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中国五千年来最潇洒的人,读懂他就读懂了生活

有句话说: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年轻的时候,总是觉得苏轼和苏东坡其实是两个人,后来才知道,那其实是一个人的两种人生。

他一生风雨,过眼云烟,我行我素,泰然处之,把别人眼中的颠沛流离,活成了属于自己的潇洒人生。

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懂生活的男人,实至名归。


中国五千年来最潇洒的人,读懂他就读懂了生活

1

公元1057年,20岁的苏轼进京赶考。

他参加的不是普通科举,而是皇帝专为选拔特优人才而设置的制科考试,比我们今天的高考不知道要难出多少倍。

在整个宋朝时期,通过科举考试录取的进士共有4万多人,但通过制科考试被录取的,只有区区41人,概率不足普通科举的千分之一。

这其中就有苏轼。

金榜题名的苏轼被朝廷任命为杭州通判,从基层做起。

那时候的杭州,并没有现在这般温润的美景,相反,城里处处都是寸草不生的盐碱地,百姓们连饮水都有困难。

苏轼上任后,立刻带着乡亲们西湖边实地勘察,着手疏通“钱塘六井”,解决百姓们的吃水难题,更让净水润泽苏杭土地。杭州百姓无不为苏通判叫好。

苏轼入仕后不久,北宋政坛就发生了一件影响重大的政治案——王安石变法案。

新党以王安石为首,要改革,要变法。

旧党以司马光为首,要保守,要持旧。

但苏轼表示:我哪边儿也不站,谁对国家百姓民生真正有益我就挺谁。


中国五千年来最潇洒的人,读懂他就读懂了生活


这样一来,苏轼就被新党和旧党一起排挤,两方都不认他是自己人,他左右不受待见。

在新党旧党的势力反复中,苏轼被贬来贬去,到了一个地方,板凳还没坐热,就再次被迫颠沛流离。

在他40年的为官生涯里,苏轼在贬谪之地待了整整33年。

但在苏轼看来,这并不是顽固,这是君子该有的人格:不论谁得势,我只为百姓的利益说话,对百姓有利,我就点赞,对百姓有害,我就拍砖。

后世词评家王国维赞美苏轼为官的德行,这样说道:“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中国五千年来最潇洒的人,读懂他就读懂了生活


2

1079年,苏轼从徐州调任湖州知州。
到任后,他例行公事地给皇上写了一封感谢信《湖州谢表》,但谢表中有一些词句,令新党极为不满,于是新党们便把事情搞大,四处搜集苏轼的作品,找出那些他们认为带有讥讽之意的词句,向朝廷告发,说苏轼诽谤皇上,抨击变法。

皇帝一看,这还了得?于是一道圣旨,将苏轼从湖州抓回来,下了御史台大牢。

宋神宗本欲处死苏轼,但在包括母亲曹太后在内的众多苏粉的极力劝谏下,神宗释放了苏轼,但将他贬谪到蛮荒的黄州,做一个名为“黄州团练副使”的芝麻小官。

这就是北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也是苏轼人生的转折点。


中国五千年来最潇洒的人,读懂他就读懂了生活

苏轼带着全家20多人来黄州赴任,但官职低微,工资也低,根本无法养活家人。

于是苏轼去求见黄州太守徐君猷,徐君猷一向仰慕苏轼的品格,于是出手相助,将城东自己名下的50亩土坡赠与苏轼。

从此,苏轼脱去了文人的长袍方巾,穿上农人的芒鞋短褂,每天的日常就是:筑水坝,建鱼池,请教老农、喂养牲口,研究吃的,解决一家人温饱,日子过得不亦乐乎。

他非常感激徐君猷赠与的这个土坡,还给自己起了一个别号——东坡居士。

在东坡之畔,苏轼还盖了一座“东坡雪堂”,每天在堂中饮酒烹茶。慕名而来的朋友和粉丝们络绎不绝:道士杨世昌、同乡巢谷、诗僧参寥、画家米芾、琴师崔闲、开酒坊的潘丙、卖草药的郭遘……

如他在文章中所写:“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在经历人生和仕途的起落浮沉之后,苏轼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最大意义,那就是——人生有味是清欢。


中国五千年来最潇洒的人,读懂他就读懂了生活

3


一日,苏轼与好友刘倩书在南山游玩,两人在山中寻觅野菜充饥饱腹,饭后,苏轼写下了那首《浣溪沙·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原来,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还有一次,苏东坡约了三五好友一起出游,不料天降急雨,众人都纷纷跑着找地方躲雨,只有苏轼一人在雨中拄着竹棍淡定前行,还顺便作了一首千古佳作《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黄州的那些年,苏东坡写出了无数这般心境旷达的佳作,看过的人无不赞叹。

学者章元弼就爱苏轼的文章到痴,痴到什么程度呢?他曾娶了一位貌美的妻子,但结婚后,他每天晚上不是和妻子恩爱,而是坐在窗前读苏轼的诗。

妻子感到被冷落,十分不满,于是对章元弼说:“你天天就知道读苏轼的诗,从来不关心照顾我!我觉得你爱苏轼胜过爱我,要不你把我休了吧!”

于是,书呆子章元弼就真的把美娇娘休了。

……

除了文人和官员们,连皇帝都爱苏轼豁达洒脱的文风,《宋史》中记载: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良,称为天下奇才。而他那些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和《寒食帖》等,大都是被贬谪黄州之后的作品。

苏轼的处世哲学值得所有人学习,那就是:凡事从心所欲,尽人事,听天命。

平稳顺遂,固然值得欣喜,经受挫折,也问心无愧。

中国五千年来最潇洒的人,读懂他就读懂了生活

4


除了心境豁达,才华横溢,苏轼还是个大吃货,他不仅爱吃,而且整天乐于研究美食的做法。

他做的豆粥软如酥,他蒸的鱼香滑可口,他还留下了许多以他名字命名的佳肴,如著名的“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等。


中国五千年来最潇洒的人,读懂他就读懂了生活

他把各种山珍野味写进诗词里,一派活色生香。他说春天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他说,若能吃一顿鲜美的河豚肉,就是去死也值得。

他工资微薄,买不起好的食材,于是买了很多黄州特产的土猪肉,换着花样烹调,还专门做了一首《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来自娱自乐。

苏轼爱喝茶,平日嗜茶如命,但宋朝时,好茶为皇宫贵族专享,苏轼买不起,于是他就自己在东坡上种茶,自给自足。

1093年,62岁的苏轼贬谪到海南儋州,在当时,儋州是实实在在的蛮荒之地,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对很多人而言,破败荒凉的儋州,根本就不是人待的地儿。

可苏轼不以为然,他在儋州发现了满沙滩的牡蛎,于是非常开心地换着花样吃牡蛎,还写信给三儿子说:

“儿子!你爹我在儋州发现了惊人的美食,就是牡蛎!这玩意儿实在是太好吃了,爸爸给你留了一些,你千万要保密,别跟朝廷上你那些叔叔们讲!不然他们都争着来儋州吃牡蛎,你爸爸我就没得吃了!”


中国五千年来最潇洒的人,读懂他就读懂了生活

又有一天,苏轼闲着没事儿,跑去穷人朋友老刘家玩儿,正好老刘在做酥饼,苏东坡从锅里拿起就吃,觉得酥酥脆脆,甚是好吃,便问老刘:“这饼叫啥名儿?”

老刘说:“没名儿。”

苏轼说:“好!那就叫‘为甚酥’(为什么酥)吧!”

简直就是一个大写的逗比。

1094年,苏轼被下放到流行时疫的惠州,他的粉丝和朋友们纷纷写信来安慰他,鼓励他。

然而被安慰的苏轼却开心地每天吃起了荔枝,并给朋友们回信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东坡就是这么逍遥自在。他怀着一颗干干净净的赤子之心,不论在任何艰苦的环境里,都能把生活过成诗和远方。

中国五千年来最潇洒的人,读懂他就读懂了生活

5


苏轼在贬谪之地,不仅能把物质生活过得精致讲究,还能把精神生活填充得饱满多彩。他学佛,平日最大的乐趣就是与佛印禅师谈禅论道。他总是想在佛禅的境界上比佛印禅师略高一筹,但却总是失败。

比如有一次,苏轼在河边与佛印喝茶,身边有一条狗正在啃骨头,他便指着狗戏谑禅师说:“狗啃河上(和尚)骨”。

谁料佛印扔了一把题有苏东坡诗词的扇子到河里,回了他一句:“水流东坡诗(尸)”。

两人相视大笑。


中国五千年来最潇洒的人,读懂他就读懂了生活

还有一次,苏轼在外饮酒到半夜,回家的时候已经三更了,看门的童子早就困得睡着了,任凭苏轼怎么叫门他也不开,于是他只好跑到江边,听了一夜潺潺水流的声音。

第二天回到家,他就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词写完了,苏轼觉得不过瘾,他想恶作剧一下,于是命令小童把这首新作送到城里人多的地方去传阅,太守看到了这首词中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以为苏轼要逃出城去跑路,吓坏了,如果苏轼跑了,他岂不是要被朝廷问责?

于是太守赶紧带人赶到苏轼住所,却发现,苏轼翘着脚在家里补觉,鼾声震天,人家根本没想跑。


中国五千年来最潇洒的人,读懂他就读懂了生活

贬谪流放,对别人来说可能是如禁牢狱的苦日子,但对于东坡而言,他觉得这是吃喝玩乐的好去处,境随心转,根本不需要跑,在哪里都是一样的逍遥。

贬到黄州,他便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到惠州,他就要“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贬到儋州,别人都觉得民风不开,苦不堪言,他却说“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可谓风花雪月时时好,他乡无处不故乡。

正如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所写,苏轼是一个“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有锋芒却会隐藏,内心丰富又充满情趣,知世故却不世故。这或许就是千年来,人们都会喜欢他的原因吧。


中国五千年来最潇洒的人,读懂他就读懂了生活

苏轼的一生,可谓丰富多彩:写诗,作画,酿酒,煎茶,做菜,旅游,学佛,谈禅……

上能与皇帝谈论国之大政,下能与乞丐研究今晚吃啥,正经的时候能写出全民拜读的惊世之文,逗比的时候堪称北宋第一段子手,他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过得活色生香,过成独一无二的限量版。

前半生,他是苏轼,勤勉,正直,负责。

后半生,他是东坡,欣然,超脱,清欢。

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句话:人应该生活,而不仅仅是活着。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只有学会像苏轼这样,境随心转,在心中修篱种菊,生命才不会荒芜,才能在任何状况下,都焕发出生机与力量。


中国五千年来最潇洒的人,读懂他就读懂了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