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五代時耀州出了個節度使 任職7年盜遍關中大小皇陵 堪稱倒鬥鼻祖

陝西西安往北大約80公里左右有個耀州區,這裡古稱華原、耀縣,它地處渭北高原南緣,是關中通向陝北的天然門戶,這裡自古有”北山鎖鑰”之稱。耀州歷史悠久,曾是上古陰康氏的治地,置縣歷有2160多年。


五代時耀州出了個節度使 任職7年盜遍關中大小皇陵 堪稱倒鬥鼻祖

耀州歷史上也是名人輩出之地,隋唐時的醫藥學家孫思邈、西晉哲學家傅玄、唐代書法家柳公權、史學家令狐德棻和北宋山水畫家范寬等都是耀州人。除了這些在歷史上留下豐功偉績的名人,耀州歷史上還有一個另類名人。

要說他的名字其實好多人可能沒聽說過,這個人就是五代時的耀州刺史、鼎州節度使溫韜,但是後人們還送他一個綽號倒鬥界的鼻祖,這樣一說大家可能就知道了吧,溫韜任職7年時間,幾乎率軍盜遍除乾陵外的關中大小皇陵,後世孫殿英之類跟他比起來幾乎不值一提。


五代時耀州出了個節度使 任職7年盜遍關中大小皇陵 堪稱倒鬥鼻祖

《新五代史·溫韜傳》記載,“韜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資治通鑑》也有記錄,“華原賊帥溫韜聚眾,唐帝諸陵發之殆遍。”可以說溫韜的出現,讓盛唐的地下歷史幾乎遭遇了毀滅,對於今天研究唐代歷史也是一大損失。


五代時耀州出了個節度使 任職7年盜遍關中大小皇陵 堪稱倒鬥鼻祖

溫韜生年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了,據說他年少時就做了盜賊,可能家境並不是很好。後來他又投靠鳳翔節度使岐王李茂貞,為了迎合討好岐王,他改姓李,改名李彥韜,看來這個溫韜也是一個狡猾的人吶,李茂貞把華原縣改為耀州,命溫韜為刺史。之後,唐王朝皇陵的噩夢就拉開序幕了。


五代時耀州出了個節度使 任職7年盜遍關中大小皇陵 堪稱倒鬥鼻祖

溫韜給中國帝王陵帶來的破壞是災難性的,也是不可逆轉的破壞,許多珍貴的文物被他所毀壞,真是可惜了。所以史學界、考古界都認定溫韜是中國盜墓史上危險最大的一個盜墓者。

據說,唐太宗李世民死後把《蘭亭序》等眾多珍貴的名家書畫真跡作為陪葬品,帶進了昭陵。 溫韜挖開墓道進入宮室,見宮室建築富麗堂皇,床上的鐵匣中,藏有前世圖書,鍾繇、王羲之筆跡,紙墨如新。可是令人諷刺的是,不通文墨的溫韜在把一批書畫作品帶出昭陵後,看上的不是價值連城的書畫作品,而是裝裱在外的華美綢緞。他讓手下將上面的綢緞全部撕下來,而把這些珍貴的字畫都扔了。


五代時耀州出了個節度使 任職7年盜遍關中大小皇陵 堪稱倒鬥鼻祖

在他任節度使的七年時間內,唐朝諸帝的18個陵寢都被溫韜一一光顧,在挖掘乾陵之前他已經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據說溫韜和黃巢一樣,也興動數萬人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遇風雨大作,隨後人馬一撤,天氣立即轉晴。雖說他也曾盜掘十餘座皇陵,可能也是個不信邪的主,但是這次溫韜好像也害怕了,最終乾陵得以保存。


五代時耀州出了個節度使 任職7年盜遍關中大小皇陵 堪稱倒鬥鼻祖

七年之間,關中皇陵中的珍寶不知道有多少流落民間,珍貴的《蘭亭序》恐怕就是那時消失,到了後梁末帝貞明六年(920年),河中節度使朱友謙叛梁投晉,晉王助朱友謙出兵耀州,溫韜請求調到許州,梁末帝就擢他任許州節度使, 關中皇陵的災難也算是劫難到頭了。


五代時耀州出了個節度使 任職7年盜遍關中大小皇陵 堪稱倒鬥鼻祖

我國封建時代的教育,偷墳掘墓是不赦的大罪,即使五代中國社會動盪不堪,但盜掘皇陵也是難以原諒的。可是溫韜卻公然盜墓,並將所盜物品編成名冊公諸於世,這膽量可不是一般大,說他是盜墓者的鼻祖也不為過。

歷史上溫韜也是十分狡詐的人,而且也是反覆無常,他曾經通過宮中伶人賄賂劉皇后,並投其所好,把自己的私人住宅改成佛寺,作為皇后祈福用。有了皇后的美言,因此,莊宗對他也是非常厚待,給他賜名李紹衝。


五代時耀州出了個節度使 任職7年盜遍關中大小皇陵 堪稱倒鬥鼻祖

但是即使這樣因為作孽太多,溫韜從最終也難逃一死,後唐明宗李嗣源登基後,溫韜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他被關進了監獄,後來雖然釋放他回家種田,但是第二年就流放到德州,最後被被李嗣源賜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