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幼小銜接、小學低年級時,男孩媽媽比女孩媽媽老得快?

又一年春季學期開始啦!

下半年應該是五六歲孩子家長最忙的時候。

因為,在這半年,有的孩子要決定,是去上學前班還是繼續讀幼兒園大班了。

小學的報名也是在每年的春季學期開始的。(在這裡提示準小學生們,小學報名一定要提早準備,需要提交的材料很多,各區的政策也在變,提早準備心裡更踏實。)

說正題吧——

在上小學這半年,觀察到這麼一個現象:

一年級的男孩子,普遍比女孩子問題多一點,表現差一點。

有人乾脆這麼說:“一年級的孩子們,好像是在母系氏族社會:成熟懂事的女生明顯比同齡男生更大氣,而小小的男生們緊張、沒規矩,眼睜睜看女生天天被表揚。”

比如呢——

我下午放學時去,發現孩子們列隊時,每班喊號舉旗的小班長,絕大多數都是女孩子;

他們班有個“學習加油群”,聽名字還挺光榮的,是不是?

但實質一點也不香。顧名思義,不就是學習需要額外加油的後進小同學嘛。

一問,也都由男同學組成,一個女生都沒有。

班級群裡,老師如果要表揚哪些同學,名單我閉著眼都能背出來——也全都是女生。女生們得的小貼紙最多…

至於老師的批評名單,不用問,全是男生。

以上是小學。據幼兒園同學家長的線報,學前班也類似——

女孩子們拔尖、聽話、適應得又快又好又省心。

而男孩子呢?皮猴似的難管,漢字寫的歪歪扭扭、作業做的亂七八糟。

所以,這個結論大概率是沒錯的:如果你生的是兒子,那麼小學第一年,可能要比生女孩的媽媽要多(老)操(得)些(更)心(快)。

為什麼幼小銜接、小學低年級時,男孩媽媽比女孩媽媽老得快?

多麼扎心的結論……我不禁為自己的命運掬一把同情的淚水。

但是,直到我去給開了兩回家長座談會,才明白,為什麼從學前班開始,到小學一二年級,男孩子的平均表現,可能落後於女孩子的。

原因很多。首先是空間因素,其次是男女性別差異,體現在專注力、記憶力、觀察力等等上……

先說空間原因吧!

一年級去給孩子開家長座談會的老母親、老父親們,當你們第一次坐到孩子的課桌椅上時,你們可能會有我一樣的驚訝:

給孩子的肢體可活動空間太小了。尤其是對於男生來說。

先說座椅的大小。

在中國賣的最好的學前家用課桌椅,是宜家的瑪莫特,因為實用又便宜。(宜家同志,請你看到這一條自覺把推廣費打給我,我的銀行卡號是6217XXXXXXX)

為什麼幼小銜接、小學低年級時,男孩媽媽比女孩媽媽老得快?

很多中國小工廠會山寨瑪莫特的椅子,銷量同樣非常巨大。山寨貨質量不一,但尺寸都照抄無誤。

這就可以證明一點:瑪莫特椅子的尺寸是適合中國學齡前孩子身材的。

而當我艱難地抬起我一箇中年婦女並不發達的臀肌,坐到班級的座椅時,我的心有點為男孩子們拔涼拔涼的……

首先是椅子的面積。一年級班級的座椅,比瑪莫特略高,但是座位面積還沒有瑪莫特大。

為什麼幼小銜接、小學低年級時,男孩媽媽比女孩媽媽老得快?

其次是桌子的大小。一年級教室的課桌並不大,桌鬥裡還要擺滿各種隨時要拿的課本與學習用具。

為什麼幼小銜接、小學低年級時,男孩媽媽比女孩媽媽老得快?

當然,孩子們背的大書包、冬天穿的厚外套,午睡枕可以放到教室後方每人一個的儲物櫃,不必佔領本來就很狹小的課桌儲藏空間(想放也塞不進去)。

最後,每套課桌椅的空間間隙,也並不大。我1.62米的身高,坐在椅子上,假如把腿全部伸直,能伸到前排桌子底下。下圖僅為示意。

為什麼幼小銜接、小學低年級時,男孩媽媽比女孩媽媽老得快?

當你再看看參加家長會的那些人高馬大的老父親,竟然像牆根下曬太陽的老農民一樣,用縮骨大法,蜷在娃的座椅之間……

那你就會明白,小學生的座椅尺寸、座椅之間的距離,對孩子們來說也算不得寬敞了。

你會說:孩子們又不胖,不就是課桌椅小一點,窄一點嘛,為什麼這會影響男孩子的課業表現呢?

是的,這只是“男孩子一年級落後現象”的因素之一。所有的結果,原因當然都是綜合的。

在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最好的學前教育研究機構之一),有一位非常牛氣的學前教育博士生導師、教授,叫朱家雄。

他做過一個著名的課題,叫做“幼兒園環境與幼兒行為和發展的研究”。

為什麼幼小銜接、小學低年級時,男孩媽媽比女孩媽媽老得快?

簡而言之,朱教授這個研究的結論是:

在幼兒園期間,擁擠的空間會導致孩子較多的攻擊性行為和更少的人際良性交往。

而朱教授研究出來的擁擠的空間臨界點是多大呢?

2.3平米/孩子。

一個孩子平均佔2.3平米的地兒,才不容易出現攻擊性行為……

這還是幼兒園……

為什麼幼小銜接、小學低年級時,男孩媽媽比女孩媽媽老得快?

好,我們現在把這三件事兒聯合起來看,你就恍然大悟了——

第一,在小學一年級,絕大多數教室內,每位孩子享有的空間都遠遠不夠2.3平米,也就是2.3平米德幾分之一。

第二,這些孩子剛從幼兒園畢業還沒兩個月,就懵懂踏進了小學教室。與其說他們是小學生,不如說他們處於後-幼兒園大班時期。(男孩子相對於同齡女生髮育較慢,更是如此)

第三,男孩子們,他們的肌肉更有力、平均身高和體重大於女孩子,更好動,活動幅度也更大,更渴望肢體強度高的遊戲,活動半徑要比女孩子大很多。

所以,男孩子本就對空間有更大的要求。

而狹小的空間制約了男孩子的行動,他們無法像在幼兒園一樣熟練的舒展手腳。

我觀察過教室的座椅間隙,也不大,所以,座位間的擁擠感更加重了男孩子坐姿的不舒適感。

坐得不舒服,六七歲的男孩子自我控制力又稍遜於女生,後果是什麼,大家可以想到,就是老師總是批評男孩子的:——

“XXX,你上課時坐姿不好!

“XXX,你注意力不集中。”

為什麼幼小銜接、小學低年級時,男孩媽媽比女孩媽媽老得快?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

因為座椅排的密,所以男孩子很容易就會碰掉別人的書本與文具。

而受荷爾蒙激素影響的男孩子,攻擊性又強,很容易發生衝突,後果就是老師總批評的:——

“XXX,你怎麼又和同學打鬧!專心學習行不行!”

所以,我們的男孩子,淘氣、愛打架、過於調皮,注意力不集中,其實背後有深層次原因。

每一個男孩子都是環境的產物,環境優劣對他們有太多影響。

幼兒園和小學的環境差距大、小學教室密集的座椅排布、體育課開展不足,都讓學前班和一年級時,男孩子的表現可能不如女孩子(非絕對,平均值,不代表特定孩子)。

而我們在批評男孩子時,又有沒有考慮到他們的性別需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