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为什么欧阳锋非要盯着《九阴真经》,而不去少林寺潜伏偷《易筋经》和《七十二绝技》?

vickelly


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当时九阴真经热度高、二是少林大部分武功易学难精。

01.九阴真经热度高

九阴真经江湖热度极高,而且曾经失之交臂。

《九阴真经》出世的时候,引发整个江湖的争夺,欧阳锋作为当时江湖上数得着的大高手,应邀参加‘华山论剑’,最后却与《九阴真经》失之交臂,这就成了欧阳锋的心结。

越是求而不得,就越想着得到。

《九阴真经》的作者黄裳,精研道藏悟出的九阴真经,甫一练成,就打败明教众多高手,最后更是横扫多派。寡不敌众败逃后,更是精研武功四十余年,最终成书《九阴真经》

这段经历在江湖上流传甚广,间接的也烘托了《九阴真经》的地位。

这样让欧阳锋心痒难耐。


02.少林武功不适合

少林功夫中《易筋经》很难练成,抛却除外,很多的少林功夫,包括七十二绝技,都属于‘易学难精’的功夫。这从少林很少出年轻的高手可以看出,少林的武功都是水磨的功夫,练得越久越厉害。

但当时欧阳锋已经是江湖上数得着的高手,不然也不会参加华山论剑,这时候的欧阳锋潜伏少林学武功,等于是本末倒置。而且射雕全书没有出名的少林和尚,所以欧阳锋内心不屑也是很正常的。

综合这两点,欧阳锋死盯着《九阴真经》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点文墨


其实西毒欧阳锋之所以会做出这个选择,实在是迫不得已,不得不这样做,究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作家金庸本人当时在写《射雕英雄传》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把少林派纳入江湖体系。就如同诗人杜甫他就压根没想到会去写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试问欧阳锋又如何去少林寺偷取《易筋经》和少林七十二项绝技?


其次,达摩老祖的《易筋经》当时在少林寺并未引起重视,就连少林派自己阖寺都没放在心上,欧阳锋根本就不会考虑这门武功。

至于少林派七十二项绝技,虽然很多都算的上是上乘武功,但是西毒本身的蛤蟆功就是绝顶武功,根本不会再花时间和精力去练这些不如自己或者仅仅和自己同一个级别的武功。


第三,少林寺当时就如同美术馆和博物馆一样已经对外闭馆,不和武林中人往来。

西毒欧阳锋虽然武功盖世,但是如果强行上门来索要经文,少林派虽然当时武学高手已经死伤殆尽,走向衰落,但是它毕竟人多势众,估计欧阳锋也占不了太多便宜,难度系数要比去全真教抢经要大得多。


第四,最重要的主观原因,就是西毒欧阳锋其实并不是缺一门或者多门上乘武功,而是缺少一门能帮助他实实在在提高眼界和修为的“工具书”。

在当时的综合条件下,《九阴真经》才是他唯一的选择。


孙少侠品金庸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天龙八部》里找寻答案。

我们都知道,《天龙八部》里,阿朱曾经把《易筋经》偷出来过。这本书辗转落在萧峰,游坦之,国师的手上,最终是国师大彻大悟之后将神功交给段誉转交少林寺。这《易筋经》是达摩祖师传下来的,堪称少林寺镇寺之宝,为何遗失了这么久,少林寺都没人知道呢?这和《易筋经》的特殊之处有关。易筋经武功繁奥精深,复杂难懂。修炼者不能有争胜之心,不能刻意的去修炼,否则肯定会走火入魔。可是面对这样精深的神功,练武者哪能克制得住啊。所以扫地僧最后说只有佛法精深,慈悲心深重的高僧大德才能修炼少林最高深的武功。国师修炼易筋经走火入魔,正是因为争胜之心太重。所以扫地僧告诉他本身用小无相功驱动少林七十二绝技只是似是而非,但是修炼易筋经则是大祸临头。少林寺数十年来只有一对天生痴傻的师徒练成过易筋经,因为他们本身不懂武功,把易筋经当佛法修炼。但是因为这师徒两人脑子有问题,也没有在江湖上行走,所以少林寺并没有修炼易筋经的绝顶高手在江湖上闯下名头。而写下《九阳真经》的斗酒僧为了防止神功流落江湖再度引发争端,也没有外传,只是将神功藏在《楞伽经》的夹缝内。《楞伽经》是一步很高深的佛经,只有佛学修为到了一定程度的高僧才会去钻研。而能钻研到《楞伽经》高僧,普遍都没什么江湖争胜的念头了,也符合扫地僧的理念。因此少林寺虽然身怀两大绝世神功,却始终不为人知。因为易筋经难练,所以少林寺僧很少去关注它,导致它在江湖上流荡许久。少林寺本身都不知道这两大神功的厉害,更何况身为西域人的欧阳锋了。而《九阴真经》早就随着黄裳的大名流传天下了,人人都知道那是通往武学最高境界的阶梯,因此才引得无数江湖人士流血厮杀。对于四绝这样的人物,武功境界已经达到了顶峰,距离最高境界只差临门一脚的武者,九阴真经更是无上至宝。因此才引得欧阳锋拼死争夺。


夜幕色百合


(1)《九阴真经》是一部“奇书”,《九阴真经》贯穿了“射雕三部曲”。可以说,包括王重阳和欧阳锋等人在内的“老五绝”,组织和发起的第一次华山论剑,相互之间角逐和争夺的就是“武功天下第一”的称号和《九阴真经》秘籍的。

(2)少林寺的武功秘籍在《射雕》和《神雕》时期,基本上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基本上很难入欧阳锋的法眼的。第一次华山论剑之后,欧阳锋和黄药师等人认准的也就是《九阴真经》秘籍而已!

(3)每一个武侠小说大师创作的每一部作品,其所要突出的门派武功都不尽相同的,都要围绕着作品的主题或者是主人公等来展开的。比如说,在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小说当中,一众武林高手们都把《九阴真经》秘籍当作是至宝;而到了《神雕侠侣》小说时期,独孤求败的武学境界以及金轮法王的“龙象般若功”等等,又开始唱主角了!而《九阴真经》等秘籍几乎是默默无闻了!

所以,欧阳锋等人的眼中就只盯着《九阴真经》武功秘籍,而不再顾及其他了!






骑蜗牛走高速


在天龙之后的射雕时期,武林中人包括五绝在内,都只关注黄裳写的那部九阴真经,尤其是欧阳锋这个武痴,一门心思只想获得九阴真经,却从来不考虑其它的武学秘籍,欧阳锋就算不知道少林寺藏经阁有九阳真经的存在,也应该知道少林易筋经与大理六脉神剑这两个不亚于九阴真经的神功秘籍,可是老毒物压根就没想到 “去少林寺藏经阁盗取抢夺易筋经及少林七十二绝技” 或 “去大理天龙寺盗取抢夺六脉神剑”,在天龙之后的射雕时期,少林寺藏经阁的无名扫地僧及大理天龙寺的枯荣长老都早已不在人世,无论是少林寺或大理天龙寺,均无其它 “超过或与五绝齐名的高手坐镇”,以西毒欧阳锋的武功,去少林寺或大理天龙寺盗取抢夺武林秘籍估计无人能够拦得住他吧,另外,在天龙之后的射雕时期,包括五绝在内,没有任何一个武林中人 “去西域天山搜寻早已荒废的天山灵鹫宫的遗址试图找到逍遥派的武学秘籍以及壁刻的逍遥派的高深武学”,须知,逍遥派的各种神功精微奥妙,威力无与伦比,“生死符、北冥神功、小无相功、凌波微步、长春不老功、白虹掌力、寒袖拂穴、传音搜魂大法、旧版的逍遥御风、天鉴神功、幽冥鬼爪”,这一系列的神功威力都是无与伦比,都是需要以极其深厚的内力为基,没有足够的功力,看一眼修炼的图谱都会走火入魔,这不是 “后世的九阴真经与九阳真经” 所能够相比的


昊天上帝12600


关于欧阳锋为什么非要盯着《九阴真经》,而不去少林寺偷《易筋经》和《七十二绝技》等武功秘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九阴真经》的主人太弱。俗话说,柿子都捡软的捏。欧阳锋也是这样。当初通过华山论剑,《九阴真经》落在王重阳手里,黄药师和欧阳粉都对九阴真经非常渴切,但两人都按兵不动,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武功与王重阳相比差了那么一筹。但王重阳死后,黄药师就出手了,骗了周伯通的《九阴真经》下卷,困住周伯通,想要逼他交出上卷。

当《九阴真经》落在黄药师的桃花岛上,欧阳锋也不会一直盯着,因为欧阳锋并不能把黄药师怎么样,但当《九阴真经》落在年轻的郭靖手中,郭靖不仅武功远远不如欧阳锋,而且威望后台都不足以威肋欧阳锋,所以欧阳锋强逼着郭靖默写《九阴真经》,但是当郭靖成长为一个武功高强,直达五绝水平时,几乎就没有人再敢打《九阴真经》的主意了。

人们不敢打少林寺的《易筋经》《七十二绝技》,就是因为少林寺是天下第一武功大派,寺中藏龙卧虎,如果偷走了《易筋经》等,少林寺不知道也就罢了,知道了以后一定会围追堵截,让偷窃者无有立足之地。



二,《九阴真经》的名气太大。《九阴真经》自出世后,便声名鹊起,天下为争夺此经,掀起血风腥雨,武林人士还为此在华山举行了一次全天下武侠之时的论剑。而《易筋经》《七十二绝技》虽然也是武林秘籍,但是少林寺的武林秘籍何止两部,在少林寺藏经阁中,武林秘笈可以说数不胜数。因此这《易筋经》和《七十二绝技》也并不引人注意。如《易筋经》被阿紫偷走之后很长时间,少林寺都没有察觉。如果是《九阴真经》,恐怕不久就会发觉。如当初梅超风和陈玄风偷走《九阴真经》下卷后,不久就被黄药师发觉,并因此挑了自己其他徒弟的脚筋手筋,带累了自己妻子早产而死。



三,《九阴真经》的修练门槛比较低。九阴真经是天下武功的总纲。但入门并不难。如果从开始练起,很容易入门。如当初少年杨过一见到《九阴真经》时的经文,便心领神会。而《易筋经》则繁奥精深,复杂难懂。只适合心平气和,不争名利之人去胜,如有争胜之心,就会走火入魔。当初游坦之能练成,就是因为他练习时不曾有争強斗胜之心。


萍风竹雨123


在萧伯纳的戏剧《英国佬的另一个岛》里,一个年轻人这么说他一生贫穷的父亲:一生都在弄他的那片土,那头猪,结果自己也变成了一片土,一头猪。


在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里,也有这么一个执着的男人——西毒欧阳锋。他对《九阴真经》的痴迷与这个年轻人的父亲对土地和猪的态度差不多。为了得到这本真经,他明争暗抢,威逼利诱,无所不用其极。虽然他最后没有变成一片土,一头猪,也没变成一只蛤蟆。但是,却彻底迷失了自己,逢人就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这种人类的终极哲学问题,而且时时处处玩一种大头朝下走路的行为艺术。

按说,他是个聪明人,能把《九阴真经》逆练成功的人肯定属于奇才,他独创的“灵蛇拳法”差点都让降龙十八掌接不住。他也懂得变通,在寻找心灵伴侣上不拘一格——和他的嫂子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那他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脑子转不过弯来呢?这么死心眼,非盯着《九阴真经》不放呢?直白的说,他为什么不去少林寺呢?少林寺可是几百年来武林中泰山北斗般的存在啊!其中的《易筋经》和《七十二绝技》简直就是武学宝塔上最璀璨的明珠。如果得到,也可以天下无敌啊!想想天龙中的游坦之吧!

他为什么不呢?

有这么几方面的原因。

一、相对于抢少林寺的秘籍而言,抢《九阴真经》更理直气壮。

第一次“华山论剑”,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欢聚一堂,以比武的形式决定了《九阴真经》的归属问题,最终王重阳夺冠,拥有了这本武学秘籍的阅览和保管权。

但是,这仅仅是五人之间签订的个人协议,并不代表各人的门派也拥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也就是说,王重阳死后,他旗下的全真教并没有继续拥有对这本经书支配的权利,其实就等于此时江湖上人人又都有了抢夺这本书的资格。虽然欧阳锋在王重阳死的当天晚上就急赤白脸的跑去全真教总部抢经书,有乘人之危的道德瑕疵,但是,从游戏规则上来说,他并没有犯规,只不过猴急的吃相比较难看罢了。

而他要是去少林寺偷经书的话,那就是货真价实的盗抢行为,没有半点可以狡辩或者抵赖的。因为少林的这两项绝学都是经过几百年传承下来的,在知识产权和物业权上不容置疑。

名不正则言不顺,欧阳锋好歹也是一代武学宗师,说他心狠手辣他不会在乎,但要说他是一个鸡鸣狗盗之辈他脸上肯定也挂不住。所以,他不会去少林寺,而是选择和《九阴真经》死磕到底。

二、少林寺的这两项绝学虽然厉害,但不见得就适合他练,而《九阴真经》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属于即插即用型。

这里,先澄清一个问题,有的少侠认为,射雕时期少林的武功在《九阴真经》面前就是个菜,不值一提,其实呢,这是个误会。“天下武功,尽出少林”,少林寺的武学自南北朝时期建寺开始,千百年来,一直在武林中处于领先地位,是站在武学金字塔尖上的存在,直到最后。

在《鹿鼎记》中,韦小宝的老师侄,少林寺般若堂的首座澄观大师对少林武学做了总结性的发言。

澄观说,少林寺中,负责武学业务的有两个部门,达摩院和般若堂。

达摩院负责对本门的武功进行参研,而般若堂则是对天下所有门派的武功加以研究,并以此研发本门新的武功。澄观说,每一名少林弟子每一次行走江湖回到寺院后,见过方丈和本师后,先去戒律堂,汇报自己在外遵章守纪的情况,然后就去般若堂,禀告自己在江湖上的见闻。其中若有其他门派的武功一招一式可取,便会记录下来,以便进行研究并寻求破解之法。如此长年累月,少林武功不但从没显过颓势,还能始终领导群伦,千余年来声名不替。

以此可以确定,即使在射雕时期,少林寺也是武功的最高学府,寺内的武功秘籍也代表着本时代的最高绝学的代表。其中《易筋经》和《七十二绝技》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当时它缺少存在感只是无意介于江湖纷争,并不是没落。

这些,欧阳锋肯定知道。他不去抢或者偷是因为他也清楚,少林寺的武功虽然厉害,但不见得就适合自己练。

还是《鹿鼎记》中,韦小宝看到澄观显露的一指禅功夫很神奇,为了以后泡妞方便,想学。澄观大师说,要学这门功夫,先要有了易筋经的内力,而学易筋经,就要从少林长拳连起,然后罗汉拳、伏虎拳、韦陀掌、散花掌、波罗密手、金刚掌……一路练上去才可以练习易筋经。而本寺最快练成的记录是五代后晋年间的法慧禅师,用了三十六年,自己排在第三,用了四十二年。韦小宝听后就绝了这个念头。

由此可见,少林的高深功夫讲究正本清源,循序渐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速成的。《天龙八部》中的鸠摩智,就是因为求快求全,最后走火入魔,武功尽失。

《九阴真经》不一样,它的特点一是兼容性强,二是可以速成。

不论你原来修炼的是桃花岛、白驼山、大理、丐帮还是全真教的武功,练习《九阴真经》时都能实现无缝对接,而且上手特别快。

黑风双煞在没有习得上册中的内功心法的情况下,只是练习下册的招式“九阴白骨爪”,就很快跻身于江湖准一流高手了,他们的武功超出其他五绝二代弟子一大截。洪七公和段皇爷用其疗伤,也很快恢复了原来的内力,实现了满血复活。足见《九阴真经》的这种特性。

这样看来,对于想在短期内实现武功精进大成,确保自己能够争得天下第一名头的欧阳锋来说,当然《九阴真经》比少林绝学更合适。

三、欧阳锋去少林寺偷,并不见得比抢《九阴真经》容易。


少林寺虽是佛门净地,人人都想戒除“贪嗔痴”,早日成为普度众生的高僧,无意与人发生争执。

但是,毕竟少林武学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每天想来寺里切磋武功的人数以千计,藏经阁上又存放了浩如烟海的武功秘籍。暗中又不知有多少双眼睛闪烁着渴望的光芒,想把这些据为己有。

这种情形下,少林寺又不得不加强武学的练习和研发,并制定了一套完善,强大的安保措施。

藏经阁除了常规的巡逻,值班外,还有罗汉堂的十八武僧在轮流值守。这些力量,足以对付一般的不速之客。

遇到高一级别的,还有像少林三渡,澄观这些总工程师去应对。通过对少林寺组织架构的了解可以确定,像这种级别的高手少林寺历朝历代都有,绝不会出现断层现象。

如果有不世出的高人来访,比如鸠摩智、萧远山、慕容博、欧阳锋等人,还有扫地僧,斗酒僧这些平时大隐隐于市的角色搞定。

而在少林寺的角角落落中,不知还隐藏了多少像扫地僧这样深藏不露的绝世高手。他们平时扫地、洒水、擦桌子、浇花种豆,从不显山露水。而一旦少林寺遇到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就会露出峥嵘,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另外,别忘了,寺中还有像觉远大师这种身负绝世武功而不自知的人呢!

这里面的水太深了!

谁都不敢保证能够全身而退!

而保护或者掌握《九阴真经》内容的人很清楚,就那么几个,且王重阳死后,已经没有能够单独制约欧阳锋的人了。其余三人限于身份,又不想联手对付他,这样的话,欧阳锋的的把握相对就大的多。而且到了最后阶段,只要控制住郭靖,黄蓉,就等于拿到了《九阴真经》,这样目标就更明确,行动起来就更轻松了。

欧阳锋不但是一位不世出的武学奇才,使毒的行家,还精于算计,这笔账肯定算得很清楚。所以,他一直锲而不舍的追着《九阴真经》不放,而不去打少林寺的主意。也许是上天和他开了个玩笑,竟然让他逆练《九阴真经》成功,只不过,他已经疯了。


田获三狐


欧阳锋脑子有坑,才会死盯着九阴真经。以欧阳锋在射雕英雄传中的战绩,需要再去练个九阴真经再去取得天下第一的名号么?实在因为九阴真经在射雕英雄传中号称是天下武学总纲,去偷个易筋经或者少林七十二绝技,实在是教材之外的杂学,没了那个天下武学总纲的名头,有个屁用。

欧阳锋在射雕英雄传中的战绩有目共睹。第一次华山论剑虽然是王重阳夺得天下第一,但是没多久就嗝屁了,剩下几个半斤八两。先说老顽童,为王重阳守灵,在树上被欧阳锋打得吐血,搞得王重阳的棺材板都盖不住了,自己诈尸,从棺中跳出,破了欧阳锋的蛤蟆功。以交手战绩论,老顽童可算输了。

再说东邪黄药师,欧阳锋叔侄三番五次欺负黄蓉也就罢了,乘着黄药师和全真七子天罡北斗阵斗法之际,暗施偷袭,要不是梅超风以身相代,黄药师还不得当场交代了。黄药师能咋地?可有一点找欧阳锋报仇的意思。

洪七公有老顽童相陪,郭靖在侧。大海之上为欧阳锋所救之后,虽然说武功和欧阳锋打得不分上下,但是结果呢?还不是被欧阳锋蛇毒所害,一身功夫差点全失。明霞岛上欧阳锋横行霸道,受了多少气。

南帝就更不说了,说好的南火克西金,结果呢。欧阳锋画了画,让瑛姑找一灯麻烦,这还就算了,一灯座下弟子去白驼山采个药,差点被欧阳锋活生生揍死,直接给人丢回去了。这气还算小啊。

有此战绩,需要去什么华山,搞什么华山论剑啊?都是被欧阳锋锤过的人,就不怕别人联合起来揍么。直接江湖上传言,某日某时,那个谁谁谁,东邪北丐,南帝老顽童在我欧阳锋手上吃瘪了,至今没有报复,老夫白驼山等着他们随时来拜访。江湖上就算把天下第一给他们任何一个,听到这个情况还是大实话,能不去找他吗?除了这几个人来,还不是被欧阳锋吊打的份,那天下第一还跑的掉吗?至于为了个九阴真经搞得疯疯癫癫,吃尽苦头。

还真有必要,为啥呢。九阴真经的暗语就是天下第一啊,华山论剑第一次为夺得九阴真经,而且是天下武学总纲,等于是精英部指定教材,只有在教材范围内的才算有效。虽说金庸作为华山论剑精英部幕后人物,但是写不同书籍的时候教材范围早就换啦,提那易筋经七十二绝技有啥用呢。华山论剑就相当于是一次高考,欧阳锋虽然平时大考小考期末考,次次第一,别管他是怎么赢的,反正是其余几个有机会争的都给搞败了。最后去参加一下高考,结果第一虽然是拿下来了,但是人却疯疯癫癫,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

你说拿了第一就能打其他人吊起来打,看看王重阳实打实的天下第一啊,为了破欧阳锋的蛤蟆功,还得不远千里去找南帝传他先天功,以求克制欧阳锋,而后还要诈尸,棺材板都盖不住,不得不死两次,不辛苦么。既然争了第一之后,优势也就这点,欧阳锋对其他人已经取得优势了。

你说欧阳锋这是何苦来,非得死盯着九阴真经。其实啊,这个局,金庸老爷子早就布好了,要不不会一次次让欧阳锋占了其他所有人的上风,最后在华山论剑中让欧阳锋出其不意,赢了东邪北丐,夺得天下第一。至于会了九阴真经的老顽童,那是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老顽童的外号是白叫的么?合的就是这个婴儿,童子之心。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忧。要那天下第一的劳什子干啥,看那欧阳锋得到假的九阴真经,搞得疯疯癫癫,脑子有坑哦。


斌比冰水冰


为什么欧阳锋非要盯着《九阴真经》,而不去少林寺潜伏偷《易筋经》和《七十二绝技》?

我的答案是:第一,每部武侠小说有它重点渲染的武功,这样的小说才具有更强烈的可读性和吸引力;第二,在《射雕英雄传》中,作者压根就不想涉及到少林这一门派,自然不会牵扯到少林派的武功;第三,欧阳锋名为“西毒”,他修炼的武功必然不能是什么名门正派的武功,只能是这种剑走偏锋的武林奇书,才特别吻合他的身份和性格。

第一,每部武侠小说有它重点渲染的武功,这样的小说才具有更强烈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金庸先生作为武侠小说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大师之一,一生共写了15部武侠小说,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就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14部了,其中的《天龙八部》就重点渲染了少林派的《易筋经》和《七十二绝技》。每一部武侠小说都有各自重点渲染的武功,绝对不会每一部都一样,这样可以避免读者的审美疲劳,也能让读者觉得世界的多样性。假如每一部小说中,说来说去都是少林派的《易筋经》和《七十二绝技》,那得有多么无聊,有多么无趣!读者只要看到两部类似这样的小说,对其他的就再也不会产生阅读兴趣了,因为读者自己都可以编得出来,还不是又拿着少林派的《易筋经》和《七十二绝技》在那儿说事呢!只有每部武侠小说都有各自重点渲染的武功,对读者来说,才会具有更强烈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第二,在《射雕英雄传》中,作者压根就不想涉及到少林这一门派,自然不会牵扯到少林派的武功。

在《射雕英雄传》这部小说里,聚焦的重量级人物就是华山论剑产生的“五绝”:“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段皇爷、“北丐”洪七公和“中神通”王重阳。其中,只有“南帝”段皇爷没有正儿八经地开宗立派,其他四人都有各自的门派。黄药师的门派是“桃花岛”一派,欧阳锋的门派是“白驼山”一派,洪七公的门派是“丐帮”一派,王重阳的门派是“全真教”一派。他们五个人就是江湖最顶级的存在,他们各自代表的门派也就是江湖上最具有分量的门派。很显然,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压根就不想涉及到少林这一门派,所以正宗少林派都没有正经出现,在开篇露脸一会儿的枯木大师是少林派的旁支体系,还有他的师弟焦木大师,两个人的武功平平,而且处理事情的能力好像也怎么样,纯粹是打酱油的角色。

第三,欧阳锋名为“西毒”,他修炼的武功必然不能是什么名门正派的武功,只能是这种剑走偏锋的武林奇书,才特别吻合他的身份和性格。

第一次华山论剑论剑决出的“五绝”,他们的绰号非常生动、准确,从他们的外号基本上可以看得出这个人的喜好、为人和一生的人生轨迹。“五绝”修炼的武功也很吻合他们各自的名头和脾气。“东邪”黄药师多是自创的充满了潇洒优美意境的武功,什么碧海潮生曲,落英神剑掌;“南帝”段皇爷练的是一阳指,很纯正;“西毒”欧阳锋练的多是邪恶的武功,且和动物有关,什么灵蛇拳、蛤蟆功,很诡异,喜好剑走偏锋;“北丐”洪七公练的是纯正刚猛的降龙十八掌和正义凛然的打狗棒法;“中神通”王重阳练的是先天功,寓意他生来就天赋很高。《九阴真经》作为一部武林奇书,最能吸引欧阳锋这样的投机分子,啥武功厉害,他就想要学啥武功。欧阳锋同志的一生,基本上就是孜孜不倦追求《九阴真经》的一生!


乔鞅


因为欧阳锋没看过九阴真经,仅此而已。

以下是欧阳锋在射雕二论前就达到的水平。

洪七公与欧阳锋都是一派宗主,武功在二十年前就均已登峰造极,华山论剑之后,更是潜心苦练,功夫愈益精纯。



他两人功夫到了这境界,各家各派的武术无一不通,世间已有招术都已不必使用,知道不论如何厉害的杀手,对方都能轻易化解,必得另创神奇新招,方能克敌制胜。

也就是说,老四绝在一论的时候实力的高度已经达到了极限,后面提升的是精纯和广博。类似于下图的左右变化。



在这个阶段,接触到没接触过的武功不一定能提高他们的武学造诣,然而却能够对他们在武学上的研究形成印证,加强武学的厚势,所以欧阳锋不仅仅只是觊觎九阴真经,岳家武功秘笈也是他想要拿到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