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浙江省有座貢橘園,不僅能吃喝玩樂,還可瞭解橘子的文化

說起黃岩,就不得不提黃岩蜜橘。遠在唐宋時期,黃岩蜜橘已是送往朝廷的貢品。如今,黃巖區政府著手打造的貢橘園,成為了集旅遊、採摘、學習參觀於一體的城市綜合園區。


江南人家多橘樹,尤其是位於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的蔡家洋村,不僅橘多,這裡的貢橘園,更充滿了詩情畫意。

貢橘園數千畝柑橘,金果飄香,光彩照人。

浙江省有座貢橘園,不僅能吃喝玩樂,還可瞭解橘子的文化

貢橘園內以黃岩蜜橘為主打產品

沿著園內的廊道漫步,滿目的橘樹一棵緊挨著一棵,枝頭掛滿了蜜橘,像一個又一個的小彩燈,裝點了整座橘園,散發著迷人的香氣,使人徜徉其間,精神為之一振。

你若認為貢橘園內僅有橘樹那就錯了,這兒還有數不盡的花草樹木,更有人文景觀和娛樂設施點綴其間,增添了人們賞園的樂趣。木棧道、貢橘舫、橘三仙亭、觀光橋、內核遊步道、遊船碼頭……每一處都風景如畫、趣味十足。

浙江省有座貢橘園,不僅能吃喝玩樂,還可瞭解橘子的文化

貢橘園內還有大片的油菜花,也是一大亮點

更引人注目的是,貢橘園內還以展板的形式呈現了深厚的黃岩蜜橘文化。從“橘源流長”“橘跡永寧”“宋橘包貢”“元橘甘永”“明橘興利”幾個版塊講述了黃岩蜜橘的歷史淵源。

早在唐代,黃岩蜜橘就已列入了朝廷貢品。明永樂年間,日本僧人智惠千里迢迢來到台州,把黃岩蜜橘的種子帶回了日本,若干年後,黃岩蜜橘在日本獲得了極好的聲譽,被日本人稱作“唐蜜橘”。

浙江省有座貢橘園,不僅能吃喝玩樂,還可瞭解橘子的文化

貢橘園內的木質廊道

已有兩千多年種植歷史的黃岩蜜橘,如今的味道是否與古人所品嚐的並無二致?想必還是甜滋滋的、透心涼吧?如果真是這樣,那黃岩蜜橘也稱得上是“活化石”了。

新中國成立以後,黃岩蜜橘更是走出國門。1949年12月,毛澤東出訪蘇聯,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與斯大林會面時,指著身邊的黃岩蜜橘,向對方介紹道:“這是中國最好的橘子——黃岩蜜橘。不要看它個頭小,但非常甜喲。”斯大林細細品味後點點頭,對其讚譽有加。

園內還從“橘井泉香”“橘油芬芳”“橘食怡人”三方面介紹了蜜橘的廣泛用途。

“橘井泉香”其實是一則故事,西漢劉向的《列仙傳》中有記載。相傳西漢文帝時,一位名叫蘇耽的人,醫術精湛,為人治病常常不收取報酬,特別喜歡養生之術,人稱“蘇仙翁”。有一年,蘇耽要出趟遠門,三年後才能回來。臨刑前他告訴母親:明年會有一場大的瘟疫,如有人感覺惡寒發熱,就給他一些井水,一片橘葉,煎成湯口服,很快痊癒。後來的情況果真如蘇耽所料……井水橘葉治好了不少病。

浙江省有座貢橘園,不僅能吃喝玩樂,還可瞭解橘子的文化

貢橘園內的貢橘閣

柑橘的果皮、花及葉子中含有豐富的芳香物質,可用來提取精油製成香料,這就是“橘油芬芳”告訴我們的;“橘食怡人”主要說的是蜜橘在食品加工上的應用,可做糖果糕點,還能加工成果醬、果酒、果凍、果膠等,橘皮曬乾後又可泡水喝。

這些展板穿插在自然景觀中,人們在隨意瀏覽之餘便對黃岩蜜橘的文化有了一定的瞭解。這種巧妙的遊園設計思路,是花了心思的。

貢橘園,橘鄉人民傾力打造的這一現代化的田園綜合體,既拉動了本地經濟,又造福了橘鄉人民,如今已趨於品牌化,成為一張響噹噹的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