淵駐守漢中。

法正抓住時機,對劉備說,曹操佔據漢中以後,不乘勢直取巴蜀,而留夏侯淵屯守,不是他智慧、力量不足,而是他內部有問題。現在我們是可以打敗夏侯淵的,我們一舉佔領漢中,廣種穀糧,積蓄力量。進可以進兵中原,退可以蠶食雍涼二州。至少可以堅守要塞,和敵人長期堅持。這是很好的實際,我們不能錯過。

正說三國人物—法正篇

三國志12的夏侯淵

劉備聽從法正的建議,帶領法正以及大軍進攻漢中。劉備自陽平南渡沔水,沿山向前推進。於定軍、興勢作營。適逢夏侯淵率軍攻打,法正建議可以乘勢擊之。於是劉備命黃忠從高處進攻,斬殺夏侯淵。曹操得知夏侯淵戰敗的消息,急忙從長安率兵趕到陽平一帶,準備與劉備的主力展開決戰。但劉備依靠大巴山的地形,“斂眾據險,終不交鋒”。曹操進攻沒有效果,傷亡日增,而且運輸線又過於漫長,經常遭到劉備軍的偷襲,後勤得不到保障,最後曹操決定將所有部隊撤離漢中。劉備遂據有漢中。曹操聽聞法正的策略,感嘆道:“我就知道劉備是想不出這種計策的,一定是別人所教。”又感嘆道:“我以為已經收盡了天下的驕雄,怎麼就漏了法正呢?”

曹操: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

在建立蜀漢政權、爭取三國鼎立的過程中,法正起了重大作用,因此深受劉備信任。劉備奪取益州後,法正被授予蜀郡太守、揚武將軍

的重任,“外統都畿,內為謀主”。對於這個大功臣,劉備給了他相當高的待遇和權力,更重要的是領導對他言聽計從的信任,讓法正成為劉備手下的第一謀士。法正當了蜀郡太守後,對當年那些排擠他的同事有仇報仇,有人告到諸葛亮那裡,執法嚴苛的諸葛亮知道劉備信任法正,竟然替他開脫,不聞不問。

諸葛亮: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

奪取漢中後,劉備自立為漢中王,拜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第二年,法正病逝,年僅45歲。劉備非常痛惜,經常想念他而流下眼淚。追諡法正為翼侯。法正是劉備時代唯一一個有諡號的大臣,親近如關羽、張飛者,也沒能在劉備時代得到諡號。可見劉備對於法正的倚重和感情。

法正死後第二年,劉備稱帝,同年大舉伐吳。這是一次感情用事的錯誤軍事行動,蜀漢大臣趙雲等紛紛勸阻,但都未成功。結果,夷陵一戰,陸遜火燒連營,劉備幾乎全軍覆沒,最終含恨逝世於白帝城。諸葛亮追憶法正,不由感嘆:

“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這和曹操赤壁之戰後大哭郭奉孝何其相似!曾在臥龍坡自比管仲樂毅的一代奇才,終於在法正的智謀奇策下低下了高傲的頭。

諸葛亮感嘆道:“若法孝直還在,便能夠制止主上東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隨行東征,一定不致大敗而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