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明朝因何滅亡?女真、起義軍、天災、官員匱乏,缺一不可

從古時算起,中原大地上不斷上演著一幕幕王朝更迭的戲碼,而一個朝代的滅亡,除了外部有一個更為強大的勢力外,也離不開自身內部的“助攻”,其中

“天時、地利、人和”只要缺其一,都可能會產生致命的作用。比如,明朝就是其中之一。

明朝因何滅亡?女真、起義軍、天災、官員匱乏,缺一不可

其實,仔細算來的話,除了時間比較久遠的夏、商、周不提,其餘各個朝代的延續時間,不過也就二、三百年的歷史,更有甚者像是五代十國的時期,可能才剛建國幾十年就滅亡了。

但是明朝作為我國曆史上影響最深遠的朝代之一,一直受到很多學者和百姓的喜歡。這主要在於是思想上面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備的儒家倫理教育;經濟上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成為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另外,其主要意義還是在於繼續傳承了在蒙古統治期間受到壓迫的中華文化,並重新復興了我們的民族。

明朝因何滅亡?女真、起義軍、天災、官員匱乏,缺一不可

《萬曆十五年》中,黃仁宇先生就從歷史的宏觀角度出發,認為明朝最後的滅亡原因是欠缺“數字化”的管理。

單就某一個時期的歷史進行研究的時候,根據當時人們的記載進行推斷,算是比較權威的一種方式。明末清初的史學家計六奇在創作的《明季北略》和《明季南略》中是這樣寫的,他說明朝的滅亡除了崇禎個人能力方面的原因外,是因為以下四點。

1、邊境憂患

自打女真從白山黑水中興盛以來,再加上努爾哈赤後期將女真各部成功統一,物產豐盈、氣候溫暖的明朝土地,就成為女真人眼中的獵物。明朝的遼東地區被攻破後,頻繁的邊境戰役使得明朝的軍費開銷加大,民眾的勞役壓力也在加大。

明朝因何滅亡?女真、起義軍、天災、官員匱乏,缺一不可

長期如此後,百姓被搜刮的越來越嚴重,貧富差距也在不知不覺間逐漸拉大,社會矛盾此起彼伏。而勞苦百姓們本來就是兩手空空,而且都要吃不上飯了,索性就在人的帶動下搞搞起義,沒準還能有不錯的發展。百姓不好過,普通士兵們也沒有強到哪裡去,又怎會願意替朝廷賣命,有些官兵表面是鎮壓起義,實則和起義軍聯合,一塊造反。

2、農民起義領袖的出現

明末比較知名的農民起義領袖一個是李自成,另一個就是張獻忠。二人帶領的起義軍如風捲殘雲般席捲四川、河南、山西等地,崇禎因為另一邊要顧忌女真的進攻,只好抽調內地的兵力鎮壓起義軍。

明朝因何滅亡?女真、起義軍、天災、官員匱乏,缺一不可

但是這些士兵普遍戰鬥能力較低,面對著殺紅眼的起義軍,總是獲得崩盤的戰鬥局面。雖然邊防軍將士的戰鬥力高,但是這批軍隊還有駐守的任務,而且女真才是明朝最大的外部威脅。就在崇禎糾結到底要不要抽調邊防軍的時候,起義軍卻越發展越壯大,終於導致最後京城被破,崇禎自縊的結局。

3、天災橫行

古代的經濟制度都是以農業為主,但是單一的經濟體系本就脆弱,而且古時人們的技術水平有限,不具備改造自然的能力,一旦出現乾旱或者雨水的極端天氣,農民也必然面對著滅頂之災。

明朝因何滅亡?女真、起義軍、天災、官員匱乏,缺一不可

而明朝末期,偏又趕上陝西、河南等地連年乾旱,蝗災頻發,百姓們為了活命,只好紛紛加入到李自成等人的隊伍,這就等於是為起義軍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士兵補充。後來,起義軍每到一處,都會有城中百姓主動打開城門迎接起義軍入城。群眾基礎越來越廣泛的起義軍,最後終於如衝破堤壩的江水,一發不可收拾。

4、精英官員匱乏

明朝本就面臨內憂外患,可是朝中別管是文官還是武將,似乎都沒有以一己之力改變局勢的能力。崇禎上位初期,明朝首輔為溫體仁,不過此人器量極小,而且還嫉賢妒能;總兵張縉彥又無氣節可言,還曾先後投降於李自成和滿清。此二人作為明朝文武百官的象徵,都是如此,也真說明崇禎的手下確實無人可用。

明朝因何滅亡?女真、起義軍、天災、官員匱乏,缺一不可

當然,除了這四點因素,作為國家的實際掌舵人的崇禎,肯定也要對明朝的滅亡付出主要責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