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聊齋之《狐女》兩心生嫌隙,終是夢一場《蟄蛇》困在石壁中的蛇

狐女

伊袞,是九江人。一天夜晚,他正在獨坐,有個女子忽然進來。伊袞心知是狐狸,但愛憐她相貌美麗,便留住她一塊住了,也不告訴別人,父母都不知道。時間一長,伊袞變得骨瘦如柴,憔悴不堪。父母細細究問,才得知實情,非常憂慮。便讓人晚上和伊袞做伴,又畫咒貼符驅趕狐狸,還是阻止不了。但伊的父親和兒子一塊睡時,狐狸就不來;換個人,又來了。伊袞奇怪地詢問狐,狐女回答說:“一般符咒,怎能奈何得了我?但我們狐女也講倫理,對著父親怎能害人喲!”伊翁聽說,此後就和兒子作伴睡覺,狐狸才走了。

聊齋之《狐女》兩心生嫌隙,終是夢一場《蟄蛇》困在石壁中的蛇

後來,趕上賊寇作亂,全村人盡都逃竄。伊袞一家走散了,他自己跑進了崑崙山中,四下一看,一片荒涼。天黑後,伊袞心裡更加害怕。忽然遠遠看見一個女子走來。等走近一看,正是那個狐女。離亂之中,兩人意外相逢,都感欣慰。狐女說:“太陽已經落山了。你先在這裡等等,我找一個好地方,暫時建座房子,以躲避虎狼。”說完往北走了幾步,蹲在樹叢中,不知幹些什麼。一會兒過來,拉著伊袞又往南走;約十幾步,又拽著他返回來。忽然見上千棵大樹,圍繞著一座高大的亭子,四周有牆壁,是銅的,柱子是鐵的,亭頂蒙著像金箔樣的東西。近前一看,牆壁只跟肩一樣高,四周圍也沒有門窗,牆上密密麻麻地排滿了坑窩。狐女踏著這些坑翻牆進入亭內,伊袞也跟著進去。在裡面一看,懷疑這座金屋不是人力造的,便問來歷。狐女笑著說:“你只管住著,明天便把它贈給你。金子、鐵各有千萬兩,夠你吃半輩子的了!”說完便要告辭。伊袞苦苦挽留,孤女才留下來,說:“自己是被人厭煩拋棄了的,已決意永不再來往,現在又讓我毀誓了。”第二天醒來,狐女已不知什麼時候走了。天明後,伊翻牆出來,再回頭看看睡覺的地方,金屋一下子消失了。只有四枚針插在一個頂針指環上,上面扣著個胭脂盒子。那千棵大樹,不過是老荊棘叢而已。

聊齋之《狐女》兩心生嫌隙,終是夢一場《蟄蛇》困在石壁中的蛇

蟄蛇

我的同鄉郭生,在山東的和莊.設立一個私塾,有五、六個學生,這些學生都是初次進學堂的孩子。

學堂的南邊是廁所,廁所是個牛圈,牛圈緊靠著山的石壁,石壁上雜草叢生。學生們去廁所,過很長時間才返回。郭生責問他們緣由。他們說:“我們在廁所作騰雲駕霧的遊戲。”郭生懷疑他們說謊。當學生上廁所時,郭生在旁偷看,看見他們從地面升到二、三尺的半空中,迅速地升起來,又迅速地落下去,好長時間又不動。郭生走進廁所仔細察看,只見石壁縫中有一條蛇,蛇一抬頭,頭比盆還大,蛇一吸氣,學生就升到半空中。

於是郭生把這事告訴了全莊人。莊上人都來觀看。他們用火把焚燒石壁.結果蛇死了,石壁斷裂。這條蛇不太長,但是很粗,像個大桶。大概這條蛇在石壁中蟄居而不能出來,已經很多年就如此了。

申明:本文以《聊齋志異》為素材,以故事說明道理,借古喻今。且不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配圖均來自網絡,若侵權必刪除。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