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司马昭为什么不称帝?

落拓忧伤美


司马昭字子上,河内温县人,他聪慧果决、有雄心壮志,善于权术、为官有手段心狠手辣,司马早年追随其父司马懿抗拒诸葛亮北伐,战功卓著,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马昭一生都想称帝,只不过一是中间屡出波折,二是阳寿太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干倒曹爽,曹魏政权基本上都掌握在司马氏手中,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掌握军政大权,公元254年曹芳打算除去司马师这个心腹大患,由于事情败露,司马师将曹芳贬为齐王,并立曹髦为皇帝,司马师更加牢牢的控制了曹魏政权。公元260年,曹髦亲自率领僮仆数百余人讨伐司马昭,曹髦被杀。司马昭杀曹髦的行为引起了强烈的反弹,司马昭只能将杀曹髦的成济兄弟诛杀,并夷三族。

马昭弑君杀死曹髦,虽取得了曹魏政权的实权,但打破了司马昭篡位的计划,此时蜀汉政权仍然屡屡北伐,尚有大臣忠于曹氏,此时司马昭如果贸然称帝的话,那些忠于曹魏的老臣必会联合蜀汉,里应外合危害新生政权。稍有疏忽,父子三人十几年的努力都将化为灰烬,马昭于是与公卿商议,立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常道乡公曹奂为帝,并改元景元。

司马昭为加快篡位进程,263年司马昭任命钟会作为伐蜀的主帅,发动灭蜀之战,264年成功灭掉蜀国,并将邓艾、钟会二人除掉,3月30日司马昭由晋公改封为晋王、加九锡,此时司马氏两代三人辅佐曹魏,功绩名望已经达到顶峰。

司马氏已经完全掌握内外权力,离称帝只是一步之遥。但公元265年8月,司马昭就病死了,终年五十五岁。司马昭从被封为晋王到去世,仅仅一年时间,也就是说司马昭在时间上有点来不及称帝。

同年司马炎设坛南郊,燔柴告天,逼迫魏帝曹奂退位,自称皇帝。司马炎的称帝,司马父子三人的奋斗与梦想,终于实现。

至于说司马昭做了一辈子的曹魏臣子,其所有的官职、功劳、名声甚至于家族势力都是拜曹魏所赐。如篡位称帝必然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因不愿担负骂名,所以才不称帝的说法纯是扯乎。


美丽青春您真痘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三国后期,曹魏政权的实际掌舵人早已换成了司马家族的人了。从司马懿,司马师一步步的扳倒曹氏家族的左膀右臂,到司马昭时期肆意废除皇帝。实际上,此时的司马昭像极了当初的曹操,只要想当皇帝,随时都可以废除傀儡皇帝,自己登基称帝。

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司马昭不称帝呢?

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五点原因:

第一点:出于稳定政局的需要。从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扳倒了曹爽,到公元254年司马师废掉曹芳改立曹髦,再到公元260年,司马昭弑君杀死曹髦。短短的十一年里,父子三人先后把曹魏政权的主要领导人物废除、杀掉,取得了曹魏政权的实权。但是此时毕竟还有大臣忠于曹氏,如果贸然称帝很容易造成政局的动荡。稍有疏忽,父子三人十几年的努力都将化为灰烬。

第二点:外患未除。司马昭在世的时候,蜀汉政权仍然屡屡北伐。此时司马昭如果贸然称帝的话,那些忠于曹魏的老臣可能联合蜀汉,里应外合给新生的政权带来威胁。所以蜀汉未除,司马昭不会轻易称帝。

第三点:地位崇高,无需承担骂名。公元264年,魏元帝曹奂下诏拜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王,加九锡。此时的司马昭,虽然不是皇帝,但是早已享受了皇帝的待遇,对于称帝这件事,可谓可有可无。称帝虽然能够带来皇帝的的美名,当时更多的是带来乱臣贼子的骂名。

第四点:时机成熟之际,身亡无福享受。公元263年,司马昭派兵伐蜀并灭蜀,随后又快速的平定了邓艾和钟会在蜀地的叛乱。并且在第二年里,拜相国、封晋王、加九锡。此时司马昭称帝的外部阻碍已经全部清除,但是司马昭也抵不住岁月的侵蚀。在灭蜀的第三年里去世了。死亡才是司马昭未能称帝的最重要因素。

第五点:为儿子留下政治资本。在司马昭去世的那一年里,也就是公元265年。司马炎设坛南郊,燔柴告天,逼迫魏帝曹奂退位,自称皇帝。司马炎的称帝,离不了司马父子三人的奋斗,特别是他的父亲司马昭在临死的时候坚决不称帝。让他拥有了开国皇帝的美名跟赏赐功臣的名义,正是依靠着赏赐功臣,让司马炎极其所建立的晋朝迅速的站稳脚跟。司马昭临死之际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才没有称帝。

综上所述,司马昭可谓是成功的政治家,即便是他的野心路上皆知,也会因为种种因素,压制住自己称帝的想法。


煮酒君


很简单,司马昭称帝程序没完成就死了。

甘露三年(258年),司马昭平定了淮南三叛中的第三次诸葛诞之乱,已经基本消灭了反对势力,加快了篡位过程。

甘露五年(260年),刚烈的皇帝曹髦亲自率领僮仆数百余人讨伐司马昭。虽然这次完全是以卵击石,曹髦毫无悬念的被杀。但司马昭杀曹髦的行为引起了强烈的反弹,司马昭不得不将杀曹髦的成济兄弟诛杀,并夷三族。

司马代魏的进程也不得不暂时停止。

司马昭为加快代魏进程,决定建立一桩大功业让篡位名正言顺。

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决定发动灭蜀之战,绝对多数大臣均表示反对,包括功勋卓著的名将邓艾。唯有钟会表示支持。司马昭任命了此前从来没有独立统领大军经验的钟会作为伐蜀的主帅。

景元四年(264年),成功灭掉蜀国,并稳定了邓艾、钟会之死带来的混乱后,司马昭加快了篡位进程。三月三十日,司马昭由晋公改封为晋王,加九锡。

次年(254年)五月,魏帝加司马昭殊礼,晋王妃曰后,世子曰太子。

司马昭的篡位过程基本已经走完,只剩最后一步了。可惜司马昭还是没有生前做正式皇帝的命,这年8月份就死了。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在安葬了司马昭后,十二月正式走完代魏的最后一步,完成了篡位,捡来个晋朝的开国皇帝位置。

司马昭要是多活几年,完成篡位进程并做几年皇帝,西晋初期的皇室权威会比历史上好点,带来些好的改变。


仁勇校尉


  司马昭不是不想称帝,只是其寿命不允许而已。若其再假以一年半载恐怕也称帝了(一说被其子司马炎害死,不见于正史)。

  司马炎的野心就连皇帝曹髦都深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常常担心被废受辱,甚至打算召集百官废黜司马昭。后来觉得不妥,又召集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表示:我不能坐等被废之辱,如今亲自率领你们去讨伐他(司马昭)。可见司马昭篡位称帝的野心早已暴露,与皇帝的关系业已白热化。

  但王沈、王业立刻将此事告知司马昭,司马昭早做了准备。在亲信贾充的指使下太子舍人成济刺杀了曹髦。

  曹髦堂堂一国之君被杀死在司马昭门口,打破了司马昭篡位的计划,另外当时内外忠于曹氏者仍有,司马昭也不敢承担弑君篡位的骂名,于是与公卿商议,立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常道乡公曹奂为帝,并改元景元。

  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用邓艾钟会灭蜀,复又将两人除掉。此时司马氏两代三人辅佐曹魏,功绩名望已经达到顶峰。

  景元五年(264年)曹奂再次下诏拜司马昭为相国,封晋王,加九锡。

  此时司马氏已经完全掌握内外权力,离称帝只是一步之遥。但第二年八月司马昭即病死。九月,被谥为文王,十二月,其子司马炎即代魏称帝,国号晋,司马昭被追封为文帝,庙号太祖。


赵燕云


司马昭之所以不称帝,个人觉得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来不及称帝,第二种想学曹操,让自己的儿子司马炎称帝。这两种的可能性都很大,那我们分别来说说。

对于第一种,我们先来看看司马昭自从司马师死后是怎么样的,公元255年,司马师病逝,司马昭被拜为卫将军,曹髦命令司马昭率军镇守许昌,而让尚书傅嘏率大军回朝,司马师听取了傅嘏与钟会的建议,自己率军回到洛阳。

曹髦没办法,只能拜司马昭为大将军、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剑履上殿。公元257年,司马昭率大军平定了淮南诸葛诞之叛。公元258年,曹髦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曹髦率宫中禁军讨伐司马昭,成济在贾充的命令下刺杀曹髦。

司马昭立燕王曹宇的儿子曹奂为帝,也就是魏元帝。公元263年,司马昭命钟会、邓艾率近十八万大军征蜀,刘禅投降,而钟会、邓艾也被除掉了。公元264年,司马昭被拜为相国,封为晋王。

公元265年八月,司马昭病死,终年五十五岁。司马炎继承相国之位和晋王之爵。十二月,魏元帝曹奂禅让给司马炎,司马炎称帝,建立了晋朝。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昭从被封为晋王到去世,仅仅一年时间。

也就是说司马昭在时间上有点来不及,这个和曹操的情况不太一样,曹操是建安十八年被封为魏公,建安二十一年四月被封为晋王,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去世的,也就是说曹操接近四年的时间来准备称帝的。

所以,曹操是明显不想称帝,而只想让曹丕称帝,曹操才会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周朝的周文王也是这种情况,他自己没称帝,而由他的儿子来称帝。有的人会说曹操和司马昭是想称帝而不能称帝的。

这个是不对的,因为曹丕是在曹操死的当年,司马炎是司马昭死的当年就称帝了,难道曹丕、司马炎会比曹操、司马昭还有能力称帝吗?这个显然不可能,另外司马昭有中风而死的一种说法,这个也是司马昭没料到的。

也就是说司马昭是想称帝的,但是时间来不及,也死得比较突然。

第二种说法,司马昭不想称帝,这种情况和曹操的情况也是比较一致的,反正称帝也是为了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后代,那么由自己的儿子来称帝,也可以实现这个目标,而且这个篡汉篡魏的骂名,可以由儿子来承担,何乐而不为呢?

您比较支持哪种说法,欢迎留言评论,大家一起讨论哦。


历史简单说




司马昭字子上,河内温县人,他聪慧果决、有雄心壮志,善于权术、为官有手段心狠手辣。司马昭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权臣,也是后来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司马早年追随其父司马懿抗拒诸葛亮北伐,战功卓著,被任命为中郎将,武乡侯。正元二年(255年),司马昭继承其兄司马师大将军职位,独揽魏国朝政。



甘露五年(260年),司马昭弑杀魏帝曹髦,并立曹奂为帝。司马昭与景元四年(263年),分兵三路灭蜀,并晋升为晋王。从此曹魏再无任何力量能与司马昭抗衡,魏国已名存实亡。司马昭有进图天下之心,废掉魏帝自己易如反掌,然而司马昭至死都没有称帝,究竟是为什么呢,以下做简要分析。



首先司马昭独揽军政大权,都是打着曹魏的旗号,司马昭是魏臣,不想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自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曹魏政权基本上都掌握在司马氏手中,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掌握军政大权,嘉平六年曹芳打算除去司马师这个心腹大患,由于事情败露,司马师将曹芳贬为齐王,并立曹髦为皇帝,司马师更加牢牢的控制了曹魏政权。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继承了其爵位,便把曹魏政权牢牢的掌握在手中,并且在公元264年(曹魏景元五年),可以说司马昭做了一辈子的曹魏臣子,其所有的官职、功劳、名声甚至于家族势力都是拜曹魏所赐。因此司马昭若是谋反,必然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就像曹操当年不愿意称帝一样,因为曹操也是做了一辈子的魏臣,不愿背负骂名,因此司马昭不愿冒然称帝。



其次司马昭不冒然称帝,是为其子司马炎称帝铺平道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以说司马昭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野心家,公元262年春天,司马昭调集十八万大军,分三路进攻蜀国,蜀汉主将姜维被困与剑阁,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后主刘禅不战而降,蜀汉自此归曹魏。



后来司马昭又弑杀曹髦,把曹魏政权牢牢掌控。司马昭在世的一切举动,都为其子司马炎继位皇帝铺平了道路,为司马家的上位巩固了政权,确立了司马氏的核心领导地位,甚至于曹魏百姓的民心也开始向着司马氏。因此司马昭不慕名利,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不会冒然称帝,司马昭宁愿等待时机。正是因为司马昭的一系列举动,才让司马炎顺利称帝。



再次,司马昭在位时,纷争不断,朝政局势不稳,曹魏虽然名存实亡,但世家大族还是有很多人心向魏的,因此司马昭称帝不是明知的选择。魏晋时期多为世族政治,像司马家族这样的名门望族,在曹魏还有很多,这些人大多因循守旧,维护旧制,而司马氏想窃取天下,就必须得到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而司马昭做了很多得罪曹魏家族的事,因此公卿大臣、世家大族们都对司马昭恨之入骨,因此司马昭在时机不成熟的气候,断然不会称帝,司马昭是个阴谋家,也懂得一切都要求稳,不能稳住人心,司马家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再次司马昭受其父司马懿的影响,世为魏臣,不行篡逆之事。司马懿虽然有野心,但至死也没有谋反,司马昭的野心要远胜过司马懿,也更有野心和手段。年少时期,司马昭的莽撞常常让司马懿为之担惊受怕,而一些传闻也不约而同的指出司马昭想做皇帝,这让司马懿无比惊恐,甚至有几次要除掉司马昭。



司马懿一者是怕背负国贼的骂名,二者怕司马昭还没有坐上皇帝便身首异处,因此经常对司马昭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要求司马昭不要称帝,更为严重的是,司马懿曾逼迫司马昭发誓,永为为臣,永不谋反,司马昭向司马懿发毒誓,此生此世只为魏臣,决不行篡逆之事。



最后司马昭有称帝的条件时,却不幸死掉。

曹魏的江山在司马昭手中,蜀汉政权也被司马昭所灭,就连曹魏的人心也开始向着司马氏的时候,司马昭却因为命短,还没来得及做皇帝便一命呜呼,据相关史料记载,司马昭与咸熙二年(265年)病逝,享年五十四岁,葬于崇阳陵,几个月后,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由魏帝禅让称帝,并追加司马昭为文帝。由此可见,司马昭因病不幸离世,也是司马昭没有称帝的另一个原因。



自古以来,篡位者没有什么好下场,司马昭在时机不成熟的条件下不会冒然称帝,司马昭为人精明,在已经大权在握的情况下,司马昭也也不急于称帝,图的一时虚名。你是如何看待司马昭不称帝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因为他还没来及称帝就死了。

称帝这件事,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的。必须积攒功劳和声望,等你的资历够了,才能临门一脚射门。就像玩游戏,经验够了才能升级一样。

一般篡位的流程是先封公,再封王,然后才能篡位。

咱们看看司马昭是在哪一步出了问题。

公元256年六月,司马昭被封为高都公。虽然高都公只是郡公,还不是公爵的最高等级——国公。但如果不出意外,接下来司马昭就是由郡公到国公,再晋封为王,然后篡位。此时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个时候司马昭还被被加过九锡,但是他知道自己声望不够,没有接受。因为接受九锡,基本就等于第二个皇帝了。

而且这之后司马昭征讨叛乱,立下不少战功,本来可以顺利晋为国公。

不料公元260年,曹髦打算废除司马昭,谁知事情泄露,便率领左右进攻司马昭府邸。太子舍人成济拿起戈向曹髦车驾进攻,杀死了曹髦。

这下天下震动,朝野议论纷纷。司马昭的篡魏计划也不得不延缓了。

因为篡位这件事,能干不能说,更何况你手下杀了天子呢?本来在司马昭和曹魏政权之间摇摆的人,此时肯定也会反对司马昭的。

公元263年,司马昭不顾众人的反对,坚持要伐蜀。因为司马昭知道,之前杀皇帝的事影响实在太坏,他必须再立一大功才能继续往上升。

所以263年灭蜀的过程中捷报频传,司马昭被封为晋公,加九锡。这几乎就是皇帝对人臣的最高礼遇了,可以说是篡位的第一步。之前王莽、曹操都曾受过九锡。荀彧就是因为反对曹操封公受九锡,而被迫自杀的。

263年蜀灭,264年司马昭就被封为晋王。此时篡位就差临门一脚了。

但没想到第二年,司马昭就死了。

所以司马昭不是不想称帝,只是中间曹髦被杀,延缓了他称帝的进程。高贵乡公曹髦用自己的生命,给曹魏政权延续了几年寿命。


梦露居士


保全自己的和父亲司马懿的名声,他们都曾说过效忠曹魏,因此不愿意在当时搬石头砸自己的脚,面对下属的怂恿及建议只能说一句“若天命在孤,孤愿做周文王”,而且司马昭位极人臣已是晋王,当时还有不少曹魏的臣子,时机也不成熟,等到自己的儿子称帝时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威胁,就像当年曹丕篡汉一样名正言顺。


毛毛小峰


历史上司马昭没有称帝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他的父亲司马懿具有这方面的顾虑,曾经告诉过司马昭。所以是没有称帝的一个原因吧。

但是司马昭的野心比司马懿的野心是要大很多。因为司马昭曾经杀了这个现任的这个皇帝。这一件事情就足以表明他的野心。甚至出现了一句成语叫做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因此而得来。

嗯,司马懿在世的时候,他跟了曹操一辈子,曹操一辈子,也是没有称帝,也许对司马师亦友,是一辈子有震慑作用,所以说司马懿也是比较收敛吧。

再加上本身司马懿年龄比较大,他一辈子能征善战活了70多岁,根本没有时间考虑称帝的问题,所以说把这个问题,其实他当时传位于司马师了,并没有传位于司马昭。司马昭这个人野心比较大司马师还是比较稳重的,但是司马师眼睛有病。嗯,在眼睛动了手术之后,旧伤复发导致他英年早逝,最后司马是没有办法又将嗯,这个大位传给了司马昭!

但是司马昭朝在位的时候,他的主要任务是。这个统一三国,蜀国和这个吴国给统一,但是司马昭在位的时候只是将蜀国给扫平了!甚至扫平,吴国的重任都留给了他的儿子司马炎!!!也就说司马昭,这个由于他这个本身寿命不是那么太长,所以没有功夫去考虑成绩的问题,也是他没有称帝的主要原因吧


社保小达人


曹操当时也达到称帝的条件,却让儿子称帝。司马昭一方面是效仿武帝,另一方面魏帝余臣残留,贸然称帝很容易成为群攻对象。甚至吴国,蜀国余臣都会借机生事。而时间长些,这些老大臣都死了,儿子称帝就没问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