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為什麼長城,吉利,比亞迪,奇瑞離職率很高?

表面上我們能瞭解的主要有三點:


首先,民企整車公司的薪資是雞肋,找到出路的新人離職也無可厚非。奇瑞雖然是地方國企,但薪資更低。而薪資高的產品和技術供應商並不多,例如某潤的打包價看似高,實際獎金另有玩法。

其次是開發流程執行度,供應商管理水平,加班程度相對合資車企沒什麼優勢,一些學歷較高的誤打誤撞進去後,看破前途也便走人。

還有一些人完全是被職位套路的,例如做電子電器研發的工程師整日處理外觀質量問題。尤其民企特別注重外觀質量,反而是對核心功能略懂皮毛。

為什麼長城,吉利,比亞迪,奇瑞離職率很高?

實際上很重要的一點是初,中層管理者的問題。


再累的公司,再差的產品技術,只要遇上好領導,都能多挽留一些新員工。

我相信任何一家整車公司,大boss和CEO的能力,人品,態度,膽識,都是非常優秀的。而那些初中層管理者就未必了(通常這些領導者的職稱為:主管,科級,主任,經理,部長等)。

首先我們回到15年前,那個階段的民營車企正在逐步走向多樣化生產,新項目擴張已經蓄勢待發。而此時的合資車企發展正如日中天,所有211及以上學歷的應屆生能去合資車企的,基本沒有考慮過民企。

當初進入民營車企的應屆生學歷普遍不高,二本生居多,甚至製造技術方向很多是大專學歷。

而跳入民企的很多在職者背景出身更是一般,從一些小私企零部件公司跳過去的居多,還有一些從國企走出來想闖一闖新機會,此時民營的車企錢少,名氣小,也只能招收這些人。

我在這裡絕不是評價人品。要指出的關鍵是這些人的工作經驗雖然豐富,但是所接受的企業文化,管理水平,持續學習的能力都是比較差的(相對)。

而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那些當年跟著大boss乾的員工,功勞苦勞都有了,留下的多數已經升職。但是越往上走是越難的,高層的職位設置遠少於初中層,何況能力有限的人,能走的路也是一眼看得到頭的。

時勢造出來的領導,水平都差不多,某些方面優秀的人融入圈子和晉升反而很難。


為什麼長城,吉利,比亞迪,奇瑞離職率很高?


衝突點在接下來的改變。


近5年民營車企的發展有目共睹,不但銷量高,曝光率高,時不時還有品牌收購,各國家領導人到訪。

靠這些就足以吸引高學歷求職者的眼球。談什麼薪資低和加班啦,民族大義才是年輕人該有的。

尤其現在多數的應屆生,尤其學歷較高的基本是衝著公司名氣去的,進了公司發現那都是虛無縹緲的東西,真正影響自己的還是所在部門的氛圍,職位技術和直屬領導。

恰恰這些領導匪氣十足,做事無章可循,用人靠自己喜好,管你什麼學歷什麼專業。

這種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的摩擦,年齡的代溝,公平和關懷的缺失,導致新人很難適應直接的部門領導者。而高層領導無論多麼優秀,始終也不和小兵們接觸。

好在這種局面也在逐漸被改變,不但是民營車企招聘的門檻越來越高,我們也能注意到很多核心部門的boss無論是學歷,平臺背景都很優秀。

講在最後


職場談不上多麼公平,任何一個發展的時間段內,都是適者生存。

離職率再高,並沒有影響民營車企的崛起。

這背後的根本原因不僅僅是市場的變化,政策的導向,人才的流通才能留住那些適應的人,更能促進技術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