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山東一縣,自古三省通衢,據傳是莊子故里,齊桓公在此葵丘會盟

在魯西南平原黃河南岸有個東明縣,屬於菏澤市管轄,這裡是黃河入魯的第一縣,也是全國著名的西瓜之鄉、武術之鄉、書法之鄉、長壽之鄉。

山東一縣,自古三省通衢,據傳是莊子故里,齊桓公在此葵丘會盟

這個與河南蘭考接壤,與濮陽隔河相望的縣交通便利,自古就有"三省通衢"之稱,今天則為蘇魯豫皖四省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黃金通道。

山東一縣,自古三省通衢,據傳是莊子故里,齊桓公在此葵丘會盟

東明歷史上不叫東明而叫東昏,是秦始皇起的名字,直到西漢時期王莽改制時,才稱東明縣。後來在2000多年的淪桑鉅變中,東明的沿革變化頻繁。

山東一縣,自古三省通衢,據傳是莊子故里,齊桓公在此葵丘會盟

東明縣原在今蘭考縣境內,金興定二年(公元1218年),才遷至今天的縣境內。縣治所在地也曾幾度變遷,明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才設治於今天的縣城城址。

山東一縣,自古三省通衢,據傳是莊子故里,齊桓公在此葵丘會盟

新中國成立前,東明縣屬河北(直隸)省;1949年,劃歸平原省;1952平原省撤銷後,隸河南省;1963年,國務院為解決河南、山東兩省交界地區水利問題進行區劃調整,將河南省東明縣劃歸山東省。

山東一縣,自古三省通衢,據傳是莊子故里,齊桓公在此葵丘會盟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個縣名人輩出,湧現出了先秦思想家莊周、西漢丞相陳平、東漢丞相卞壺、唐英國公徐懋公、唐宰相劉晏、北宋宰相張齊賢、明兵部尚書石星等人物。

山東一縣,自古三省通衢,據傳是莊子故里,齊桓公在此葵丘會盟

據說,這裡是莊子故里。東明縣莊寨北有莊子墓,有清乾隆五十五年大名府知府批示的“先賢莊子例應優免差徭碑”。

山東一縣,自古三省通衢,據傳是莊子故里,齊桓公在此葵丘會盟

提到東明歷史,似乎總有英雄爭霸、農民抗爭的影子。在東明縣有個五霸村頗有些來頭。傳說此地舊時因盛產向日葵,且有一高大廣闊的土丘而被命名“葵丘”。春秋時期,公元前651年,齊桓公曾會諸侯於此。為紀念這次會盟,後人就將葵丘這個地方更名為“五霸崗”。

山東一縣,自古三省通衢,據傳是莊子故里,齊桓公在此葵丘會盟

到了唐末,公元875年,王仙芝起義佔曹、濮;東明人黃巢起義響應,幾個月裡,義軍發展到數萬人,橫掃千里,所向披靡,是義軍的發源地。

山東一縣,自古三省通衢,據傳是莊子故里,齊桓公在此葵丘會盟

清朝順治五年,山東農民起義領袖李化鯨,率眾數十萬攻打東明,東明人張近堂起而響應,共同抗清並立"天正"年號。1861年(咸豐十一年),東明人李遷起義,會合捻軍,屢挫官兵,後遭清軍僧格林沁鎮壓。

山東一縣,自古三省通衢,據傳是莊子故里,齊桓公在此葵丘會盟

東明縣資源豐富,由於地處中原油田腹地,礦產資源蘊儲量豐富,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儲蓄量大,品質優。境內有馬廠、徐集、橋口、白廟、新霍、三春等油氣田,為發展石油化工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山東一縣,自古三省通衢,據傳是莊子故里,齊桓公在此葵丘會盟

東明縣以砂質壤土為主,富含速效鉀,極宜於西瓜生長髮育。尤其是使用黃河水澆灌,更使東明西瓜以個大、皮薄、味甜、營養豐富、耐儲運而著稱。1995年,被國務院首批命名的"中國西瓜之鄉",是全國重要的西瓜生產基地。

山東一縣,自古三省通衢,據傳是莊子故里,齊桓公在此葵丘會盟

東明人崇文習武,是武術之鄉,尤以佛漢拳聞名。佛漢拳於清代道光十二(1833)年傳入東明,有少林寺方丈徐修文、禪師田魁皂雲遊至東明縣馬頭鎮賈莊一帶,並分別傳藝授徒。2011年6月,東明縣佛漢拳入選國家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參考資料:《東明縣誌》等。喜歡文章,請點關注、收藏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