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和父辈们交流正确教育孩子的方式?

逍遥53782


有不少父母容易产生一些错误的看法,认为孩子是为长辈们生的,因为各种原因,很多时候会将孩子交给老人帮忙照看,老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用于照顾孙辈,但尤其两代人的教育理念的差异、对待孩子的疼爱程度、心态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分歧,对于这样的问题,我认为要遵循以下几点处理原则。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不是老人的责任

对于养育孩子的问题,从来都不是老人的义务和责任,作为长辈,为了帮助我们分担压力,自愿帮忙照顾孩子、做家务、买菜做饭,投入时间、金钱,睡不好,劳心劳力,这种情况下,虽然老人普遍会存在隔代亲和溺爱孩子的情况。但是作为儿女,一定要明白,教育孩子是自己的责任,更应该抱持着感恩的心来对待老人。

在这个过程中,千万不要只看到老人溺爱的问题,更应该读懂老人对儿女的关爱之情。

老人为了孙辈劳心劳力花钱,不能伤了老人的心

有不少家庭在沟通这种问题时,作为儿女,没有及时的顾及到老人的情感,只针对老人溺爱孩子、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问题进行指责放大,无视了老人的付出,这样的做法,很容易伤了老人的心,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在跟老人沟通的时候,一定要首先肯定老人的付出和努力,尊重老人的情感,这样,才有进一步沟通的基础。

正视问题的存在,积极耐心的沟通

有的儿女,为了顾及老人的情感, 怕伤了老人的心,对于子女教育的矛盾,迟迟不敢跟老人沟通,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对的。一定要正视问题的存在,摆道理、讲事实,最好是多找一些反面的例子,让老人意识到,他们的溺爱,会给你们将来的生活和孙辈的人生带来哪些恶果,反复的沟通,逐步的改变,绝大多数老人并不是食古不化的老顽固,只要你合理充分的说明自己的观点看法,相信老人是能够接受的。

尊重老人的想法,征求老人的意见

老人作为一个过来人,对于人生、教育、家庭观念等很多方面都会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想法,虽然老人不一定对现代的教育理念熟悉和接受,但是作为传统中国观念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同样有着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观。因此,建议在沟通的同时,一定要多听老人的想法,让他们得到足够的尊重,而仅仅是指责。

对孩子从严要求,适度控制和老人的接触频率

孩子总是这样的,谁对我好,我跟谁亲。作为父母,你可以在家里对孩子从严要求,让老人看到你们的态度,如果跟老人没有住在一起的话,可以适度控制一下孩子和老人相处的时间,让孩子更加适应没有老人溺爱的环境。

我是元宝爸爸,家庭教育实践家,多平台独立撰稿人,分享专业的育儿、家庭教育知识和经验!欢迎关注我,留言讨论和交流沟通。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

元宝爸爸聊育儿


这个问题,预设了一个前提,就是父母辈或老人不懂现代教育,至少不如年轻人懂。


其实现实情况远非如此。我本人就是北漂姥爷,我也知道许多北漂带娃老人情况。现在很多带孩爷爷辈并不太老,也就刚退休的年龄,而且有许多受过良好教育。可以说,相当一部分,既有带孩子的经验与知识,又有大量时间学习新的育儿知识,恰恰在这些方面,比年轻父母带孩子更有优势。年轻人与这样的长辈正确交流育儿知识的首要态度就是虚心。

许多年轻人,既没带过孩子,又没时间系统学习相关知识,往往靠网络上看到的一星半点知识想当然管孩子,所以,因为这种情况与长辈发生矛盾,倒是应该好好反思,不能因为自己是孩子父母,就天生具备育儿经验、知识与良好的科学的育儿能力。

至于因长辈溺爱发生矛盾,其实并不重要,只是爷爷辈与父母辈爱孩子的方式不同而已,爷爷辈对孙儿辈的温暖爱意,其实是宝宝难得的情感滋养与精神财富。应该理解与包容。基本原则就是:无害即可行。当然,过分的溺爱是不好的,无论长辈还是年轻父母,都不应溺爱孩子!!!!


当然,对于没有文化又固执落后育儿成见的长辈,产生矛盾时,原则要坚持,说服更要有耐心,感恩父母,理解父母,其实也是为子女做榜样。相信大多数长辈是通情达理的。也不可否认,因此造成家庭不和的也很多,让长辈挨累出力出钱又流泪受委屈,是很不应该的。

就当过教师的我本人来说,比当年带女儿时还要上心:买大量早教书学习,写心得,写育儿诗上百首,姥姥每天还写育儿日记。在网上看最新教育经验与理论,并发给家人看,研究与购买玩具与童书,用文字图片视频记录宝宝成长,还从老家带来了狗狗小鸟与乌龟做宝宝玩伴,真是累并快乐着:人生再童年,与宝宝一起玩一起成长。


大洲文苑


这个问题道出了目前一个热门的社会话题。的确,置身于现代都市的年轻父母们,迫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很多都把孩子交由老人帮忙照看。但“隔代亲”的传统,使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往往因为太过于溺爱孩子,容易与年轻的宝爸宝妈们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出现分歧,甚至产生矛盾。这不但影响到了家庭和谐,更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那么,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年轻人该如何更好地与父辈们交流沟通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呢?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知足感恩,端正沟通态度。

虽然现实生活中,老人不计报酬、甚至是倒贴费用帮年轻人带孩子的现象比比皆是,似乎已经成了不成文的规定。但作为年轻人,我们必须知道,带孩子并不是父辈们的责任,他们也更没有义务帮着我们带孩子。因此,老人愿意出工出力、搭钱费神地帮助我们照看孩子时,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我们都应该知足感恩,真诚感谢父辈们的无私付出,感谢他们为我们分担了压力。只要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和沟通态度,我相信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问题的沟通上,都会顺畅和容易很多。

其次,要耐心包容,注意方式方法。

不管是出于年轻人对父辈该有的孝敬,还是出于对父辈帮忙照看孩子该有的感激,作为年轻人,我们都有义务,而且也必须让老人在生活中顺心顺意,而不能让老人出钱、出力,还要再伤神生气,过得不太顺心如意。具体来讲,当与老人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有不同的意见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采取老年人心理上容易接受的沟通方法。

在沟通节奏上:宜慢不宜快、宜少不宜多,要采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一点点渗透,慢慢让老人适应并接受现代城市的育儿理念。

在沟通语气上:应采取征询、商讨的语气。《弟子规》教导我们“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年轻父母们在让小朋友们背诵《三字经》等国学经典的同时,更应该身体力行地为孩子们做出表率。

在沟通人选上:应尽量避免由儿媳、女婿等与老人们沟通孩子的教育方式,而应由老人自己的儿子、女儿充当直接沟通人。实践证明,这样沟通不管是从沟通效率上、还是沟通效果上都更好一些。

最后,要虚心诚恳,相互取长补短。

其实,在教育孩子方面,尽管父辈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理念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些差别,但父辈们在隔代教育中也存在着很多优点和长处,值得年轻的宝爸宝妈们学习借鉴。年轻的父母们,往往都是教育孩子方面的理论家、空想家和口头派,说得往往都是天花乱坠,但要么是没耐心、怕苦累,要么是没长性、难坚持。而父辈们往往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教育孩子有爱心、有耐心,宽容仁慈。因此,作为年轻人不管是从让孩子得到更好教育的角度,还是从孝敬感激老人让老人更多体现自身价值的角度,都应该虚心诚恳地学习老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优点长处。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管我们与父辈在观念、理念、习惯、方式等方面有多大的差异或者矛盾,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我们都是为了孩子好,都有一颗真诚关心关爱孩子的心。相信,在共同关心关爱孩子的前提和基础下,只要年轻人懂得了知足感恩,抱着耐心包容、虚心诚恳的态度与老人进行沟通,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沟通效果,一定能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晨爸在线”微信公众号,一起交流探讨孩子教育问题中的酸甜苦辣。


晨爸在线CBZX




海棠999


1.假如教育孩子出现分歧,你可拿类似教育孩子的书让父辈看,让他们从中得到提高,不然直接去说的话,如语气不对,父辈不理解会生气的,容易产生矛盾,电视节目和网络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可以放给他们看,这样即受到教育,不经意中学到教育孩子的方法,矛盾还会减少。

2.父辈在教育孩子时,肯定给自己教育不一样,他会过于疼爱孩子,干什么都顺着孩子,在孩子教育和管理上松动,惯成不好习惯,在三岁到七岁前有些生活习性养成是很难改的,在这方面一定要重视。

3.在孩子教育上,父母要承担责任,对孩子的教育由自己来,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要把重任推给长辈,有的大部分长辈文化水平不高,新生事物接受起来比较慢,在教育孩子上力不从心,这一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过于放松把重任压给长辈教育出现问题你会后悔的。

总之,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是光说说而已,一家人都要共同努力,给孩子一个好的形象,好的学习纷围和环境,让孩子快快乐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云朵飘飘25



这个是很难的,父辈们也有一套根深蒂固的育儿理念,他们信奉了一辈子,不是那么轻易就可以改变的。


曾经看过一档综艺节目,孩子的姥姥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总是习惯用打孩子来解决问题。

这一点让孩子的妈妈很难接受。于是这位妈妈开始和姥姥沟通,姥姥却坚决认为,她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认为打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沟通无果之后,这位妈妈采取了很机智的做法,她开始转向和孩子沟通,表现出和孩子站在一起的立场,把家里有可能成为姥姥打人武器的东西全部扔掉!让孩子内心首先建立起安全感。

这样的话,起码孩子内心是有防备的,有了抵御暴力的铠甲,有妈妈这个坚强的后盾。


然后,妈妈在日复一日的交流中慢慢给姥姥传递一些先进前沿的育儿理念。交流、沟通、融合、身体力行,让事实说话,姥姥会看到、会慢慢地发生转变!

-END-

百合妈妈读心理


如何和父辈交流怎么正确的去教育孩子!到不如小父妻之间多勾通交流!想办法的好!因为这个问题有点难!不好勾通!简单的说吧:

一、不管是家里还是家庭以外的父辈们,他们的生长环境,接受教育的程度,还有几十年形成的固化的思维模式,人生经历和文化积淀,与年青的父母之间有带沟!

二、而年青父母教育孩子的理念!思维模式!人生经历和接受的教育与上一辈人还是有差别的!正所谓对三观的认知程度也有差别!所以有时不好勾通交流,这很正常!无可厚非!

三、所以最好的交流就是顺其自然!能勾通最好,勾通不了就沉默!千万不要强求!及时观察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和问题,及时去纠正引导解决它!还有一个科学的方法,就是去书店寻找答案!

四、建议:如果和父辈实在达不成共识!最好还是自己陪伴教育孩子吧!苦就苦点,累就累点!只要经得住坚难困苦,才陪拥有美好的未来!正所谓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吗!最后祝家人和孩子一切顺利!谢谢了!


善良是一种选择PK感恩


如何跟父辈交流正确的教育孩子方式?我估计沟通不了。如果好沟通,就不会上网来问。有句话说:与其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当然,这句话不是说你去迎合父辈们的做法,而是要明白他们已经不能改变,你所有的行为要基于这点来考虑。


孩子已经初一,应该说有一定自理能力,也可以独自呆在家。如果有条件,我觉得可以跟爷爷奶奶分开生活,平常由自己来管孩子,周末或节假日去探望下他们。接触少,自然影响就少,你可以实施你的教育方法。


如果跟爷爷奶奶不能分开,那你应该拿出权威感来,要求由你来负责孩子的教育问题,爷爷奶奶尽量少插嘴,如果他们说得不对,你要指出、制止他们。


如果既不能分开,也不能在家做主,那没人能帮你,只能让爷爷奶奶来溺爱孩子。

为了孩子,父母应该拿出一点手段来搞定爷爷奶奶,这也是为了孩子的长远。


五道口的颜学姐


惯子如杀子,溺爱就是过度的阻碍。

那些导致伤害的一定不是爱,真正的爱只会导致好的结果。


一、自己生的孩子自己带

12岁少年弑母案,宠溺少年的爷爷奶奶,就是凶杀案的间接推手。深爱孩子却不知道如何正确去爱的母亲,某种角度来说,是这起案件的同谋。

被千般宠爱的孩子,最后变成不孝子白眼狼的例子比比皆是。早些年的杨丽娟,前两年的留日学生机场捅伤母亲,以及频频发生的弑母案。

所以不要因为老人宠爱孩子,觉得无奈,就什么也不做。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自己亲自带孩子。

由于生存、工作等原因,不少父母选择让老人带孩子,自己能提供的爱,就是每个月给点钱。

这是很危险的,孩子和父母亲不亲近,有无心理的依赖,是否愿意被父母管教,很大程度都源自于这个孩子是否父母亲带。

3岁前亲带,8岁前不要离开你,12岁前别让他的生活环境出现大的变动。这都非常重要。

如果孩子10岁前,你没带过,也别埋怨孩子不听你的,龙兴台说过:父母和食品一样,也是有保质期的,0-10岁父母教育孩子的黄金十年,错过这十年,效果微乎。

二、每个孩子天然有他们的使命

还有个误区,家长把孩子不受自己控制,看做不听话,看做叛逆。把成绩不好,看做是渣子。

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幼儿教育专家门特梭利认为每个孩子一出生,天然就有一个精神胚胎。

精神胚胎就是,他已经知道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父母总想决定孩子的命运,想控制孩子成为自己想让他成为的人。

对孩子来说,这很痛苦,她想成为自己,却总是被家长打压,他不愿意,他想反抗,就成了家长眼中的叛逆。

所以当我们认为孩子叛逆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做下自我检讨,尝试和孩子平等的交谈。

上初中的孩子,是反抗意识最强的时候,一旦控制不住自己情绪,什么样的事都有可能发生。

乔布斯曾说过“不要让他人的观点发出的噪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特别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

弄清楚孩子是被溺爱,还是想成为他自己。




三、孩子的成长没有偏方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孩子的成长没有偏方,有的只是负责任的父母,提供稳定而健康的土壤。

我们做家长的要明白,其实即使是我们生养的孩子,他也是另外一个人,和我们一样重要,一样独立的人。

亲人间的理解之所以很难,关键原因在于我们习惯从自己的坐标体系出发去推测揣摩,评价,甚至抨击别人。

却完全忘了,对方也有一个现象场,有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坐标体系。

放下让孩子成才的想法,先让孩子成人。


绘本讲师妖妈


首先,初中的孩子有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爷爷奶奶可能特别喜欢孩子事事顺着来,私下建议和孩子多说说,表明爷爷奶奶爱你在家宠你惯你,但是你要知道哪些事其实是不对的,在外面没人会事事依你顺你。

其次,要理性的和老一辈的人说话,把一些电视上专家的话拿出来放给他们听, 通常老一辈的特别相信电视上的专家,多找几个,耳濡目染,渐渐的改过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