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各個高達世界中,都有什麼沒人注意卻實際上很強的黑科技?

張光久


那當然是如何能把MS造的那麼輕巧了。

講兩個笑話:

1、臺場的1:1高達是字面義的1:1模型,不具有功能性,不能動,裡面沒有動力爐,沒有傳動系統,沒有電子元件,更沒有核心戰機,表層“裝甲”是“紙糊”的,但重量已經和設定裡的扎古2本體一樣是49噸了(doge)

雖然扎古不拿裝備才有49噸,但你獨角獸裡面是空心的啊

是不是覺得世界觀崩潰了?

2、扎古最早的設定是用“鋼鐵”做的,可後來的實際計算結果顯示用鋼鐵造扎古的話重量會超過150噸,不說宇宙環境了,至少在地球重力下這東西根本就動不了(doge)

機器人工學一直以來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重量難題,這方面建議參考《機器人筆記》這部動畫,造機器人的硬科幻。

人體會是現在這個體積、重量、強度是有其合理性的。比如說,人體原封不動的,提高高度10倍的話,重量會增加1000倍,因為體積是三次方。

也就是說,哪怕你用人的血肉去造巨大的人體,60kg的人體放大到18m高後,重量也會達到60噸。更別說你還想用鋼鐵了。

所以要想保持人體結構的基本優勢的同時,放大人體的體積,甚至增強人體結構的優勢乃至賦予人體一些本不具備的特性的話,就需要一種高強度、低重量的新材料。

在這方面,機械人工學和航天工學是有共同性的,就比如,你知道把座艙裡的你和外面的晴空隔離的那層牆壁有多薄嘛?這都是為了減輕重量,讓大型客機這種怪物得以成立。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支撐高達站起來的“高達尼姆合金”才是高達世界觀中最大的黑科技,如果真有這種材料,不只是機器人工學,整個人類社會的物流、交通、土木工程業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其實也是技術互通性的一種奇特體現吧,如果持續探索建造巨大機器人的可能性,則可能在過程中實現輕量材料的巨大突破,然後這種新材料就會顛覆整個人類世界。

其實,重量問題也不是一次兩次在機器人動畫中被提及了。

比如《全金屬狂潮》第一季中,“巨獸”失去羊肉驅動器後無法支撐自己的重量而散架的一幕估計很多人記憶深刻

再比如《超時空要塞》系列,裡面的可變戰鬥機在設定上就是“氣球”,它的裝甲和骨架本身是零強度的,是靠引擎發動之後,用能量強行給撐起來的強度。

不過,這至多是證明了以現有的科技,造出高達裡那種又輕、強度又高的巨大機器人不怎麼現實。

但如果只是以“巨大機器人”為目標的話,其實還是有可能的。

比如《機器人筆記》中,主角隊在經歷了最初的“鋼鐵造高達”的失利之後,重新出發,改用輕量素材(碳素纖維和金剛石塗層的複合材,因為材料太貴所以只保留了骨架部分),犧牲外觀、多餘的機能等,最後就成功造出了一臺巨大機器人(但也只是能二足步行與簡單的動作):

機器人部最終的成品用了很多航空器的材料,關節部用了幻想的“磁單子馬達”,動力改為外部電源,才最終實現了兩足步行+可動。但是沒有什麼力量和防禦力

並且RN裡最後做出來的機器人一看就知道不能打仗,只是以“能動”為目標,不考慮應用前景,單純地探討一種技術的可能性而已。

但是,追求巨大機器人的浪漫並沒有錯。

技術這種東西,最終都不知道會被應用到了哪裡去,製作巨大機器人所需的技術,也許最終會在各種奇奇怪怪的地方造福人類。

並且機器人也不一定要去打仗嘛,造個巨大機器人作玩具不也很好(超大霧)

怎麼樣?是不是又學到了無聊的知識?(才不無聊呢)

最後再次力薦《機器人筆記》這部作品,匯聚了包含機器人工學、AR技術、火箭工學、AI技術、外骨骼技術等超多方面知識的偏硬科幻作品。並且還和愛情友情夢想這些主題融合得很好,堪稱脫宅勵志番一大經典。

“那位大人曾經說過!打不中的話就沒什麼大不了的!!”

PS:是文字冒險遊戲改編的作品,NS和PS4上面都有移植版。


破曉晨瘋


雖然高達系列被稱為是真實系的機甲動漫,當然因為是具有可以實現的科技但畢竟也是科幻作品,更多的是想象要遠超前於現實,雖然巨型機械人出現的可能性很低也和沒用,但當中的機械骨骼應用絕對是一種非常有用的黑科技。

雖然看上去有點玄乎但相信所有人都非常熟悉漫威的鋼鐵俠,這應該就是外骨骼的最終形態,能夠提供超越常人的力量和能力。現實中已經有比較簡單的應用,這一種技術一直在不斷的研發,毫無疑問這一種技術的出發點並非是以戰爭為目的,但想象一下人人都是鋼鐵俠這畫面就真的是太美了。


機動追蹤系統絕對是最有實現意義的技術,用無數的納米(10億分之一)機器浮游做的格鬥服快速讀取操作者的身體信息然後對其追蹤,這能夠完全的重現操控者的任何細微動作甚至連脈搏的動作都能夠反饋,通過動作的反饋連接機器實現無延誤操作,這對於比操控戰鬥機還要複雜幾倍的機動戰士操控,簡直就是駕駛員的福音。

但相對於機械骨骼而言最強大的其實米諾夫斯基粒子,因為米諾夫斯基粒子的應用而生產的漂浮系統,過去無論是機動戰士還是其他武器假如需要在大氣層飛行都系只能夠依靠推進器提供足以支撐機體飛行的推力,但因為米諾夫斯基懸浮系統的出現使得機體取得推進的反作用力,使得懸浮巨型機械成為得以實現的技術。

DG細胞的出現完全是機械和生物結合的完美技術,畢竟這兼具著生物的特性還有機械的特徵使得機械也能夠成為類似於生物一樣,能夠無限的增殖和成長。這相比起納米技術似乎有著更加高一個層次,畢竟納米裝甲最大效果只能夠根據電腦設定來執行,雖然倒A的月光蝶確實是足夠恐怖,但相比之下還是DG細胞這種有著無限成長可能科技更強,畢竟最後的惡魔高達用非常短的時間就幾乎拿下整個地球。


零式系統通過收集現場的所有數據通過精密的運算能夠完美的重現現場環境甚至可以預測短暫的未來,這差不多就是現在的大數據計算的高級版,畢竟在戰場上信息瞬間萬變稍微有一點遲疑隨時會連小命都不保,當然以高達駕駛員的技術再加上零式系統就真的是非常恐怖的存在。

量子系統使得機體量子化躲避一次又一次攻擊這已經有點誇張了,之後可以實現人與人之間的思想交流這幾乎已經是到達了不少接受極限,畢竟這種神交併非是首例但之後還能夠進行空間跳躍這就真的是太神棍了,假如這種技術真的成為現實的話估計不少的快遞員都要失業了。

當然要說神棍的話精神框架實際早就已經是高達系列的科技頂端,只要新人類的能力足夠強大,不要說驅動浮游炮這麼簡單的操作,光速攻擊無效化超光速飛行都是小菜一碟,隨便把一個衛星扔過到對方身上也不是沒有可能,總之只要有精神框架就只有想不到而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而高達之所以被稱為高達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機體的外部裝甲由一種叫做高達尼姆合金的特殊金屬製成,這種合金強度大韌度高而且質量輕,這完全任何時代都需要的珍貴金屬,簡直就是等同於超導體的存在,假如真的是能夠有這樣的金屬製作出來,幾乎所有的交通工具的安全度絕對會大大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