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渤海本同一家",渤海族地位為何下降?緊跟潮流反被"團滅"

金朝時期,在其境內生活著女真族、渤海族、漢族、契丹族、奚族

等諸多民族。在這些民族中,女真族一直是統治民族,但是中期以後,地位開始下降,尤其是在文化上,受到漢族封建文化的強烈衝擊。

渤海族是女真的忠實盟友,始終都站在女真族一邊,自然也受到女真統治者的信賴和重用,地位也比較高。但是金代中期之後,漢化之風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渤海遺民在被招撫和同化的過程中,逐漸淹沒在了歷史長河中。

一:多民族的金朝

1.金朝中不平等的民族地位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大一統的漢唐如此,只佔有半壁江山的少數民族政權亦是如此,金朝也不例外。在金朝境內,就生活著女真族、漢族、渤海族、契丹族和奚族等諸多民族。這五個民族是最主要的民族,它們不但在人口數量上佔大多數,而且對金朝歷史的發展,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其中,建立政權的女真族是統治民族,而其他民族則處於被統治的地位。在歷史上,民族平等只是相對的,在任何政權任何民族的統治下,不同民族之間從沒有過真正的平等地位。尤其在金朝這樣一個東北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的統治下,各民族地位的不平等,顯得尤為突出。

八十年代初期,有的學者根據趙子砥在《燕雲錄》中的記載,將金朝的民族等級劃分為女真族、渤海族、契丹族和奚族、漢族四個等級,

但這種劃分只能反映金朝初期各民族的地位。

在金朝長達一百二十年的歷史中,各民族的地位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太祖到熙宗時期,各民族之間的不平等地位最為明顯,海陵王之後,女真族對被統治民族的歧視逐漸淡化,但各民族的地位依舊不平等,只是表現形式有所不同而已。

2.渤海族的地位

金朝的渤海族,在地位上僅次於女真族,是女真統治者最堅定的同盟者。渤海族源自粟末秣羯,女真族源自黑水秣羯,他們的族源相同,都是秣羯人的後裔,同屬肅慎族系。

正是這種族源上的親近感,使渤海族成為女真族最堅定的同盟者,在金朝享有特殊的地位,受重視的程度僅次於女真族,而優於其他被統治的民族。而且,渤海族漢化較深,文化層次很高,幾乎與漢族無異,而金初的女真族卻十分落後。因此,女真族在許多方面都需要渤海族的輔佐。

太祖阿骨打就對渤海族十分重視。一方面是由於兩族間的同源關係,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渤海族對於契丹族建立的遼朝懷有亡國之恨。

渤海族始建國於公元698年,全盛時期曾擁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

“地方五千裡,戶十餘萬”,號稱“海東盛國”,統治時間長達229年。在926年,被遼所滅,即在其地建立“東丹國”,並將絕大多數渤海人遷徙到遼陽。

因此,太祖阿骨打在寧江州起兵之時,就提出了“女真、渤海本同一家” 的口號,利用族源關係和渤海族對遼朝的仇恨來號召渤海族與女真族建立同盟關係。渤海族的上層人士也紛紛投降,受到重視,被委以重任,量才而用。

渤海族不僅在政治上深受女真統治者的信任,而且遼陽渤海的世家大族,還擁有與女真宗室貴族聯姻的特權。渤海族通過這種方式,與女真統治者結成了牢固的政治聯盟,在金朝內,享有獨特的民族地位。太祖阿骨打建國之初,就有計劃地選取遼陽渤海望族女子作為宗室諸王的側室。

太祖開了與渤海族聯姻以鞏固統治的先例,之後的歷代皇帝紛紛效仿太祖的做法,先後與渤海望族通婚。從太祖朝開始,與女真宗室貴族聯姻的主要是

遼陽大氏、李氏和張氏三支渤海望族。

《金史·后妃傳》中記載,渤海族出身的后妃有十人,金朝九位皇帝中有四人的生母是渤海人,即海陵生母大氏,世宗生母李氏,衛紹王生母李氏,宣宗生母劉氏。渤海世家大族與女真宗室的政治聯姻,密切了這兩個民族之間的關係,使渤海族在金朝的優越地位得以長期保持,並且處於一種上升的勢態。

二:渤海族在金國成敗起伏的原因

到了金代中期,渤海族的地位經歷了一個從膨脹到萎縮的過程,這是由於世宗和章宗兩代皇帝對渤海族的不同態度決定的,而兩代皇帝不同的態度,也是因為渤海族極高的漢化程度和金國皇室密切的血脈、權利糾葛。

1.世宗時期,達到頂峰的渤海族

世宗時期,金朝渤海族的地位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世宗朝之前,渤海族的地位已經比女真族外的其他民族高,一直受到女真歷代統治者的信任和重用,而且還享有與女真皇室通婚的特殊權利,到了世宗統治時期,渤海集團的勢力則達到一個頂峰。

世宗與渤海族有著盤根錯節的複雜關係。他的生母乃是渤海李氏,妃子中有三位都是渤海人。海陵王不顧形勢,逆天南侵,造成極大破壞,直接威脅到女真族的統治。世宗當時任東京留守之職,在遼陽時,與當地的渤海族建立起了密切的關係,除了他的母系李氏一族之外,還有張氏等一些渤海世家大族。

世宗在遼陽稱帝,結束了海陵王的殘暴統治,所依靠的主要就是渤海大族的幫助。正隆六年,正是海陵王南侵的關鍵時期,海陵王率兵親征,遠離京師,國內空虛。就在這關鍵時期,世宗的母舅李石勸他當機立斷,先發制人,發動政變。

世宗聽取並採納了母舅的建議,於其年九月發動政變,在東京遼陽稱帝。之後,李石又力排眾議,力勸世宗進駐中都,而非還都上京,在金朝的中心地區穩定了統治地位。

世宗即位之後,在政治上開始重用渤海族,對他們格外信任和重用。首先任用母舅李石為參知政事,後來又因為李石有“定策之功”而拜為尚書令,又納李石的女兒為妃,使李石達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位及人臣之尊。

2.章宗時期,渤海族地位開始下降

隨著章宗的即位,金廷內部的政治衝突並未結束,代表渤海族政治勢力的兩位元妃之子被章宗視為最大的潛在威脅。鎬王永中是世宗的庶長子,又曾經與章宗爭奪儲君之位,鄭王永蹈是元妃李氏的長子,而元妃在世宗朝形同皇后,因此章宗對這兩個人非常猜忌。

明昌四年,鄭王永蹈與河南統軍使僕散揆密謀反叛,事發被誅。章宗即位時,張汝弼的妻子高氏“每以邪言怵永中覬非望,畫永中母像侍奉祈祝,使術者推算永中。”明昌五年,高氏事發東窗,被誅,“事連汝弼及永中,妝弼以死後事覺,得不追削官爵,而章宗心疑永中,累年不釋。”第二年五月,永中終因“言語得罪”被殺。

這一系列事件都是金廷內部圍繞著皇位爭奪而進行的政治鬥爭的延續,最終以章宗的勝利而結束,渤海族的在這一系列的鬥爭中受到極大的打擊,也直接導致了

渤海世家大族與女真皇室聯姻關係的破滅,渤海族的政治地位日趨落寞。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渤海族的地位在金朝中期明顯地經歷了一個出上升到下降的曲折過程。世宗對渤海族的優待和重用是有目共睹的,“世宗在位幾三十年,尚書令凡四人,張浩以舊官,完顏守道以功,徒單克寧以顧命,石以定策,他無及者。”

可以看出,世宗朝共有四位尚書令,其中有兩位是渤海族人,渤海族的地位顯赫一時。但是到章宗朝,由於渤海族捲入了金廷內部的政治鬥爭,被逐漸清除出金廷內部。渤海族的政治勢力從此一蹶不振,在金朝的政治舞臺上黯然失色。

三:總結

有金一代, 渤海族自始至終都是女真族最堅實的聯盟者。自從太祖阿骨打起兵反遼之時,提出那句“女真、渤海本同一家”的口號,之後的一百年間,渤海族始終與女真族站在一起,為金朝的統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渤海族在金朝前期就一直受到信任和重用,一方面是由於兩者在族源上的親近感,另一方面則是由於渤海族的封建程度極深,與中原漢族幾乎毫無二致,女真統治者需要將他們吸收到統治階級內部,利用他們的政治統治能力,為金朝服務。

但隨著渤海族還政治鬥爭上的失敗,其高度漢化的優勢逐漸成為民族消亡的推手。渤海族由於高度漢化所擁有的學識使他們在金朝得到重用,也因為高度的漢化程度逐漸失去了本民族的民族特徵,在政治上的失敗就使得渤海族地位下降,與漢族逐漸融為一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