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古代女性的文字秘密:女书,源于何时何处,又为何隐匿在历史中?


古代女性的文字秘密:女书,源于何时何处,又为何隐匿在历史中?

冬雨朦胧,大雁早已划过长空,因为疫病的缘故,大多数人都待在家中,百无聊赖,笔者也不例外。为了解乏,笔者翻开一本儿时的旧书,在冰凉的纸张上,用手摩挲着不同的汉字,心里不由得生出了一股对文字的敬意。

曾见过各种优秀的书法作品,譬如王右军的《兰亭集序》,其字若清风拂(fú)袖,醉态风流;或如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其字整齐匀稳,严谨秀丽。汉字的美妙自是不用多提,只是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文字的书写权利,似乎都被男人所掌握。写到这里,相信会有人好奇心顿起:古代女子没有公众学习的权利,那么她们有属于自己的文字吗?毋庸置疑,女书便是它的答案。

古代女性的文字秘密:女书,源于何时何处,又为何隐匿在历史中?


【壹】 缘起江永

由于古代女子地位低下,在很长一段时间,女书如同明珠蒙尘,梅落成泥一般,不为外界所知。在机缘巧合下,人们还是发现了它:女书,别名长脚文,是一种汉语方言音节表音文字。它出现在史前陶文,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从中原地区,辗转来到了湖南江永。在江永这里,聚居着不少的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同胞。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给女书掩上了一袭扑朔迷离的面纱。

寻觅女书的脚步,它的出现,与一个胡姓姑娘有关。彼时的宋朝,在江永荆田村,有一女子,名唤玉秀。她不仅明眸善睐,还会作诗绘画,在当地颇有盛名。远在京城的皇帝,听闻了她的美貌,一时兴起,选了她入宫侍奉。

胡玉秀的美貌,在荆田还算得上是数一数二。可一到宫中,在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反衬下,便黯然失色了。君王的爱意来得匆匆,去得也匆匆,更何况玉秀也没有杨贵妃、赵飞燕等人的美貌,很快,玉秀姑娘便失了皇帝的宠爱。

古代女性的文字秘密:女书,源于何时何处,又为何隐匿在历史中?

宫里的人向来踩高捧低,因为无权无势,胡玉秀在宫里遭到了冷遇。不仅平日里吃的是残羹冷炙,还时常被势利的太监们冷嘲热讽。原本健康的玉秀,日益憔悴。于是,她想要写信给家人,倾吐心声。为了书信内容不被发现,她便根据女红编了一套文字,并以歌咏体写在手绢上捎归。

家人收到手绢,看到这奇怪的文字,不明内情,将其揉作一团,扔到地上。不料,玉秀的哥哥捡起来,打开一看,竟明白了书信内容。原来这种字是要斜着看,要用土话的音来读。自此,这种文字就为其他民间女子所沿用了。

女书缘起的故事有很多种说法,譬如瑶姬天书说,盘巧姑娘说,九斤姑娘说,但都不及胡玉秀给笔者的印象来得更深刻。毕竟,胡玉秀的故事更富有现实色彩,而不像其他说法那么罗曼蒂克。

胡玉秀的故事充满了传统的悲情色彩,倘若是她老死宫中,这结局便落了俗套。偏偏这女子心灵通透,以命唤天,以心为字,巧妙地创造出了女书。这不仅给了她自己一个安慰,还给后世的女子们带来了一丝希望,不得不说是一种天意。可见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忍那些古代女子落了俗尘,失了灵气,才让女书出现于人间。

古代女性的文字秘密:女书,源于何时何处,又为何隐匿在历史中?


【贰】流传江永

谈及女书,笔者思索良多。毕竟,在封建社会,隐藏在女子裙下的那双三寸金莲,限制住了她们的自由,已是一种束缚,更何况那时的世人还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如此封建糟粕,使得大多数女子无法学写读画,平日里只能埋头杂务。每每想到此处,难免令人没来由的叹息怅惘!

如此对比,江永女子们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女书给她们带来了极大的慰藉。在江永女子的日常生活中,女书的使用自是少不了的。姊妹相聚,劝导劝诫,婚姻生活等,都是她们要用到女书的时候。

古代女性的文字秘密:女书,源于何时何处,又为何隐匿在历史中?

较为经典的女书作品《贺三朝歌》,曾这样唱道:"把笔修书帕头上,奉到贵家拜龙门。前朝叔娘周全女,一日之荣落贵家。父母双全送上轿,哥兄遥遥交却身。嫂亦两位妹两个,世上占位上命人……"是以,人们在依稀中窥得那些了江永女子出嫁时的场景,那种或欢喜、或期待、或不舍的复杂心情。

时空不断轮转,岁月倒影婆娑。现如今,女书的踪影是如此地缥缈,仿佛海市蜃楼一般。千百年来,女书的存在是那么的隐秘,那一个个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也许就隐藏在一代又一代江永女子的女书作品中。只可惜女书流传下来的作品太少太少,这或许是时代使然。

水落无声,风过无痕,世间之事总是充满变数,难以捉摸。女书的出现,对中国历史来讲,是一个偶然;女书的兴盛,于江永女子而言,是一种必然;女书的没落,对今人来说,则是一种遗憾。


古代女性的文字秘密:女书,源于何时何处,又为何隐匿在历史中?


【叁】逝去无奈

由于女书的私密性,传统的江永女子大多会烧了它们,以便死后女书与灵魂共存。沧海桑田,如今的女人有了更多权利,因而学习女书之人也越来越少,薪火无法相传,这也是存世女书作品越来越少的原因。

如今会用女书的人,已是凤毛麟角。于是,每发现一份过去的女书作品,每有存世者写出一张女书字帖,人们就会下意识地保护着、珍惜着这些来之不易的物质文化遗产。

提及女书,这一充满了女性魅力的文字,实在是令人难以释怀。从字形上看,它娟秀斜长,好似一个弱柳扶风的古代仕女,飘飘摇摇地向人们走来,令人揪着心,绷着弦;它浓墨笔细,好似苍黑的飞蚊,上下围绕,让人感受到了超脱常人的物外之趣。从音节上看,它多变无常,改造性极强,无须学者如文姬再世,有咏絮之才,也可以创作出诸多新词。正是如此美好却又罕见的文字,才会教人心生喜爱,想要靠近,才让人抽丝剥茧,探寻到了它的踪影。

古代女性的文字秘密:女书,源于何时何处,又为何隐匿在历史中?

从古到今,人事早已变化过无数次,就像那大雁在空中划过便消失不见。经历了千年时光,如今女书的使用者也是越来越少,不知道是一种无奈还是庆幸。庆幸的是,现代的姑娘们无须学习小众的女书聊以自慰,而是早就有了自己的学习自由,甚是优哉游哉;无奈的是,女书文化的逐渐遗失,让人愈发少见那神秘的古代女性文字,令人感慨万千!

这正是:一雁一空一女书,相逢何必恨晚?字字句句中,有千千结,有点点滴滴,丝丝绕心头。写不尽,道不完,是离愁,恰似一阵飞鸿,雪爪无踪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