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大腦一片空白···這個硬傷真的影響上岸

考官心聲——答題忌蜻蜓點水


在面試備考的過程中,經常有小夥伴遇到這樣的困擾:學習面試的時候知道怎麼去說,但是,三道題要答15分鐘,就感覺內容很空,很少,幾分鐘就講完了,不知道該怎麼豐富擴充自己的內容。


大腦一片空白···這個硬傷真的影響上岸


總結起來就是很大一部分考生分析問題時不夠深刻,只是蜻蜓點水,論述不夠深刻,措施不具體,發現不了題目的中心思想。今天小粉筆就來講講備考面試如何讓內容更深刻更豐富。


粉筆秘笈——提高內容深刻性與豐富性


其實高水平的思想觀點,是建立在對題目涉及內容的深度理解上,而這種理解,需要在培訓之後進行有效的消化吸收之後,才能真正形成。


此處溫馨提示

大家可以好好利用粉筆近期推出的

【面試輔導】進行練習

加入【粉筆面試班】或

購買【模擬面試點評次數】

均可兌換【面試輔導】課程


PS:明天會開放一天【面試輔導】兌換

可兌換本週四-週日的課程

課程範圍覆蓋國稅/部委黨群及參公單位/

江蘇省公務員/北京市公務員

名額有限,先兌先得喔


【面試點評】兌換【面試輔導】課程


此外,豐富的積累是內核。當你積累豐富,見多識廣,還怕答題沒深度嗎?那麼問題來了,如何積累才能讓思想有深度呢?


積累的主要內容包括:當前國內的熱點事件、戰略部署、一些優秀的人物事蹟、名言警句、政府內規範性表述語言等。如“讓網紅變長紅”、“誠信就像陽光空氣水,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


積累的渠道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通過查閱當前的一些時代楷模、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領導人新年賀詞、一些重要會議的講話內容來進行學習、收集,也可以通過看一些重要的新聞客戶端來進行學習,如人民日報、新華網、新京報、學習強國等進行學習。


給大家重點推薦“人民網”時評板塊內容和“人民日報”APP銳評板塊內容,有非常多針對當下時政發表的精彩、獨到觀點,非常適合面試複習。


並且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事例和名言警句的積累。例如:理想信念、奉獻、樂觀、擔當、為民等一些通用觀點的相關的知識,也包括一些不同系統考試的專項知識積累,如稅務局等專項考試特點中的漫畫題,對於一些常見寓意的標題積累、社會現象、對策等的積累都十分關鍵。


下面小粉筆會以社會現象題和態度觀點題為例,具體講講如何有針對性的進行積累。


大腦一片空白···這個硬傷真的影響上岸


1. 社會現象


從肺炎疫情我們能分析出什麼呢?你是否有過思考?疫情下,網絡謠言你是否輕信過?網絡謠言治理不可缺位!


(1)網絡謠言的危害

網絡謠言的特質可以用一句古話來形容:“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魯迅曾在《謠言世家》中,把謠言比喻成“殺人不見血的武器”,在社交媒體時代,聳人聽聞的謠言加上裂變式傳播,更會讓“三人成虎效應”凸顯。


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謠言在製造恐慌的同時,更會擠佔信息通道、浪費公共資源。比起以往口口相傳的地域性謠言,網絡謠言已然沒有任何侷限性,網絡謠言傳播具有突發性且流傳速度極快等特點,偷換概念、以偏概全,食品謠言防不勝防;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從眾心理加速傳播。由於真偽難辨、蠱惑性強,網絡謠言容易帶來嚴重社會問題,甚至引發社會大規模動盪。


(2)如何治理網絡謠言

① 政府應該是主導,應當強化信息公開,降低網絡謠言的覆蓋面,在傳播的關鍵節點建立信息真偽鑑別機制,可以提供基於大數據的網絡謠言百科和歷史庫,在搜索引擎中提高闢謠信息的易得性,對於造謠者依法實施嚴厲制裁。

② 主流媒體要發揮優勢和作用,主動闢謠。熱心解讀網絡熱點、消解公眾疑慮,積極主動作為,主導話題和關注,引導社會理性、科學、全面看待分析網絡輿情,識別反擊網絡謠言。

③ 廣大網民也要當“劍客”,不要做“看客”,提高自身媒介和科學素養,提高甄別信息真偽的能力,比如此次肺炎疫情,應從疾控或醫療機構、權威新聞媒體瞭解疫情和病毒知識,不輕信和傳播各種小道消息,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避免不必要的焦慮和資源浪費。


2. 態度觀點(積累人物素材)


大腦一片空白···這個硬傷真的影響上岸

校正自己的精神航向——老英雄張富清


【故事】

今年95歲的老黨員張富清是原西北野戰軍戰士,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後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鬥英雄”榮譽稱號。1955年,張富清退役轉業,來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60多年來,張富清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軍人信息採集中,張富清的事蹟被發現,這段英雄往事重現在人們面前。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鬥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點評】

英雄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九死一生的戰鬥英雄,為什麼到偏遠山區默默奉獻一生?因為他始終牢記入黨時的誓言,始終以共產黨人、革命軍人的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任世事變遷,終不改本色。他的“精神原點”非常明確,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境界高不高,關鍵看堅守什麼樣的價值座標。槍林彈雨中,張富清以不怕犧牲的戰士本色為座標,奮勇殺敵;戰爭勝利後,他以為國捐軀的戰友為座標,深藏功名;和平年代,他以服務群眾為座標,克己奉公、甘於奉獻。這同樣給無數黨員幹部和普通群眾上了生動一課,詮釋了何為捨我其誰、何為樸實純粹、何為無私無畏、何為淡泊名利。奮進新時代,老英雄張富清又何嘗不是每一名黨員幹部應該對照的精神座標呢?


行動是最好的榜樣。對於理想信念,說到更要做到,張富清不僅做到了,而且成為表率,一直影響著子女。四個子女中,除大女兒長期患病外,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都是通過全國高考、公開招考等方式成長成才,無一人被“照顧”。他經常對兒女說,“我是國家幹部,要把位置‘站’正”。在人們看來,張富清“正”起來的是一個標杆、一座豐碑。共產黨員首先校正自己的精神航向,才能引領身邊人腳踏實地、筆直挺拔,進而讓無數人接受精神洗禮,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


“要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加強黨性修養、加強品格陶冶,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幹事,清清白白為官,始終做到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晚年的張富清依舊保持著看書學習的習慣,這段他標記出來的話,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老英雄一生的真實寫照。英雄無言,歲月有聲,有信仰、有理想的人值得尊敬。高舉共產黨人的精神火炬,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就能用奉獻與奮鬥書寫更加美好的未來。


大腦一片空白···這個硬傷真的影響上岸

以勤奮書寫人生價值——“健康加勤奮”的黃克智


【故事】

黃克智院士是我國著名力學家與力學教育家,長期從事彈塑性力學、薄殼理論和塑性理論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在長達7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始終教書育人、耕耘不輟。投身石油頁岩氣領域研究,92歲高齡每天仍堅持工作六七個小時。對他而言,“這一輩子我做了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把我的一生奉獻給科學和祖國!”


【點評】

70餘年堅守科研崗位,矢志攀登科學高峰;40餘載桃李滿天下,一顆教書育人的初心始終不改。人的一生有無數種方式可以度過,如何才能實現最有價值的人生?黃克智院士給出了這樣的答案,“成就出於勤奮,這是我一輩子遵循的法則”。


在蘇聯進修期間,夜以繼日奮發學習,三年沒能與家裡通上電話,讓導師讚歎“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努力的學生”;瞭解到我國石油頁岩氣開採產業與世界領先技術仍有差距,85歲時投入到石油頁岩氣領域研究;年逾九旬一直堅持清晨4點半起床,每天長時間工作,“從不浪費點滴時間”……為研究奮鬥一生,黃克智院士始終孜孜以求、毫不懈怠,以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不斷開闢事業發展的新天地,用勤奮刻苦標註出人生價值的高度。


勤奮是實現人生目標的階梯。“業精於勤荒於嬉”的古老箴言、“懸樑刺股”“雞鳴而起”等成語典故,這些代代相傳的道理一再告訴我們勤奮的意義。頂著40攝氏度高溫在車間苦練本領的宋彪,成長為年輕的大國工匠;一輩子致力於雜交水稻研究的袁隆平,年近九十依然忙碌在田間地頭;三十多年如一日,堅守在同一個車間、幹同一個工種、只專注同一件事——為火箭焊接“心臟”的高鳳林……其實,不管身處哪個時代,不管多大年齡,不管從事何種行業,唯有用汗水悉心澆灌人生的目標,才能綻放出最絢麗的花朵。


“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怕趕不上發展。”70餘年,黃克智從來沒有停下向前的腳步。在億萬人民同心圓夢的今天,只要每個人都能在本職崗位上兢兢業業、奮發進取,就能匯聚起磅礴的中國力量,讓個人夢想在時代奮進的大潮中飛得更高、更遠。


大腦一片空白···這個硬傷真的影響上岸


總的來說,積累素材,不是簡單的熱點事件堆砌,重點是要學習分析事件的角度與切入點、如何組織思路等內容,並最終形成自己的思路與觀點。


在多出來的這段備考時間內,大家一定要明白,流暢和外在形式其實應該是我們對自己的最低要求,提升內容質量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