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明明累了結果仍睡不著,大腦仍舊轉不停,請正確看待睡眠

現在大家的生活節奏較快,無法好好睡眠的問題困擾著好多人。婚前忙學業,婚後忙事業,責任繁重。每天白天忙一天,晚上6,7點鐘忙碌一天回家後,還得照顧全家吃喝拉撒,尤其80,90後,不但要張羅孩子的生活、學習,還有上了歲數的老人需要照料。每天忙完了都要晚上十點以後才是屬於自己的時間,閉上眼睛還是白天工作學習的事情困擾著自己,難以入眠。感覺自己就像是24小時不關機的電腦。長此以往,會經常都覺得異常疲憊,起床後往往還是感覺到很累,偏偏晚上睡覺時,明明身體已經累壞了,眼皮都睜不開,但腦子就一直在翻攪及擔心明天的待辦事項,擔心東擔心西。導致自己睡前開始習慣性地焦躁不安,明明累了卻怎麼樣都睡不著。不但影響第二天的工作效率,長久下去身體也吃不消。

身體累了原本應該能好好入睡,但時常我們的大腦跟精神狀態已經無法順利在睡前舒緩和放鬆,導致入睡困難或睡眠不安穩,你也曾因為這樣導致白天慢性疲勞,感覺怎麼睡都充不飽電嗎?現在我們真的要好好重視疲勞的問題了,因為這可能是傷身又傷腦的慢性病,正在我們身上肆虐的結果!

明明累了結果仍睡不著,大腦仍舊轉不停,請正確看待睡眠

有多少人是數著羊仍舊無法睡眠的

什麼叫做慢性疾病呢?慢性疾病廣義的定義,就是身體不適的問題已經持續一年以上,而且這已經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包括工作社交與人際關係,且需要醫療上的協助與照護!所以慢性疾病不只是大家熟知的糖尿病、高血壓及癌症而已,還包含了情緒及睡眠上的障礙,舉凡睡眠不足、入睡困難、淺眠頻尿、情緒低落焦躁、身體疲倦無力、容易健忘失神,都是現代文明的慢性病。

為什麼慢性病會如此廣泛呢?這和我們現今的生活、工作形態和飲食、作息,都有很大的相關性,而這些每日累積的情緒及壓力反應,會引起我們體內一個很重要荷爾蒙的分泌失調,就是俗稱壓力荷爾蒙的皮質醇。

壓力荷爾蒙的分泌三階段

我們可以這樣比喻,皮質醇(Cortisol)就像是在我們體內,自然分泌的天然類固醇,根據我們的日夜節律和生理時鐘,它在我們身體中的分泌曲線是動態變化的。

皮質醇正常分泌狀態:正常的皮質醇分泌曲線,早上是濃度最高的時段,協助我們在早晨甦醒,以及讓我們有戰鬥力去面對日常活動及周邊環境的變化,到了下午,皮質醇濃度就會開始慢慢地下降,直到晚上,就會降到最低點,讓身體準備放鬆入睡。

皮質醇的壓力分泌狀態:在我們遇到壓力刺激時,中樞神經系統會傳遞訊息給下視丘,活化內分泌及交感神經系統,進而引發一連串的壓力生理反應,當壓力成為慢性時,也就是持續時間過久,譬如超過三到六個月都處於高張的緊繃生活,這個調控血中內生性類固醇的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傳遞軸線(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將持續過度活化,皮質醇分泌異常的結果,到了夜間,濃度無法順利下降,所以你會一直處在身體很亢奮的狀態,甚至感覺到焦躁,也會開始反覆出現晚上無法放鬆或是睡眠的障礙,進而不斷地惡性循環。

近年研究更發現,當皮質醇濃度超標時間太久,Hippocampus產生神經毒性,產生氧化壓力及β類澱粉蛋白毒性,導致大腦記憶中樞的神經退化,這個機轉,特別是與阿茲海默症的發生息息相關。

明明累了結果仍睡不著,大腦仍舊轉不停,請正確看待睡眠

皮質醇分泌階段圖

皮質醇的過勞衰竭分泌狀態:如果壓力狀況長期無法緩解,Burn-out的過勞衰竭狀態,這就像是蠟燭燃燒殆盡,這樣的人從早到晚,皮質醇濃度都會處在很低的狀態,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會產生慢性疲勞症候群,導致怎麼睡都睡不飽的窘境,不管在白天或是晚上,整天毫無能量、情緒憂鬱、低落,厭世、無精打采,大腦像處在濃霧中,腦霧(Brain fogging)的情況導致專注、記憶、思考力退化,體內的生理時鐘和日夜節律會大亂,晚上有時候焦躁到完全睡不著,有時候卻必須睡上一天一夜,也不見得能夠恢復精神。

除了整日疲勞、睡眠障礙外,長期壓力調適不良,皮質醇Burn-out過勞狀態,還會引起體內代謝和腦心血管功能的失衡,導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的風險增高,這都會導致未來產生中風、心臟病跟失智的機會大大地提高。這就是為什麼,慢性疲勞和睡眠障礙千萬不能忍耐的原因,因為它們正在威脅你的身心健康和預期壽命!

5招助你有個好睡眠

1.調整生活型態:劃分自己的時間及空間,讓自己有專屬的放空時間,睡前至少兩到三小時就要開始準備放鬆,不要讓自己到睡前最後一秒都還在忙家務或公事,睡前一直玩手機只會讓舒眠的情緒和褪黑激素跑光光。

明明累了結果仍睡不著,大腦仍舊轉不停,請正確看待睡眠

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會有助睡眠

2.給自己一個睡眠準備黃金期:

睡前可以養成固定的放鬆儀式,譬如固定聽半小時到一小時療愈舒緩的音頻廣播,還有的人喜歡聽著小說入眠,搭配一些輕柔的按摩、伸展運動,或是練習放慢呼吸,幫助自己靜心。

3.將睡眠列為生活第一要事:確保自己至少有七至九小時的完整睡眠,不要事事都犧牲睡眠來成全,晚睡又早起,甚至睡眠破碎分段,都是會對大腦和身心狀態產生不好影響的習慣。

4.學習與壓力共處:可以試著擬定更周全的工作、生活、睡眠與飲食計畫,更好地照顧自己的身心,利用規律的時間規劃,降低預期性焦慮及情緒緊繃的情形,最重要的是,面對不合理的要求時,學會保護自己,勇敢說不。

5.當出現整日疲憊感、無法專注、情緒低落沮喪,甚至影響到工作或生活狀況時,千萬不要用忍耐:反而要開始注意生活中最基本的睡眠和飲食需求,是不是長期都被自己忽略了。避免攝取精緻甜食、加工食品、大量酒精,這些都會讓身體更疲勞,每天三十分鐘的有氧運動,像是慢跑、騎單車或快走,也可以增加腦內啡、血清素濃度,讓我們對壓力的耐受性提高、焦慮感下降及愉悅感上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