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都说大众不够丰田耐用,为啥国人买车的时候依然都选择了大众?

柒火


汽车这个工具,它有比较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它即是比较贵的消费品,又是最为简单的代步工具,同时它也可以是安全系统很好的行车堡垒,又可以是一撞就完蛋的纸皮设计。加上汽车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它的市场细分也是比较明显的,有的是以实用为主的,有的是经性价比为竞争力的,而有些车型就是卖一张皮的。这样再来说大众汽车和日系丰田,从市场的表现来看,丰田耐用但是销量还是没有烧机油漏机油的大众好买,这是为何?

其实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丰田的汽车要比大众的贵的多,这是主要原因,同级车型,丰田的汽车都要比大众的贵,这个非常有决定性作用,因为国人都没有钱,穷字当头呀,还是选择便宜的汽车为好。最少都是合资汽车。

然后就是相对于丰田的汽车,它的技术其实一点儿都不选择,它比较喜欢中庸的设计以及技术非常老旧的成熟设备,这样的结果就是不易坏,后期的口碑就会比较好,相反的大众的更新换代就会比较快,对于新技术的使用还是比较积极的,这样的结果就是,设计新潮一点儿,但是是技术稳定性差一点儿,耐用性也差一点儿。

最后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影响,首先对于造车的理念也是不太一样的,日系车轻,对于高速来说没有优势,而大众车重,车宽,对于高速有自己的明显优势,还有就是安全性方面,日系没有大众更有口碑。

以上就是小编认为的几个原因了,希望可以为这位朋友提供一些小小的参考吧,购车的话可以多考虑哟。

关注百乐鱼,一起交流互动。


百乐鱼


现在不仅仅是大众汽车不耐用,就连大众汽车的安全性也不咋样。大部分中国人购买大众主要是因为大众车辆皮实耐操,稳定可靠,不会出现问题,并且最重要的是安全系数高,但是根据中保研测试结果可以发现,大众车辆安全性也就是看着结实,实际上也是一塌糊涂,而丰田奕泽和凯美瑞等车型,车辆乘坐安全性及行人保护都做的不错,大众玩儿现,试验结果狠狠打脸。



大众口碑好,品牌高

其实就车辆而言,口碑比较重要,一旦贴上耐用省油高大上的标签,想要撕掉也不容易,大众就是这么一款车,大众在中国已经发现了30多年,从中国国有品牌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大众就已经进入中国,大众车辆皮实,稳定,现在好多出租车都使用大众车辆,像捷达,桑塔纳等等,这些车辆动不动就要跑个百八十万公里,这样的耐久性毫无疑问给大众打了一个非常好的广告,促使大家购买大众车辆。



大部分中国人不仅仅认为大众车辆好,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大众牌子比较高大上,大众车辆无论你是年薪多少,都在驾驶这个牌子的车辆,这样就把大众看成一种习以为常的车辆,如果车辆真的成了车主一种习惯,其他的都不再重要。


大众驾驶感舒服,稳定性高

大众车辆不像其他车辆一样,车辆应答性积极,大众车辆相对而言比较迟缓一些,车辆动力响应性和油门踏板深度息息相关,只有车主在急加速的时候,大众车辆才会积极响应,在低油门时,大众加速比较迟缓。加速度随油门踏板深度增加,加速线性感比较不错。

大众车辆还有一点比较好,就是车辆底盘行驶稳定性较好,在这方面大众确实无敌,底盘扎实,男女老少皆宜,这是体现功底,体现技术的差距。



但现在,大众车辆安全标签不再,大众耐久性存在隐患,二手车市场上大众车辆维修比较严重,不知道这样的大众,是否还会得到消费者认可,这确实是一个未知数。


汽车概况


车子够不够耐用得在相对的角度去看,大众再不耐用跑个2、30万公里也没事,如今的家用车谁能开到这个里程?一般不到十几万的里程就换车了,所以绝对条件下的耐用有什么意义?即便车子能跑一亿公里、可以使用一万年,哪个车主能活那么久?而换句话说大众怎么就不如丰田耐用了?在过去高呼修不好的大众时代,大众的出租车哪个不是高里程、哪个不是跑到了接近百万甚至超过百万?而如今造车的技术水平提高了,大众难道就不如丰田耐用了?如今的车子理论寿命远高于实际使用寿命,耐用度毫无意义!


很多朋友的思维角度不对,认为某某车不耐用就不能买?可实际上如今的车子无论自主、合资、进口跑个三十万公里都不费劲,三十万公里不够您用的?即便丰田厉害、耐用,它可以使用到40万公里,而大众使用到30万公里(假设),可您的实际里程只有不到20万公里,所以这样的耐用度差异对您有什么影响?您可以上二手车市场去看看15万公里以上的车都不好找,更不用说一手车了!所以考验车子是否耐用要看实际用车里程,而不是绝对里程;还是那句话,丰田再耐用即便能开五百万公里的里程不出问题又有什么用?绝大多数车主还是在20万公里以内换车了,所以耐用不耐用太无实际意义,现在车子的理论寿命远远高于实际使用寿命,所以不必考虑耐用问题了!



至于国内消费者更乐于选择大众主要原因就是同等价格的车型,大众配置更高;而同样配置的车型大众价格更便宜;这主要与大众进入咱们国内市场早,及时发掘、培养了一大批本地零件供应商,零件国产化程度高,自然就更容易降低成本(但零件本土化程度过高,也导致了大众车容易出现小毛病,没办法本地零件供应商水平还是不够)!其次就是大众很早就提出了平台化、模块化,而其主要产品系列都是前置、前驱车,便于平台化生产,因为前驱车只要造好车头就可以拉长了,而不必考虑传动轴之类的影响;平台化生产可以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便于新产品的开发,看看大众A级车有多少款,而丰田的A级车才有几款?产品线更丰富就等于给了不同口味的消费人群更多的选择机会!再其次就是大众很早就使用了涡轮加双离合的动力总成,使得车子的性能极大程度的提高,而丰田在民用车领域则表现的很保守(不要说日系车多早、多早就开始使用了涡轮增压,但丰田毕竟没有很早的用到民用车之上,所以就等于没用涡轮),涡轮增压的加入使得民用车的性能整整提高了一个档次,谁都不傻,踩完大众2T之后,谁还会对丰田的2.5L有兴趣(这话不好听,但是实话)?


耐不耐用对车子很重要,但消费者买车并不是为了耐用,想要耐用可以骑自行车嘛(其实自行车也不耐用),更何况当今的车子的理论寿命都远远高于实际使用寿命,因为现如今车子的实际使用寿命太低,被各种排放规则、检车规则所限制,所以能开到20万公里的车都很少见,一般跑个15万公里也就该换车了,15万公里足够代步用途跑上八年,都八年了、别提它了,换车吧;考虑寿命长短、耐不耐用根本没意义,要从宏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大众再不耐用,难道不够您用的?况且实际上大众也很耐用!


非专业车评


小马侃车车,汽车知识趣又多。帮助头条朋友们选车,算车,聊车。有汽车问题的朋友们,可以加我好友并邀请我回答。小马肯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大众汽车的质量不如丰田汽车的质量稳定,这几乎是业内都认可的事实。但是大众汽车在国内无论是销量还是知名度都是第一,丰田可靠度更高,可销量却不如大众。这主要是因为可靠度很重要,但并不是选一辆车的全部原因。

举个例子,之前我们家里的阳台上都是手动晾衣架,需要把晾衣架摇上来或者摇下去。但现在很多新装修的房子都会选择安装电动晾衣架,只需要一个遥控器就能控制晾衣架上下。电动晾衣架是由遥控器电动控制,可靠性肯定不如手动的,但依然很多人愿意购买,所以可靠度虽然重要,但并不是左右你选择一款产品的唯一原因。

丰田可靠性比较高,是因为丰田运用的技术相对比较保守。丰田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确保万无一失,才会把技术投放在新车身上,否则宁愿运用老旧的技术也不愿意运用新技术。而大众相对来说要激进一些,有新技术就会用,所以带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科技感更强一些,但新科技在可靠性方面就比如老技术了,所以丰田和大众对新技术的态度不同,这才是导致两个品牌可靠度不同的主要原因。自然吸气版本的桑塔纳捷达运用大众老旧技术,可靠性真的不一定比丰田差。

现在人们换车的频率越来越快,汽车的可靠性也在逐渐提高。丰田汽车可靠性比较高,可以开20年不出问题,大众可靠性相对差一点,可以开十年不出问题。那对于很多车主来说,开七八年就换车了。所以丰田可靠性高,对于他们来说有点五十步笑百步。他们更愿意享更高的驾乘感受。

大众汽车整体底盘素质要更高一些,也就是老百姓说的底盘更扎实更紧凑。丰田虽然质量稳定,但是行驶质感却不如同级别的大众出色,开起来多少会有一点松垮的感觉。隔音降噪水平同级别的丰田也不如大众。国人对好车的概念,大多数都停留在德系车的这种印象上,很多人都认为像大众帕萨特,奥迪A6L这种行驶感受的车型才能称得上好车,这种四平八稳的设计才能说大气。所以对德系车的感受更像是衡量一辆车好坏的标杆,所以对德系车好感倾向严重。

而且目前日系品牌车型普遍实际售价偏高,动力弱,配置低。大众车型虽然定价也偏高,但大众的综合优惠力度也高,配置比同价位的日系品牌要出色很多,动力也要强劲很多。例如丰田的凯美瑞和汉兰达,长期没有优惠甚至要加价,而大众的帕萨特和途昂都会优惠个几万块钱,让消费者有一种打折赚到便宜的感觉。动力方面丰田还是偏保守,没太有动力很好的车型,大众现在大力推广涡轮加双离合动力总成,节油的同时保证较好的动力输出。

所以说丰田车型虽然质量稳定,但行驶质感,价格,动力,配置方面都不如同级别的大众车型。这就导致丰田车型实际销量不如大众,但实际利润水平大众却不如丰田,主要是因为丰田的精益管理做的出色,丰田没有必要降价,因为本身并没有多少库存,他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而不是销量最大化,丰田虽然销量不如大众,但利润水平和抗击打能力却要比大众更强。在整个车市环境不好的情况下,2019年几乎所有车厂销量都有所下降,只有丰田迎风而上,广汽丰田销量甚至能够同比增长18.4%。如此强大的抗风险能力才是丰田最恐怖的一点。


小马侃车车


就汽车的总体质量而言,说大众不如丰田,应该没有太大争议。丰田汽车的质量,确实很优秀,尤其是旗下高端豪华品牌雷克萨斯,更是把质量做到了极致。其他高端豪华品牌汽车问题不断爆出,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雷车,因此雷克萨斯销量越来越高,哪怕是加价销售也阻挡不住消费者的热情。

放眼全球,其实丰田和大众可以说是势均力敌,销量都很出色,每年都可以卖掉一千多万台,之间的差距非常小。虽然两家车企销量都很出色,但是大众的利润表现比较逊色,远不如丰田。并且,就品牌价值来看,丰田同样远高于大众汽车。丰田的管理,还是值得大众学习的。



国内市场,丰田与大众差距较大。国内大众一年可以卖掉300多万台,而丰田就一百多万台。为什么国内差距真的大呢?两家车企对待国内市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大众汽车特别重视国内市场,对中国市场特别用心。而丰田就特别慎重,不把国内市场作为重点,因为中日之间有特殊的关系,丰田担心万一两国关系不好,对自己会有很大影响的。这是能够提现出丰田谨慎的一面,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丰田汽车比大众质量好,但是销量不如大众。还有其他的原因,质量只是汽车的一部分,除了质量之外,大众汽车也是有自身优势的。行车品质、操控性、品牌认可度以及知名度还有历史,汽车保有量等问题,也会影响到大家的选择,导致国人偏爱大众。

丰田与大众,可以说是伯仲之间。选择丰田或者是选择大众都是无可厚非的,丰田粉与大众粉也没有必要整天拼个你死我活。说到底,汽车就是个代步工具,自己喜欢,适合自己就好了。如果注重质量,可以选择丰田。如果注重行车品质,可以选择大众。


小强说说车


在目前的国内市场上,大众依旧是销量排行榜上的龙头老大,而丰田等其他品牌只能屈居其后,尽管很多人都说大众不如丰田耐用,但是丰田在中国市场上从来就没有能赶上大众的步伐。那么为什么国人买车的时候都选择了大众呢?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大众车型的优势在什么地方

大众车型的优势从来就不明显,但是大众车型的优势却总是能够在细微之处体现出来。例如大众是第一个加长的合资品牌,相比国外消费者,国内消费者对于后排空间的要求更高,毕竟长期以来,国内的汽车保有量都是偏低的,国内家庭不可能像国外家庭那样同时拥有几台车,因此后排的使用率也要比国外车型更高。到目前为止,大众车型的后排空间都要比同级别其他品牌的车型更大。

此外,大众车型也乐于给消费者需要的东西,对于其他品牌来说,紧凑型轿车通常都是家用车型,因此设计方面也会尽量像家用车的方向靠拢,而大众则不同,尽管对于大众的消费者来说,紧凑型轿车同样也是家用车型,但是大众却会将车辆的设计尽量向商务风格靠拢,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现款的朗逸和宝来等车型在气场上都要比同级别的卡罗拉以及思域等车型更强,也许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样设计的实际用途并不大,但是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同样也是一台车的任务之一。

而且在品牌方面,大众也有着其他车型不可匹敌的优势,在当年的“老三样”当中,桑塔纳和捷达都是大众车型,如此悠久的历史也让大众有着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此后,大众也是长期以来的公务用车主要选择,这样的历史也给了大众良好的品牌背书,在消费者心目中,大众车型的品牌形象已经趋于完美,即便是在产品力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也会更倾向于购买品牌力更强的车型。

丰田卖不过大众是什么原因

那么在全球范围内同样和大众集团一样叱咤风云的丰田,为什么到了国内市场上就卖不过大众了呢?其实这里面的原因也并非单方面的。一方面,丰田受制于一些特殊的民族情节,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在选择它之前确实是要多考虑一下,甚至有些潜在意向被消费者身边的亲朋好友劝退。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丰田车型在设计方面确实不如大众车型更符合国内消费者的口味,例如全新TNGA架构下的丰田新车,中控那儿都有一个仿佛从上个世纪搬过来的“电视”,也许对于日本人来说,厚实的边框以及后背代表着沉着稳重,但是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我们实在是想不通这样设计有什么必要,除了控制成本之外,我想不到第二个合理的理由来对此给出解释,当然,如果这样的设计不是控制成本的话,那只能说相比日本人,真的是德国人和中国人在审美方面更接近一些。这也就是为什么丰田在国内市场上卖不过大众的原因了。


以上


当然,大家也可以直接点击关注我的头条号:@汽车三国 ,查看更多更全汽车资讯以及评测文章


汽车三国


十多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全国的路况没有现在这么好,路面缝缝补补坑坑洼洼也是常态。

所以出租车多是捷达和普桑,而不是什么日本车,日本车架子松铁皮薄,抖不了两年就松松垮垮破破烂烂了。

印象中看过很早一篇报道,最早中国引进桑塔纳捷达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中国的路况,所以国产过程中,后悬都是加高加强了的,就是为了避免路烂抖出毛病来。

有多少人还记得那种屁股很翘,加高了弹簧的普桑呢?

铃木的,夏利的,跑出租几年下来,机器不出毛病,就是架子和皮子破破烂烂,连一个完整的型都找不到了。

这一对比,就留下了日本车皮子薄的美誉,当然,这也是事实。

丰田的轿车也好不到哪里去,前些年开过一个经常在山区使用的老款花冠,一过烂路就是叽叽嘎嘎的,浑身都在响。

日本车耐用,其实是从越野车开始的,丰田的霸道,三菱的帕杰罗,确实不怕路烂不怕抖坏。

不过为时已晚,口碑基本上已经固定下来了。

你买一个十来万的车子,不管是德国美国日本的,你说它耐用,成本限制在那里,又能耐用到哪里去呢?

几大件基本都差不多,跑几十万公里没问题,但架子薄皮子薄的无疑在路况不好的时候更容易出毛病,外观看上去更丑更旧更挫。

现在大众和丰田都差不多了,谁也别说谁,反正就是能减则减,能省则省。


那个米


有句话叫中国的大众,世界的丰田,这句话是没错的。大众特别能研究中国人的购车心理,什么按铁皮,听关门声的把戏玩的不亦乐乎。。。嗯,毕竟这个车比较高级。

我们来实际看一下国产合资车的碰撞成绩,大众神车那是相当的高级,低速碰撞大众可以说是拿满分了,就像平时叫嚣的那样,你看日系车怎么怎么样,我大众就掉了点漆。可是高速碰撞。。。原形毕露,那点铁皮能在高速碰撞下救你么?车保护驾驶员靠的是框架,不是那一毫米左右的蒙皮,而且车保护驾驶员的同时也要保护行人,车头软一点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行人的生命。但是我不明白大众神车为什么要把后防撞梁简配掉。。。




battleZfield


有句调侃说过“丰田研究车, 本田研究发动机, 大众研究中国人”,所以国人买车的时候都选了大众。从大众历年的销量不难发现,它的确是销量最多的那个,毕竟大部分消费者买车时都会考虑品牌的因素,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名称往往要更优于车辆本身的产品力,那为什么国人如此热衷于大众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和大众在国内的历史有关。

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晚,技术底子薄弱,刚开始的阶段以仿制国外产品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产业日新月异,新的技术更新非常快。上个世纪70年代,欧美、日本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快速发展,而国内的轿车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仍是天方夜谭。

而大众的登场却颇为巧合,1978年时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周子健前往德国,本想拜访当时他们为数不多所知道的德国车企奔驰。当周子健到达德国后,发现大街上满眼都是大众车型。当时中国代表团没人知道这是牌子,周子健于是向人打听这家公司,随即立刻率领团队前往沃尔夫斯堡。

在谈判过程中,双方最先考虑的车型不是桑塔纳,而是高尔夫或更高端的奥迪100车型。然而,大众最终选择了一款在当时看来相对“冷门”的车型——桑塔纳。

首批轿车以CKD形式完成,即Completely Knock Down,就是汽车以完全拆散的状态进入,之后再把汽车的全部零、部件组装成整车。就这样,真正的“德原”桑塔纳走下了上海的生产线。

谁能想到刚开始整个总装车间就只有7个工人,他们安装了10多米长的手推导轨,就这样组装桑塔纳。到1991桑塔纳的车身、发动机以及变速箱三大总成都相继实现了国产化。

当时的桑塔纳在欧洲确实不畅销,不过它在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却是一款十分畅销的车型。在德国人眼里,桑塔纳集成了大众先进的科技配置且很耐用,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要。在今天看起来桑塔纳的成功,证明当初双方的决定完全正确。

九十年代的东北,一汽-大众投产了捷达车型,到2019年6月,它正式停产,累计生产4418287辆,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留下了重要的足迹。

桑塔纳2000的推出更是标志着中德两国合作研制汽车的成功之作。在巴西原版车型的基础上,经过加长以适应国内的商务及公务用车市场。那么早就知道国人对空间的喜好,也只有大众了吧。而且桑塔纳2000配备了当时很少有的皮质座椅、中控锁、电动车窗以及电动外后视镜,在用户中的形象一下就上去了。

这些车型以坚实的品质、卓越的驾驶质感、舒适的乘坐、领先的配置等给当时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同期的其他产品比可以说是跨时代的车型,巨大的保有量让其积累了非常好的群众基础。大众一度成为了私家车的代名词,“有了桑塔纳,走遍世界都不怕”的广告语让其名声大噪,家喻户晓。一直流传至今,大众也就成为了许多人买车时的首选。


CARS杂谈


只要说车皮薄的人都是没脑子的,或者是不懂车辆力学,都是在凭感觉认为。告诉你吧,车辆安全性只取决于汽车框架刚度,比如A,B,C柱,比如转向系统、减震系统。车皮就是一层包装覆盖件,就像楼房薄薄的一层墙皮,现在所有的车皮都薄,用手指都能按下去,大众更薄。国产相对来说厚一点。

再说一遍车辆安全性与覆盖件车皮厚度无关,有人说这是偷工减料,车企这样做没必要,省不了几个钱,现在的低合金高强度钢材便宜的不如白菜价。

相反,如果汽车做成坦克装甲,百公里耗油60升,极限速度60公里,你能接受吗?最重要的是,厚钢板车身如果发生撞击,这是弹性刚性碰撞,虽然车外形撞击变形小,但是车里面的人员非死即伤,就像拳头👊打在棉花和石头上的区别。

算了,不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