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鰟鮍魚沒有人不認識,但個頭大有須的鰟鮍你知道嗎?它們叫“鱊”

鰟鮍魚很多人都知道,也有很多人將那些溪流、魚塘裡釣起來扁扁的,顏色很鮮豔的都叫鰟鮍,懶得理它們真正叫什麼,於是就統一叫它們為鰟鮍魚、菜板魚、四方皮、鏡魚等。其實它們中間還有一些叫“

鱊(yù)”,鱊和鰟鮍是孿生兄弟,作為魚友可能對它們更關注一些。特別是火山鰟鮍成為原生魚“網紅”火了一把。正因為人們只知道有鰟鮍而不知道還有“鱊”。所以,接下來如果有興趣的話請聽我來說道說道。


鰟鮍魚沒有人不認識,但個頭大有須的鰟鮍你知道嗎?它們叫“鱊”

我是鱊,鱊是什麼鬼?


本文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 鰟鮍和鱊是什麼關係,鱊亞科魚類概述。
  • 鱊屬魚類有哪些種類;常見的鱊有哪些;不同種類的鱊各有什麼特點。
  • 怎樣區別鰟鮍和鱊,鱊和鰟鮍有哪些相同點。
  • 鱊屬魚類怎麼養。


鰟鮍和鱊是什麼關係

歷史上有很多相同名字相近的人,人們喜歡將他們的名字搞錯,如有人將司馬光和司馬遷搞成同時代的人,有人把關公戰秦瓊來搞穿越。有人明明是兩兄弟,一個隨母姓,一個隨父姓,不瞭解的外人就以為他們不是兄弟。魚類中

鰟鮍(yù)的關係恰好如後者,雖然名字相差大,但它們是真正的孿生兄弟。它們都屬於鱊亞科魚類。鰟鮍是鰟鮍屬魚類,鱊是鱊屬魚類,都俗稱鰟鮍魚,是近親關係。

對於“鱊”的命名,我國講命名的典籍《爾雅》中就有說明,古代對於命名、規則、規範的書叫“辭”,如起草法律法規、條文等。《爾雅》是中國的辭祖之書。其中第十六章專門講述魚類命名。我們來看十六章的部分章節:

鯉。

鱣,鰋鯷。

鱧。

鯇。

鯊,鮀。

鮂,黑鰦。

鰼,鰍。

鰹,大鮦,小者鮵。

魾,大鱯;小者鮡。

.....

鱊鮬,鱖鯞。

翻譯成現代白話文“”就是說的鯉科魚;“”指現代鱧科魚類;“”指草魚;“”讀(jiān),指現代海里面的煙仔魚、金槍魚等的統稱;“魾,大鱯;小者鮡。”這句話說得更明白,泛指鯰形目魚類,古人將我國西南瀾滄江、怒江流域的魚類都作了一個命名,魾 (pī )也叫大鱯(hù) 或者巨魾,“小者鮡”說的意思是大的這類魚叫魾,小的呢就叫鮡(zhào),也就是我們現代魚類分類中的鮡科魚類,如紋胸鮡、石爬鮡(少數民族叫它石爬子)等。

那有關講鰟鮍、鱊的這行文字是什麼意思呢?

“鱊鮬,鱖鯞。”中鱊鮬(yù kū)就是小魚的意思。特指鰟鮍魚。因此,這類魚統稱叫鱊亞科,是鯉科下的一個亞科分支,下面來繼續瞭解鱊亞科到底有哪些種類。


鰟鮍魚沒有人不認識,但個頭大有須的鰟鮍你知道嗎?它們叫“鱊”


一、鱊亞科魚類概述

外國人之所以將中國原生魚鰟鮍叫“東方彩虹”,那是因為他們不瞭解或者歐洲鰟鮍太醜了,更正下,準確地講應該叫鱊亞科魚類,這些魚是個大家族,主要分佈在中國、東南亞和日本。生長在我國的鱊亞科魚類共分為3屬32種

中國鱊亞科魚類屬及名稱

鰟鮍屬:白邊鰟鮍、方氏鰟鮍、高體鰟鮍、擬斯氏鰟鮍、石臺鰟鮍、黑龍江鰟鮍、中華鰟鮍、刺鰭鰟鮍、粗紋暗色鰟鮍。

鱊屬:短鬚鱊、須鱊、二刺鱊、長汀鱊、興凱鱊、長身鱊(已消失)、無須鱊、彩鱊、大口鱊、大鰭鱊、廣西鱊(綠線鱊)、小鰾長身鱊、峨眉鱊、白河鱊、多鱗鱊、寡鱗鱊(已消失)、斜方鱊、條紋鱊、

越南鱊、朝鮮鱊(山津鱊)。

田氏鱊屬:、齊氏田氏鱊、革條田氏鱊、矛形田氏鱊。

鱊亞科魚類,作為曾經分佈於大江南北爛大街的魚類,這些生命力頑強,曾被釣魚人棄之喂貓的小雜魚,也經不住環境的變化,有的竟然已經不見了,這就是現狀。它們中有的很低調的存在,有的很高調豔麗的綻放,哪怕只有3到4年的生命週期。但依然週而復始,和河蚌相生相存到現在。我們先來對鱊屬魚類做個基本瞭解吧,看看哪些鱊是最常見分佈最廣的,哪些已經消失了。


我國常見的鱊有哪些?

最常見最廣佈的鱊有:興凱鱊、大鰭鱊。一個是最低調的鱊,一個是最大的鱊。興凱湖位於中俄邊境,興凱鱊雖然以產地興凱湖命名,但它從北至南到廣西都有分佈。大鰭鱊分佈就更廣泛了,從北到海南島都有分佈,這兩種鱊按理都好養,可是興凱鱊難伺候,容易死。這也是鱊(yù)中顏色最素雅的兩種。


我國已經消失的鱊有哪些?

已經消亡的鱊屬魚類有:產於雲南滇池的長身鱊;產於洞庭湖、鄱陽湖長江水系的寡鱗鱊

長身鱊是我國特有種,俗稱糠片魚,長約7釐米,滇池持續幾十年汙染,使它幼體的宿主河蚌數量大減,加上水葫蘆入侵因此而滅絕。寡鱗鱊的知名度很高,據說長寬幾乎等比,呈四方形,應該是外形非常獨特的一種鱊了,見過標本的人應該非常少。更別提說養過了。


鰟鮍魚沒有人不認識,但個頭大有須的鰟鮍你知道嗎?它們叫“鱊”

曾經生活在滇池中的長身鱊


上面兩種鱊已經不見了,時光不能倒回,也沒有任何的假設可以重來。如果還喜歡飼養這種魚,就好好的瞭解其他的鱊,它們有的素雅,有的驚豔,美,沒有一定的標準,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下面介紹的是一些鱊屬魚類的主要種類。


二、鱊的種類有哪些,怎樣挑選適合自己養的品種

大鰭鱊

是個體最大的一種鱊。


鰟鮍魚沒有人不認識,但個頭大有須的鰟鮍你知道嗎?它們叫“鱊”

大鰭鱊

生活在農村的人很熟悉鰟鮍魚,但經常釣魚的人也會驚奇的發現,鰟鮍也可以長到巴掌大小,其實,要是認真的區分的話這種鰟鮍就是大鰭鱊。在鱊亞科中屬於最大號的。

大鰭鱊分佈廣泛,在淺水湖泊內數量較多。體扁而薄,呈卵圓形。口亞下位,略呈馬蹄形。口角須極短。側線完全,背鰭和臀鰭均具粗壯硬刺,最大個體可達17釐米。我國的大鰭鱊按產地可以分為4個品種,分別是遠東大鰭鱊、江西大鰭鱊、湖南大鰭鱊、海南大鰭鱊。


興凱鱊

是最低調素雅,最難飼養的一種鱊。


鰟鮍魚沒有人不認識,但個頭大有須的鰟鮍你知道嗎?它們叫“鱊”

興凱鱊

興凱鱊的是個鱊中的異類,身上沒有一點顏色。口很小,口裂非常淺,口不能張得很大。臀鰭的顏色從外到內依次為黑、乳白、黑,這是興凱鱊外觀上最為明顯的特徵。臀鰭有兩列黑色小斑點。腹鰭和臀鰭為黃白色,雄魚臀鰭外緣鑲有較寬的深黑色飾邊。雌魚臀鰭無黑邊。

興凱鱊可能是鱊亞科中最難養的種類,十分容易餓死。野外品種幾乎只吃素,不建議新手養。


越南鱊

最喜歡打鬥的鱊,缸霸!


鰟鮍魚沒有人不認識,但個頭大有須的鰟鮍你知道嗎?它們叫“鱊”

越南鱊

和紅須鱊一樣,是個攪屎棍。雖然命名為越南鱊,但廣西有分佈,就像越鬥一樣也在廣西有分佈。同時,越南鱊也是非常漂亮的一種鱊。


紅須鱊

分佈於廣西柳州等地。缸養後非常容易掉色,若能養出野外的髮色狀態是非常不易的。紅須鱊和白邊須鱊非常接近,也非常漂亮。


鰟鮍魚沒有人不認識,但個頭大有須的鰟鮍你知道嗎?它們叫“鱊”

紅須鱊


鰟鮍魚沒有人不認識,但個頭大有須的鰟鮍你知道嗎?它們叫“鱊”

紅須鱊


白邊須鱊

鰟鮍魚沒有人不認識,但個頭大有須的鰟鮍你知道嗎?它們叫“鱊”

白邊須鱊


鰟鮍魚沒有人不認識,但個頭大有須的鰟鮍你知道嗎?它們叫“鱊”

白邊須鱊


齊氏鱊(為田氏鱊屬種類)

齊氏鱊和安徽肯氏鱊是一年四季色彩最穩定的鱊。


鰟鮍魚沒有人不認識,但個頭大有須的鰟鮍你知道嗎?它們叫“鱊”

齊氏鱊


鰟鮍魚沒有人不認識,但個頭大有須的鰟鮍你知道嗎?它們叫“鱊”

肯氏鱊

齊氏鱊主要分佈在廣東和福建。福建最出名的齊氏鱊產自泉州和福州兩地,野生的齊氏鱊非常珍稀,野外捕撈屬於違法行為。


廣西鱊(綠線鱊)

在魚友玩家口中叫綠線鱊,以前屬於副鱊屬,叫廣西副鱊,後來副鱊屬合併到鱊屬,因此叫廣西鱊。和朝鮮鱊是同一個品種。體型修長,和一般常見的鱊鼓形不同,更接近廣西境內的䰾類小魚。䰾類魚為豎形粗紋,綠線鱊側線上方的綠色橫紋非常顯眼,非常獨特。


鰟鮍魚沒有人不認識,但個頭大有須的鰟鮍你知道嗎?它們叫“鱊”

廣西鱊 綠線鱊


鰟鮍魚沒有人不認識,但個頭大有須的鰟鮍你知道嗎?它們叫“鱊”

廣西鱊 綠線鱊


鰟鮍魚沒有人不認識,但個頭大有須的鰟鮍你知道嗎?它們叫“鱊”

朝鮮鱊


大口鱊


鰟鮍魚沒有人不認識,但個頭大有須的鰟鮍你知道嗎?它們叫“鱊”

大口鱊


短鬚鱊


鰟鮍魚沒有人不認識,但個頭大有須的鰟鮍你知道嗎?它們叫“鱊”

短鬚鱊


長汀鱊


鰟鮍魚沒有人不認識,但個頭大有須的鰟鮍你知道嗎?它們叫“鱊”

長汀鱊


鰟鮍魚沒有人不認識,但個頭大有須的鰟鮍你知道嗎?它們叫“鱊”

長汀鱊


小結:

作為原生觀賞魚愛好者,怎樣選擇自己喜歡的品種,無非是從個人喜好出發,然後根據產地,髮色情況,飼養的難度,品種的稀有性保持量等等因素去做選擇。


三、鰟鮍和鱊的區別在哪裡?

上面講了有關鱊的這麼多品種,但還是有魚友不知道怎麼分辨鰟鮍和鱊,該怎麼分辨?我教大家四步辨別法,輕鬆識別“鱊”。

步驟1、先看個頭,鱊的個頭比鰟鮍大,個大的是鱊,個小的是鰟鮍。

步驟2、再來判斷有沒有須,有須、短鬚的為鱊,鱊中還有一種是無須的,叫無須鱊。鰟鮍是沒有須的。


鰟鮍魚沒有人不認識,但個頭大有須的鰟鮍你知道嗎?它們叫“鱊”

有須的必定是鱊,無須的可能是鱊,鰟鮍是沒有須的


鰟鮍魚沒有人不認識,但個頭大有須的鰟鮍你知道嗎?它們叫“鱊”

鱊的須有長短之分


步驟3、再看鰭,大多數鱊的鰭是蝴蝶紋,紋路複雜;大多數鰟鮍的鰭簡單無花紋或少量花紋。


鰟鮍魚沒有人不認識,但個頭大有須的鰟鮍你知道嗎?它們叫“鱊”

大部分鱊髮色時鰭有蝴蝶紋


鰟鮍魚沒有人不認識,但個頭大有須的鰟鮍你知道嗎?它們叫“鱊”

鰟鮍除了少部分鰭有婚姻色,大部分比較素雅


步驟4、最關鍵的一步來了,看側線,如果上面兩步還不能區分鱊和鰟鮍的話。如果側線完整必是鱊無疑,如果側線不完整,只有靠近鰓的位置有三片鱗有側線就可以判斷是鰟鮍。


鰟鮍魚沒有人不認識,但個頭大有須的鰟鮍你知道嗎?它們叫“鱊”

鱊的側線完整,鰟鮍的側線不完整,這是關鍵區別


鱊和鰟鮍的區別方法有了,知道了它們之間的差異,但這兩類魚是近親,有很多行為特徵是相同的,鱊和鰟鮍的相同點具體表現有以下兩點:

1、區分公母的方法是一樣的

鱊和鰟鮍分辨公母的方法一樣,雌性鱊低調,顏色暗淡,繁殖季拖著長長的產卵管於腹部體外,雄性鱊色彩豔麗,嘴部有星珠突起。


鰟鮍魚沒有人不認識,但個頭大有須的鰟鮍你知道嗎?它們叫“鱊”

雌性色彩素雅,有產卵管


2、鱊和鰟鮍的繁殖方式是一樣的

鱊和鰟鮍繁殖方式一樣,都離不開河蚌。它們和河蚌是互存相生,互助合作雙贏的典範。是命運的共同體,沒有河蚌也就沒有了鰟鮍和鱊。沒有了鰟鮍和鱊也就沒有了河蚌。


鰟鮍魚沒有人不認識,但個頭大有須的鰟鮍你知道嗎?它們叫“鱊”

繁殖都離不開河蚌


四、鱊屬魚類怎麼養?

鱊和鰟鮍一樣都屬於雜食性小型溪流魚。飼養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是一種非常考驗耐心的原生魚,簡單呢就是它不挑食,水溫水質要求不是很高,說容易養死的除了部分種類外,其他的還好,鰟鮍屬於高氧性魚類,不去管它當然容易死。說鱊亞科魚類難養,是因為它離開了野外環境採用人工餵養髮色不容易,保持髮色時間就更難了。單純把它養活不餓死不算難事,怎樣悉心照料好卻是另外一回事。大多數鱊亞科出水時都以奪目的金屬光澤和獨特的體色使人驚豔,可是當把它們放入魚缸中飼養時,顏色卻逐漸的褪去了。這是為什麼呢?

鱊亞科是一種極其鍛鍊養功的原生魚,要想讓它們保持野生狀態下的體色要做到以下幾點:

1、鰟鮍喜歡開闊的水域,魚缸必須要大,120到180釐米為宜,60公分的偏小,但太大的缸也不合適。

2、底砂最好選用原生地的底砂,種植密集的水草,儘量模擬野外環境。

3、養殖一些河蚌和螺類,這樣有助於雄性為了爭奪配偶和蚌而髮色。

4、因為鱊和鰟鮍是高氧耗型魚類,要有過濾增氧設備。

5、鰟鮍和鱊喜歡群居,要採用20條以上,公母配對放養,這樣整體欣賞性更強。

6、魚缸三面最好用暗色背景紙圍起來,留一面觀賞,暗調環境有助於髮色。

7、鰟鮍喜歡清潔環境,需要養幾條底棲鰍或者工具魚,操持水體清潔。也便於觀賞。

8、餵養顆粒飼料、米飯,每次適量,間隔一段時間餵養一點紅蟲之類的葷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