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果把赵括换成韩信,长平之战结果会不会改写?

黄淑辰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如果把赵括换成韩信,长平之战结果会不会改写?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详细了解一下长平之战的经过,再换位思考,假如由韩信取代赵括,他面对名将白起,能不能改写长平之战的结果呢?

下面小哥详细分析。




长平之战前后赵国军事部署

长平之战的起因

公园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将攻打韩国,占领了野王城,切断了韩国上党郡和韩国国都的联系,韩国向赵国求救。

公园前260年,秦昭王派王龅攻打韩国,夺取了上党郡,城里的居民纷纷逃往赵国,赵国驻军于长平,收纳灾民,抵御秦军。赵王派廉颇为统帅,抵御秦军,同年6月,秦军击败赵军,取二鄣四尉。7月,赵军筑垒壁而守,秦军又攻赵军垒壁,取二尉,败其阵,多西垒壁。总体而言,赵军的损失远远高于秦军。

从此刻开始,秦军和赵军进入了僵持,廉颇以坚守为主,秦军多次挑战,廉颇并不应战。



(老将廉颇)

长平之战的经过

廉颇的坚守让秦军非常无奈,秦国相国范雎派人进入赵国,用千金贿赂赵国权臣,离间赵王和廉颇,同时散布谣言,说秦军最怕的人就是赵括,最终赵王下令,由赵括代替廉颇,统领三军和秦军对战。

赵括上任之后意气风发,他先是改变了廉颇的部署,由调换了一大批将领,无形中使赵军的战斗力大幅度下降,与此同时,秦国则暗中安排白起为秦军统帅。



白起面对自持高傲的对手,他采取了示弱后退、诱敌深入、分割围剿的军事策略,在大军后撤的时候,他将主力部队埋伏在深深的沟壕中,同时另外安排5000精兵,随时待命,准备楔入赵军部队进而分割赵军。8月的时候,赵括在不明军情的情况下贸然进攻,秦军开始撤退,赵军乘胜追击,再次期间秦军部分主力向两翼散开,赵军攻打至秦军垒壁后,再不能前进分毫,而两翼秦军掉头围歼赵军,精锐骑兵更是冲去赵军之中横冲直撞,最终赵军被切割成三段。

赵军首位不能分离,被歼灭俘虏无数,残兵败将聚集起来坚守垒壁,等待救援,但是秦军随后又断了赵军的粮道,秦王更是下令,鼓舞秦国15岁以上男丁充军,亲自带领这支新军到达河内督战,以断绝赵军粮草,最终赵军四十万人马弹尽粮绝,投降秦军,可是白起使诈,坑杀了四十万降卒,只留下240个年幼的兵士回赵国报信,六国为之震惊。



长平之战分析

如何看待长平之战,我们应该现在赵国和秦国两个角度来探讨。

首先站在赵国的角度,赵国之所以会失败,第一原因赵军的战斗力远不及秦军战斗力强悍,第二原因赵军更换了廉颇而让纸上谈兵的赵括领军,所以最终导致了长平惨败。

其次我们站在秦国的角度,秦军首先兵强马壮,军事素质要高于赵国,其次秦国上下一心,除了名将白起军事水平高超外,相国范雎的离间计非常重要,同时秦王绝杀赵国的意图非常强烈,他不惜征召新军也要击败赵国,这是帝王的信念,和赵王不同。

韩信VS白起,长平之战结局如何

韩信如果取代赵括,那么长平之战结局会如何呢?

首先韩信的军事水平非常高,他不会像赵括那样随意更换重要将领,也不会在不明白军情的情况下贸然进军,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秦军非常强盛而赵军相对战斗力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廉颇选择了坚守,相信韩信也会选择同样的战术,很多人觉得韩信会改变策略想办法击败秦军,其实这是不现实的,毕竟自己的军队战斗力摆在那里,同时对面的白起军事才能也不弱,如果不选择坚守而是主动出击,结果也是徒添损耗,是不明智的,韩信之所以能出汉中,除了本身军事能力高超外,刘邦集团上下一心也非常关键,同时当时的兵马是刘邦、张良、萧何、韩信精心打造的精英部队,不同于赵国的普通士兵。



所以说,如果换成韩信,在长平之战的时候,他和白起大概率也是打成平手。

谢谢大家。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