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用“囚徒困境”博弈论解读《大秦帝国之纵横》连横战胜合纵的原因

商鞅变法后,继位的新君秦惠文王大胆任用纵横家张仪,君臣再次亲密携手,利用秦国不断增长的综合国力,纵横捭阖,一次次突破外交困局和险境,让秦国在强国之路继续前进。

这是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的主要故事脉络。

秦惠文王任用张仪为相国。张仪给秦王建议国策为“邦交为主,征伐为辅”,具体是什么样的邦交方针呢?两个字“连横”。

张仪利用连横之术,屡次化解了其他诸侯国的“合纵”围攻,逐渐成为西方强国。

那么,秦国的连横术为什么能够战胜诸侯国的合纵术呢?笔者认为,这是“囚徒困境”博弈导致。东方各诸侯国处于囚徒困境中,他们在决策时往往存在博弈心理,这就给了秦国施展连横的机会,从而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用“囚徒困境”博弈论解读《大秦帝国之纵横》连横战胜合纵的原因

秦惠文王和张仪


一、“囚徒困境”博弈,导致各诸侯国一盘散沙

囚徒困境是指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或者说在一个群体中,个人做出理性选择却往往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指的是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

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凿,二者都判刑八年。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导致双方没有获得最大利益。

用“囚徒困境”博弈论解读《大秦帝国之纵横》连横战胜合纵的原因


秦国经孝公时期的变法,国力大幅度提升,兵强马壮,开始了它东出函谷关的战略意图。

秦惠文王任用军事天才犀首为主帅,嬴疾为副将。秦魏两国大战,犀首率领的秦军实现河西大捷,魏国的龙贾老将军被俘虏,犀首屠杀魏军八万。一时间,秦军威震天下。

河西大捷不久,张仪入秦受到重用。此时的天下形势已变,秦国不再是当初被大家看不起的偏远小国,东方列国从卑秦转变为惧秦。秦国凭借强大的国力成为战国七雄之首。潼关以东的六国面对秦国咄咄逼人之势,不知如何应对。

这种背景下,强大的秦国就好比监狱方,东方六国好比囚徒。

东方六国的君主心里怎么想呢?

假设我们不主动攻打秦国,秦国不一定甚至很可能不会攻打我们;假设我们六国联合起来抢先攻打秦国,打了胜仗,不仅消灭了秦国这个隐患,还可以瓜分土地;假设我们六国联合,攻打秦国失败,那么秦国秋后算账,我们就危险了。齐楚实力强大,尚可以自保,韩、赵、魏和燕国则心里害怕。

六个诸侯国之间,彼此并不是非常信任。大家都不愿出全力攻打秦国,一有风吹草动就撤军,六国联军很容易破裂,秦国一旦居间活动游说,施以钱财土地以及连哄带骗,其中一些诸侯国很快倒向了秦国的怀抱。“囚徒困境”博弈心理,让诸侯各国更容易站在自己角度权衡利弊,最终牺牲六国联盟的整体最大利益,获得自以为的一国最大利益。

用“囚徒困境”博弈论解读《大秦帝国之纵横》连横战胜合纵的原因

秦惠文王

二、连横和合纵战略的选择,考验诸侯国君的政治智慧

1、连横与合纵

《韩非子》说:

“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连横与合纵都是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纵”与“横”的来历,是因“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秦国位于西方,六国位于其东。六国结盟为南北向的联合,故称“合纵”;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为东西向的联合,故称“连横”。

连横古时也作连衡。贾谊的《过秦论》中有一句“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力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用“囚徒困境”博弈论解读《大秦帝国之纵横》连横战胜合纵的原因

张仪


2、二者的战略选择

合纵谋略的基础是六国联合形成的唇齿相依的地理优势。地域相接、利害相关的六国,依靠联合的力量,在强秦面前生存了百年之久。

事实上,合纵是东方六国的正确选择。然而,合纵过程并不是铁板一块。六国与秦国的地缘关系不同,对联盟的热心程度也不一样。这种情况下,张仪采取远交近攻的连横谋略陆续瓦解六国联盟。

从国君角度看,秦惠文王对张仪的连横术深以为然,任用张仪为相国,绝对信任,令其全力施展邦交方针。但六国的国君则对合纵术态度不同,从最初的怀疑到合纵结盟。即使结盟以后,也各怀鬼胎。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

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目的在于事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

从实践操作角度分析,连横策略比合纵更容易。

连横的实施者以秦国为主,只需要本国领导层齐心协力即可。合纵阵营则参差不齐,容易分裂,必须六国的国君都有远见卓识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用“囚徒困境”博弈论解读《大秦帝国之纵横》连横战胜合纵的原因

左边为:犀首公孙衍


三、秦国充分利用诸侯国的“囚徒困境”,以“连横”术各个击破,坐收渔利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中,连横术和合纵术有过两次正面军事交锋:

第一次:韩、赵、魏、燕、楚五国攻秦

这次由犀首公孙衍倡导、楚怀王主盟的楚魏韩赵燕五国攻秦之战。五国联军气势很大,五国攻秦联军让秦惠文王一愁莫展,张仪又称病不上朝。大将军嬴疾看在眼里,于是主动拉秦王去见张仪,以解心病。

张仪分析当下秦国形势,提出坚持和列国拼死一战,秦国方能存国,并打算亲自上阵替秦国解围。三晋扣关函谷,秦闭关不出。这时候,张仪开始用口舌之利,用连横策略,分化瓦解合纵联盟。

张仪上前线说服燕国退兵,破犀首合纵,姬狐随同。燕国倾全国之兵攻打秦国,国内时局动汤并无守军,张仪劝说太子平,并答应太子平如果燕国退兵,秦将扶持太子平上位。

五国联军只剩下四国。

与此同时,秦军的白起和魏冉,在抓舌头的途中遇到押运楚国粮草的子兰,两人便心生一计烧了楚国的粮草,子兰狼狈逃跑。楚国退兵,秦国开关迎敌。秦军以一敌三,以强大的秦军反击弱小的三晋,胜算很大。果不其然,函谷关之战,秦军大败三晋联军。

五国攻秦中,“囚徒困境”博弈论如何体现的呢?

先说燕国,燕国太子平为了自己的私利,为了获得秦国支持自己坐上王位,不顾联军的重大利益,言而无信,私自退兵。太子平以囚徒心态,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就算联军打败了秦军又如何?对燕国而言,只是分得一杯羹。秦军帮助自己登上王位则不同,太有诱惑了,而且得罪强大的秦国没有好果子吃。权衡之下,同意燕国退兵。

再说楚国。原本楚国就有不少反对的声音,反对攻打楚国,楚王内心一直摇摆不定。楚军粮草被焚烧以后,退军就顺理成章了。继续打,楚国大军很冒险,为联军当炮灰不值得。还不如撤军回去,然后和秦国修好,求得秦国原谅。

用“囚徒困境”博弈论解读《大秦帝国之纵横》连横战胜合纵的原因

第二次:秦军攻打巴蜀,国内兵力空虚,韩、楚、齐三国攻打秦国。

原来,韩王为报儿子被杀之仇,派遣大军再次攻打秦国。楚国也已经做好与韩联军出兵伐秦的准备,景翠将军指挥,屈原则准备筹集粮草。齐国最终同意发兵伐秦,楚国水淹曲沃,曲沃失守商于之地尽数被楚占领。

危急关头,张仪又出来采取惯用的连横策略。张仪贿赂楚国王子子兰,子兰进宫面见楚王,让楚王召见张仪。张仪面见楚王,撒谎说:楚国若撤兵,秦愿意将商於百里之地割给楚国,楚王信以为真,动心同意撤军。

楚国退出,齐国攻秦也是徒有其表,犀首率领弱小的韩军独自攻打秦军。结局没有任何悬念,韩军再次大败。夕阳下战后的两军战场,嬴疾和犀首畅谈,犀首感叹以无心庙堂只想渔樵耕读,了此残生。

联军两次合纵攻打秦国,声势都很浩大。但都被秦国的张仪,邦交为主,纵横捭阖,利用诸侯国“囚徒困境”博弈的矛盾心理,瓦解了联军。秦国得以在削弱联军强大实力的情况下,大败联军,让秦国立于不败之地。

用“囚徒困境”博弈论解读《大秦帝国之纵横》连横战胜合纵的原因


韩、楚和齐三国攻秦失败,依旧是囚徒困境博弈的结果。

首先是楚国,楚国军队原本势如破竹,一直攻打下去,秦国危险!张仪自告奋勇,前往楚国游说,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为条件,让楚国退兵并且和齐国绝交。


楚王属于典型的囚徒困境博弈心理,盘算着若继续攻打秦国,且不说胜算如何,光粮草兵员都会损失很大。现在秦国主动送上商於之地600里,这是不用考虑的划算买卖。但楚王没有想到,秦国毕竟是强国,一时的服软而已,怎么会轻易割地?

再说齐国,由于和秦国相距最远,原本一直对攻打秦国不是很热心。之所以加入联军,秦国只不过是想借着战争从燕国等地夺取一些城池,扩充势力范围而已。看到楚国和秦国修好结盟,齐国立即撤军。

用“囚徒困境”博弈论解读《大秦帝国之纵横》连横战胜合纵的原因


总结:

“囚徒困境”博弈理论深深影响着六大诸侯国。

六国虽然共同合作,坚决抗秦可为全体带来最佳利益(瓜分秦国土地,解除秦国威胁),但在秦军实力不明的情况下,诸侯国的某一国,单独出卖联盟可为自己带来利益(秦国的割地或结盟许诺)。因此,诸侯国认为单方出卖虽违反联军共同最大利益,却是本国最稳妥的选择。

正是由于“囚徒困境”博弈的重要影响,本来选择合纵组建强大联军的六个诸侯国,在关键时刻总因为各种临时原因和秦国的离间之计选择单方面退出,没等到秦军迎战,强大的联军先从内部瓦解了。

张仪的连横术一次次战胜六国的合纵术,秦国越来越强盛,最终统一天下。


我是星河影评,重庆江津人,致力于分享影视评论和演员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