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吕蒙为什么非要杀掉世间少有的神人关羽?

银桑笔记


吕蒙和关羽各为其主。

作为敌人,越厉害的就应该越早铲除,更何况还是“威震华夏”的神人关羽。

在关羽被吕蒙下套设计斩杀前,正是他一生的巅峰期。

也是《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人生最得意的时候。

刘备三兄弟自从走上“共谋大事”这条路以来,一直是颠沛流离,东奔西走,先在同门师兄们公孙瓒的账下听令,公孙瓒死后,又投奔了徐州牧陶谦,军阀混战中,陶谦不敌曹操,因徐州被曹操血洗,忧愤之下病逝,刘备虽然继承了陶谦的地盘,但是不敌吕布,无奈之下,又转而投靠了曹操,接着从曹操处出走,托庇于袁绍门下,之后投奔刘表,接着是孙权。

可以说,刘备一生屡屡受挫,大半个中国地图都走遍却无片瓦安身。

最终找到了诸葛亮,才终于“鸠占鹊巢”从刘璋手里夺了益州。

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刘备有了自己的落脚地。

之后,又从曹操手中把汉中抢了过来,这就给一马平川的益州内陆又安了牢固的防盗门,所以这片落脚地在经过妥善的经营后不说固若金汤,至少也不是随便就能被人夺走的。

刘备欢欣鼓舞之余,雄心壮志再起。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西区汉中的上庸等东三郡,有了直取关中的机会。

与此同时,留守荆州的关羽开始攻打襄阳和樊城,并且取得了重大战果,一举俘虏了曹军大将于禁,又斩了庞德。

此时的蜀汉,两头开花。

但由盛转衰也正在此时,因为敌人不可能看着你势力坐大却不采取行动。

面对此时的蜀汉,曹操和孙权终于有了合作的前提。

吕蒙只不过是顺大势而提出了利用关羽自身傲慢自大的性格弱点针对他的计策。

以自身病重为由让没有什么名气的陆逊接任大都督的职位,接着,富有心计和谋略的陆逊一方面各种捧着关羽麻痹其心智,另一方面悄悄地布局筹谋。

最终借着关羽粮草告急,破坏盟约强占东吴粮草的时机,发动了江陵之战。

关羽麦城败走,最终命丧于此。

其实在这一场战争中,关羽杀不杀并不重要,不杀也无伤大局。

重要的是破坏了刘备西进关中的势头,把蓄势待发的刘备大军打得缩进了“乌龟壳”蜀地,失去荆州,使得刘备失去了东出的出口,虽然可以凭险据守,但想再一次打出去却是千难万难,此后,诸葛亮数次北伐均无功而返,要论起根由,也正在于此。


闲话说历史


《三国演义》中,关羽败走麦城,结果在逃亡路上中伏,被潘璋部奖马忠所擒,关平前去相救,也被捉住了。吕蒙见二人不肯投降,就将二人杀死,关羽死时58岁。

问题来了,吕蒙为什么要杀关羽?他难道不知道关羽是刘备亲如手足的兄弟吗?就不怕万一杀了关羽,会导致刘备的报复,引发孙刘大战?其实吕蒙之所以要杀关羽,原因并不复杂。

首先,当孙权向关羽提亲的时候,没想到关羽断然拒绝,明显地看不起孙权。关羽能看得起的人只有刘备和曹操,他认为孙权只是个坐享其成的人,根本看不起孙权。关羽只会打仗,比起孙权的话,孙权的智谋怎么都比他强。关羽诋毁和看不起孙权,让本来就不同意这门亲事的吕蒙更是气得要死,这件事使得吕蒙对关羽恨之入骨,为以后关羽的被杀埋下了隐患。

再则,周瑜的死对吕蒙影响很大,周瑜曾经是吕蒙最崇拜的人。然而却被诸葛亮巧使妙计就给活活气死了,这让吕蒙对刘备集团的人甚为不满。所以,当关羽被俘后,他又想起了自己曾经的偶像周瑜,痛恨之余便对关羽起了杀心。也许杀了关羽,以告慰周瑜的在天之灵正是此时吕蒙所想的。

还有一点,既然关羽此时已经落在了自己手里,如果自己不杀的话,别人就会以为自己不敢杀关羽,自己就会背负一个不敢杀关羽的名声。而如果杀了关羽,那么自己也许就会一战成名,声名远播,毕竟关羽也是一位名人,名人效应还是有的。

然而,吕蒙杀了关羽之后,也把自己推到了危险的境地,最终被孙权杀死。

吕蒙之所以杀关羽,就是想长期占据荆州之地,因为这一块地,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可以说荆州就是东吴前方的门户,一旦荆州失守,东吴就危险了。

只有杀了关羽这样的人,刘备想要再次夺会荆州也就难上加难了。

后来刘备知道关羽死后,发动了夷陵之战,这一战刘备失败,侥幸逃脱死在了白帝城。刘备一死,荆州之地,就再也没有回到刘备集团来过。

这大致就是吕蒙为何要杀关羽的原因。总之,归根结底都是利益的争夺。











Zh上善若水W


其实准确来说,并不是吕蒙要杀关羽,而是孙权要杀。

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关羽跟刘备的感情都是情同手足。

杀关羽一定会引起刘备发难。这也是为什么孙权的智囊团一直劝孙权不要杀关羽的原因。

那么分析一下,为什么孙权一定要杀关羽。

1、孙权夺荆州,刘备一定会报复。

这个要从荆州在三国的地位中说起。

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对刘备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往东可连吴会(吴郡、会稽郡,代指东吴),西通巴、蜀”。

鲁肃对孙权说:“荆州与东吴在地理上相接,长江从荆州东下入吴,兼带江汉。荆州凭山临水,是东吴的东线门户,必须由东吴控制,我们才能安全。

荆州对孙权有多重要?

鲁肃之前说荆州刘表与东吴共有长江之险,已是东吴大患。更何况现在荆州是在刘备手中。只要荆州一日在外,吴国一日不得安宁,所以荆州是孙权的必争之地。

如果孙权战局荆州,那就可以独占长江天险。占有荆州的孙权,向西可进攻刘备,向北北可出襄阳攻曹操。即使孙权采取保守战略,荆州还可以成为西拒蜀,北拒魏的战略要地。

荆州对刘备有多重要?

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就已经提起到荆州的重要性,在得到益州之后,基本上都是按照蜀国的进度在走了。而且蜀国前期羸弱,荆州又是一个富饶之地,拥有荆州才能更好保障蜀国的发展。荆州东进可进攻孙权,北可进攻曹操。这是刘备一统天下的必争之地。

所以,在这个时候。孙权把荆州夺走。刘备势必要夺回,大战在所难免,这时候把关羽放回去,孙权岂不是自讨苦吃,让刘备多一员大将?所以孙权一定要杀关羽。

2、未雨绸缪

三国时期,大家都心知肚明,早晚会有一战,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而孙权在这个时候杀掉关羽,故意刺激刘备进攻自己。正是想加快进程。

孙权可以料想到,蜀地也是一个富饶之地,假以时日在刘备和诸葛亮的统治之下。蜀国的国力必定日益增强。最终失败的只能是自己,倒不如蹭着这时候,故意惹怒刘备,在他相对弱小的时候发动战争。

3、因为私情(三国演义情节)

孙权为了加深蜀吴联盟,向关羽提出联姻。关羽回绝之后说了:虎女安能嫁犬子?

关羽这一狂妄之举,更加坚定了孙权夺回荆州的决心。正因为这样,孙权觉得受到了关羽的侮辱,有损自己的颜面。所以孙权在抓到关羽之后才会直接把他杀了。





历史人物记


看小辫儿说历史,听听不一样的故事。


在三国里面最为出名的一批武将里面,无论从武功高强还是对主子的忠义,关羽都堪称佼佼者,有关羽一个这样义薄云天的兄弟不知道成为多少男儿的梦想。可是这样的一个武将最后死在了东吴大将吕蒙的手下,东吴的目的是为了占领荆州,可是为什么在占领荆州之后,他还依旧不肯放不过关羽?东吴的目的已经达到,并且自己也知道如果杀了关羽的话会引来刘备的愤怒,给东吴带来灭顶之灾。为什么还穷追不舍?

第一,关羽的实力过于强大。

不管是带兵打仗还是单挑能力可以说在那个时候没有一个人敢保证自己可以打败关羽。即使是魏国名将曹仁,于禁等人都败给了关羽。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关羽在那个时候可以说得上是第二个吕布。打江山易收江山难,而东吴费尽心思还不容易得到的荆州,如果关羽再带兵打回来。这一切很有可能就是徒劳的。为了保护好战斗成果,吕蒙如果不去杀关羽,可能真的就没有人会去杀他。那个时候到曹操已经败给刘备好几次。曹操也不愿意再去惹到刘备,只能吕蒙自己下手。

第二,为鲁肃报仇。

关羽还在荆州防守的时候鲁肃曾经几次去问关羽关于荆州的事情,都被关羽回拒了。甚至,关羽还从侧面杀了鲁肃。而鲁肃曾经一把扶起来了吕蒙,让吕蒙从一个小将领成为如今的东吴大将。当吕蒙受到东吴其他将领的排挤的时候,鲁肃是第一个站出来为吕蒙说话的。同时,鲁肃是把吕蒙当成一个东吴未来的中流砥柱来培养。可以说吕蒙后来成为东吴的一代名将,鲁肃功不可没。特别是鲁肃临死前还极力向孙权和其他东吴高管推荐吕蒙,这一点让吕蒙十分感动。为了替曾经的恩人报仇,吕蒙不惜一切代价地去追杀关羽。

第三,东吴和魏国的交易。

当魏国的大军被关羽困住的时候,曹操派出使者和东吴面谈。只要东吴这边出兵攻打荆州就可以解救被包围的魏军。而作为回报,魏国不会出动兵马对东吴占领的荆州发动攻击,同时还一起约定魏国会拖住关羽,不让关羽可以调出大军回去支援荆州。这个条件对于东吴来说太充满诱惑了,于是双方约好了。可是当东吴占领荆州以后,魏军一直对关羽只追不杀。给东吴留下了巨大的隐患,为了可以保护好荆州。吕蒙只能自己动手杀掉关羽。

在这三点原因下,吕蒙杀掉关羽成为了保护当时为东吴获得最大利益的最佳选择。一代名将就这样被结束了生命。而吕蒙也因为杀掉关羽一战成名,成为了东吴后面与魏国蜀国相抗衡最佳的决策。


小辫儿说历史,坚持原创,欢迎关注,本文为悟空问答首发,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

小辫儿说历史


这是因为在奇袭荆州之前不但熟悉了荆州的军事布置情况,还研究了荆州主帅关羽的心理及为人。关羽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关羽义薄云天,重承诺,守信用,对刘备及蜀汉极为忠诚,从关羽面对曹操各种高官厚禄,美女金银相赠也不愿意留在其身边就可以看出,那时的刘备什么都没有,经常被敌人追打,很落魄。其次很好面子,自尊心极强,听说马超英勇,被西域各部落奉为战神,是不世人物,难道比我还厉害吗,就准备放下荆州和马超比武,幸亏诸葛亮及时写信说:马超此人能文能武,打仗很勇猛,当世的英雄豪杰,就像汉高祖时期的黥布、彭越一样的人物,可以和张飞不相上下。怎能与帅气逼人的你相比。关羽被带了高帽,这才释怀。荆州乃蜀国重地,一旦丢失怎可与大哥刘备交代,二是自己的一世英名也可能会断送,这是不可能接受的,一定会卷土重来。三是关羽是个狠角色,过五关斩六将,斩杀大将颜良,水淹七军,一旦放了就是放虎归山,自己以及荆州也不能安稳。如果不能和解和得到,就必然除之才能后快。


八零后不哭


吕蒙是一凡人怎么有能耐杀了一个神呢?若关羽真是神吕蒙想杀也是做白日大梦,事实上关羽被杀了。

人无杀虎心,虎有伤人意。借荆州,借荆州意为着荆州主权是东吴的,蜀汉租产当私产还在东吴的家门口打打杀杀想永久性坐大,那孙权是何感受,肯定是热锅上蚂蚁坐不住了,东吴早就密谋如何夺回荆州,陆逊就是糖衣炮弹,在关羽眼鼻子低下做好了一切准备,关羽确毫无知确,看来关羽并非是神,确是凡人,竟敢把大部兵力调到襄樊战埸,竟忘了他的主要任务是守荆州,按诸葛亮的隆中计划,世间并无发生重大变化,还沒到蜀汉开疆拓土的时候,关羽自个的行动起来,而不是在战前就动员好,到战败时才向刘封求救,刘封拒绝,压根儿关羽就没想过会败,百分之百的胜利,他没有想到的事太多了,因世间没有如果。

如果不是曹操联络孙权,最少关羽不会老巢被端。

如果刘封出兵最少关羽不会被擒。

如果不是盟友反水而布下地网谁敢挡我。

猛虎被擒一但放虎归山那还了得,只有永绝后患是最放心的,这是一只很不友好的猛虎唯有一死敌国才心安。

这也是吕蒙必须让关羽死的原因,这是多大的买卖蜀汉第一虎将,加一荆州吕蒙在军事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9紫气東来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是鲁肃对于吕蒙的看法,讲的是吕蒙知道自己知识不够而努力进取的事例。但是呢,阿蒙就是阿蒙,你给他一百次机会,他也成不了鲁肃。吕蒙可以说是个军事家,却绝不是个战略家。他以为他为孙权夺回了荆州,杀了关羽,就好像胜利了一样。其实他才是最笨的,他不仅仅没有为孙权赢得争霸天下的资本,却还将孙权置于火上去烤。他偷袭荆州,斩杀关羽都只是鼠目寸光,毫无大将之眼光。与鲁肃相比,他差的远了,为什么鲁肃一直不肯为荆州而与关羽兵戎相见?鲁肃不是怕打不过,而是为了吴国的安全而委曲求全。

吕蒙杀关羽纯属小人行径。关羽的被杀使孙权招来了刘备毁灭式的报复。若不是后来的火烧边营,孙吴有可能就此消失。

其实我一直认为,孙吴当时最好的处置不是偷袭荆州,而是自寿春直取曹魏,要是再加上刘备出汉中,三军齐出就算不能灭掉曹魏,也能吃其一口大的。而且,此战加深了蜀吴联盟,使曹魏不敢打击报复。


蝶谷幽兰


白衣渡江,三国三大奇袭战役之一,江东兵不血刃占领了荆州,按照道理来讲,这场战役双方也不是非要拼个你死我活,可为何吕蒙擒获关羽后,非要一刀杀了刘备的二弟关羽呢?在学生看来,众多原因之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江东要摆明自己的态度和决心,而杀关羽就是摆明态度的最后一步,具体如何,且听学生细细道来。

杀关羽摆誓夺荆州之势

无论是在《三国志》或者《三国演义》,亦或者是在一些正史、野史之中,刘备和孙权两方若有纠纷或者牵扯,必定少不了一个地方——荆州。荆州在刘备和曹操眼中只是一个战略要地,可是在孙权这方荆州就是江东性命安危和发家致富的保障。

“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江东就算不为发家致富,也要为西方战略保障做准备,可荆州易夺不易守,特别是守刘备集团的“仁义道德”。若江东不杀关羽,则代表江东对刘备这个盟友多少有些顾虑和贪念,以刘备集团以往的姿态,自然不会轻易放弃荆州,肯定会先索要关羽再索要荆州,江东若是把关羽放回那荆州危矣。若真想稳占荆州,江东只能杀死关羽,向刘备表明自己誓夺荆州的态度,人已死荆州已夺,若想要回荆州只有一战。

杀关羽摆求和之心

说到这求和之心,肯定会有人说学生是个智障,杀死关羽又怎么会是一种求和的态度?但杀死关羽确实是一种求和的态度,不过并非是向刘备集团求和,而是向曹操求和。“许割江南以封权”是曹操想到最快解决与刘备集团战事的办法,不过曹操和孙权两方之间的战争一直比较激烈。

公元217年孙曹之间发生濡须会战,其战争余波一直延续到关羽发动襄樊战争才暂时结束。在这场战争中双方互有损伤,但曹操一方凭借汉室仅存的余威注定比江东恢复的快一些,而且此时的曹刘战争明显是刘备占据上风,三方实力一看便知,孙权成为了鼎力势力中最弱势的一方。刘备在与曹操的战事取得胜利后,是否会顺势西进?这是一个不用思考的问题,若这场战事刘备取得全面胜利,下一步肯定不是进军中原,而是先吞掉江东孙权。

如果说曹操求和是为了不让自己输的太惨,那此时的孙权就要考虑如何在这场战事后不被刘备率先吞掉,而向曹操求和就成为了孙权唯一的保命手段。这场求和,曹操率先送出了求和礼物(以汉室名义封孙权于江东),面对厚礼孙权自然会还回,试问还有比敌方二号人物更重的礼物吗?所以在此时,江东杀关羽,送头颅,和曹操结联盟之好。

杀关羽摆君主之姿

这最后一个就是杀死关羽摆明孙权的君主之势。说到这里,很多朋友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关羽侮辱孙权联姻一事,但学生所指是关羽破坏条约无视江东威严。在关羽水淹七军后,犯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借粮,这个粮借的不是别人,正是江东孙权。

“羽尽擒禁等,人马数万,托以粮乏,擅取湘关米。权闻之,遂行。”

这一点小粮草不要也罢,但关羽却是越过了湘江借粮,湘江对于两家又代表什么呢?刘备和孙权修和,江夏郡换零陵郡,孙权占据荆州的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刘备占据南郡、零陵郡、武陵郡,也就是所谓的湘水划界。虽说是议和,但这议和的前身却是双方即将开启的战争,此时的湘江畔则是双方最敏感地区,关羽带兵越江借粮率先打破合约,孙权方若不作出回应,先不说在军事外交上是否处于弱势,单在这天下势力中就会被低看一眼,所以白衣渡江斩杀关羽,也是在向天下表明江东势力不容侵犯的态度。

正所谓战场之上无对错之分,只有立场不同,吕蒙杀关羽也是为了江东的利益,若是因为关羽仁义或者有英雄气概就选择放虎归山,那无疑是自讨苦吃罢了,而且关羽这个“神人”是后人封的,吕蒙又怎么会知道呢,都是肉体凡胎,也都是手起刀落。

以上就是学生愚见,我是见青山妩媚丶


细折百花


战场之间,瞬息万变。三国鼎立的时代,杀掉对方大将,这是对自己国家有很大好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