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父母的這種育兒行為,竟然“有毒”


父母的這種育兒行為,竟然“有毒”


前幾天,聽朋友在網上抱怨孩子的學習,上網課完全沒有自制力,學習一塌糊塗,她自己已經無法與孩子和平共處了,她感慨再不開學,她就命葬輔導作業上了。

我調侃說“你太重視孩子的學習了,都快被搞瘋了”。

被戳痛點的她大呼,“他不好好學,以後連個像樣的大學也考不上,工作怎麼找?像我和他爸這樣混一輩子就完了…”

朋友在我們這小縣城還算安逸,就是時常過於焦慮孩子的成績,就單看她這種“不怎樣,就怎樣的思想”,就可以粗略地瞭解她的心態。

有一種人,遇到一丁點兒的小事都會驚慌失措,他們不敢跨雷池半步,做事謹小慎微,他們時常悲觀的認為,世界上只有有限的資源,你不搶就完了。

匱乏心態的人認為凡事沒得選、沒辦法。

與匱乏心態相左的是富足心態,它們的本質區別在於對選擇的認識。富足心態的人生活積極,認為自己有更多的選擇空間,有更多的可能性。

最近我忍不住就想起紀錄片《富豪谷底求翻身》,看看具備富足心態的人,是怎樣在任何艱苦環境下,創造一飛沖天的奇蹟的。主人公葛倫財富主動清零,在一個陌生環境,不靠人脈,沒有幫助,通過90天的個人努力,再度東山再起的故事。

不禁讓我想到身邊的故事,老家農村,有一批在文革中落敗的家族(曾經的老地主),他們在改革開放初期,憑藉著開放多元的思維模式,又迅速成長為當地最富足的領頭雁。而辛苦勞作的貧苦百姓,致富起來的主要出路=勤勞+積攢+節儉,但是,相比較前者,水平相差甚遠。所以,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是不同心態下產生的不同思維模式。

那麼,有錢人就一定是富足心態,窮人就一定是匱乏心態嗎?不盡然。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那些富足心態的人,骨子裡流淌著前瞻性、大格局,總會嶄露頭角。而無論你曾經多成功,受匱乏心態的影響,都會令你的能量內收,生活過的擰巴而鮮少快樂。

父母的這種育兒行為,竟然“有毒”

日本有一位暢銷書作家島田洋七,寫的《佐賀的超級阿媽》。裡面的阿媽(外婆)超級好笑,小時候作者因為家庭原因,被迫送到佐賀的鄉下,跟他的外婆住在一起。這個外婆是一個沒有文化,但是活得特別愉快,特別幸福,特別豁達,島田洋七就跟著她從小一塊長大。

這個外婆每天把一根長長的木棍搭攔在家旁邊的一條河上,然後上游漂的各種垃圾她都收回來,全家經常把那個垃圾賣錢,用來吃飯。他外婆每天走在路上,腰裡系一根鐵絲,鐵絲後邊綴一大塊磁鐵。外婆每天走在路上,背後拉著一個磁鐵在路上走,然後走一天回家,把那個磁鐵拿下來,上面就很多鐵釘拿去賣錢。

他有一次考試,那時候日本都是五分制,考試考回來都是一分兩分,考的成績很低,拿回來說:“外婆,我只考了一分兩分。”

外婆說:“很了不起。”

然後這孩子說:“怎麼可能,只考了一分兩分,怎麼了不起?”

外婆說:“人生比的就是綜合力。”

他說:“什麼叫人生比的是綜合力?”

外婆很高興地說:“(所有的課)加在一起有五分就夠了。”

很多年後,作者才真正理解外婆的心態非常富足,她覺得成績不好,沒什麼了不起,加一塊有五分就足夠了。

島田洋七後來真的沒有好好上學,因為他成績真的很差,然後到了長大以後跑到東京去打工,打工的時候發現這個打工也不好做,他就學著說相聲,跟一位特別牛逼的人做搭檔,搭檔級別相當於我們中國的郭德綱,成為了日本最有名的相聲演員,發了財。作者後來又做脫口秀,晚年他竟然寫成了《佐賀的超級阿媽系列》,暢銷全世界。

回到開頭我朋友的顧慮上來,認為孩子不好好學習就完了,考不上大學這輩子就這毀了,她忽略了過猶不及的道理。她把孩子的路限制在只能上學這一條道上,除了為孩子帶來無限的恐懼和挫敗感,我想真的是無益於孩子的成長。

不上大學真的完了嗎?肯定不是,人生有多種可能,就看你的心態是富足還是匱乏。有多少高校的學子上過學依然過不好他們的一生,有多少普通人,跟隨內心的聲音,通過不懈的努力,過的一樣有滋有味。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富足心態跟匱乏心態的根本區別在於小時候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對於孩子的教育是逼迫、威脅、恐嚇…總在不經意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讓他覺得說人生只能這樣,如果不上大學就徹底完蛋;如果不當公務員就根本不行;如果不結婚生孩子,你就別叫回家…

我們總是用這樣逼迫的方式來跟對方溝通,就會讓孩子從心底當中慢慢的認同這件事。

孩子是最聽話的,即使他們表面上不聽父母的話,但是這種天長日久地絮叨,早已刻入孩子的潛意識,等他們長大了,父母會洋洋自得於自己“判斷”的準確,父母的“我就知道你是這樣的人”,豈不知是家長把孩子活活塑造成這樣的。

父母的這種育兒行為,竟然“有毒”

父母的擔憂就是對孩子最大的詛咒。孩子們慢慢長成父母用語言所不斷描述的那個樣子,這就是家長對孩子最大的影響。

我們只有理解了對於選擇的認識這件事,我們才能夠去區分匱乏心態還是富足心態。人生當中一定有更多的選擇,當父母發現說這事沒辦法,只能這樣的時候,不妨嘗試著退後一步再看看,一定還有其他的選擇,或許有另外的更大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