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疫情背後,關於健康的五大反思

2020年新春,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14億人陷入全民的焦慮、恐慌和危機中。


舉國馳援,封城封路,停工停業,宅家抗疫……


痛定思痛,我們驚覺:健康,才是一切的大前提!


那麼,疫情背後,對於健康我們應該反思什麼?


疫情背後,關於健康的五大反思


疫情背後,關於健康的五大反思


01

身體要健康,先要管住嘴


非典過去多年後,新冠肺炎讓“野味”再次成為全民熱議的話題。不同的是,焦點從果子狸變成了蝙蝠。


疫情爆發之初,鍾南山院士就說過:疫情可能源自有些人吃野味,中國人請“管住嘴”!


而販賣野生動物供人食用的華南海鮮市場,更被懷疑是此次肺炎疫情的源頭。


疫情背後,關於健康的五大反思


野味真的有那麼好吃嗎?不如說,很多人拿它當做炫耀的資本。


不惜冒著生命危險,來尋求“普通人”所不能感受的刺激。


廣東省林業局的調查數據顯示:吃野味的人群中,12%是為了炫富,37%出於獵奇。而佔比最大的,是45.4%的人,以為吃野味可以進補食療。

這些人認為,野生動物有更高的營養價值。禾花雀,能壯陽;穿山甲,能通乳;梅花鹿,能延壽……


疫情背後,關於健康的五大反思


事實真的如此嗎?將野生動物吃成瀕危甚至絕種自不必說,即便就人體自身健康而言,“野味”的負面影響,也不能避而不見。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就總結了一大堆不能吃的“野味”:

孔雀肉味鹹、涼、有小毒,人食其肉者,自後服藥必“不效”;

鴛鴦雖好看,但跟孔雀一樣“肉味鹹、涼、有小毒”,更可怕是食後頭疼、可變成終生疾病;

野馬“肉味辛、苦、冷、有毒”,多吃會“生瘡患痢”。


甚至古來一直受到推崇的熊肉,雖然沒毒,李時珍也提醒,“有痼疾者不可食”,這句話本身,似乎就否定了民間所謂“吃啥補啥”的說法……


現代科學,則從另一個側面揭示了食用“野味”的風險——

疾病


“埃博拉”病毒在中部非洲大爆發的起因,就是因為當地居民食用了附近森林裡的靈長類動物;更不要說17年前大名鼎鼎的“野味”——果子狸……


從營養角度看,野生動物和家養動物的差別微乎其微,食用珍稀野生動物,既不能益壽延年,也不能青春永駐。


疫情背後,關於健康的五大反思


而管住嘴,日常最關鍵的一點,要做到飲食有節制。


不少人一看見美味就心旌動搖,狼吞虎嚥地吃得肚子撐脹。這就是典型的暴飲暴食。


暴飲暴食的危害可不止變胖那麼簡單,消化功能紊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


所以,無論是否處於疫情時期,管住嘴都非常重要。


否則,為了口腹之慾輸了健康,就太得不償失了。


02

免疫力,是最好的醫生


免疫力是怎麼為人體築起健康防線的呢?


這要從人體免疫系統的三道防線說起。


第一道防線,由皮膚、黏膜組成,能有效阻擋各種致病微生物的侵入,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同時它們的分泌物,比如皮膚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胃黏膜分泌的胃酸,能起到殺滅病菌的作用。


疫情背後,關於健康的五大反思


而當病菌突破第一道防線時,第二道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如唾液中的溶菌酶)和吞噬細胞就會出來“沉著應戰”,它們具有溶解、吞噬和消滅病原體的作用,讓病原體“聞風喪膽”。


疫情背後,關於健康的五大反思


至於第三道防線,由免疫器官(如淋巴組織)和免疫細胞(如淋巴細胞)構成。當病原體侵入人體後,淋巴細胞會受刺激產生抗體(即免疫球蛋白),為人體清除以及滅殺病原體立下“汗馬功勞”。


疫情背後,關於健康的五大反思


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免疫力是人體最好的“醫生”!

在中醫裡,也將免疫力稱為“衛氣”。


《黃帝內經》中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人的衛氣足,便能與外界的病邪相抗爭,衛氣弱的人,動不動就感冒發燒,而衛氣強的人,病毒邪氣只會繞道而行!


所以,要從平時就養育衛氣,酗酒熬夜,無肉不歡,還整天不愛動的人,再不改改就晚了!


多鍛鍊,少熬夜,節制菸酒,健康飲食,增強免疫力,才能更好地抗擊病毒。


03

中醫藥,真的被低估了


此次疫情治療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


不信請看:


廣東省,80%以上的確診病例都要運用中醫的方法來給患者治療,效果顯著;


山西省,不僅使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有效率高達90%;甚至還做到確診感染者0死亡,新增病例0出現。


疫情背後,關於健康的五大反思


2月6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薦了一個治療的新方:清肺排毒湯,對新冠肺炎具有良好療效;


2月14日,武漢江夏區大花山方艙醫院正式開艙,在診療方面,將採用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


方艙醫院內的太極拳、八段錦,被官方頻頻點名,成為一線抗“疫”康復新力量……


疫情背後,關於健康的五大反思


長期以來,很多人都認為中醫是慢郎中,甚至認為中醫不科學了。


此次疫情中,中醫卻扮演了重要角色,自從把中醫力量投入一線,捷報頻傳,經方、針灸、艾灸紛紛發揮了作用。


事實證明,中醫藥參與率高的地方,治癒率就高;中醫藥參與率低的地方,治癒率就低。


但,總有噴子們“侃侃而談”,他們不斷地諷刺,甚至把臨床效果說成僥倖。


試問,中醫黑們,你們還有良心麼?那些在一線奮進的中醫師,哪個不能證明中醫的強大?


疫情過後,希望更多人關注中醫、支持中醫。


中醫傳承千年,凝聚了無數先人的心血,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和責任,把這份光榮傳承下去!


04

傳統飲食方式,亟待改變


一盤盤美食,大家一起夾,歡聲笑語、頻頻舉杯,“中式共餐”確實體現親情友情、熱鬧非凡、溫馨無比。


殊不知,背後卻隱藏著極大的健康風險。


疫情背後,關於健康的五大反思


因為,每個人的唾液就隨著這筷子、勺子,隨著這親密交談進入了食物,交流到每個人的身體裡了,這也給細菌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帶來了極好的機會。


雖說新冠病毒的傳播,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但這次疫情,我們真的有必要重提“分餐”這一老話題了。


首先,分餐制有利於避免經口傳播疾病,防止“病從口入”。


在家裡,也要減少家庭成員間互相的唾液或通過食物的傳播。而且很多疾病,比如說幽門螺桿菌的傳播,跟我們中國人家庭就餐形式是密切相關的。


疫情背後,關於健康的五大反思


家裡採取分餐制,好處多多:


首先,有利於節約糧食,減少浪費。


各種合餐(家宴、請客、會餐等等),吃剩一些飯菜是司空見慣的,結果造成浪費。分餐制各取所需,根據自己的飯量和需要進食,避免浪費。


其次,有助於均衡營養,防止偏食。


分餐制可以根據每人每餐需要的營養,搭配飯菜,保證每餐有適量的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物質,尤其是對兒童,可以起到杜絕偏食、挑食的目的。


疫情背後,關於健康的五大反思


再次,有利於防止胃病發生。


合餐制時,大家的筷子、勺子相互接觸食物,很可能使某些人唾液、口腔中的幽門螺桿菌傳染給他人。該種病菌較為頑固,是造成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的主要原因。


關於分餐、公筷公勺的使用,以往說的多、做的少。


但是,在新冠肺炎肆虐的今天,我們不僅要大聲疾呼,更要付諸行動,不能再說說而已。


05

健康,是你最大的責任


有人說:

健康是1,事業、財富、婚姻、名譽種種都是0,有了前面的1,後面的0才有價值。


每個人都會做蠢事,但最蠢的就是忽視健康,平時捨不得花時間鍛鍊,捨不得花錢養生保健,卻要排隊花光所有的錢,換回那條平時自己都不愛惜的命。


古人說:“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神相俱,泰然百歲以上。”


許多人只顧拼命工作,累倒在崗位上。拼命乾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可為了工作透支身體、犧牲健康的做法不但不可取,還是一種愚蠢。


疫情背後,關於健康的五大反思


你可知道?你的健康不只是你自己的,還是你的愛人、子女、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是你的家人和家庭的。


從現在開始,如果愛自己、愛家人,就改變自己固有的不良習慣。


在年輕和身強力壯時就必須關心自己的健康,多保養、多調理、多運動,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狀態。


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


疫情背後,關於健康的五大反思

疫情背後,關於健康的五大反思


一場疫情,讓我們明白:

健康,才是最大的財富;

擁有健康的人,才是最後的贏家!


健康,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前提。

從現在起——

關注健康,別讓生命留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