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电视中飞机被导弹锁定后,会收到提示,在现实中是真的吗?

何均堰


有的,一般都会有雷达照射提示和制导追踪提示,现在战机自卫手段是很多的,不比二代机时代只能通过花式机动来躲避导弹,机载雷达不仅具有主动照射指示目标的功能也能承担信号解析和接收识别了。

第一这个跟倒车雷达很相识,高档的战机是全身都有这种雷达告警装置,这样会检测到并报警,低配货就几个方向有,就看运气了。

第二,导弹目前制导分红外制导和雷达制导,雷达制导的导弹也会有主动雷达,可以通过检测雷达波发现导弹。

第三,现在预警机也特牛逼,如果敌机发射导弹,我方预警机有很大概率发现这个目标,会微信通知我方战斗机的!

第四,如果是红外制导的导弹,从低配的战机后面,或者后下方发射的话,很难监测到,因为红外制导只检测红外信号,如果预警机没发现,自己低配飞机又检测不出来,就看命了!

在现今的防空导弹面前,传统的三代机存活概率实在是堪忧。在以往导弹性能和雷达性能并不优秀的情况下,三代机面对普通空空导弹时,距离远的可以马上掉头跑路或者依靠多普勒雷达的弱点沿雷达波面机动以迫使敌方机载雷达脱锁。

如果高度足够,距离也够远,滚筒机动能够持续消耗空空导弹的能量,因为空空导弹发动机点火时间也就十几秒,剩下的都是依靠惯性,又因为导弹基本是领先追逐,也就是导弹并不跟着你飞而是朝着你的飞行提前量飞过去,滚筒机动能剧烈消耗导弹的动能,使得导弹根本够不着你。

如果近距离遭遇敌方空空导弹比如aim9和r73,不要想了,回头要是能看到导弹尾焰,立马跳伞,因为你基本已经在敌方导弹的不可逃逸区内。

如果第一轮互射均不中目标,飞行员会切换格斗弹,双方互相咬对方尾巴,这时候比拼的是飞机的机动、发动机的优劣、飞行员的体力和技术,谁能先将机头指向对方,谁就能活着回家,因为现代的格斗弹,几乎不会失的。

一般导弹要么是雷达制导,要么就是红外制导。雷达制导的话,参考汽车用的电子狗都能侦测测速机发出的雷达波,还能提示是什么波段的雷达和距离,几百块钱的玩意都能做到,那上千万甚至上亿的飞机,应该不是问题。再就是红外制导,普通红外制导是利用导弹前面的光电头对飞机发动机喷口的热源进行红外识别,更高级的就是热成像了,那么导弹可以用外红识别甚至热成像来识别跟踪飞机,那么反之飞机也能通过热成像来识别导弹,所以现在有种设备叫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就是一种红外光电传感器,通过分布于机身上,就能对导弹进行识别。

现在的空对空导弹或者地对空导弹主要制导模式为被动寻的(红外)半主动和主动寻的(雷达指令),现代战斗机(特指三代机四代机)都有雷达告警和锁定告警有些机型还有导弹接近预警,一般被敌方雷达扫到和火控系统锁定警报系统都会提示的,还有最后一道不是保险的保险就是被锁定战斗机飞行员可以进行机动来查看周围是否有红外导弹的尾烟轨迹 可以提前投放干扰弹。一般被确定是指被敌方飞机的雷达波确定,然后经过火控计算机,将被确定方针的速度、高度、视点参数传给空空导弹的弹载计算机,弹载计算机开机并承受方针参数后,经过弹载雷达扫描相关区域,继而确定一致方针。


历史深度揭秘


电影《深入敌后》剧照,萨姆–8锁定“大黄蜂”后,预警系统就闪烁并发出了“蜂鸣”警告声音。飞行员制导自己被导弹锁定了。

导弹在大黄蜂后面紧追不舍,战斗机不得不释放干扰弹、滚转机动,还有各种大机动动作,甚至利用山体掩护让第一枚导弹装山逃避,却躲不过第二枚导弹的坠机,最终被击落!

整个过程预警系统是比较真实的体现,但是在躲避导弹过程中有着很大的艺术加工成分,比如在丢红外诱饵弹干扰时候,导弹已经飞过来了,以战斗机的速度根本无法与导弹相比,这时候应该是直接被击中才对,当然电影嘛,没有这么玄之又玄的艺术加工就失去了他的魅力,可以理解!下面我们具体来说说战斗机的导弹预警系统。

上图就是法国阵风战机全身的告警系统了,包含了2种,一种是雷达告警系统,另一种是尾焰告警系统。这是典型的三代半战机的标配了,曾经美国的F15、F16对尾焰告警系统不是很上心,可能基于对自己体系作战的强大自信,不过最近我看微博已经看到美国F15在座舱下面加设了这套系统了。

初代雷达告警系统

说起战斗机的雷达告警系统,其实早在二代机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只是当时的告警系统的原理和现在的还不太一样。从二代机开始有了导弹后,各国就研发了第一代的预警系统,能够预判导弹来袭,主要利用的早期火控雷达的”BUG“。

当自己的战机被敌方的火控雷达锁定后,自己的战机也能接收到对方发射的雷达波,而早年间的火控雷达在给导弹传输指令的过程中,雷达会有一个短暂的时间停止发射雷达波,当这个停顿被捕捉到后,便视为对方战机已经在给导弹传输数据了,战机的预警系统就会持续不断的发出警告,提醒飞行员导弹来袭,注意规避了!

三代机雷达告警系统

随着航电系统的不断完善,到了三代机的时候,这样的断电效应“BUG”被修复,早年间的一代预警系统就失去了作用,于是所有的战机在预警功能上做了调整,就是在对方火控雷达照射自己的时候,就代表自己战机可能已经被对方锁定,并向飞行发出警告!

为什么说是可能呢?因为这套预警系统主要是通过接收对方雷达波的频次和强度来判断的,如果是战机为一个大型目标护航,比如轰炸机,很可能对方老远就发现轰炸机进行锁定了,而处于轰炸机边上的战机可能都还没被发现,但是接收到雷达波同样会警告飞行员!

战机雷达可以在好几种模式下工作,比如搜索模式、边搜索边测距模式、锁定模式,比如搜索模式下他的范围最广频次最低,可以搜索战机前缘±65°范围,但是没个方向点扫描频次高达10秒以上;边搜索边测距就是发现了目标,搜索范围变窄,雷达扫描频次加快,并能通过雷达测算出对方的速度和飞行方向;到了跟踪锁定模式下,雷达扫描范围收窄至±10°左右,扫描频率在1秒左右,不断对目标移动进行测算跟踪!雷达预警系统在接收到这么高频率的雷达波后就已经默认自己被对方雷达锁定了。当然像美国这种强大的空情能力的国家,其数据链系统已经非常完善,在其被雷达波照射后,甚至可以通过雷达波的特征对比数据链判断出对方雷达到底是来自地面还是空中型号,甚至能更精确的判断出对方雷达的型号!

虽然雷达系统提出了警告,至于导弹是否发射其实是不知道的,如果是发射后不管主动雷达引导头的导弹,那么导弹的雷达波和战斗机的雷达波是有差异,就可以判断导弹来袭了!如果是红外引导头的,导弹发射距离比较远的情况下是飞行员也无法判断是否导弹已经飞来!

尾焰告警系统

最初飞行员在被导弹锁定后是无法判断导弹袭来的方向的,只能靠着飞行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来识别,极为考验飞行员的眼力、反应和心里承受能力,一旦发现导弹就立马大机动摆脱,晚了也就来不及了!

近些年随着电子系统的发展和不断的小信号,战机又发展出了远红外预警装置,也就是俗称的“尾焰告警系统”,这些装置和系统计算机连接,根据红外特征(速度、热度、方向等)判断后,自动发出来袭警报。这时,飞行员可以从容做出拋诱饵(红外的抛红外诱饵弹、雷达的拋箔条)或者启动电子战系统致使来袭导弹失去目标、做大角度离轴机动来规避导弹。

现代空战不是“发现即意味击落”吗?这样的预警有用吗?在很多场合还是很有用,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导弹的机动能力实在太强了,强于战斗机太多太多,因此战斗机在导弹面前基本没有反抗的余地。这个没有反抗余地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在导弹的不可逃逸区范围内,这个范围有多大呢?根据飞机与导弹的姿态有所区别,比如导弹追尾肯定就会小一些,如果迎面而来肯定就会大一些,基本来说这个范围只有导弹自身最大射程的1/3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发射的空空导弹战斗机是很难逃脱的,但是距离远一些就不一样了,毕竟即使是双脉冲火箭发动机,其发动机工作时间其实只有10s左右,其他基本都是无动力飞行,超出不可逃逸区范围导弹仍然有很大的杀伤性和机动能力,但是导弹随着战斗机的每一次机动都会损耗很大的动力,优秀的飞行员在这个范围内摆脱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狼烟火燎




当然是真的,在讲述这个装置及原理之前请允许我讲一个故事先。1962年到1967间年我国防空导弹部队使用萨姆-2防空导弹一共击落过5架蒋军黑猫中队的U-2高空侦察机,开创了世界上首次运用地空导弹击落高空目标的先河。这中间就发生过电视中的那一幕——只要我军防空导弹的火控雷达开机照射目标超过十秒,目标就会做机动动作规避,使我军火控雷达无法锁定目标。



由于美帝和老蒋都急于了解我国军事核工业的进展,U-2侦察机也开始频繁进入我国领空活动。奇怪的是自从击落第一架来犯敌机以后几乎所有U-2一遇到我军火控雷达照射十秒就立即转弯规避。起初我军官兵非常纳闷,后来通过苏联顾问的分析得出结论——敌机肯定是安装了某种能够探测到火控雷达发出的波束频率的装置,这种装置在被照射十秒以后就会向飞行员发出警告,飞行员得到警告以后立即机动飞机从而规避火控雷锁定。



为破解敌机伎俩,我军改进打击措施。当警戒雷达发现远距离来犯敌机时导弹部队不做任务动作;当敌机进入防空识别区以后导弹部队的搜索雷达开机探测敌机方位、速度、高度;敌机进入射程以后火控雷达仍不开机,敌机进入最佳攻击角度以后火控雷达开机并在十秒以内完成锁定并发射导弹。十秒以后当敌机收到警告时早已被火控雷达锁定,而且导弹早已升空,此时敌机进入“不可逃逸”区,在火控雷达的引导下导弹命中目标。1963年11月1日被我军导弹二营击落第二架U-2侦察机时就是使用了这个方法,在检查这架U-2残骸时发现该机上确实安装了一套电子预警系统——第12系统。在随后的防空作战中我军用“游击战术”结合本次经验先后击落三架U-2,取得总共击落5架的重大战果。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中运用于战机的电子预警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预警系统”已经不再受判定时间限制,只要是设定内的雷达波束、频率被安装在机身上的传感器探测到就会立即警告飞行员;而且不局限于雷达,被红外制导的激光照射也会发出警告。



时至今日,电子预警系统已被运用到民间,比如汽车上使用的电子狗就是利用了电子预警系统原理开发出来的。当载有电子狗的汽车行使到有雷达测速的区域时电子狗的电子设备就会探测到测速雷达发出的波束和频率,及时向驾驶员发出减速警告,当然,电子狗发出的是“前方有雷达测速,请减速”的警告,而不是“导弹来袭”。


兵器知识谱


现实中,飞机被导弹锁定,会收到飞机提示,是真的。

这个问题好像不可思议,乍一听很神秘,其实一点就透,与公路上的违章抓拍一个原理。比如我们开车,打开导航,就相当于飞机打开了搜索雷达,前方抓拍,就是对方的锁定系统。当我们到达抓拍附近时,导航提醒:前方五百米有抓拍。只不过飞机改为:你已被锁定,注意。当导弹朝你飞来时,雷达就会探测到有物体向你飞来。根据计算机计算,就知道其是什么导弹。会告诉你导弹类型、速度、距离。让你防备

下面就是详细解释:飞机被雷达锁定,

准确的来说应该是飞机被敌方雷达扫描直至锁定的发出的警报。雷达的工作原理简单的就是发射雷达波碰到障碍物之后返回……现代飞机机身一般都装备有数个不同方位的雷达告警装置,更多的是在机腹,侧面,机身后部等机载雷达的盲区。因为机头方向飞机自身安装有雷达系统,所以大部分不会在机头方向安装雷达告警装置!

雷达告警装置可以很笼统的理解成雷达波接收器!就是当敌机的雷达波扫描到机身的时候,哪个部位的雷达告警装置就会接收到信息,并且发出警报。这样你就能知道自己大概被哪个位置的雷达锁定了(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是无法精确锁定雷达位置的),这也是隐身战机为什么喜欢雷达静默,接收到敌机雷达信号以后,在按大概的方位搜寻敌机,并且击落。

因为如果隐身战机开启雷达,敌机的告警系统会提示隐身战机大概的方位,这样容易失去了隐身战机的优势。而且一般导弹在发射的前期都是需要雷达扫描(无论是敌机,还是地面雷达都是),探测到目标,然后锁定目标 (锁定目标就是火控雷达持续照射,机身雷达告警装置会按接收的雷达波频率发出相应频率的警号声,如果雷达是一扫而过的发出的警报声相应不会是紧急情况,如果飞机雷达告警装置持续接收雷达信号,那就是被火控雷达锁定了) 然后导弹发射,飞行至导弹自导距离,导弹自导头雷达开启,锁定飞机并且追击。如果敌机使用红外观瞄设备锁定飞机,雷达告警系统这时候是不发挥作用的。但是如果发射的导弹属于雷达制导导弹(一般中远程空空导弹,地空导弹,舰空导弹都是雷达制导),导弹自导头还是会激活雷达告警装置……

唯一例外的一种是属于近程空空格斗导弹,这种导弹大部分属于红外制导,锁定飞机的红外信号,也就是发动机位置。这种导弹雷达告警装置是无法发挥作用的。不过这时候两机距离太近了,敌机雷达早已经锁定你了,你回头就能看见敌机了……


南极冰火


当然是真的,现代化战斗机被敌方导弹锁定后,飞行员会收到信号告警系统的提示。这在现实中也是真的,在很多关于空战的电视/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飞行员在驾驶战斗机飞行时,战机座舱突然会发出警报声,或者是舱内某处有红灯亮起,此时飞行员就知道战机已经被对方导弹锁定,需要尽快采用规避措施,避免被击落。

那么,战机究竟是怎么知道自己被锁定的呢?这就是战机自卫系统的功劳了。如今的先进战机造价都非常高昂,飞行员更是非常宝贵,很多国家为了避免损失战机和飞行员,为战机装上先进的自卫系统。战机的自卫系统安装有许多专用防御硬件,可以通过被动探测的方式获取对方导弹来袭的信息,进而供飞行员做出下一步行动。

目前战机自卫系统中主要包括雷达告警传感器、导弹逼近告警器。雷达告警传感器属于研发装备时间较早的战机自卫装置,用于接收对方雷达照射信号。因为火控雷达的波段和普通搜索雷达的波段是不一样的,一旦战机雷达告警传感器接收到的雷达照射信号是属于火控雷达的波段,那就说明对方已经锁定自己,发射导弹,此时自然需要及时进行规避。

后来随着火控雷达/导弹雷达导引头越来越先进,新型光学制导导弹也已经出现,雷达告警传感器已经力不从心。人们又研发了导弹逼近告警器,最初的导弹逼近告警器主要是导弹紫外告警系统,它的作战原理主要是辨认来袭导弹本身的热信号,一旦发现有导弹拖着尾焰来袭,就能及时发现并提醒飞行员对方进行规避。当然,导弹紫外告警系统也不是万能的,可以进行补充的红外告警装置也就被研发出来。

战机发现有导弹来袭后,飞行员或者是自卫系统将会发射箔条弹或者是热焰弹干扰和诱骗来袭的导弹,箔条弹可以形成“雷达目标”,让来袭导弹的雷达导引头认错目标。热焰弹拥有高强度红外信号,可以模拟战机发动机尾部,诱骗红外制导导弹。此外,战机还可以通过战机机动和电子干扰等手段躲避来袭导弹。

目前很多战机的自卫系统配置都是不惜成本的,例如俄制苏-35战机的自卫防御系统由新型雷达告警系统、导弹来袭告警设备、激光告警接收机、主动干扰机以及有源无线电干扰系统等设备组成成,可以提升战机的战场生存能力。


科罗廖夫


电影《深入敌后》剧照,萨姆–8(北约代号:壁虎)发射升空之后“大黄蜂”的预警系统就发出了“蜂鸣”警告声音。



导弹紧追不舍,“大黄蜂”怎样大角度机动、释放干扰弹也无济于事。
大仰角爬升也没有效果,理论上说导弹的发动机燃烧不到10秒钟,剩下的射程由惯性推动,并且到最后推动惯性越来越弱,被跟踪的飞机大仰角高速爬升可以大量消耗导弹的推力...最后导弹推力不足自己就掉下去了。


最终“大黄蜂”被“壁虎”猎杀!电影是有艺术加工在里头,实际战场上萨姆–8猎杀“大黄蜂”是很困难的事情,萨姆–8是前苏联的野战防空系统,属中近程防空导弹最大射高6000米、最大射程12公里,实战中“大黄蜂”接到告警之后丢掉副油箱高速爬升到6500米以上就能避开“壁虎”的攻击。
图片里苏–30的机身上布满了雷达波/光学告警器。

那么,飞机是怎样知道有导弹来袭并且告警的呢?地空导弹(空空)出现之后都是采用雷达跟踪和光学跟踪敌机,也就是说:地空导弹自身携带雷达要发射雷达波去探测/跟踪敌机。

而战斗机正是利用导弹的这个特性环机身360°布置“雷达波接收告警装置”,这个装置可以接收到地空导弹的制导雷达波和地空导弹自身携带雷达的雷达波,由于雷达告警器是环360°布置地空导弹(空空)在任何方向来袭,只要有雷达波都能被接收的到,然后提示告知飞行员导弹来袭的方向和速度。

光学告警器就是红外光感应器,来袭导弹必然会有尾喷气流所形成的红外线,光学告警器能探测到导弹所发出的红外光,根据红外光的强弱判断导弹是否靠近,并且在座舱内发出警告声响,飞行要根据是哪一个方位红外告警器发出的警告,判断出来袭导弹的方向。
F–18战斗机的雷达/光学告警器。

现代战斗机的导弹告警装置已经比较智能化了,不但可以知晓导弹来袭的方向和速度,甚至根据敌导弹雷达波的特征,判断出来袭导弹的型号,是很先进的机载电子对抗器材。。

而第五代机对于来袭导弹的发现能力又进一步提高了一个等级。

F–35环机身360°安装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SA),这个系统通俗的说:是在机身上安装了环360°无死角探测的高分辨率光学镜头,可以发现任何角度的目标,如果有导弹来袭它可以迅速的捕捉到,并且将所捕捉到的景象通过光纤传输到战斗机座舱的显示屏上,还能自行判断出来袭导弹的型号...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光学捕捉/跟踪/告警装置!它显然要比第四代战斗机的雷达/光学告警器要更加直观和可靠...这就是五代机相比较四代机的碾压优势。


总之,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战斗机发现来袭导弹的能力也更加的先进,已经可以在来袭导弹刚刚发射的时候就能判断出来袭的路径、也能确定来袭导弹的型号,这些新型光电装置给飞行员的判断和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更能躲避来袭导弹的攻击,甚至可以利用设备先进的优势反杀来袭导弹的发射平台。


皇家橡树1972


兔哥回答,战斗机在空中飞行,作为一款空中打击的武器,在打击别人的同时,也自然会面临别人的打击。特别是导弹,导弹可以说是战斗机的克星,战斗机面临来自地面的地对空导弹,舰对空导弹,空对空导弹的全方位打击。因此,战斗机在面临导弹打击时显的很被动,简直不堪一击,关健的原因就是防空导弹的速度太快了,它们通常以三至四倍的音速飞向飞机,而飞机却很难发现它们。



战斗机通常也具备超音速机动能力,有的甚至达到了三马赫的速度,一般情况下也有两马赫左右的速度。如果能提前知道防空导弹来袭,利用战斗机本身的超音速性能,通过机动,释放干扰弹等措施就有躲避导弹打击的机会。于是战斗机上出现了能探测来袭导弹,和探测火控雷达锁定的装置——导弹逼近告警系统。

雷达逼近告警系统是为了提前探知导弹来袭的告警系统。只所以称为系统,主要是它有多个功能,一是探测雷达波束,一是探测到来袭导弹。具体原理如下。首先,如果战斗机要发射导弹对飞机进行攻击,(或是防空导弹,舰空导弹)。首先,必须用控制导弹攻击目标的火控雷达进行锁定飞机。所谓锁定也就是说雷达咬住了飞机并把攻击诸元输送给了导弹,然后导弹对飞机进行攻击。

但火控雷达的探测波束必须照射到目标飞机的机体上才能通过雷达波束的反射锁定飞机,而且需要按规律不断的扫描,这时飞机上的雷达探测天线就感知到火控雷达的相扫,就会通知雷达告警器,雷达告警器上的蜂鸣器就会发出红色闪光并发出鸣叫,告诉飞机员你被锁定了,快跑。雷达锁定并不意味着就发射导弹,但目前无法判断是不是要发射导弹,安全起见都会释放干扰弹逃跑。特别是平时,我们也能发现,对越境飞机驱离时有时飞机会发射干扰弹逃跑,就是被雷达锁定了。



如果发射了导弹飞机如何知道呢?导弹有主动寻的,被动寻的,主被动复合寻的,红外寻的等等很多制导方式。主动寻的就是导弹上的雷达、激光等开机对飞机进行追踪,这个原理和火控雷达一样,好发现。被动寻的,这种导弹本身不发射雷达波束,而是接收飞机上的信号源,包括红外寻的导弹等等都属于这类被动寻的。由于不发射波束,因此,飞机上的雷达波束探测天线就无法感受到导弹来袭。于是飞机上的导弹逼近告警系统就加装了主动探测导弹信号特征的红外探测功能。导弹必须有发动机,也就有了发动机产生的红外信号源,飞机上的红外探测器接收到红外信号就会通知导弹逼近告警系统发出警告。


目前飞机上的导弹逼近告警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先进,不但能感知到导弹来袭,还能探测到来袭导弹的距离,方位,以便飞机采取正确的躲避方向,防止因慌张使飞机飞向导弹来袭的方向。当然,虽然飞机有了探测来袭导弹的告警系统也并不能保证飞机不被击落。毕竟导弹的速度是飞机的两倍还多,但如果较远距离探测到来袭导弹,通过加力直线逃离+释放干扰弹,使导弹的动能耗尽。飞机上下快速机动也是为了消耗导弹的动能,目前来说在飞机与导弹的对抗中,导弹占据主动。

以上是兔哥个人看法,欢迎探讨,评论。欢迎你的关注,兔哥将为你带来有趣的军事小知识。图片来源网络。


兔哥42928


你好,就如您所说的那样,战斗机被导弹的雷达频繁照射,战斗机(如果装有预警设备)是会一直报警的!

首先,飞机被导弹的制导雷达锁定后,不断的有雷达波连续照射战机,所以,飞机的传感器就会探知扫来的雷达波,并通过机载设备向飞行员告警。这在影片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

比如美国片《深入敌后》,美军飞行员驾驶的F/A-18F被塞尔维亚地面部队萨姆导弹雷达捕获,战机立刻就发出了警报。雷达锁定飞机后,导弹经过预热都可以发射,这时,机载告警设备会发出越来越急促的报警声,提示导弹在逼近,如果是雷达制导导弹,不管是半主动雷达制导还是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雷达开启后,也有雷达波照射过来,战机告警设备也会识别出来,战机飞行员立刻就会做出抛洒反雷达箔条干扰弹进行干扰,同时进行大过载机动,躲避导弹的攻击。

然后,被导弹锁定了的战斗机最后能不能存活下来,还是要看飞机的机动性能和驾驶员的实力操作,一切都有可能,别轻易放弃就行。实在不行了,跳伞吧!



呐喊前沿


是真的!当代战斗机都装有雷达告警系统和导弹逼近告警系统。雷达告警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当战斗机被敌方辐射源以高频率扫描时,就会触发告警系统。而导弹逼近告警系统的原理是:战斗机上装有红外或者紫外探测器,当探测到来袭导弹时,也会及时的发出报警。



事实上,并不是导弹锁定战机的,而是导弹所安装的主动雷达导引头或者红外导引头去锁定战机的。战机上的雷达告警系统,也只能对机载或者弹载雷达告警。而不能被近距格斗导弹锁定时告警。


现在来说,三代及三代半战斗机的雷达告警系统和导弹逼近告警系统还只是单独的一个系统,并没有与其他电子战系统整合到一起。而四代机的雷达告警系统已经和电子战系统整合到一起了,导弹逼近告警系统也与分布式光学探测器整合到一起。

最显而易见的就是三代半以及三代机机身上有导弹逼近告警系统的观察窗口。就以歼10C战机为例,在歼10C的垂尾两侧,进气道两侧都安装有红外导弹逼近告警系统。



歼10C的导弹逼近告警系统的型号应该是S740,其由4个红外探测器和一个红外处理模块组成。该系统对导弹的探测距离为15千米,可以同时探测超过8个目标,并具有全方位监测功能。


四代机的雷达告警系统和导弹逼近告警系统已经整合到一起了,就以F35战斗机为例。F35安装的ASQ-239系统具备雷达告警功能,其EODAS系统也具备导弹逼近告警的功能。ASQ-239系统具有以下四大功能:第一,雷达告警,射频信号分析、鉴别、跟踪、工作模式识别和定位;第二,导弹逼近告警,多措施对抗来袭导弹;第三,战场态势感知,帮助飞行员规划航路,规避敌方雷达;第四,“射频-红外”(RF-lR)信号双重监视,与F-35的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光电传感器系统高度融合。

EODAS系统可以在90千米处发现迎头飞来的F16战斗机,估计探测到来袭导弹的距离在50千米左右。



由此可知,四代机的雷达告警系统和导弹逼近告警系统已经整合了,而三代机的还只是单独的系统。毕竟造价差距在那里放着,三代机用不上高端货也在清理之中。(图片来自网络)


江山何沉


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这样一幕,一架苏-27和一架F-15战斗机在山谷中连续做出各种特技动作,互相咬尾,使用雷达锁定对方。当战机被锁定之后,座舱会连续发出刺耳的报警声提醒飞行员,飞行已经被对方锁定。那电影中飞机被锁定之后报警在现实中存在吗?其实是真实存在的,报警主要由两个系统完成,即机载告警雷达和导弹逼近告警系统。机载告警雷达负责提示飞行员被对方雷达锁定,而导弹逼近告警系统则负责提示飞行员有导弹已经发射,并且正在靠近。



先从导弹说起吧。能够锁定战斗机的导弹有两种,一种是地对空导弹,另外一种则为空对空导弹。地对空导弹的工作方式是首先依托远程预警雷达和搜索雷达确认来袭战机的位置,然后在合适的时机打开制导雷达,锁定来袭战机发射导弹将其击落。地对空导弹的制导方式是前段无线电指令加末端主动雷达制导,战机在受到制导雷达锁定的瞬间就会收到机载告警雷达的报警,高速飞行员尽快机动脱离对方制导雷达的锁定。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地空导弹打下飞机的国家。方面,我国在用萨姆-2导弹击落一架美制U-2高空侦察机之后,美国对U-2进行了升级,加装了雷达告警系统。当我国地面防空导弹的雷达开机对其进行锁定之时,雷达报警系统就会立即响起刺耳的报警声,提示飞行员迅速脱离。台湾飞行员凭借雷达报警系统,多次逃离我国地空导弹部队的锁定。不过后来,我们的英雄营长岳振华利用U-2雷达报警系统有一定反应时间的特点,开发出了“近快战法”。在制导雷达锁定目标8秒之内就可以将打出三枚导弹,U-2不及雷达报警系统反应便被炸成了碎片。

后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原本的雷达报警系统演变为专业的机载告警雷达系统。第一代专业的机载告警雷达出现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代表产品为AN/APR-25。当时的这款机载告警雷达性能还比较落后,只能够针对特定目标进行告警。采用的是模拟电路,工作效率较低,因此对空中杂乱的雷达波分析效率较低,特别容易误报,造成飞行员心理紧张。没过多久,数字电路技术的成熟,让机载雷达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升了数倍,报警也更为准确。
导弹逼近告警系统(MAWS)

现代的机载雷达系统已经不再是战机的一个独立系统,工程师为了简化飞机电路,用一根1553数据总线将多个系统融合进入了飞机综合航电系统。更加简化的同时,性能也更为出色,已经可以做到截获,识别,甚至是定位敌方的电子发射源。也就是说,现代的机载告警雷达不仅可以向飞行员报警有雷达锁定自己,还能知道锁定自己的雷达在什么位置,并且通过计算机比对共享数据库评估其威胁程度。然后飞行员可以通过机载告警雷达提供的信息做出相应动作,以避开危险。


大孔径相控阵雷达

除了地空导弹,战机还会受到来自空中空空导弹的威胁。空空导弹的工作方式和地空导弹有着较大差异,而且射程不同,类型不同的空空导弹也有着不同的制导方式。所以为了进一步增强战机的战场生存性能,除了综合航电系统中的雷达锁定报警系统之外,很多战机还会安装有一套导弹逼近报警系统。
在空战中,战机受到敌方火控雷达锁定之后会迅速报警,然后敌方会发射导弹,这个时候以多普勒雷达为主要设备的导弹逼近告警系统也会立马警告飞行员导弹来袭。为了全方位的探测来袭导弹,导弹逼近告警系统的雷达天线会安装在飞机的各个部位。比如上图就是安装在垂尾根部,用于探测后方来袭导弹的导弹逼近告警系统雷达天线。不过随着空空导弹机动性和速度的提升,不可逃逸区越来越小,逃生的概率也越来越小。说句实在的,电视里对导弹锁定报警是真,导弹来了还通过机动动作逃离就比较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