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安史亂後唐王朝的復興,小小一個淮西吳元濟竟然打了3年

唐憲宗元和六年(811年),唐憲宗再次把李吉甫從淮南召回京城二次為相,唐王朝的中興終於走上了正軌。

【李吉甫,元和中興的第一功臣】

李吉甫與其說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不如說是一位極有執行力的實幹家,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強。

而且李吉甫的思路與唐憲宗非常一致,都是維護中央權威、力主削藩的強硬派。包括前一年與成德鎮的戰爭,李吉甫認為只是戰術上的失敗,堅決削藩的戰略是不容置疑的。

但李吉甫也並非一個拿錘子到處砸的戰爭狂人,在沒有好的削藩機會之前,他有足夠的耐心先解決唐王朝的一些內部問題。

解決問題就要先了解情況,繼元和二年李吉甫第一次為相時組織編撰的《元和國計簿》之後,李吉甫又組織了《元和郡縣圖志》、《六代略》、《十道州郡圖》等國家重要文獻的編撰,這項工作持續了數年,摸清了唐王朝的家底兒,《元和郡縣圖志》在歷史上評價也非常高。

僅憑這一點來看,就能看出李吉甫的出眾能力,同時李吉甫必定有一個優秀的情報收集、彙總和分析的團隊,只有掌握了最準確詳實的情況,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內政方面李吉甫大刀闊斧的整治吏治,不但合併、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官位,更是對各種臨時性使職進行了清理,減少了“名存職廢、額去俸存”的弊端。《新唐書》中記載,當年就裁掉了冗官和小吏二千餘人。

當時韓愈只是一個小小的職方員外郎,正六品上,就是這件事務的具體負責人之一,同時期另一個名人白居易也只是個七品小官。

李吉甫在三年後暴病身亡,他所做的大量基礎工作與攻城略地相比似乎沒有那麼輝煌,但這些才是國家根本,他才是“元和中興”的第一功臣。

安史亂後唐王朝的復興,小小一個淮西吳元濟竟然打了3年


【魏博鎮歸順,唐憲宗撿了一個大便宜】

李吉甫一回到唐憲宗的身邊,唐憲宗的好運氣就又來了。

元和七年(812年),一個意外的驚喜降臨,就是河北三鎮之一魏博鎮的歸降。

事情很簡單,老魏博節度使死了,十一歲的兒子繼任,但其他將領反對,內部衝突爆發。在朝中重臣商議是出兵還是安撫的討論過程中,短短三個月,魏博內亂結束,勝利者認為投靠朝廷利益更大,於是舉魏博全鎮歸降朝廷。

自安史之亂後,魏博鎮五十年割據局面從此結束,而且原本連為一片的河北三鎮也被分割,為之後解決藩鎮問題創造了有利條件,唐憲宗撿了一個大便宜。

史書上記載了當時李吉甫主張武力解決,另一位宰相李絳反對,最後唐憲宗決定暫不用兵,但做好出兵準備。

個人認為,這並非李吉甫的判斷錯誤。

魏博內亂後歸順朝廷實屬偶然,不能等到那邊有了結果朝廷才決定是打還是撫,必須要立足武力解決,在此基礎上爭取和平統一,就像現在的某問題一樣。

安史亂後唐王朝的復興,小小一個淮西吳元濟竟然打了3年

【軟柿子淮西鎮吳元濟】

唐憲宗的好運氣在繼續,元和九年(814年)九月,淮西節度使吳少陽死了。

幾年前,吳少陽在前任淮西節度使死後自立為節度留後,當時朝廷正在忙於與成德鎮王承宗作戰,為了避免兩線作戰,就沒有對淮西採取措施。

少陽據蔡州凡五年,不朝覲。”(《舊唐書》)利用蔡州有馬匹的優勢,吳少陽多次縱兵在周邊搶掠作為養兵物資,還隱匿了不少亡命之徒。

這就是唐朝藩鎮的標準形態,加上吳少陽的前任,淮西一地已經近三十年不歸朝廷管轄了。

吳少陽的兒子吳元濟隱藏了老爹的死訊,以吳少陽的名義上表由自己主持工作。在淮西內部,吳少陽對親朝廷的官員、將領或殺、或擒,且四處出兵擄掠,逼近了東都洛陽,“關東大恐。”(《舊唐書》)

吳元濟的倒行逆施讓朝野上下一致認為出兵平叛是唯一的選項。於是,雖然李吉甫在當年十月病亡,但唐王朝的國家機器已經啟動,在接替李吉甫的武元衡主持下,元和十年(815)正月唐王朝的平叛大軍到了淮西。

之所以說這是唐憲宗的好運氣,就在於淮西一地雖然地理位置重要,但區域狹小,周邊各勢力還大多是忠於朝廷,與河北三鎮連成一片且區域廣闊不同。也就是說,與河北三鎮相比,淮西是個軟柿子,解決淮西問題的難度不比當年平定蜀中劉闢之亂高多少。

安史亂後唐王朝的復興,小小一個淮西吳元濟竟然打了3年

(唐憲宗景陵)


【宰相武元衡當街遇刺,又多了成德鎮王承宗這個敵人】

但誰也沒想到這個軟柿子是如此的難啃,此戰竟然持續了三年之久。

初期的戰事還算是順利,唐軍十六路兵馬攻打淮西,雙方各有勝負,其中一路是忠武節度使李光顏,此人有勇有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到了當年五月,唐軍已經逐漸佔據了戰場上的主動。

吳元濟知道如果這樣下去自己不會有好下場,就向河北三鎮求助,除了剛剛歸順朝廷的魏博之外,成德鎮王承宗和淄青李師道都不想讓朝廷拿淮西立威,於是都屢次上表皇帝請求赦免吳元濟,而唐憲宗自然不會讓步。

於是,元和十年(815)六月三日,發生了唐王朝歷史上極為罕見的當街刺殺宰相和重臣案件,主戰派宰相武元衡在上朝途中被刺客伏擊,武元衡被從馬上拉下,像殺豬一樣被殺死並割下首級;武元衡的副手裴度,當時是御史中丞,也在自家門口被刺受傷,是滾落路邊水溝才逃過一劫。

此案一出,長安滿城震驚,唐憲宗下令全城搜捕兇手。但兇手非常囂張,甚至在負責長安治安的左右金吾衛府、京兆府及長安萬年兩個京縣衙門飛刀留書,“

毋急捕我,我先殺汝!”(《資治通鑑》)

沒過幾天,在長安群眾舉報下,成德駐長安辦事處的幾個人被捕獲,對刺殺武元衡、裴度之事供認不諱,朝廷認定了是王承宗指使,七月,“數王承宗罪惡,絕其朝貢”(《資治通鑑》),但也說了希望王承宗自己悔過,暫時不用武力處置。

安史亂後唐王朝的復興,小小一個淮西吳元濟竟然打了3年


【武元衡案的變化,真正的兇手是淄青鎮李師道】

這種危機時刻,唐憲宗的體現出優秀帝王的堅決,駁斥了主和派提出的罷免裴度以安成德、淄青之心的建議,並在二十多天裴度傷愈後破格提拔為宰相,由裴度主持削藩大業。

一個月後,發生在洛陽的一個事情又使武元衡被刺案發生了變化。

淄青李師道在洛陽的辦事處裡有百十人,蓄謀在城中放火殺掠,結果被人告發。洛陽城守派人圍捕,賊人突圍逃入了洛陽周邊的山中。在洛陽城守重金懸賞下,這些賊人被擒獲,供認出除了要在洛陽起事之外,還供認了指使刺殺武元衡的是李師道,甚至之前河陰轉運院一把大火燒了錢帛三十萬、谷二萬斛的也是李師道。

這次戰爭期間,有過多次“盜賊”焚燒唐軍糧草物資以及焚燬唐王朝守衛薄弱的帝王陵、宮殿的記錄,戰爭形態已經發生了改變,頗有一些後世游擊戰、超限戰的架勢。

這一下包括淮西、成德、淄青三鎮都成了朝廷必須處置的對象,但兩線作戰已經是兵家大忌,更何況三線作戰。

安史亂後唐王朝的復興,小小一個淮西吳元濟竟然打了3年

【兩線作戰的唐憲宗】

元和十一年正月(816),唐憲宗正式下詔六路大軍討伐成德王承宗。

個人認為,當時在淮西戰事未平之前,在河北開設第二戰場欠妥。

當時朝中反對的人也很多,兩位宰相張弘靖、韋貫之都提出兩線作戰國力不支,但唐憲宗仍然堅持出兵河北,估計唐憲宗下這個決心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淮西戰事已經佔了上風,如果能夠很快結束,對河北戰事不會有太大影響;

其次,王承宗已經不再保持表面上對朝廷的恭順,“縱兵四掠,幽、滄、定三鎮皆苦之,爭上表請討承宗”(《資治通鑑》),包括河北三鎮中的魏博,自從歸順朝廷後表現得很是忠順,不但出兵三千協助平淮西吳元濟,還主動要求要出兵成德討伐王承宗,如果用好這些力量,朝廷在河北方面不必投入太大;

第三,要表示出對成德的堅決態度,以避免裴度等主戰派失去信心,並壓制主和派。

其中最主要的還是王承宗表現出強烈的攻擊性,不打不行了。而王承宗要的就是把水攪渾,迫使唐軍分兵以減輕淮西壓力,否則淮西一平,朝廷的下一個目標還是成德。

安史亂後唐王朝的復興,小小一個淮西吳元濟竟然打了3年


【韓愈對時局的分析】

但事態發展並沒有唐憲宗預想的那麼理想,淮西之戰遲遲未能打開局面,戰事又拖延了一年半,直到元和十二年(817)年的八月仍然沒有取勝。

這其中還是有原因的,韓愈當時雖然官位不高,在歷史上也只是以唐宋八大家之一聞名,其政治上的能力被文學才能掩蓋,實際上韓愈在政治上還是很清醒的。

對於淮西之戰,韓愈認為淮西不過三州之地,舉大唐之力平定不是難事,但其中變數就是“在陛下斷與不斷耳”,直指唐憲宗並未把戰事放在第一位,要想平叛就要放開對將領的束縛。

這是從安史之亂開始唐朝皇帝的通病,既要用將領平叛,又擔心將領立功後造反,所以宦官監軍甚至統軍都成了常態,這些權力極大又很少有真正本領的宦官,在軍中起到的負面作用遠遠比想象的要大得多。

同時,韓愈對十六路圍攻淮西的方略也表示不同意見,每軍不過二三千人,勢單力孤,又都是遠道而來的客軍,對當地情況不熟悉,補給供應都依賴朝廷,無法發揮戰鬥力,還不如在當地臨時募兵效果更好一些。

考慮到淮西之戰前後打了三年之久,足夠一個新兵蛋子成長為百戰老兵了,韓愈的建議還真是可行的。

這段時間唐憲宗在前線用人方面也存在問題,前後兩任統帥,或者能力不足,或者是存有私心,尤其是後一個韓弘,為統帥期間養寇自重,故意拖延戰局,實際上早有機會結束淮西戰事。

安史亂後唐王朝的復興,小小一個淮西吳元濟竟然打了3年

(韓愈)

“元和中興”這個盛唐之後的最高成就看來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得到的。但正因為此,才有了裴度親臨前線督戰,以及李愬雪夜入蔡州的傳奇。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