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三国刘备究竟建立的是汉国,还是蜀国,关于国号,你真的懂了?

提到三国,我们大多人认为是魏蜀吴,或者以曹魏、蜀汉、东吴(孙吴)称呼,那么刘备建立的国家,究竟是蜀还是汉,亦或就是蜀汉?今天我们就聊聊“国号”背后的事。

先说说刘备的国号,他自然是以“汉”为号,在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刘禅自称为季汉,季汉究竟是何意,众说纷纭,现在恐怕难以有个统一说法。

《三国志·诸葛亮传》

将建殊功於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

刘备称汉,陈寿在《三国志》志中却称蜀,有人说这是对刘备的抹黑,其实这怨不得陈寿,他是不得已为之。

三国刘备究竟建立的是汉国,还是蜀国,关于国号,你真的懂了?

俗话说天无二日,国号也一样。我们知道魏篡汉,晋篡魏,这是我们的说法,按照当时的说法是“禅让”,不管强迫还是自愿,总之你好我好大家好。禅让换成另一种说法就是继承。

魏王是大汉魏王,继承汉室天下,整个天下自然就是魏之天下。晋王是大魏晋王,继承的也是大魏天下,这就是魏晋治国的法理依据。我们常说的“得国不正”,那是后世评判,有法理依据,就是“得国很正”。

司马昭灭蜀后,自然不会承认其为汉国,因为汉已经被魏继承,若刘备的汉为真,岂不是说魏就是假的(当时司马氏还没篡代魏国)?魏国是假,那他这个晋公自然也得假的。

三国刘备究竟建立的是汉国,还是蜀国,关于国号,你真的懂了?

蜀汉灭亡后,刘备的汉自然就成伪汉,伪汉当然不会得到魏晋的承认。假如最后是刘氏蜀汉胜利,那曹魏肯定不是禅让得国,而会被定义为篡位,魏国自然也不会得到承认。

国号不是随便起的,可是有大说法。遍观封建2000年历史,用得较多的国号大多为春秋战国的名号,诸如魏、晋、齐、吴、越、楚等,这些国号大多与地名有关。但仅仅跟地名有关吗?

刘协虽然封曹操为魏公,但魏公这个名号可是曹操提出的。曹操为何选魏,难道仅仅因为邺城属于战国魏地?不仅如此,早在曹操迎立天子前,太史令王立曾言:“汉祚终矣,晋、魏必有兴者。

三国刘备究竟建立的是汉国,还是蜀国,关于国号,你真的懂了?

曹操后来奉天子以令不臣,知道这话,自然便用上,最后选择以“魏”为号。司马氏选择剩下的晋,司马昭接受晋王称呼,他的封地都是春秋晋国故地,自然得用晋王。

司马睿重建晋朝前,先当上晋王,最后才一步步登上帝位,同样是为了加强自身的合法性。司马睿若以琅琊王的身份当上皇帝,总少些说服力。他得靠“晋”的名号来吸引旧臣,所以他更不能随意更改国号。

匈奴刘渊一起兵,以汉室之甥的借口,打着汉室旗号以此来抵消晋朝官员、百姓的抵抗,而且收到非凡的效果。于是后来的异族纷纷效仿,建立的政权皆用中原国号,如赵、秦、燕等。他们之所以用中原国号,更大的原因这些异族出自晋朝麾下势力,并非外来异族。

三国刘备究竟建立的是汉国,还是蜀国,关于国号,你真的懂了?

后赵石勒,因为他的地盘在赵地,因此自封赵王,最后自然成了赵国皇帝。前秦、后秦因为地盘在关中,于是拿“秦”作为国号。慕容氏的燕是东晋封的,自然因为慕容氏的起源地在故燕国。

南朝第一朝宋的建立者刘裕,本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代,按说他用“楚”更为合适,奈何他自己刚灭一个“桓楚”,再用楚为国号有点不吉利,于是退而求其次,用宋为号。

有人说为何不用汉?首先“汉”已经被人用烂,被利用的价值已经很低。其次汉—魏—晋这是合法传承序列,用继承来说,只有后辈继承前辈,哪有前辈继承后辈的?刘裕只能以晋朝宋王的身份,继承晋朝,从而开启自己的宋室天下。

三国刘备究竟建立的是汉国,还是蜀国,关于国号,你真的懂了?

以前朝王号来继承前朝,这样便不会沦为叛逆之列,当然这样一般都是禅让为结局的。那李渊用唐国公的身份对抗隋朝不会被人唾弃吗?要知道李渊的唐国公来源北周而非隋朝,所以哪怕他用唐来反叛隋炀帝,也是说得过去的。

我国历史上有个特殊的朝代——陈,因为它是唯一一个用姓为号的朝代。倒不是陈霸先非得搞特殊,而是他的姓恰好跟国名一样罢了。

我们知道,春秋战国的国名是姓氏来源之一。陈霸先号称出自颍川陈氏,祖籍恰好算是周朝陈国故地,因此梁朝先封其为陈国公,继而陈王、陈帝。至于姓氏和国号一样,不过是巧合罢了。

三国刘备究竟建立的是汉国,还是蜀国,关于国号,你真的懂了?

​哪怕刘邦登基为帝,仍用的“汉”字号,用汉灭楚不矛盾吗?当然不!刘邦的汉号虽是项羽给的,但项羽用的是义帝名义,刘邦以为义帝报仇来攻打项羽,这不正合适吗?汉王是义帝的汉王,非项羽的汉王。

国号看似可以随意取,里面的道道涉及很多,无论是收揽民心,还是自身合法性,甚至一些谶纬之说,真的是都要考虑到。其实五胡同辽金元清的区别,看看国号就明白了,自创国号和沿用中原国号,还不懂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