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唐朝的最高军衔是什么?骠骑大将军吗?

游龙戏凤9442


其实从表面上来看,骠骑大将军也的确是武将的最高官职,位列从一品,他是从西汉时期延续下来的官位,一开始的时候只能算是荣誉称号,代表皇帝最亲近的将帅,直到唐宋时期才彻底算是稳定下来,成为了官职的一种,明代的时候被废除。
值得一提的是,为什么骠骑大将军只是从一品,因为在他的上面还有一个天策上将,这是专门为李世民特设的封号,唐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得到过了,五代以后陆续有人得到了天策上将封号,但也仅仅只有六人,可以说唐宋之时,这是武将最高的荣誉称号了。
不过得到天策上将的,要么是一方诸侯,要么是皇亲国戚,可以说也是一个虚设的一个武官,而剩下的人里面,能够得到骠骑大将军的,已经算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荣誉了,不过我们所熟知的武官封号品级上来看,这些都算是荣誉称号,只是让这个人享有一定的待遇,如骠骑大将军以下是从二品的辅国大将军,再往下还有冠军大将军,正三品怀化将军(值得一提的是琅琊榜里面萧平旌就是这个品级)。
当然对应时代来看,这些全部都是荣誉称号,而在唐代真正能够兵权的,则是其他的武将官职,这就要从唐代的军制说起,唐代在建国之初是采用的府兵制,这些人在平常的时候是农户,战时作为士兵上阵杀敌,在唐代有630多个折冲府,每个折冲府大约有1000到4000人不等,府的长官是折冲都尉(正四品),这是实授武官。
而到了中央以后,所属的中央队伍有十六卫: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金吾卫、左右领军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这也大家就看出来了,在唐代每个卫大约有25000到40000人不等,其中最高的上将军不设,以大将军作为统领,其下有中郎、中郎将、左右郎将、以及录事参军、仓曹、兵曹、骑曹、胄曹参军,如在狄仁杰之中,李元芳就曾是千牛卫中郎将,后来又升为千牛卫大将军,这是一个正三品的官职,同宰相在当时是一个级别的。
当然还有皇家禁军,也就是左右羽林卫,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其实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个时辰里面,就有这些区别十分详细,他的最高长官也是大将军。
此外在地方有都护府,都护府的都督,各州道也有节度使,到了唐朝后期以后,节度使作为地方权力最高的人,就掌握了地方的兵权,实际上在建制上,节度使之上有都督,都督之上还有大都护府,这些职务都有兼领地方一切事物包括军制等一些权力,都是正三品以上的武将官职。
当然还有元帅,一般当国家决定打一场正式的战役的时候,都会指定元帅,他具有统领三军事务的权利,少则几万人,多则数十万,看战役规模的大小,当然这个职务也不是常设的,因此算不得五官最高等级。

漫步史书


唐朝的武官共分九阶二十七个等级,按照大将军、将军、中郎将、郎将、校尉等级别排列,最高为骠骑大将军,最低为副尉。



从一品 :骠骑大将军。

正二品: 辅国大将军。从二品:镇军大将军。

正三品上 :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千牛卫大将军。

正三品下: 怀化将军。

从三品上: 云麾将军、归德大将军。

从三品下: 归德将军。

正四品上: 忠武将军。



正四品下: 壮武将军、怀化中郎将。

从四品上: 宣威将军。

从四品下: 明威将军、归德中郎将。

正五品上: 定远将军。

正五品下: 宁远将军、怀化郎将。

从五品上: 游骑将军。

从五品下: 游击将军、归德郎将。



正六品上: 昭武校尉。

正六品下: 昭武副尉、怀化司阶。

从六品上: 振威校尉。

从六品下: 振威副尉、归德司阶。

正七品上: 致果校尉。

正七品下: 致果副尉、怀化中候。

从七品上 :翊麾校尉。

从七品下: 翊麾副尉、归德中候。

正八品上: 宣节校尉。

正八品下: 宣节副尉、怀化司戈。

从八品上: 御侮校尉。

从八品下: 御侮副尉、归德司戈。

正九品上: 仁勇校尉。

正九品下: 仁勇副尉、怀化执戟长上。

从九品上 :陪戎校尉。

从九品下: 陪戎副尉、归德执戟长上。

唐朝的武散官只是一种身份和级别的象征,不代表具体工作和职务。

我是文史小刘,敬请各位高手指正!


文史刘砖家


是的,唐代的最高军衔是骠骑将军,是在继承汉代军制的基础上设立的,品级是从一品,它与武官的职位和战功息息相关。

在它之下依次是辅国大将军(正二品),镇军大将军(从二品),冠军大将军(正三品上),怀化大将(正三品上),怀化将军(正三品下),云麾将军(从三品上),归德大将军(从三品上),归德将军(从三品下)。定远将军(正五品上),宁远将军(正五品上),怀化郎将(正五品下),游击将军(从五品上),归德郎将(从五品下)。

著名李绩和李靖曾经被授于骠骑将军的军衔,后来演变为一种荣誉军衔,很少有人能够获得这一军衔。


沉醉的文人


就是好听罢了,实际权力到了开府建衙的程度就够了,当然是纯武职,骠骑大将军还不如加个总管来的实惠,当然干到骠骑了一般也挂着总管。到了后期还是节度使最实惠。


杨晓磊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