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李鴻章回國經過日本,寧願冒險掉下海也不登陸,想出一招成功換船

晚清大臣李鴻章在訪問美國回國時剛好要在日本換船,但李鴻章卻並沒有在日本本土登陸,反而直接讓人搭起踏板,自己從踏板上爬過去。此時的李鴻章早已經是75歲高齡的老人,為何李鴻章甘願爬危險的木板,反而始終不願意登陸日本國土呢?

李鴻章回國經過日本,寧願冒險掉下海也不登陸,想出一招成功換船

日本從明朝被萬曆皇帝教訓後始終以中國作為榜樣,不斷向中國學習。然而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美國逐漸將勢力範圍指向東亞。為此,他們使用堅船利炮打開日本國門,受到殖民的日本人迅速向美國學習,通過明治維新,日本逐漸走向君主立憲,其國內的經濟由封建經濟向資本主義經濟轉變。

李鴻章回國經過日本,寧願冒險掉下海也不登陸,想出一招成功換船

清朝和日本幾乎是同一時期改革,但是清朝的洋務運動發展多年,卻在與日本進行的甲午戰爭中被日本打敗。1895年,李鴻章被派去和日本方面談判,慈溪太后害怕自己揹負罵名,於是便將李鴻章推向漢奸的道路。李鴻章來到日本的談判桌上提出停戰要求,但是日本方面卻以通商口岸等條件作為抵押。

李鴻章回國經過日本,寧願冒險掉下海也不登陸,想出一招成功換船

李鴻章據理力爭談判三次,在回自己住處的過程中被日本的狂熱分子一槍打在左眼上,受傷的李鴻章這才發現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作為戰敗國,自己卻跑來與日本談判,此時的自己如同待宰的羔羊,李鴻章屈辱的簽完條約,內心五味雜陳。

李鴻章回國經過日本,寧願冒險掉下海也不登陸,想出一招成功換船

經過這次風波和屈辱的談判,李鴻章對日本恨之入骨,發誓自己從此再不登上日本國土,於是便在訪問美國回國的路上不願在日本本土登陸,反而選擇在兩艘船之間搭建木板,自己甘願冒著掉下海的危險,從木板上爬過,也不願再接受自己當年所受到的屈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