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商家出招買鞋送N95口罩:疫情之下,也要允許“普通人”存在

文|若杉


01

在善與惡之間,更多的是“普通人”

刷朋友圈,看到一張圖,一個賣鞋的商家說:“買正價靴子,送兩個N95口罩”。


商家出招買鞋送N95口罩:疫情之下,也要允許“普通人”存在


商家買贈原本是再正常不過的行為,但是,放在這個特殊時期,總顯得有些刺眼。那麼多一線醫護人員沒有口罩用,那麼多留學生、志願者拼命地從國外採購口罩,為的是祖國可以度過這一次的難關。


卻還有人,在這個時候,想著銷量、想著掙錢,尤其是送的還是一線急需的N95口罩。


看到這則消息的一瞬間,我覺得很不舒服,說的不好聽點,覺得有人在發“國難財”。


但轉念一想,她也是普通人,也需要靠銷量掙錢養家。疫情突來,現在門店自不用說,線上的生意也因為物流的各種限制,所剩無幾。


在這個時候,除了眾志成城,共克時艱,還有許許多多的普通人,想的是如何生存,如何度過這段銷量低迷的時光。


想到這裡,我對商家多了幾分理解。


我在想,她也是考慮過的吧?想著這樣發出來會不會姿態不夠優雅,但是,待疫情過去,還要生活,還得想辦法賺錢養家,不是嗎?


每一次的災難,都會變成人性的照妖鏡。有的人,千里之外,想盡辦法、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嚮往國內運物資;也有的人,哄抬物價,甚至不惜詐騙、做假口罩愚弄大家。


我們對善,應竭盡全力褒獎;


我們對惡,也要不遺餘力抨擊。


但在善與惡之間,存在著大量的普通人,他們算不得善,也算不得惡,只是本著人性的的本能,讓自己過得安全一點,舒服一點,經濟上富足一些。


所以,我們理解他們的處境,也接納他們自救的姿態。


這些普通人的選擇,需要被尊重。


02

“普通人”需要被溫暖,而不是被犧牲


每一個困難時期,都會催生一批道德楷模,但與此同時,也有人被綁架著,必須做出犧牲。非如此,就是格局太小,不夠善良、不能與國家同舟共濟。


在這次的疫情中,被綁架的最嚴重的,便是醫護人員。


看到一則新聞,引起深深不適。


甘肅馳援武漢的醫療隊,為了方便穿防護服,不少女隊員剃了光頭前往,這其中,還有即將前往的準新娘。


採訪中,有的姑娘回答灑脫,說:“國家有難,我們就應該上,我們連命都不要了,還要什麼頭髮。”


但也有姑娘,看著自己頭髮一點點掉下,忍不住落淚。


商家出招買鞋送N95口罩:疫情之下,也要允許“普通人”存在


新聞中說:“你們的髮型是戰役一線最特別的勳章。”


而我,很想替姑娘們說:“我們不要勳章,我們只想要美,可以嗎?”


國家有難,她們義不容辭,奔赴一線,這種犧牲還不夠大嗎?非得連頭髮也搭上嗎?


商家出招買鞋送N95口罩:疫情之下,也要允許“普通人”存在


在災難面前,我們習慣製造感動,報道感動。但所有的感動幾乎都是以自我犧牲為前提的。


但對於這些醫護人員,這些年輕的姑娘而言,脫掉防護服,他們也是普通人,愛美也怕死。


所以,此刻,他們需要的是溫暖,而不是犧牲和感動。


看到醫護人員的年夜飯是一碗泡麵的時候,我覺得心酸。


好在,這些“出戰”的醫護團隊中,依然有溫暖存在。比如,貴州政府為援助湖北鄂州醫療隊一線醫護人員準備了暖心包。每個暖心包有30多斤重,上面貼有性別和尺碼的標識,裡面有電熱毯、熱水袋、保溫杯等生活用品,還特別貼心的準備了女性用品、成人紙尿褲、吹風機、指甲鉗一些小物件。


商家出招買鞋送N95口罩:疫情之下,也要允許“普通人”存在


這些暖心包的存在,讓醫護人員感受到,他們被像人一樣的關懷和照顧,而不僅僅是戰場上“應該被犧牲”的英雄。


在輝山乳業的捐贈物資上,寫著這麼一句話:


“牛奶是捐的,隨便喝,醫生是借的,還回來是一個都不能少”。


商家出招買鞋送N95口罩:疫情之下,也要允許“普通人”存在


這句話,一秒戳中淚點。我們不需要在“戰場上”的他們,成為英雄,只希望他們“一個都不能少”的回來。


03

教會那些只會“犧牲”的人,做回普通人


在這場戰役中,我們需要歌頌英雄,但不必過度強調犧牲。


甚至,對那些盲目犧牲的人,我們應該試著教會他們做個普通人,做個在國家有難之時,會伸出援手表達心意,但同時也會照顧自己的人。


最近,連著出現幾條新聞:


  • 黑龍江雙鴨山八旬老人郭大娘給了民警5萬元的定期存摺和寫有密碼的紙條,讓其捐給疫區;
  • 山東日照68歲的環衛大爺捐了1.2萬元;
  • 遼寧本溪75歲的“米花媽媽”捐出靠爆米花攢的2.5萬元積蓄;
  • 成都雙流的老大爺捐出當環衛工五年的積蓄共10071元。
  • ……


這些故事,感天動地,具有美感。


這些數額,放在普通人身上都不算少,更別說都是年過六旬的老人。


我們在感謝他們犧牲的同時,也在想,如果這些老人是我們的父母,身邊的親人。我們真的忍心收下他們的捐款嗎?會不會忍不住把錢退回去,或者象徵性地收一點,然後告訴他們:“非常感謝你們的捐款,心意我們收到了。但這是你的養老錢,要照顧好,辛苦了一輩子,要用這筆錢給自己過個舒服的晚年。”


中國人慣於犧牲,尤其是老人。

但我們不應該“縱容”犧牲,而是應該反過來保護這種犧牲,讓他們學會做個普通人,為自己多著想一點。


這就像年邁的父母把攢了半輩子的積蓄遞到孩子手裡,孩子不是心安理得的收下,而是告訴他們“我自己缺錢自己想辦法,你們的錢,自己收好”。


這是來自家庭的溫暖,這份溫暖,希望國家也給到這些普通的老人。他們比一般人更不容易,更需要關照。


前段時間,看到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說了一段話:“這一次我做了一個決定,所有從年底到現在為止的醫生,全部換掉,全部換崗。第一批人實在是太累了,需要重新組織隊伍去替換他們,我們不能欺負聽話的人。”


商家出招買鞋送N95口罩:疫情之下,也要允許“普通人”存在


是啊,我們不能欺負聽話的人,也不能欺負不會照顧自己的人。


對於在一線奮戰的英雄,我們表示敬意,但敬意背後,不是感動,而是給他們更多的溫暖。


對於在戰役中掏空自己援助國家的人,我們得教會他們,先照顧好自己,再來援助國家。


而對於那些在戰役中有一點點“自私”的人,我們報以理解,畢竟,生活還要繼續下去。


沒有人想要成為英雄,也沒有人願意無休止的犧牲。


我們只需要像對待普通人一樣對待她們,感謝他們的付出,同時,給他們足夠的溫暖與愛。別讓他們在前線,啃著泡麵,孤軍奮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