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司马懿死后,司马昭和司马师两兄弟自相残杀过吗?

抽屉酱


《晋书》:六月,帝寝疾,梦贾逵、王凌为祟,甚恶之。秋八月戊寅,崩于京师,时年七十三。

以上是司马懿病逝的相关记载,这一年是嘉平三年(251年),他刚刚平定“淮南一叛”(王凌和令狐愚),却患了重病,多次梦见贾逵、王凌作祟,不久在洛阳去世,享年73岁。我们知道,在司马懿病逝后,司马师和司马昭相继成为曹魏人的权臣,将魏帝玩弄于股掌之间。有道是“最是无情帝王家”,在极大的权力欲望面前,司马师和司马昭究竟有没有自相残杀之心?

依据相关史料,得出司马师和司马昭在司马懿死后,没有自相残杀之心,从下面三个方面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二个原因,他们还没有“登基为帝”。

其一,司马师和司马昭是一奶同胞,都是司马懿原配张春华之子。

司马懿一共有九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中原配张春华为司马懿生了三子一女,即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平原王司马干和南阳公主,是嫡子、嫡女。剩下的都是小妾所生,是庶出,如司马亮、司马伷、司马京、司马骏是伏夫人所生,司马肜是张夫人所生,司马伦是司马懿心爱的柏夫人所生。

因此,司马师、司马昭、司马干这三人为一奶同胞,而司马干有无法治愈的间歇性精神病,人也比较清高,淡泊名利,没有参与争权夺利。因此,司马懿只有两个嫡子可以重点培养,就是司马师和司马昭。他们两人由于是同父同母兄弟,关系很好,所以没有反目成仇。

其二,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代表的司马家族,还没有“登基为帝”。

魏晋时期,属于门阀士族时代,司马师和司马昭代表的是司马家族,是这个家族的代表性人物。虽然司马懿在公元249年发动高平陵之变,除掉政敌大将军曹爽,牢牢掌握曹魏大权。可是当时的皇帝还姓曹,还有不少忠于曹魏的大权,时刻想着夺权。

如淮南三叛,就是这些曹魏忠臣,为了夺回权力,向司马家族进攻的。嘉平六年(254年)二月,魏帝曹芳效仿汉献帝刘协,拉拢中书令李丰和张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等人,暗中积蓄力量,图谋废掉掌权的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可惜的是,事情败露,司马师粉碎了他们的阴谋,将这些人灭族。《三国志》中记载如下:

庚戌,中书令李丰与皇后父光禄大夫张缉等谋废易大臣,以太常夏侯玄为大将军。事觉,诸所连及者皆伏诛。

当时,魏帝曹芳再没有权势,再无能,也是名义上的皇帝啊,还是不小的号召力的。如董卓当权时期,大忠臣司徒王允时刻想着怎么除掉汉贼,复兴汉室。他巧妙利用吕布和董卓的矛盾,令两人反目成仇,成功除掉汉贼董卓,办到了关东诸侯们没有办到的事情,振兴汉室江山。现在也是同样的道理,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依次成为董卓、曹操那样的权臣,如果一着不慎,就是董卓的下场,如果成功,那就是第二个曹操。

正是由于司马师和司马昭同心协力,一致对外,经受住了权力欲望的考验,没有被有心之人离间,这才创下西晋霸业,司马炎才成功“以晋代魏”。

其三,司马昭将自己嫡次子过继给司马师,增进了兄弟关系。

司马师曾娶过夏侯徽、吴氏、羊徽瑜三任妻子,可是只有五个女儿,还都是原配夏侯徽所生。在古代,没有儿子,再多的女儿,也是绝后,是不能容忍的。司马昭因此将自己的嫡次子司马攸过继给他的兄长司马师。司马昭有司马炎、司马攸、司马兆、司马定国、司马广德五个嫡子,司马鉴、司马机、司马永、司马延祚四个庶子,一共九个儿子。

如果司马昭和司马师关系一般,他随便过继一个庶子即可,没必要将心爱的嫡次子过继出去。司马攸和晋武帝司马炎是一奶同胞的兄弟,身份地位尊崇。如司马昭过继给另一位无后的兄弟的儿子,就是一个庶子司马京。由此可见,司马昭和司马师兄弟两人关系密切,不是一般人能够比的。

结语:

在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最有出息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相继成为曹魏说一不二的权臣。由于以上三个原因,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两人互相扶持,并没有被权力蒙蔽了眼睛,自相残杀,没有像后世亲兄弟之间火并。

这三个原因中,最重要的应该是第二个原因,因为司马家族还没有“登基为帝”,还在创业阶段。如司马炎建立西晋后,很快就发生了“八王之乱”,司马家族内部争权夺势血流成河,紧接着引发了“五胡乱华”,华夏大地的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汉族也差点灭族。


魁哥说历史


无论司马懿生前还是死后,司马昭和司马师兄弟都没有自相残杀过。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不是因为两人多么友爱,而是因为司马师的继承人地位任何方面都无可争议,即使司马昭本人在司马师意外死亡前也根本没想过自己能继位。司马昭后来能继承司马师的位置,完全是天上掉馅饼的意外,可不是自己处心积虑争来的。

司马懿有8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还有司马懿的另一个儿子三人嫡子,司马师则是嫡长子。身为嫡长子的司马师在宗法上来说是司马懿无可争议的继承人。

司马家的篡权过程中,司马师也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而司马昭则没有多大功劳。年迈的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曹爽,一举掌握曹魏大权,是司马家篡夺曹魏的开端。高平陵政变时,司马懿已经失去权力多年,自己掌握的军事力量非常有限。司马懿发动军事政变的兵力,则全部是长子司马师掌握的。

司马师当时担任曹魏中军(曹魏的中央禁军)的中护军,掌握曹魏中军的部分兵权和人事权。司马师掌握的部分曹魏中军,是司马懿发动政变时最重要的军事力量。此外司马家在政变中的另外一只军事力量是豢养的三千死士,豢养三千死士也是由司马师具体操作。司马师的中护军身份,为豢养死士提供了便利。

高平陵政变,除了司马懿本人外,司马师可以说是第二重要的人物,掌握着主要的军事力量也深度参与了前期谋划。司马昭本人则在高平陵政变中没啥功劳。司马懿前期策划政变,连司马昭也被隐瞒,一直到快要发动前夕才告诉司马昭。可见司马懿本人对司马昭的才能不是很认可,认为司马昭不适合参与最重要的大事。

身份上是司马懿的次子而功绩才能各方面都远远不如哥哥司马师,司马昭在司马师死前自然完全没有挑战司马师地位的任何可能性。司马昭本人应该也从来没有幻想过去取代哥哥司马师。

正元二年(255年),镇东将军毌丘俭及扬州刺史文钦起兵反对司马师,47岁的司马师亲自前往讨伐。司马师虽然成功平定了毌丘俭和文钦,但本人在文钦之子文鸯带兵袭营时,惊吓过度,眼珠被震出眼眶(司马师原本就有眼病),不久死去。

司马师本人没有儿子,过继了司马昭的一个儿子司马攸为子。司马师死时,司马攸只有7岁。此时司马家还没有正式篡夺曹魏。年仅7岁的司马攸继承司马师位置显然无法应付复杂局面,司马师只能选择了弟弟司马昭继承自己位置,继续完成司马家取代曹魏的进程。

(司马昭)

如果司马师多活几年,到司马攸年龄比较大时,肯定是直接传位司马攸,司马昭没有完全没有任何机会。


仁勇校尉


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先后执掌曹魏。在权力面前,司马师和司马昭没有自相残杀,原因是比较多的。既有司马家族内部的一些因素,也有司马家族之外的因素。

司马师死之前,他拥有绝对权威,司马昭无法挑战司马师的权位

西晋是司马昭一脉的人创立的王朝,甚至司马昭执掌曹魏时,已经具备了篡魏立晋的条件,司马昭差一点成为西晋的开国之君,只是因为曹髦遇害事件,才迫使司马昭放弃称帝,改由自己的儿子司马炎称帝。

这些似乎说明,司马昭创立了西晋,看似和司马师没有太大关系。

然而以上都是司马师死后,才发生的事。从司马懿死后,到司马师死前,司马师都是曹魏的实际掌舵人。司马师无论是名望还是智谋,都远胜司马昭。

司马师执掌曹魏时,他在曹魏拥有绝对的权威。司马昭的地位和权力,根本没法和司马师相提并论,司马师执政时的司马昭一直是籍籍无名,他在司马家族的地位,也不是特别突出,至少没有人认为司马昭的地位仅次于司马师。司马师临终前把权力移交给司马昭,这才让籍籍无名的司马昭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一代权臣。

在这样的情况下,司马昭只能拥护司马师,而不是试图挑战司马师。甚至为了维护司马师,司马昭把自己的次子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

如果司马师不是因为眼疾发作而暴亡,西晋的天下,当然是司马师和司马攸的了。

反司马家族的政治势力仍然存在,兄弟俩只能团结一心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取得了曹魏执政权以后,不是一举定乾坤,司马家族并非就可以高枕无忧,坐等改朝换代了,曹魏内部很多人对司马家族专权不满。这些人不一定是曹魏的支持者,但对司马家掌控曹魏一事,是无法接受的。也就是说司马家族面临着反司马家族政治势力的威胁。

司马懿执掌曹魏时,坐镇淮南的元老勋臣王凌,起兵造反。给司马家族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迫使司马懿不得不亲政淮南,才平定了王凌之叛。

司马师执政时,就曾遭遇两次来自司马家族敌人的挑战,一次是254年二月,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等人欲发动政变,废掉司马师,同时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但计划遭泄露。司马师把李丰、夏侯玄、张缉三人夷灭三族。

天子与中书令李丰、后父光禄大夫张缉、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宝贤等谋以太常夏侯玄代帝辅政。帝密知之,使舍人王羡以车迎丰。丰见迫,随羡而至,帝数之。丰知祸及,因肆恶言。帝怒,遣勇士以刀镮筑杀之。逮捕玄、缉等,皆夷三族。-《晋书·景帝纪》

另一次是255年,镇东将军毌丘俭及扬州刺史文钦,联合东吴,起兵反对司马师。这次毌丘俭和文钦声势浩大,迫使司马师不得不亲征淮南。虽然平定了叛乱,但是司马师也因为眼疾发作而在这次平乱中丧生。

可以说,司马师执政时,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俩以及司马家族,都面临政敌的挑战和威胁,司马师和司马昭没有时间内斗,也没有心思内斗,他们的首要任务当然是兄弟同心,扫清反对司马家族的政治势力了。

在面临诸多反司马家族的政治势力,而司马家族尚未彻底掌控曹魏之际,司马师和司马昭不可能搞内斗,更不可能自相残杀。先把这些司马家族的敌人都消灭了,才是司马师和司马昭最重要的事情。

曹魏失去天下的教训就在眼前

司马家族之所以能篡魏立晋,就是因为宗室力量孱弱;为什么宗室力量孱弱,因为当初曹丕和曹植兄弟俩世子之争时,大伤和气,曹丕对宗室非常不信任,对宗室看管很严,宗室没有什么权力,到曹睿朝时,虽然有所改变,但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宗室力量弱小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

高平陵之变时,没有曹魏宗室站出来对抗司马懿;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从谋臣变成了权臣,提拔亲信和司马家,渐渐控制了曹魏,依然没有宗室站出来反对司马懿。

不是曹魏宗室对曹魏没感情,而是曹魏宗室本身就没有实权,更没有掌兵权。终曹魏一朝,曹魏的近亲宗室权力很小,相同高级囚徒。如司马懿曾杀掉曹操的儿子-楚王曹彪,也没有宗室吭声。可见曹魏宗室之孱弱。

曹魏近亲宗室孱弱,这才让司马家族捡了便宜,篡夺了曹魏的天下。如果司马师和司马昭内斗,必定搞得司马家族元气大伤,很可能重演曹魏的悲剧。

曹魏宗室之所以孱弱,则是源于曹操时期,曹丕和曹植兄弟俩世子之争。在激烈的世子争夺战中,曹丕虽然胜出了,但他对以曹植为代表的近亲宗室,特别不放心,所以极力打压他们。到了魏明帝时期,曹魏的宗室政策依旧如此,对近亲宗室防范甚严。

以司马师和司马昭的智商和情商,显然不会重蹈覆辙,步曹魏的后尘。他们不可能为了争权夺利,而进行激烈的内斗,那就是重蹈曹丕和曹植兄弟俩的覆辙。司马师和司马昭不会做那么蠢的事。

蜀汉和东吴,给曹魏带来不小的军事威胁

无论是司马师,还是司马昭执政时,曹魏都面临蜀汉和东吴的军事威胁。都需要司马兄弟来抵御处理这种曹魏外部军事威胁。

如蜀汉的姜维,多次北伐,让曹魏疲于应付。公元250年,姜维出兵陇右,攻魏西平未克,俘魏中郎将郭修而还。公元253年,东吴太傅诸葛恪再次兴兵攻魏,发兵二十万进攻淮南,姜维也趁机发兵,因久攻南安不克,粮尽而退。

公元254年姜维出陇西狄道,斩魏将徐质。公元255年姜维趁司马师病危之际,和夏侯霸出联合出兵,大破魏军,围困魏雍州刺史王经。王经幸得陈泰和邓艾救援才得脱。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俩先后执政时,蜀汉的姜维多次北伐曹魏,东吴也趁火打劫。司马兄弟忙于处理外患,自顾不暇,一直都是司马师在外平定外患,司马昭在内镇守大本营,哪有时间互相残杀。

面对蜀汉和东吴带来的军事威胁,司马师和司马昭当然是需要团结起来,共同抵御蜀汉和东吴,而不是自相残杀。

结语

不管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司马师、司马昭都没有内斗的资本,更不会反目成仇,自相残杀,他们要做的,就是团结一心,完成篡魏立晋的事情。


袁卫宇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和司马昭没有自相残杀过,原因有二:

一、司马师不仅是嫡长子,而且一直是司马懿的左膀右臂,比司马昭权位高的多,司马昭无力去争。

在古代嫡长子的继承优先权很高,特别是在袁绍、刘表因为废长立幼导致兄弟失和,丢失了基业以后,一般人不会轻易冒险废除嫡长子的继承权。而更重要的是,司马师自身能力出色,一直就是司马懿的得力助手。

司马师为人沉着,又有雄才大略,素有名望,和名士夏侯玄等人齐名。司马懿也是很器重他,一直大力栽培。在高平陵之变前,司马师就出任了中护军,成为司马懿安插在中军中的重要棋子。而司马昭不过是一个议郎,无论是官位还是重要性都不如司马师。

高平陵之变前夜,司马懿告诉司马师和司马昭自己的计划以后,司马师做好准备以后就去安心睡觉,次日亲自率军进驻司马门,协助父亲发动政变。而司马昭则担心的睡不着觉,在高平陵之变中发挥的作用也远小于自己哥哥。

司马师的表现让司马懿都刮目相看,称赞他“此子竟可也”,事后司马师被封为卫将军,协助司马懿处理军务。而司马昭只是带兵保卫皇宫,权力和司马师无法相比。

所以司马懿死后,司马师继承他的权位不仅在礼法上占据优势,从权力上来说司马昭也无法和他抗衡。司马昭也是聪明人,自然不会傻到去鸡蛋碰石头。而司马师自己无后,儿子都是从司马昭那里过继来的,也没必要去为难司马昭。

所以两人并没有什么利益冲突,自然不会自相残杀。

二、司马家族夺权以后,反对者不少,司马兄弟此时需要同心协力对外。

高平陵之变其实是世家大族对曹爽专权不满,共同发起的一次政变。司马懿因为资历原因可以成为领导人,并逐步控制朝政,但是他也没法做到一下子消灭所有反对者。

在司马一家专权以后,忠于曹魏,或者是对司马家专权不满的人发起了多次叛变,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淮南三叛,在司马懿活着的时候就向司马家发起了挑战。而曹魏皇室也不甘心大权旁落,一直有意收回权力。

所以高平陵之变以后,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压力还是很大的,一直忙着巩固权位,司马师还不得不带兵率军平叛,他们此时根本没有时间来争权夺利。而且此后不久司马师就因病去世,司马昭上位,也不再需要和自己哥哥斗了。

由上可知,司马师具有太大的优势,司马昭根本无法匹敌,而且外部环境也不容许他们内斗,所以在他们都在世时,没有发生什么自相残杀的事。


不沉的经远


司马懿是曹魏权臣,在发动高平陵之变屠杀曹爽为首的曹魏皇族以后,实际上已经掌握了曹魏王朝的最高权力。

而且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都非常厉害,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为什么司马师与司马昭兄弟没有像隋朝的杨勇杨广兄弟,唐朝的李建成李世民兄弟那样自相残杀呢?



首先,司马师司马昭兄弟虽然掌握了曹魏的最高权力,但毕竟没有登基称帝,还要时时刻刻防止曹魏皇族与忠于曹魏大臣的反扑,因此司马师司马昭兄弟需要精诚团结,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他们没有自相残杀的资本。

反面的例子就是袁绍死后,袁绍的几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在面临曹操大敌当前的情况下自相残杀,最终被曹操各个击破彻底消灭。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比袁氏兄弟要理智太多。



其次,司马师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而在重男轻女的古代,女儿是无法继承父亲的权力的,因此司马师的权力只能由弟弟司马昭继承。这也是李世民在杀害大哥李建成以后,又杀光李建成五个儿子的原因,如果李世民不发动玄武门兵变,只能由李建成一系继承唐朝江山,而不可能落到李世民一系的手里,而司马师没有亲生儿子,政权迟早都会落到司马昭一系手里。

第三,大哥司马师的能力与功劳比弟弟司马昭都强一些,司马昭对大哥司马师心服口服,加上兄弟惺惺相惜感情也不错。不像杨广平定陈朝一统天下战功远强于大哥杨勇,而李世民平定群雄统一北方同样战功超过了大哥李建成。杨广与李世民有超过大哥的野心与实力,因此抢班夺权势在必行,而司马昭没有超过司马师的野心与实力。


厚德载物49847


这个当然是没有的,因为他们知道唇亡齿寒这个道理,而司马昭虽然是非常有野心,但是对他这个哥哥司马师还是非常尊重的,而司马师的话没有儿子,就算自己拥有很大的权利,可惜没有什么继承人的话,也完全是没有用的,而自己有了儿子都是过继了司马昭的。

司马师的权力是比司马昭很厉害,但是司马师对于权力是没有什么兴趣,最后都把权力都给了司马昭,希望他能够掌握所有大权,最终是统一天下。尤其是打败了蜀国之后,司马家族是越来越具有权势了,就差一个吴国,只要灭掉的话,那就是能够真正的完成了结束三国的心愿,这个就是刘备和曹操都没有做的事情,他们司马家族做到了就已经是非常厉害了。



我们在三国演义里面看到司马昭,司马懿都非常残忍,但是司马师却不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对待自己的兄弟都是非常好的,而司马昭虽然具有狼子野心,但也不会对自己兄弟下手,他们过着非常好的兄弟之情。

而恪晏然自若,出住江渚一月,图起田于浔阳;诏召相衔,徐乃旋师。由此众庶失望,怨讟兴矣。 汝南太守邓艾言于司马师曰:“孙权已没,大臣未附。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势,足以违命


当时的司马昭已经是全新朝野了,所有朝廷的大官都能够听从自己的命令,司马昭是过得非常开心,而司马师的话就是掌握了京城所有的兵力,可以说一个人是主管者政治,一个人是专主管的军事,但是我们知道政治是比较重要一点的,很多时候军事更加的重要,但是要是军事遵从政治的话,才能够调动所有的权利。

他们两个兄弟不能够闹矛盾,这个是司马懿在你死的时候就已经说的话,他们希望司马家族能够越来越强盛,这一切都是得之不易的。司马懿影响了这么多年,总是被别人踩在脚底下,这一次终于翻了身,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过上好一点,自己不能够享受这些美好的生活,但是自己的后代能够过上就已经是非常不错。



虽然司马懿知道自己的两个儿子并不是特别优秀,但是只要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做,最终是能够取得成功的。

司马师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在临死的时候就把所有的权利都给了自己的兄弟,司马昭自己一点都不要,完全是为司马家族考虑这个才是最重要的那一个角色,要不然的话他们闹了弄后曹氏家族又会得到权利的。

你们认为司马师值得你去学习吗?欢迎在下面评论。


汪公说


看了吴秀波主演的司马昭,不尽对其有了不一样的观点。

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公元265年三国归晋,前者是三分一,后者是三归一,有人看着这两段历史不由自主的幻想这是不是一个轮回宿命。晋朝的建立是最避不开这三个人的: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司马懿是司马昭和司马师的父亲,两人同父同母。兄弟相争、骨肉相残,这是我国古代政治斗争中再常见不过的事情。在司马懿死后,司马昭司马师两兄弟自相残杀过吗? 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的母亲都是司马懿的发妻,后来的宣穆皇后张春华。不得不说,司马懿的这两位长子都是不世出的人杰,放到任何一个朝代入仕都可以做到三公九卿或者六部尚书,青史留名。司马师和司马昭两人完全不同,无论是性格还是各自能力。 司马师的性格刚毅勇为沈稳,有大局谋略,忍一时得一世,军政双绝。何晏评价: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司马昭的性格偏阴暗,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狡诈政客,军政能力不错,但绝对比不上哥哥司马师。司马懿看重的是司马师,更认可他的能力。 司马师和司马昭在父亲司马懿死后到底有没有自相残杀呢?答案是没有,这种想法可能都没产生过。为什么,因为外部条件不允许,要是他们内讧,司马晋的江山几乎不可能有了。两人是顶尖的聪明人,这种蠢事他们是不可能做的。 高平陵之变的前夕,司马家心底也没什么把握。成功之后,司马家并未真正取代曹氏主宰魏国,拥曹反司马的大有人在,地方中央,军政两界,地主豪绅,这股力量联合起来稍加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司马家摧毁。经过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带领着司马家不过是存活下来,积攒了些许势力,人心民望都还在曹氏。 司马家的朝野根基尚不牢固司马懿就离世,权力传到司马师这,更多人不服气了,司马懿就算了,司马师这小子凭什么他站在我们头顶作威作福,就凭他爹是司马懿?司马师任大将军,掌魏国军权,中央都城军权在弟弟司马昭身上,随之开始一系列的排除异己、安插亲信,这才出现朝野遍布司马师党羽的局面。 司马师对内实施修正多年来的颓靡之风,对外积极应对吴蜀两国的进攻。司马师依旧没到镇压一切的地步,忠心曹氏的魏国老臣蠢蠢欲动、遍布全国,这时就体现出司马昭和司马师两兄弟不自相残杀的重要性了。司马师征战四方、扫平内忧外患,司马昭镇守洛阳、以防生乱。 司马师死前急忙召弟弟司马昭接替大权,避免曹氏君臣生乱闹事。正因为两兄弟齐心协力、无有猜忌,才会出来史书记载“朝廷四方皆为之效死”的情况。若是两人内斗,无疑是葬送家族和父辈基业的取死之道。


大猛猛猛猛猛


司马懿死后,司马昭和司马师没有自相残杀过!其中一个原因是司马懿生前是很注重家庭和睦的!因为司马懿忍辱偷生,避其锋芒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保全司马家族!司马懿生前的所做所为司马师与司马昭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所以在司马师与司马昭的心里,也是很注重家族内和谐的!就包括曹叡为了监视司马一家,更是将夏侯家的千金许配给了司马师!但司马师为了保全家族!亲手下药将夏侯微毒死!大家可能会认为夏侯家的千金许配给司马家怎么是曹叡监视司马呢?其实夏侯家与曹氏家族多少年一直是世代联姻!夏侯家已经成为皇亲国戚了!从这即可看出,在司马师心里!家族和谐!是比任何利益都重要的!对于司马师与司马昭两兄弟来说,最后能掌握大权才是主要的!




再加上司马师英年早逝!而司马师死的时候,司马家族还没有机会称帝!所以司马两兄弟也没有机会自相残杀!

以上仅是本人拙见!望大家多多指教!感谢。


十哑君悟史


正史无记载,野史无讹传,历史事件也无任何蛛丝马迹的体现;所以,严谨的说: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绝无自相残杀的可能。



至于原因,我不太认同比较常见的两种猜测。

一,司马师文韬武略、才能地位远胜其弟,司马昭无力骨肉相残。这虽算一种因素,但还不足以避免烛光斧影、高澄离奇遇刺等千古疑案的发生。

宋太祖赵匡胤袭荆湘、灭后蜀、定江南、平内乱势如破竹;释兵权、削相权、创殿试、奖桑农革故鼎新,赵光义可曾敢望其项背?齐世宗高澄击候景、取两淮、收河南、战西魏盛气凌人;制律法、整吏治、惩贪腐、处权贵年幼老成,所谓“虎兄龙父”高洋可曾敢矢口否认?论能力之相差,赵氏兄弟更胜一筹;论情景之相似,高澄司马师如出一辙;弑兄夺权的戏码赵弟弟演得、高弟弟演得、司马弟弟有何演不得?别忘了“八王之乱”,司马家自相残杀的基因可是不同凡响呢。



二,司马兄弟情似一颗心,报得三春晖;生死契阔,与子成说,一日不见思如狂;相亲相爱的老哥俩眼里只有彼此没有相残。但梦醒的时候终归还是要面对现实:自古君王多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从玄武门之变到九子夺嫡,从刘邵弑杀刘义隆到朱友珪篡位朱温;父子兄弟之间无数次挥起屠刀,在皇权帝位面前亲情变得血淋淋萧瑟瑟。以司马懿欺孤儿寡母、偷曹魏江山的德行,怎会教导出淡泊功名远离骨肉相残的圣贤子嗣?司马师、司马昭又怎会例外。

综其况,司马兄弟能顺利完成交接而未出现自相残杀的主要因素是:权利不稳。

高平陵事变后司马家虽大权独揽,可曹魏的江山还远非囊中之物。世家大族的支持只是利益趋势,曹魏宗室能否星火燎燃也未可知,地方州郡持观望、反叛态度的更是大有人在,何况还有个蠢蠢欲动的东吴。淮南二叛、新城之战、夏侯玄、李丰政变等内乱外战,内忧外患,司马懿兵变至司马师病死在平叛途中,司马两兄弟一直在忙于稳固权利,守护住家族的权利才是基础,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岂会相残。


抠脚大汉东躺躺


兄弟夺权的事件,古代经常有之,一般为帝王之家,三国时期,关于兄弟夺权,魏蜀吴都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曹丕以及曹植两兄弟。

在曹丕的强烈杀心之下,曹植依靠着自己的才华,才堪堪躲过一劫,魏国发展到后期,权力皆被司马氏所揽,而就当司马懿已经掌握魏国大势之后,没有几年就离开了人世,权力便分给了司马昭以及司马师两位兄弟头上。

由于司马懿没有确定谁为世子,所以关于司马家族的权力,也就变得破朔迷离起来,那么司马懿死掉之后,司马昭与司马师两兄弟自相残杀过吗?答案其实是否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政局不稳

兄弟夺权即是内耗,在和平年代,或许还能有一人得利,但是在三国那种乱世,司马两兄弟如果自相残杀,无疑是自断臂膀。首先是司马两兄弟时代,北方的政局仍然未曾稳定。虽然大多数人已经忠于司马氏,但是曹操三代苦心经营了几十年,肯定仍有余党。司马两兄弟一旦斗得你死我活,那么被打压下去的曹氏权贵,就会卷土重来。除了北方内部政权动荡之外,外部的情况也不是很好,东南有孙氏虎视眈眈,天下尚未统一,此时兄弟大战,无疑内耗,以司马两兄弟的精明,绝对不会做出这等傻瓜之事。

司马师并无子嗣

司马兄弟身上,其实并不存在夺权的念头,因为司马师根本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唯一一个养子还是从司马昭那里过继而来的。所以即使他强压下了司马昭,最后权力还是落到司马昭后人的头上,所以根本就没有必要去争,伤了兄弟和气。由于司马师没有子嗣,所以根本不存在夺权,兄弟两人的关系始终很好。虽然很长一段时间是二人共揽大权,但期间并没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这一点就与东吴的情况不同了,孙权即位之后,虽号吴帝,但并没有遵从先主公孙策为帝,只是封其为长沙桓王,这样就断绝孙策一脉称帝的想法了。其实这也不能怪孙权子嗣,如果他不这样做,东吴后期反而会激起刀兵。至于司马家,则不需要考虑这么多,司马师没有子嗣,他的侄儿司马炎可以追封他为帝。所以司马懿死掉之后,两兄弟根本不存在自相残杀的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