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老阜陽人過年必吃的六道菜,你還記得它們嗎?

一到臘月,走在街頭小巷上,你是不是可以聞到一股熟悉的味道?對,那是醃製的臘味香!一股股濃濃的年味。在老阜陽人的記憶裡,過年時,家家戶戶總要在餐桌上擺滿那六道菜。有了這些老味道,就能吃出年味,吃出家庭文化,吃出人生幸福感。


老阜陽人過年必吃的六道菜,你還記得它們嗎?

頭牌【米粉肉】

皖北菜系中的蒸菜,具有本土烹調師的驚人智慧。凡雞、魚、肉等葷素類,無菜不蒸,其中米粉肉是阜陽本地年菜中的蒸菜之王。

米粉肉主打新鮮帶皮五花肉,加糯米、冰糖等調製而成。選材講究肥瘦搭配,上肉下米間隔擺放。先用甜麵醬將洗淨的五花肉片醃製,拌入經過炒制的糯米中,放入籠屜。當蒸汽將肉中的油脂激發出來後,肉香便潤物無聲地滲入糯米糰中。

先武火烹熟,再文火煨透。以一種自然之韻,揉合食材之美。其訣竅在於調之和、料之厚、油之糯。油、肉、米、火候和調料,達到絕妙的五“族”共合,才能蒸出上佳的米粉肉。

米粉肉一上桌,過年的味道就撲面而來了,香糯油潤的口感,令人陶醉。

在阜陽過年,沒有米粉肉是不完美的。年前蒸的米粉肉,可以吃出正月。散發著臘味香的米粉肉,在上世紀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可以滿足大人孩子們對於“補油”的奢望。

近幾年來,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米粉肉慢慢淡出了很多普通家庭的年飯菜單。但作為老阜陽年飯的頭牌硬菜,它一直活在老阜陽人的心裡,屬於潁淮一方水土孕育出的地方老風味,是一道功夫老菜。

特別是,年貨裡的枕頭饃和正月十六女兒回孃家帶的老雁饃,是米粉肉的絕配,兩片饃夾一片肉,就有了小康之感、富安之意。

老阜陽人過年必吃的六道菜,你還記得它們嗎?

金牌【四喜丸子】

從文化和民俗角度說,對於阜陽人而言,四喜丸子決非江南的獅子頭。在阜陽人心目中,四喜丸子是喜宴、壽宴、年夜飯的大菜之一,具有討口彩性質的民俗文化烙印。

按照村約民俗,凡婚喪嫁娶和上樑動土等重大宴席時,必上四喜丸子。這道菜屬於魯菜,它由四個色香味俱佳的肉丸組成,寓意人生中的福、祿、壽、喜四大事俱全

史料記載,元未劉福通紅巾軍起事於潁州,幾經兵亂,人口銳減。明初洪武年間人口大遷移,山東來的移民將四喜丸子美食帶入本地,流傳至今。

各地都有四喜丸子,一般的做法是,由肉餡、雞蛋、蓮藕、荸薺等剁成細碎的餡子,順著一個方向不停攪拌,最後成糊狀,團狀。先炸後燉,湯汁燒開後,再調入澱粉,勾芡至濃稠,出鍋時淋上芝麻香油。

但阜陽人做的四喜丸子,製作時創造性地加入了幹饃屑,既讓它鮮嫩多味,又鬆軟可口,易於烹製。過年待客宴席上,四喜丸子是老少咸宜的網紅菜。


老阜陽人過年必吃的六道菜,你還記得它們嗎?

銀牌【虎皮肉】

虎皮肉是老阜陽人的俚語,也叫方塊肉或八大塊,是物質匱乏年代不可多得的過年大菜。

五花肉清洗,與薑片、蔥段、黃酒等放入清水中,一起煮至豬肉斷生。瀝乾後在肉皮上插洞,過油炸至金黃色,皮朝下碼齊,放入合碗。上鍋時,方塊肉在下,雪菜在上,謂之合碗。

將盛放方塊肉的碗叫作合碗,是因為蒸熟後要先把空碗扣上,再反過來將虎皮肉倒出來。倒過來的虎皮肉肉皮朝上,油光鮮滑,肉皮紋似虎皮,酥香沁人心脾。吃起來皮肉酥糯,肉床晶瑩,溢油剔透。用筷子輕輕一碰,肥瘦幾欲剝離。

製作虎皮肉時,肉和米的配比是個技巧活。若肉多米少,則油膩滯漲;若肉少米多,則粉澀缺油,吃不出來滿足感。去年以來,豬肉突然走紅,普通市民大呼吃不起肉了。年飯中端出來這道硬菜,一定會贏得吃客的大讚。

上世紀二十年代,老阜陽小隅首有家著名的小吃,人稱“連老大罈子肉”,屬於業界超級網紅明星。主打菜就是虎皮肉和虎皮蛋。十年前,阜陽某政協委員還提案建議挖掘這一老品牌、老字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虎皮肉展示了阜陽人對色香味的追求和美食欣賞品味。


老阜陽人過年必吃的六道菜,你還記得它們嗎?

玉牌【豬頭肉】

老阜陽人過大年,家家都會想法去買個生豬頭。過年時,門前臘肉架子上掛一隻豬頭,街坊四鄰看了,也感覺很富足、很有派。

在六七十年代人記憶中,小時候過年吃上豬肉,算是最大的滿足。那時一頭豬出欄,從豬崽到宰殺,大約需要一年多時間。那個歲月,農戶散養的豬,一般是吃麥麩子、糠草和爛菜葉子,或者紅芋秧子、蘿蔔櫻子等,豬長得特別慢。

過年時,普通人家都是託人買得一個豬頭,只因豬頭“出菜”——賺頭、拱嘴和順風等,自家是捨不得吃的,都是待客時的壓軸硬菜。因為“舌”字諧音折本的“折”,大家皆稱豬舌頭為“賺頭”或口條;為討口採,豬耳朵都稱之為順風;豬鼻子稱為拱嘴。

從冬至到正月,家中不來客時,自家人吃飯只是從豬頭上片下耳圈、耳根、眼角、頭皮肉、豬臉肉和槽頭肉,平時少切點,配點蔬菜一起炒,都能感覺臘味十足。

豬頭肉肥廋相間,色澤紅潤,可鹵可炒可紅燒。滷後香糯濃醇,鹹甜適度,肥而不膩,是過年待客下酒的好菜。豬頭骨燉老湯,也是一道上油解饞的上湯。老湯冷卻後,上面浮起的一層油,也被會過日子的主婦收集起來,肉少的時候用來炒菜。


老阜陽人過年必吃的六道菜,你還記得它們嗎?

銅牌【蹄凍子】

蹄凍子的製作技術含量不高,過年家家戶戶都有兩三臉盆蹄凍。進入臘八後,置備年貨時,各家各戶大多要熬一大鍋蹄凍,也叫“年凍”,能從小年一直吃到年後,寓有年年有餘之意。

熬好的蹄凍液,放在盆裡,擺在廚房的陰涼處或者院子裡即成蹄凍,隔幾天重新上鍋加熱再冷卻,不用擔心變質。

買豬蹄作食材的規矩,一定要買豬前蹄,因為前蹄是往回撓,後蹄是往外蹬,老阜陽人圖個吉利。豬蹄碎塊,剝下的蹄肉和蹄筋都儘量撕小一點。還可放入金黃的雞蛋皮、豬皮和調料熬製。製作時,等溫度降下後,放入些許蒜黃段和開水搓後的菠菜葉,冷卻後的成品才是那樣晶瑩剔透的美觀。

蹄凍食用多為切片涼調,因富含膠原蛋白,肉有彈性,且脂肪含量比肥肉低,口感好,是一種類似熊掌的美味佳餚。過年期間,即使沒有來客,家人也經常切一碟蹄凍伴醋佐餐。


老阜陽人過年必吃的六道菜,你還記得它們嗎?

鐵牌【臘豆子】

皖北臘豆子屬家常菜,早期很少上席當主菜,如今成了年味中的大路菜。因為當時食物匱乏,這種集各種蔬菜於一身的一鍋燴,絕對是有點奢侈的,在確保花樣豐富的同時,也兼顧了營養大成,堪比山珍海味。

臘豆子,是由肉丁肉皮、黃豆白菜、胡蘿蔔香乾、蘿蔔等切丁燒製而成的。但巧手的阜陽人在製作時,加上了切丁的荸薺,在臘豆香糯的成分裡平添了幾許爽脆可口。這個風味,與四川等各地的臘豆子口感有很大不同。

文化披身,斯文昇華。美食加袍,幸福圓滿。從小小的臘豆,可以窺見阜陽人精打細算的飲食文化精髓,把食材用到了極致。燒一鍋豆子,可盛一大盆,每次吃時盛一碗加熱。

此菜平時也有做,但最適合在冬季做。它之所以備受老百姓喜愛,得以家家繼承延續下來,一則因為皖北盛產大豆,便於採購;二則因為烹調方法簡單,燴是阜陽菜的特點,也是精髓;三則因為清淡爽口,較之北京人等喜歡冬季天天吃大白菜,臘豆子是老阜陽人年味裡頓頓吃的菜餚。

民間傳說,臘豆子曾是舊時代泉河船民的家常菜。舊社會認為船民是流民,官方拒絕其上岸定居,但當時阜陽水運繁忙,南來北往客如雲,飯館客棧如林。過往船民往往備好臘豆和醬豆等適合長期食用的食材,在水上吃上多日,不用炒新菜。阜陽臘豆和炒饃條等小吃,背後都有類似滄桑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