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美國海軍上將造反事件後,催生出鮮為人知的水上飛機核武計劃

二戰結束後,美國海軍聲望空前,幾乎靠著一己之力車翻了舊日本海軍。此時,隨著由B-29轟炸機在日本本土投放的兩顆原子彈,人類也正式擁有足以毀滅地球文明的大殺器——核武。享受勝利喜悅的海軍高層在1947年後心裡卻泛起了焦慮,因為這年正式從美國陸軍獨立出來的小兄弟美國空軍成為全美獨掌核武的軍種。

美國海軍上將造反事件後,催生出鮮為人知的水上飛機核武計劃

十字路口行動

戰後十數年的原子彈小型化也只是指從試驗塔架上的幾十噸降低到重型轟炸機可以攜帶的五噸以下,且個頭都不小。從近五噸的Mark-3胖子花了十來年才發展到二點九噸重的Mark-20型原子彈;海軍是難以憑藉現有航母艦載機帶上這些又大又重的大殺器的。

美國海軍上將造反事件後,催生出鮮為人知的水上飛機核武計劃

原子彈胖子的體量

中途島號航母都帶不了重型轟炸機,那就造更大的超級航母吧!專為核打擊任務服務。1948年2月,美國海軍宣佈建造一艘超級航空母艦,長332米,比中途島級航空母艦大十分之一,海軍也直言不諱,把它稱為核打擊航空母艦,一共準備建個四艘。

當年眾議院表示支持,但是陸軍與一歲大的空軍強烈反對,認為海軍在誇大超級航母的作用,而且空軍還在過緊日子,為了研製替代B-29的B-36,要砍掉多型新飛機的研製任務;海軍不應該這麼浪費錢,而且核打擊這種事交給空軍就夠了,這不是海軍應該操心的。這場爭執還引起了"海軍上將造反"事件,最終B-36贏了~超級航母暫時造不了。

解決美國海軍痛點的水上飛機

美國海軍將目光投向了在二戰中發揮重要的水上飛機們,不僅要帶的動還要飛得快!第一個就是P6M海王水上飛機了,去年年中給大家介紹過,今天咱們看看另外一款並行發展的機型,有史以來最快的水上飛機——康維爾F2Y海標槍。(關於海王詳見: )

美國海軍上將造反事件後,催生出鮮為人知的水上飛機核武計劃

康維爾F2Y海標槍來了

海標槍始於1948年美國海軍招標一款高速截擊機。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軍方和航空業對噴氣動力水上飛機戰鬥機產生了濃厚興趣,因為它能夠在沒有機場的前沿地區進行作戰。根據1946年進行的研究,為響應1948年美國海軍的對新飛機的要求,康維爾提出了一種名為" 滑板"的亞音速水上飛機戰鬥機設計,並列雙座座艙。

這時,美國空軍也對水上起飛的戰鬥機感興趣了,EDO公司提出" EDO 150"的設計草案。它是一個單座飛機,腹部可伸縮的划水撬,但是空軍也就感興趣了一陣,怎麼在水上起飛那是海軍該操心的事兒;EDO 150項目做了個模型就涼了。

美國海軍上將造反事件後,催生出鮮為人知的水上飛機核武計劃

康維爾滑板與EDO 150設計案


但是海軍是當真的,1950年修改了對水上戰鬥機的設計要求,必須要超音速。因為美國海軍還無法確定超音速戰鬥機能不能在航母上起降,當時超音速飛機起飛需要漫長的滑跑才能達到起飛速度,降落進場時速度也很高,飛行狀態不是很穩定,那時人們普遍對超音速飛機能不能上艦持懷疑態度。

所以當時美國海軍的艦載機還是亞音速戰鬥機的天下,但是超音速飛機那夢幻的速度優勢讓美國海軍無法割捨,不能上艦那就下水吧!

康維爾放棄了滑板設計案,提出基於YF-102戰鬥機使用滑撬的單座三角翼水上飛機,並在1951年1月19日的競標中獲勝;同年 8月被海軍把型號改為Y2-2,年末又改成YF2Y-1 海標槍。

美國海軍上將造反事件後,催生出鮮為人知的水上飛機核武計劃

F2Y海標槍設計方案

1949年正值美國海軍的超級航母計劃與空軍B-36抗爭失敗,整個海軍高層都一片陰霾,核武還是要有的,美國海軍正式提出組建"水上飛機打擊部隊(SSF)"。 SSF設想由大型噴氣動力水上飛機和戰鬥機組成的飛行艦隊,這些飛機不僅能夠進行遠程核打擊,而且可以執行常規轟炸,偵察和佈雷;水上飛機能夠在潛艇的支持下,在高危地區執行任務。

海王P-6M這種大型機自行前往任務海域,由潛艇進行補給,而超音速水上戰鬥機可由潛艇攜帶,例如中標的海標槍一次可以攜帶三架進入前線海域。其中大型水上飛機P-6M海王執行核打擊,超音速水上戰鬥機負責掌握制空權,保護己方海王。

海標槍設計方案

海標槍初期使用兩臺西屋J34-WE渦噴發動機,單臺推力1.5萬牛,原型機時測試時因為推力不足直接換裝推力高三分之一的西屋J46發動機。並排安裝在薄三角翼上方,前緣的後掠角為60°,進氣道置於背部,防止海浪濺進發動機造成熄火。

海標槍機腹為硬殼結構,用以抵抗高速滑行時海浪對機腹的拍擊,機腹由6個V形水密隔艙組成,借鑑了船舶的做法,防止飛機機腹一部分損壞後不至於直接沉沒。

海標槍的方向舵控制系統由液壓驅動,機尾有兩個可以向前掀起的阻力板作為水下制動器,同時在水面低速航行時利用阻力差起到方向舵的作用。

美國海軍上將造反事件後,催生出鮮為人知的水上飛機核武計劃

機尾的兩個水下阻力板,注意尾腹部那個很小的機輪

海標槍也是可以上陸的,它的機輪設計很精巧,安裝在兩個可伸縮的水橇板最後端,兩個2.54分米的鋁輪轂橡膠實心輪胎水平放置在水撬板的上端,需要時翻轉下來,尾輪就更可愛了,直徑十釐米左右的鋁輪裝在飛機的尾部,不專門標註的話,根本沒人會認為這是它的輪胎,這樣的後三點起落架方便拖上專門的碼頭進行維護,是沒辦法在陸地機場起降的。

美國海軍上將造反事件後,催生出鮮為人知的水上飛機核武計劃

可以翻折下來的前機輪


美國海軍上將造反事件後,催生出鮮為人知的水上飛機核武計劃

2.54分米的鋁製輪轂橡膠實心輪胎


海標槍的起飛方式

起飛時,海標槍滑行到預定的開闊水域中,划水撬後端液壓動作筒將水撬板浸入水中,滑水撬的避震裝置釋放;後啟動發動機開始滑行,速度達到15公里/小時後前端液壓動作筒推下水撬板前端,不斷加速時,電控操作液壓逐步將水撬板放到中間位置,在達到93 km / h的速度後水橇板置於完全釋放位置,海標槍加速到232 km / h後,飛行員將飛機拉起,進入穩定飛行狀態後收回滑水撬。

美國海軍上將造反事件後,催生出鮮為人知的水上飛機核武計劃

海標槍滑行起飛


海標槍的作戰能力

海軍航空管理局1952年8月20日簽發了生產12架F2Y-1海標槍的合同。不久,合同被更改為四架原型機用作測試評估,16架F2Y-1量產型訂單。海標槍裝備包括四門柯爾特Mk-12二十毫米機炮、70毫米火箭彈和兩枚近程空對空導彈,使用AN/APS-50雷達的Aero 13E火控系統,航電水平與同期F-4D戰鬥機相當。

美國海軍上將造反事件後,催生出鮮為人知的水上飛機核武計劃

蘇-7BKL戰鬥機

與同期路基戰鬥機相比航程、飛行高度速度、掛載量都略遜一籌,例如與同時期的蘇-7、蘇-9戰鬥機相比,少一對機腹重掛點,速度比它們慢0.5馬赫,受於機腹增加的死重,相比於路基同胞兄弟F-102航程縮水3 / 5到可憐的826公里,且機動性堪憂,綜合作戰能力在二代機中墊底,但欺負一代機還是沒問題的。

海標槍的挫折之路

1952年12月14日,在試飛員的控制下,第一架編號為BuA 137634原型機XF2Y-1開始滑行測試,一個月後的1月14日,它進行了一次意外的"跳躍",飛到了305 m高。正式的第一次起飛在1953年4月9日進行,當時已經延誤了將近三個月,因為滑水撬引起了飛機的強烈震動和晃動,滑水橇需要進行重新設計,滑水橇的減震器也要進行改進。

美國海軍上將造反事件後,催生出鮮為人知的水上飛機核武計劃

海標槍的滑水撬與釋放減震裝置

在飛行測試中,因為西屋的J34-WE發動機達不到設計推力,海標槍最大水平飛行速度只能達到0.99馬赫,康維爾決定為海標槍換裝西屋更好的J46發動機。但是J46比J34尺寸增加50%,導致飛機需要完全重新設計,導致整個時間表又延誤了。這時英國人試了幾年的蒸汽彈射器引起了美國海軍的極大興趣,因為蒸汽彈射器的設計目的就是為了解決超音速飛機上艦的,蒸汽彈射器已經頗具可行性。

同時養貓廠格魯曼的F-11超音速艦載戰鬥機也馬上完成設計,美國海軍對海標槍的興趣大幅降低,海軍司令部開始懷疑海標槍整個概念的可行性。於是1953年10月14日,海軍取消了剩餘原型測試機的生產,然後在1954年3月取消了量產型F2Y-1的訂單。

美國海軍上將造反事件後,催生出鮮為人知的水上飛機核武計劃

YF2Y-1(BuA 135763)原型機

第二架編號為BuA 135762的海標槍在1954年春天終於製造完成,旨在進行空氣動力學和高速飛行測試,1954年8月3日,YF2Y-1在試飛員查爾斯·裡奇堡的駕駛下,爬升到10363 m開始俯衝,成為了世界上迄今為止唯一超過音速的水上飛機,同時進行了滑行、碼頭維護等諸多測試。

美國海軍上將造反事件後,催生出鮮為人知的水上飛機核武計劃

從碼頭下水的海標槍


興奮的康維爾感覺自己已經大功告成,1954年11月4日,他們決定在聖地亞哥進行一次公開的飛行演示,然而當低空高速飛行時,飛行員疏忽做出超出設計標準的縱向高過載動作,飛機在半空中解體時,試飛員裡奇堡遇難,年僅31歲。

逐漸成熟,但不再是海軍的掌上明珠

在海軍與眾多媒體直擊了這次表演事故後,康維爾再次對YF2Y-1原型機進行修改,雙划水撬改為大型單划水撬。改進後的原型機改名為XF2Y-1 海標槍,在1954年12月29日進行試飛,由試飛員B.J.朗駕駛,單划水撬的XF2Y-1儘管振動問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依然是無法接受的。

美國海軍上將造反事件後,催生出鮮為人知的水上飛機核武計劃

最上兩視圖為單划水撬XF2Y-1原型機,下為F2Y三視圖

經過改進,事實證明,一個滑水撬的海標槍表現挺不錯的,只有一個水橇的原型機的測試一直持續到1956年1月16日,甚至可以在浪高3.1 m的海況下起降,這大大超出了海軍的要求。

1956年下半年,XF2Y-1原型機換裝了一個新型水撬板,可以完全水平伸展到海里充當水翼。然而在1957年進行的飛行測試表明這是飛不起來的,因為水翼模式下速度只能達到60節,無法從海面拉起17度的飛離仰角;所以水翼船是飛不起來的,想要飛起來首先要把自己的水翼拔了。

美國海軍上將造反事件後,催生出鮮為人知的水上飛機核武計劃

單滑水橇的XF2Y-1(BuA 137634)

在1954年的機難事故後,康維爾在四年間進行了3​​00多次飛行,其中單划水撬的XF2Y-1進行了大約250次飛行。儘管一個大型滑水橇的效果令人滿意,但海軍已經顯得對海標槍沒什麼興趣了,因此康維爾未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在XF2Y-1最後一次飛行六年之後的1962年,海標槍型號被改為YF-7A,不過這時風頭已過,人們只記得海標槍叫做F2Y。

結語:海標槍創造了水上飛機的輝煌時刻,美國海軍找到了自己心儀的"大玩具"

從1954年開始,美國海軍對幾年前心心念唸的水上飛機打擊部隊(SSF)就已經沒什麼感覺了,因為在1951年,海軍夢寐以求的超級航母"福萊斯特"撥款,第二年動工開建,之所以在1955年前還對海標槍有很大興趣,一是因為不清楚超音速戰鬥機到底能不能上航母,二是海標槍能夠成為潛艇載機,有望擁有一支水下航母力量,三是當時海軍還是沒有核打擊手段,還在試驗中的P6M海王將來投入使用的話,水上飛機打擊部隊還是需要海標槍的加入。

美國海軍上將造反事件後,催生出鮮為人知的水上飛機核武計劃

但是隨著1954年底的事故,格魯曼的F-11超音速戰鬥機成功首飛,1956年成功在福萊斯特號航母上完成起降,海標槍便瞬間失寵,成為沒人在乎的水上戰鬥機。

三年後,計劃搭載北極星A-1潛射彈道導彈的喬治華盛頓號核潛艇服役,第二年華盛頓號核潛艇搭載世界首枚潛射彈道導彈北極星A-1成功完成試射。

自此,海標槍存在的三大理由全部消失,與它同樣悲催的搭檔P6M海王一起下馬,美國海軍在長達13年的無核焦慮中終於解脫,得到了自己心儀的"大玩具"。

美國海軍上將造反事件後,催生出鮮為人知的水上飛機核武計劃

1960年華盛頓號核潛艇搭載北極星A-1成功試射

以陸軍路基彈道導彈、空軍戰略轟炸機、海軍潛射彈道導彈構成了美國三大核威懾力量;SSF水上飛機打擊項目被掃進了垃圾堆。

海標槍與海王儘管已經失敗下馬,直到今天,它們仍代表著美國水上飛機的最高技術水平,海王與海標槍並不代表它們的技術失敗,它們失敗於它們的設計需求已經被更好的方式解決。


本文原創首發於今日頭條平臺,如果觀眾老爺還喜歡的話,點個關注不勝感激,歡迎評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